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阐释”
节俭是珍惜人类有限资源和不浪费人类自身的劳动成果,是要从我们先辈的优良传统中吸取艰苦奋斗的精神。
节俭既要求我们在生产生活中,节约每一粒米,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分钱,更要求我们锐意进取,严格要求自己,精益求精,杜绝一切浪费。但归要结底,它是一种态度,一种行为准则: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
节俭是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济世良药。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古今中外,可以说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诸葛亮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朱子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作“齐家”的训言;毛泽东以“厉行节约,勤俭建国”为“治国”的经验。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号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日本丰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从一点一滴做起,工人的劳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换,办公纸用完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水。
建国初期,有一首歌唱得好:“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社会主义离不了。不管是一寸钢、一粒米、一尺布、一分钱,咱们都要用得巧。好钢用在刀刃上,千日打柴不能一日烧”。当时,国人都把勤俭节约作为做人和干事业的行为准则。然而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生活的改善,有些人把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丢了。当前社会上超越现实、盲目攀比的畸形消费;斗富摆阔、一掷千金的奢靡消费;过度包装、极度美化的蓄意浪费;“长明灯”、“长流水”的随意浪费等现象比比皆是,不胜枚举。在这些不良现象中,“大款”、“公款”充当了主要角色。这种不良现象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勤俭节约的美德如甘霖,能让贫穷的土地开出富裕的花;勤俭节约的美德似雨露,能让富有的土地结下智慧的果实。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要牢固树立“浪费也是腐败”的节约意识,克服“花公家钱不心疼”的不良心态,形成“铺张浪费可耻,勤俭节约光荣”的良好氛围,使勤俭节约成为一种时尚、一种习惯、一种精神。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繁荣昌盛的;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社会是难以长治久安的;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同样,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学校是难以持续发展的。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浪花里的一滴水,无数滴水汇聚起来,会是澎湃汹涌的浪涛,才有波澜壮阔的大海!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无数个有限组合起来,便是无限,便会有无坚不摧的力量。节俭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相信我们的将来会更加和谐美满、幸福。
“哲理小品”
洛克菲勒与一毛钱
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是美国19世纪的三大富翁之一。
洛克菲勒享有98岁的高寿,他一生至少赚进了10亿美元,捐出的就有7亿5千万,但他平时花钱却十分节俭。
有一次,他下班想搭公车回家,缺一毛零钱,就向他的秘书借,并说:“你一定要提醒我还,免得我忘了。”
秘书说:“请别介意,一毛钱算不了什么。”洛克菲勒听了很生气,正色道:“你怎么能这样说呢?把一块钱存在银行里,要整整两年才有一毛钱的利息啊!”秘书哑然。
洛克菲勒习惯到一家熟识的餐厅用餐,且在餐后给服务生一毛五分钱的小费。有一次用完餐,不知何故,他只给服务生5分钱。服务生禁不住埋怨道:“如果我像你那么有钱的话,我绝不吝惜那一毛钱。”洛克菲勒笑了笑说:“这就是你为何一辈子当服务生的缘故。”
这位亿万富翁对金钱的看法是:我非但不做钱财的奴隶,而且要把钱财当作奴隶来使用。
秘诀:财富是通过人们辛勤的劳动创造出来的,也是由辛勤的人们精心节约积累下来的。
“美德培养”
如何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美德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对孩子的基本要求,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都给了他们的独生子女各个方面以最大的满足,往往有求必应,尽量满足,甚至没条件也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来满足他们,这样一来,孩子们的节约观念严重匮乏,铺张浪费的坏习惯蔚然成风。因此,树立孩子的节俭意识,必须从他们的内心深处入手,改变孩子错误的思想观念,教育他们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从自我做起,省小钱变大钱,同时与家长通力配合,促使孩子能够把勤俭节约的观念入脑、入心,成为的自觉行动。具体做法如下:
一,帮助孩子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
1.给孩子宣讲勤俭节约的感人故事。古今中外、我们身边都有许多感人的有关勤俭节约的故事,这是教育学生的好材料。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感人故事,讲给孩子听,让孩子在心中形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精达细算的习惯。
2.从多种正反案例的对比中使孩子深切感受到勤俭节约的重要。从地球的资源危机到人类的过度消费、从父母亲的辛勤工作到一部分孩子的好逸恶劳、从同学中的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到好吃懒做、浪费严重,在多种案例的对比中使孩子深切感受到勤俭节约的重要——勤俭节约不仅是为自己节约对我们来说显得微不足道的一些东西,更重要的是为我们的父母、他人、国家、人类奉献自己的一片关爱、一点美德。
二,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教育其精打细算、适度消费。
1.节约水电的教育。通过无数地方缺水、缺电的事实和身边随意浪费的情况进行对比与反思,加强孩子对水、电的重要性的认识,社会上提倡的节约水电的活动,教育孩子不随便接水玩,不玩喷水枪等玩具,能自觉做到节约水电、随手关紧水龙头、随手关灯等,并且看到别人浪费水电,能主动出来制止。
2.节约生活用品的教育。针对孩子作业本、生活用品脏乱差的情况,要合理启发孩子懂得工作的辛苦,教育学生不随便撕纸,叠纸飞机等,作业本能写的就不能扔,没用完的可以把他们整理收集钉在一起,那又是一个新作业本,指导孩用完了的作业本可以在反面演算数学题,做到真正的物尽其用。铅笔短的可以套上圆珠笔帽,继续使用。
3.爱护公物的教育。爱护公共图书,爱护公共设施;尽量减少物质损耗;节约使用清洁卫生工具,笤帚,以延长使用寿命。
4.爱护环境的教育。引导孩子不乱扔垃圾,并注意分类投放,废旧物品能利用的要收集起来,能卖钱的有来买学习用品。
5.热爱劳动、合理消费的教育。提倡精打细算、适度消费,爱惜每一粒粮食,就餐时能吃多少要多少,不能剩菜剩饭,更不能随意倒掉,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教育学生不盲目攀比,不追求享受、不过度消费、自己要学习怎样去生存、怎样通过劳动来养活自己。
三,与家长密切配合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勤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行为,要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如:家长会上从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入手,从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吃苦精神、理财能力与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自理能力差、吃苦精神差、花钱大手大脚、被过分溺爱等情况进行分析,要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多让孩子参加各种劳动,让孩子懂得劳动创造财富,让他们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提倡家长有计划地给孩子零用钱,少领孩子到高档消费场所,鼓励孩子把钱用到有意义的地方等,不要助长孩子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引导家长要关心和过问孩子零花钱的支出情况,教他们学会理财,即使家庭富裕,也不能肆意挥霍,让孩子养成精打细算的良好习惯。
总之,培养孩子节约的好习惯,不仅仅是为了省钱,更为了节约能源,培养良好的社会风尚。需要每个人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改变我们习以为常的浪费陋习,这样才会使我们的下一代真正养成劳动光荣,懒惰可耻,节约关荣,浪费可耻的良好氛围,只有这样,孩子们以至全社会自觉的节俭意识才能真正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