随着经济全球化与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与世界各地的经济社会联系也日益密切,世界级成为国内众多大学、企业与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世界一流大学、世界级企业、世界级品牌、世界级生产基地与世界城市等概念的日益流行,反映了国人对于全球竞争力的渴望。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学教授罗莎贝丝· M ·坎特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探究企业与地方的世界级发展模式。她指出,在21世纪经济形势下,唯有世界级的企业与地区才能在全球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作为联结企业与地方发展的重要产业组织模式,培育世界级的产业集群无论对于浙江企业还是对于浙江区域经济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内涵与特征
尽管世界级是一个非常流行的概念,但是在教育、产业、区域等不同的领域,世界级的标准与内涵往往各不相同。从企业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说,世界级反映了全球竞争力与世界范围的影响力。从区域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说,世界级反映了全球空间等级体系中的领导地位。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探讨了国家(也包括区域与城市)经济持续繁荣的源泉,把产业集群和区域与城市乃至国家的竞争力联系起来,认为企业的竞争力并不只是由企业内部决定的,企业所在的地方和产业集群对企业的竞争力有重要影响。通过对美国、英国、日本、意大利等10个国家100多个产业(集群)的研究,波特认为一些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领先产业往往集中在这些国家的某些城市或地区,发展的历史少则数10年,多则超过1个世纪。从某种意义上说,波特分析的国家优势产业就是一些典型的世界级产业(集群)。按照波特的分析,首先界定一个国家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然后通过对该优势产业进行钻石体系分析,寻找相关和支持产业,就可以鉴别出国际竞争优势产业集群。波特判定国家竞争优势产业的主要标准是该产业占全球出口总量的百分比是否大于等于该国占全球贸易比重的平均值,同时检查地方产业的出口是否被外商所主导控制。外商主导控制的集群往往失去发展的主动权,也缺乏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有的产业尽管规模很大,但是仍难以成为世界级的产业集群。因此,世界级产业集群应该具有高度的地方嵌入性。以国际竞争优势产业为基础,分析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从原材料到相关服务业)之间的关系,构成产业集群。
硅谷是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典范。这个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小镇,现在已经是全球IT 产业的中心。硅谷培育了惠普、Intel、太阳微、思科、甲骨文、安捷伦和苹果电脑等10余家世界级企业。美国的500强企业里,就有11家著名的信息公司总部设在硅谷。2002年,在硅谷销售收入超过10亿美元的企业达到了39家。硅谷是高端人才的集聚地,汇聚了4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上千名美国国家工程院和科学院院士、几万名工程师。此外,这里还诞生了葛鲁夫、钱伯斯、乔布斯、Larry Ellison等国际知名的企业家。更重要的是,硅谷开拓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模式,产学研一体化、风险投资、孵化器、股份期权、科技园等对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硅谷因此成为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高新技术开发所效仿的对象。依靠强大的产业竞争力,2000年,硅谷地区的GDP总值超过3000亿美元,占美国全国的3%左右。2004年,硅谷地区人均收入为53000美元,是美国全国人均收入的1畅6倍。在40多年的发展历程当中,硅谷也曾经面临各种挑战,20世纪80年代PC产业重组,硅谷的工作岗位减少了10%;1993年,硅谷失业率也一度达到7畅3%。从20世纪60年代的半导体、70年代的计算机到90年代的互联网再到21世纪的创新服务,硅谷诞生了一系列新的产业形态并牢牢占据着产业链的高端环节,引领世界产业发展的潮流。尽管近年来硅谷的商务成本居高不下,但是硅谷依然是各种高新技术创新的发源地,风险资本的集中地,仍然是全球IT产业的中心。
在汽车、医药、服装、电影、金融等全球化产业中,普遍存在着诸如底特律的汽车、德国—瑞士医药、瑞士钟表、纽约与米兰服装、好莱坞电影、伦敦金融等世界级集群。规模是成为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基本条件。作为以生产为主业的集群来说,规模尤其是出口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产业集群的世界影响力。硅谷(IT)、底特律(汽车)、德国—瑞士医药、好莱坞电影、伦敦金融等世界级集群都具有数百亿美元乃至数千亿美元的产值规模。但是因为产业的市场规模不同,世界级产业的规模没有一定的标准。在一些市场范围相对狭窄的细分产业,世界级产业集群的规模也相对有限。如法国北部的布雷勒河谷的香水瓶制造业集群,它是欧洲香水瓶制造中心,占据全球80%香水瓶的市场份额。意大利布伦塔河岸的制鞋业集群年销售收入约16亿美元,是世界名牌皮鞋的贴牌生产中心、设计中心、信息中心和制造中心。布伦塔河1923年建立的制鞋学校是欧洲和世界上最重要的制鞋技术学校,当地有80个皮鞋设计工作室,约有各类设计人员400余人,成为布伦塔制鞋业集群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因此,与规模相比,地方产业在全球市场的份额更加重要。
世界级的产业集群需要世界级的企业,没有世界级的企业,就没有世界级的产业集群。世界级的企业不一定必须是跨国公司,国内外都有大量的隐形冠军企业,在特定的市场领域,具有世界范围的影响力。但是,只拥有个别的世界级企业,也难以形成世界级的集群。如嘉兴市南湖区以中华化工集团为龙头的香兰素产业,产销量名列全国第一、世界第二。但是,由于相关企业数量较少,集群化特征不明显。成熟的世界级产业集群往往拥有一批优秀的世界级企业,如硅谷拥有惠普、Intel、太阳微、思科、甲骨文、安捷伦和苹果电脑等10余家世界级企业,底特律拥有通用汽车、福特、克莱斯勒等世界500强企业。因此,世界级产业集群的数量往往比世界级企业的数量要少,而培育的难度往往比单纯培育世界级企业的难度更大,也更复杂。但是,产业集群的组织优势也使得世界级集群更容易涌现世界级企业。世界级企业与世界级集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与反馈机制。
随着世界生产的普遍过剩,全球产业竞争进入了品牌竞争的时代。世界级的产业集群当然要有世界级的品牌。但是与企业品牌相比,产业集群品牌包括集群内部企业品牌与集群区域品牌两层意义。一个世界级的企业品牌有利于提升产业集群的品牌知名度。但是,真正的世界级产业集群还需要产业集群的整体品牌、区域品牌。法国“香槟”酒、德国索林根刀具、意大利帕尔玛火腿、苏格兰威士忌等世界知名的原产地名称与地理标志往往代表了世界级的产业集群。T RIPS协议明确将原产地名称(地理标志)纳入了法律的保护。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优势一旦形成,往往比集群内部的企业品牌更加突出、更加持久。
世界级产业集群往往拥有独特的发展战略或商业运营模式,并对产业技术或商业模式的变革创新做出了显著贡献。与此相联系的是,世界级集群往往涌现一批卓越的(如果不是世界级的)技术与经营管理人才。正是这些技术与经营管理人才的不断创新,推动着产业集群战胜各种市场波动,实现产业升级。创新是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单纯依靠模仿学习,而没有创新的企业与集群,永远不可能成为世界级的企业与集群。
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产业集群的国际化水平会不断提高,国际贸易的规模、外资引进及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也会与日俱增。产业全球化与地方化的互动,使世界级产业集群经历从国内生产基地、出口基地、世界制造中心与总部经济等不同阶段,也意味着世界级集群存在生产、研发等不同的类型。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世界级产业集群也往往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但是与其他地方产业相比,历史表明他们已经成功地战胜了各种挑战,因而拥有更加明显的竞争优势。
(二)浙江潜在的世界级集群
尽管目前浙江产业集群数量众多,但是由于浙江产业集群的国际化历程还不久,规模与竞争力有世界影响力的浙江产业集群屈指可数。严格地说,现在浙江没有真正的世界级集群。但是根据世界级产业集群的一些基本特征,可以从出口规模、国际市场占有率、对外投资规模、品牌建设等角度选择义乌小商品、温州鞋业、宁波注塑机等产业集群,作为浙江潜在的世界级产业集群,指引浙江产业集群的升级与发展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义乌在当地“鸡毛换糖”传统的基础上,以义乌小商品市场为龙头,兴商建市,强商强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发展模式。自1982年以来,义乌小商品市场五易其址、九次扩建。1991年以来,市场成交额连续16年居国内专业市场首位,并在小商品市场的带动下发展了袜业、玩具、饰品、纺织、玩具等一系列产业。2000年以来,义乌小商品产业的国际化进程开始加速,国际商贸城的建设推动义乌向“国际性商贸城市”发展。2006年,义乌小商品市场外销额为214畅22亿元,义乌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达到14畅66亿美元。法国达飞、美国总统班船、联合(U PS)、联邦(Fedex)、敦豪(DHL)和TNT等全球性物流公司在义乌设立了办事处。与义乌小商品市场对接的国际小商品集散地已扩大至巴拿马的科隆、阿联酋的迪拜等地。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巨大辐射力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以义乌小商品市场为中心的义乌商圈。随着义乌小商品市场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与全球贸易网络的扩展,义乌将涌现出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小商品产业集群。
温州鞋业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速,在经历了多次市场风波之后,逐步成为我国乃至世界重要的皮鞋生产基地。目前,温州鞋业集群包括制革、合成革、皮鞋、鞋机、鞋材等众多产业,拥有4000多家制鞋企业、近50万从业人员,每年制造10多亿双鞋,约占世界产量的1/8.无论从产业规模、产品质量及产业配套等方面来看,其总体水平都在国内首屈一指。近年来,温州鞋业企业在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地开出了10万家鞋类专卖店和专卖柜,拥有“中国名牌”7个、“中国驰名商标”6个、“国家免检产品”44个、“中国真皮领先鞋王”2个、“中国真皮鞋王”5个和“真皮名鞋”14个,占全国同行各大品牌总数的半壁河山。通过遍布世界各地的温州人网络,温州鞋业企业及时掌握国际上最新的鞋样信息。2004年9月发生在西班牙东部城市埃尔切的“烧鞋事件”不仅显示了温州鞋业的强大竞争力,也进一步促进了温州鞋业的转型与升级。康奈集团与英国沙雀技术研究中心(SATRA)的合作,不仅使温州鞋业企业成为沙雀的会员,而且具有开发世界最新鞋类技术的能力,并进而影响国际鞋类新标准的制定。奥康集团与意大利鞋业龙头企业GEOX合作,借GEOX提升奥康的技术水平与品牌档次,加快奥康的国际化进程。随着全球皮鞋产业重心的转移,温州鞋业集群在全球鞋业市场的地位将进一步显现。
宁波是我国最大的注塑机生产基地。目前,北仑共有注塑机整机生产企业25家,配件生产企业30多家,其中外资企业21家,其中全球产量最大、国内产销量第一的海天机械以及台湾今机、南嵘、铝台,香港震雄,德国德马克,日本住友,韩国LG机械和德国克拉米龙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由于国内塑料市场与塑料加工业的推动,国际塑机企业纷纷在国内投资,在台州与宁波当地塑料原料与塑料制品行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宁波塑机产业发展前景看好。海天机械在土耳其、加拿大、墨西哥和巴西开设了境外公司和组装厂,产品远销60多个国家与地区。但是北仑注塑机出口额在总销售额中所占的比例还很低。与德国、意大利等国的塑机产业相比,宁波塑机行业产品的品种较少、档次较低,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建设任务任重而道远。
根据出口规模、国际市场占有率、对外投资规模、品牌建设等指标,嵊州领带、诸暨—义乌袜业、温州打火机、柳市电气、海宁皮革、安吉竹制品等产业集群都具有潜在的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实力。鄞州蔺草制品、绍兴黄酒作为浙江的传统产业,虽然目前的产业规模不是很大,但是随着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发展的潜力也很明显。近年来,义乌、余姚、绍兴等地先后推出“中国小商品指数”、“中国塑料价格指数”、“中国柯桥纺织指数”,表明浙江产业集群开始尝试通过建立价格指数,提升对全球产业与市场的影响力。但是市场指数还仅仅是一个开始,浙江产业集群要提升在全球市场与产业中的地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的路径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产业发展的经验表明,企业与产业的竞争力决不是闭门造车能够获得的,必须通过与世界的互动,才能实现自身的飞跃。因此,有没有开放的精神,便成了浙江产业集群成为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关键。只有全球竞争的前瞻眼光才能培养世界级的企业与产业集群,才能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要想做世界级企业与产业集群,首先要进入一个全球性的产业网络。
正如中国企业成为世界级企业还要等待较长的一段时间一样,浙江产业集群要发展成为世界级产业集群同样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但是,坎特指出,不管企业与地区处于什么起点,如果画地为牢,孤立于全球经济之外,必然是死路一条。如果敞开胸襟,积极开拓与世界的联系,参与全球产业竞争与网络联系,虽然不一定必然成功,但是有成功的希望。当世界经济的波动与日趋增长的复杂性使地方产业发展变得不再稳定时,浙江产业集群的创新必须依托和加强企业在本地和国内外社会和专业联系的积极参与才可能找到解决的出路。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区域产业集群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积极参与国际生产体系,获得更先进的技术和更大的发展空间,并且不断提高国际分工的地位。目前,浙江仍然有相当一部分集群缺乏国际联系,鉴于产业全球化是每个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进入全球价值链也是浙江产业集群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出口、引进外资或对外投资,发展与全球价值链各个环节的联系是浙江产业集群升级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浙江许多产业集群凭借价格竞争优势,出口规模迅速扩大。但是,由于缺乏技术、品牌和渠道,区域特色产业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很低,而且面临发达国家的各种贸易保护措施。对浙江产业集群来说,走出去,建设国际营销渠道是提高产品附加值的一个重要方面。鉴于浙江产业集群的出口市场相对集中在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市场扩张的难度与风险相对较大,积极开拓拉丁美洲、大洋洲、中东、东南亚、中东欧乃至非洲市场是浙江产业集群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的重要方向。
依靠浙江产业集群的专业化优势,鼓励企业主动地与各类跨国公司(包括沃尔玛、家乐福等商业跨国公司)建立各种形式的协作,进入国际的生产与销售体系。浙江作为侨乡,浙江产业集群的国际化应当充分利用浙江华侨的优势。近年来,在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由华侨(浙江华侨占了相当的数量)引进或控制的制造—分销—零售体系影响越来越大,浙江华侨开始从传统的生产领域转向流通领域,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在意大利的普拉托纺织产业区,浙江华侨经营的企业也逐步从当地分工网络的配件环节升级到成衣及分销环节。浙江在国外的华侨不仅可以向国内传送有关国际市场与产品的相关信息,也可以带动浙江产品向国际的流动,从而成为浙江产业集群国际化网络中极为重要的环节。浙江产业集群的国际化应当充分发挥浙江专业市场体系与在外浙江人的作用,逐步构建全球性、专业化的营销体系,拓宽市场空间,通过开展国际营销,累积品牌信誉,培育浙江人主导的全球价值链。
根据浙江产业集群发展的现实情况,可以采用不同的模式建立各具特色的国际营销渠道。对于具备规模优势的产业集群来说,可以依托大企业、大集团建设企业的国际营销网络,通过龙头企业销售网络和企业组织的全国扩张和国际扩张,带动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如宁波的服装产业集群、温州的皮鞋产业集群与柳市的低压电器产业集群都可以采用这一模式,加大国际市场销售的推广力度。对于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区域产业集群来说,可以通过为跨国公司提供零部件,进入跨国公司的产业链,成为专业产品的全球性生产基地或制造中心;也可以通过为国际著名品牌加工、代理,依托国际著名品牌的连带效应,提高自身产品的附加价值和竞争力。
2008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联合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私募股权委员会及美国国际经济开发委员会等国际产业与金融发展机构,结合当前中国政府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在我国启动“产业集群与资本运作国际示范区方案”,利用工发组织遍布全球的投资与技术促进网络,在选定的城市或区域范围内,筛选出具有吸引国际产业投资基金或有上市潜质的企业,通过资本运作,引进一批具备产业投资背景、专注于提升企业核心价值与熟悉国际资本运作的产业投资基金,优化产业集群治理结构,提升产业集群的国际化水平,促进产业集群升级,打造中国的世界级产业集群,并准备积累经验及模式,作为国际示范项目向其他发展中国家及经济转型国家推广实践。浙江产业集群应该积极利用类似的平台,加强与世界各地的联系,提升浙江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与生产网络中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