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帝妥懽帖睦尔(1320—1370),在位三十六年,享年五十一岁。顺帝既是元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又是元朝的亡国之君。年幼的顺帝在即位伊始面临着权臣干政的政治局面,这一时期顺帝励精图治,利用朝中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铲除了燕铁木儿和伯颜两个专横朝堂的势力集团。他亲掌大权后,改年号为至正,重用大臣脱脱实行新政,纠正朝中弊政,试图挽救日益衰败的蒙元帝国。但顺帝在朝中佞臣的影响下日渐荒淫腐败,不理政务,故顺帝朝中后期之朝政较之前朝更加腐败不堪,佞臣当道,互相倾轧,贪赃枉法。朝政的腐败最终导致了元帝国的灭亡。
可能是文宗对明宗之死怀着很深的内疚,他在位时期对立太子一事并不是十分积极。也大约从此时起,文宗与卜答失里皇后开始考虑是否可以将皇位传给皇兄明宗之子。但是皇位的继承不仅对皇帝本人十分重要,对参与拥立文宗的大臣们更为重要,因为一旦帝位的传承转移到明宗一系,那么这些大臣将来很可能会遭到新即位皇帝的报复。于是他们积极怂恿文宗立长子燕王阿剌忒纳答剌为太子,文宗虽犹豫不定,但在权臣的积极促成下,最后还是同意立阿剌忒纳答剌为太子。至顺元年八月,御史台臣请立燕王为皇太子,文宗推辞说皇子尚幼,且右丞相燕铁木儿不在宫中,等到燕铁木儿回来后再做定夺。而到同年十月壬子,诸王、大臣再一次请立燕王为皇太子,这次奏请,很显然得到了权臣燕铁木儿、伯颜的支持,但文宗再次以皇子尚幼婉言拒绝,认为“徐议之未晚也”。但到十二月,在权臣的干预下,文宗不得不下诏立阿剌忒纳答剌为皇太子。文宗之所以最后同意了大臣们的奏请,一方面是屈从于群臣,尤其是权臣的意见,更为重要的是,文宗本人在此问题上本来左右摇摆、犹豫不定。
至顺二年正月,皇太子阿剌忒纳答剌突然病死。同月,文宗以“侍皇太子疹疾,饮食不时进,以酥拭其眼鼻,又为禳咒”为由,将侍奉皇太子的宦官拜住杖打一百七,驱逐出京城。燕王阿剌忒纳答剌被立为皇太子后仅两个月就死去,这对文宗与卜答失里皇后的打击很大。至顺三年八月,年仅二十九岁的文宗也病死上都,仅在位五年。据说,文宗临死时留下遗诏让明宗长子妥懽帖睦尔即位,并说杀害明宗为自己平生大错,“朕尝中夜思之,悔之无及”。权臣燕铁木儿担心文宗遗诏公布后,自己协助文宗弑杀明宗一事暴露,便封锁文宗遗诏。燕铁木儿极力主张立文宗次子燕帖古思为太子,但这一意见遭到了皇后的拒绝。在皇后的积极斡旋下,燕铁木儿终于妥协,那就是同意立明宗之子为帝,但却不是文宗指定的出居广西静江的明宗长子妥懽帖睦尔,而是留在大都的年仅七岁的明宗次子懿璘质班。燕铁木儿这样做,显然是出于确保自己能够继续掌握政权的考虑。至顺三年十月,懿璘质班即位于大都大明殿,是为宁宗。
文宗死后,根据蒙古旧制,文宗皇后卜答失里暂时临朝听政。在宁宗即位后,由于宁宗年幼,卜答失里皇后仍以皇太后的身份代理朝政,这样,皇太后卜答失里在理政时不可避免会与权臣燕铁木儿正面交锋。不过,由于丞相燕铁木儿大权在握,而皇太后虽然是名义上的摄政者,且在朝政中有一定的发言权,但她却无法左右朝政,朝廷大事必须得到燕铁木儿的同意或认可。至顺三年十月,就在宁宗即位的当月,中书右丞相燕铁木儿的弟弟撒敦升为御史大夫,燕铁木儿的儿子唐其势继续担任宣徽使,二人皆为从一品的高官。面对燕铁木儿不断进行的势力扩张,皇太后利用设立徽政院和中政院来扩大自己的势力。至顺三年十月,皇太后以宦者铁古思、哈里兀答儿、黑狗者、阔阔出并为中政院使,同时以另一权臣伯颜为徽政使,依前开府仪同三司、浚宁王、太保、录军国重事、知枢密院事。皇太后任用伯颜为徽政使,显然有利用伯颜来制衡燕铁木儿的政治意图。皇太后还任用提调忠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事伯撒里、右都威卫都指挥使常不兰奚并为徽政使。这样一来,皇太后以设立徽政、中政二院为名扩张权力的企图,便更是昭然若揭了。
正当皇太后与燕铁木儿明争暗斗之时,宁宗在即位的第二个月,即至顺三年十一月,夭折而死。刚刚解决的皇位继承之争此时再一次浮上水面。右丞相燕铁木儿再一次主张立文宗次子燕帖古思为帝,而皇太后仍然加以拒绝。皇太后提议按照文宗遗诏立明宗长子妥懽帖睦尔为帝。皇太后说:“吾子尚幼,妥懽帖睦尔在广西,今年十三矣,且明宗之长子,礼当立之。”文宗朝,为了防止文宗与朝臣联合弑杀明宗一事暴露,以及将来有人利用明宗之子发动政变,文宗先是在至顺元年四月借故杀害了明宗皇后八不沙,随后远徙明宗长子妥懽帖睦尔于高丽国大青岛,不让妥懽帖睦尔与朝中大臣有交往,此时妥懽帖睦尔年仅十岁。年仅四岁的明宗次子懿璘质班,由于尚不足以对文宗统治构成威胁而被继续留在大都。一年后,文宗诏告天下,言明宗在朔漠之时早已明言妥懽帖睦尔并非自己的儿子,借机迁徙妥懽帖睦尔于广西静江。文宗对明宗皇后及其儿子的迫害、打击,也许是权臣操纵、怂恿的结果,而并非文宗本意,但这却在年幼的妥懽帖睦尔内心深处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在皇太后的积极促成下,元廷遣使召还妥懽帖睦尔。妥懽帖睦尔回至大都附近的良乡县,朝廷派人持卤簿迎之,右丞相燕铁木儿亲自前往迎接。燕铁木儿与妥懽帖睦尔并马而行,于马上举鞭指画,告知国家多难,遣使奉迎之故。而妥懽帖睦尔或许是年幼畏惧,竟然一言不发。燕铁木儿认为妥懽帖睦尔意不可测,担心妥懽帖睦尔即位后会追究他参与谋害明宗一事,于是当妥懽帖睦尔来到京师后,燕铁木儿迟迟不肯立其为帝。这时,太史官也说妥懽帖睦尔不可立,立则天下乱。当时的国政皆决于燕铁木儿,奏皇太后后行之。看来,燕铁木儿乃是妥懽帖睦尔即位的障碍,而在当时的背景下,没有燕铁木儿的支持,妥懽帖睦尔恐难以顺利继承皇位。
恰在这时,燕铁木儿荒淫纵欲而死,这为妥懽帖睦尔即位提供了绝好的契机。于是皇太后在伯颜等大臣的支持下,顺利扶植妥懽帖睦尔即位。元统元年(1333)六月,妥懽帖睦尔正式即位于上都,是为顺帝。(《元史》卷三十七《宁宗本纪》;《元史》卷三十八《顺帝本纪一》;《元史》卷一百三十八《燕铁木儿传》;《庚申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