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廓帖木儿与孛罗帖木儿均为元末著名蒙古将领,负责镇压各地的起义军,他们手握重兵于外,专横跋扈。为了能够让他们更好地为元廷效命,顺帝赋予他们高位和特权。至正二十二年(1362)十一月,顺帝下诏授扩廓帖木儿为太尉、银青荣禄大夫、中书平章政事、知枢密院事、太子詹事,便宜行事。至正二十二年三月,命孛罗帖木儿为中书平章政事,位第一,加太尉。扩廓帖木儿与孛罗帖木儿二人在镇压各地起义的过程中,为了争夺地盘,逐渐产生矛盾,甚至起兵互相攻击。元廷屡次遣使前去调和,均不奏效,二人的仇恨日深。至正二十三年,御史大夫老的沙与知枢密院事秃坚帖木儿得罪皇太子,皇太子欲诛之,二人逃至大同,当时驻兵大同的孛罗帖木儿将他们保护起来。老的沙是顺帝的母舅,因此顺帝屡次劝皇太子不要继续追究,但皇太子坚决不从。于是顺帝传旨,密令孛罗帖木儿偷偷将老的沙保护起来。皇太子屡次派人前去索要老的沙,孛罗帖木儿均不同意。
当时中书右丞相搠思监、资政院使朴不花与扩廓帖木儿结党,准备借此事打击孛罗帖木儿。搠思监、朴不花诬陷孛罗帖木儿图谋不轨,而皇太子亦十分痛恨孛罗帖木儿。至正二十四年(1364)三月,顺帝下诏以孛罗帖木儿藏匿老的沙,谋为悖逆,解其兵权,削其官爵。拥兵自重的孛罗帖木儿拒不受命,杀死使者,发兵进攻大都,扬言捉拿搠思监和朴不花。而宗王不颜帖木儿、秃坚帖木儿等皆称兵与孛罗帖木儿合,上表言孛罗帖木儿无罪。顺帝被迫将搠思监和朴不花交给孛罗帖木儿,孛罗帖木儿随即将二人诛杀。不久监察御史奏准将搠思监剖棺戮尸:“搠思监矫杀丞相太平,盗用钞板,私家草诏,任情放选,鬻狱卖官,费耗库藏,居庙堂前后十数年,使天下八省之地,悉致沦陷。乃误国之奸臣,究其罪恶,大赦难原。曩者,奸臣阿合马之死,剖棺戮尸,搠思监之罪,视阿合马为有过。今其虽死,必剖棺戮尸为宜。”尽管如此,御史台大臣认为对搠思监的惩罚还是不够,便又奏准籍没搠思监的家产,流放搠思监的儿子宣徽使观音奴。
孛罗帖木儿诛杀搠思监和朴不花后,撤兵退守大同。这时皇太子恚怒不已,再征扩廓帖木儿兵,保障京师。至正二十四年五月,诏扩廓帖木儿总兵,调诸道军分讨大同。扩廓帖木儿与孛罗帖木儿是世仇,他们连年仇杀。至是,扩廓帖木儿乃大发兵,进攻大同,调麾下将领锁住率领不到一万士兵守护京师,又以部下青军杨同佥镇守居庸关,扩廓帖木儿则亲自到太原,指挥诸军。结果,扩廓帖木儿的军队又被孛罗帖木儿击败,孛罗帖木儿再次举兵进攻大都。危机之下,锁住带领东宫官僚跟随皇太子逃奔太原。同年七月,孛罗帖木儿、秃坚帖木儿、老的沙率军进入大都,顺帝成为他们的傀儡。八月壬寅,顺帝被迫下诏加孛罗帖木儿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录军国重事、太保、中书右丞相,节制天下军马。
至正二十五年,皇太子在外,日夜谋除内难,承制调遣岭北、甘肃、辽阳、陕西及扩廓帖木儿等军,进讨孛罗帖木儿。孛罗帖木儿大怒,将奇皇后逐出宫外,幽禁百日。不料这时孛罗帖木儿的部下,中书左丞相也速率军倒戈,形势发生逆转,皇太子之军逐渐居于上风。孛罗帖木儿连续损兵折将后,郁郁寡欢,每日与老的沙饮宴,荒淫无度,酗酒杀人,喜怒不测,人皆畏忌。七月,顺帝秘密遣人刺杀孛罗帖木儿,老的沙受伤北遁。九月,皇太子来到京师,诏拜伯撒里为中书右丞相,扩廓帖木儿为中书左丞相。十二月,擒斩叛臣秃坚帖木儿、老的沙。(《元史》卷四十五、四十六、四十七《顺帝本纪》;《元史》卷一百四十一《察罕帖木儿传》;《元史》卷二百七《孛罗帖木儿传》;《元史》卷二百五《搠思监传》;《元史》卷二百四《朴不花传》)
元朝末年,统治阶层荒淫腐化、互相倾轧,而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尤其是南方各地,逐渐为起义军所控制。在多支主要起义军中,贫苦农民出身的朱元璋脱颖而出,势力不断壮大。朱元璋从至正二十三年开始陆续兼并各支起义军,在基本控制南方各地后,于至正二十七年(1367)率军北伐。在北伐的同时,至正二十八年(1368)正月,朱元璋称帝,定国号为明,建元洪武。明军一路北上,所向披靡,直逼大都。闰七月丙寅,顺帝御清宁殿,集三宫后妃、皇太子、皇太子妃,讨论向北逃亡。左丞相失列门及知枢密院事黑厮、宦者伯颜不花等谏,以为不可行,但顺帝坚持北逃计划。伯颜不花恸哭谏曰:“天下者,世祖之天下,陛下当以死守,奈何弃之!臣等愿率军民及诸怯薛歹出城拒战,愿陛下固守京城。”顺帝还是不听。至夜间,顺帝开健德门北逃。八月庚午,大明兵入京城,元朝灭亡。
顺帝先逃往上都,各地元军节节败退。洪武二年(1369)六月,顺帝又逃往应昌府。洪武三年(1370)四月,顺帝因痢疾死于应昌,享年五十一岁,在位三十六年。同年五月癸卯,大明兵突袭应昌府,皇孙买的里八剌及后妃并宝玉皆被明军俘获,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率十余名随从逃走。大明皇帝以元朝皇帝知顺天命,退避而去,特加其号曰顺帝,而封买的里八剌为崇礼侯。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逃至漠北和林后称帝,追谥顺帝为惠宗,改年号为宣光,继续统领着漠北地区,史称北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