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教育孩子,每个家长都有说不完的话,开心也好,苦闷也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优秀一些,并能健康成长。在这里,笔者谈两点自己的浅显看法。
1.给孩子一个培养责任心的空间,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孩子刚入学,对学习环境、学习过程都有一个适应期,而这个适应期正是培养孩子学习责任心的最佳时期。但是,许多家长却忽略了这一点,以无尽的关怀和帮助替代着原本应该由孩子自己完成的事:盯着孩子写作业,替孩子检查作业,帮孩子纠正错误,甚至替孩子收拾书包……渐渐地,孩子的依赖心越来越重。如果家长稍有放松,孩子便会出现状况,养成孩子推卸责任、埋怨家长的习惯。
笔者认为:责任心对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很重要。孩子有了责任心,便懂得了自己应该做什么,也就有了学习的自觉性。所以我觉得,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适当地“放开一只手”,给孩子一个尝试的空间和自由活动的空间,让孩子在这个空间里学会处理一些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学会操心自己的事,培养起孩子应有的责任心。而家长只要做好引导工作,引导孩子自己积极主动地去解决问题,增长他们的信心,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长久坚持下去,既能提高孩子的能力,又能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
2.给孩子一个体验的空间,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
小学阶段是孩子确立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自主学习的愿望、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的关键阶段。而孩子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一般要经历被动、主动到自动三个阶段,而这三个阶段转化的关键因素是孩子的主体体验。就是要让孩子自己体验到好的习惯能获得进步、成功、快乐;不好的习惯会吃到苦头、会挨批评、会失败、会烦恼。强烈的、反复的对比使得孩子有了自己的体验,就能让孩子逐步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逐渐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自主学习的动力。
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怎么去做,家长的态度和教育方式就显得非常重要。家长应当坚持不懈地在培养孩子良好的自主性学习习惯上多下工夫。在学习中,多数孩子一旦遇到困难,往往不肯动脑思考,而是转向父母寻求答案。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千万不要代替孩子解答难题,而是要鼓励孩子动脑思考,去克服困难。当孩子遇到不会写的字,鼓励孩子自己去查字典,这样,不但知道了这个字,而且还了解了这个字的意思。遇到不会做的题,视题目的难易程度给点提示,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思考把题目做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可以适当“笨”一些,让孩子先做出来讲给你听。这样,孩子就会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保持学习的兴趣,激发孩子主动思考的习惯。
当然,在培养好习惯的过程中,孩子不可能天天都做得很好。不要只简单地批评或讲很多大道理,造成孩子逆反心理,适得其反。此时,家长不妨退一步,让孩子适当地体验一下失败的滋味。通过两种不同的体验,让孩子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好习惯带来的快乐。只有这样,他才能将好习惯保持下来,转化为自主学习的习惯。
正如孔子所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少年时形成的习惯,特别牢固、持久。而在家庭教育中每一个孩子的性格和特点都是不同的,因材施教,蹲下来与孩子交流、沟通,才能为孩子成为自信、独立、主动、富于创造性的人而打下良好的基础。给孩子一个空间,让孩子在这个空间里自己去品尝酸甜苦辣,自己去体会学习和生活的乐趣,自己去学着慢慢长大,才能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