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阐释”
赞美是发自人类内心深处的对他人的欣赏,然后回馈给对方的过程。赞美是对他人的关爱的表示,是人际关系之中一种良好的互动过程,是人和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体现,当内心中充满了对他人的爱护时,赞美就会油然而生。当我们能够体验到来自内心深处对他人真诚的关爱时,我们对他人的赞美就会显得恰如其分,自然而然。
或许我们现在已经不会为了别人的一句赞美而彻夜不眠,但是我们听到赞美时的美好感觉并不能抹去。在潜意识里,我们都渴望别人的眼睛,渴望别人的赞美。这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渴望。由此而及彼,别人也渴望我们的赞美。所以,学会赞美别人往往会成为你处世的法宝。
赞美绝不是虚伪,一定要真诚。朋友把事情搞砸了,你却“不失时机”的赞美道:你做的真好,我还做不到那个样子呢。这个时候,你的朋友会有被赞美的“美妙感觉”吗?所以,赞美要有真实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包括对对方的情感感受和自己的真实情感体验,要有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这样的赞美才不会给人虚假和牵强的感觉。带有情感体验的赞美既能体现人际交往中的互动关系,又能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美好感受,对方也能够感受你对他真诚的关怀!
赞美也绝不是阿谀奉承。适当的赞美,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润滑剂,但是那些听了令人肉麻的阿庾奉承则只会迅速地暴露出一个人的人格与企图,最终造成被人蔑视的结局。如果你的赞美毫无根据,只是说:“你真是太好啦”或者“我对你的佩服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之类的话,恐怕没有什么人会认为你真的是对他们充满了善意吧!所以,一定要赞美事情本身,发自内心真诚的赞美,这样你才可以避免尴尬、混淆或者偏袒的情况发生。
赞美要用词要得当。合适的赞美要注意观察对方的状态,如果对方恰逢情绪特别低落,或者有其他不顺心的事情,过分的赞美往往让对方觉得不自在,甚至不以为然,所以一定要注重对方的感受。“凭你自己的感觉”是赞美的一个好方法,每个人都有灵敏的感觉,也能同时感受到对方的感觉。要相信自己的感觉,恰当的把它运用在赞美中。
赞美对方引以为豪之处,可使对方敞开心扉。要恰如其分地赞美别人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如果称赞不得法,反而会遭到排斥。为了让对方说出心里话,必须尽早发现对方引以为豪、喜欢被人称赞的地方,然后对此大加赞美,也就是要赞美对方引以为豪的地方。在尚为确定对方最引以为豪之处前,最好不要胡乱称赞,以免自讨没趣。试想,一位原本已经为自己身材消瘦而苦恼的女性,听到别人“赞美”她苗条、纤细,又怎么会感到由衷的高兴呢?
当对方对你的称赞表现出良好反应时,就要改变一下方式,再次给予赞扬。如果只蜻蜓点水式地稍加赞美,对方可能以为是恭维或是客套话,而对一件事重复赞美,则能提高它的可信度,让对方觉得你是真心实意地称赞她。总之,赞美必须讲求技巧,只要运用得法,必能敲开对方的心扉。
如果我们既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又经常去赞美别人,相信我们的人际关系会越来越好。当你掌握了赞美的“分寸”,并把赞美他人变成一种习惯时,你一定可以获得一个更广阔的天空。
“哲理小品”
欣赏使人变美
19世纪末,美国西部的密苏里有一个坏孩子,他偷偷地向邻居家的窗户扔石头,还把死兔子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臭气熏天。他9岁那年,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告诉她要好好注意这孩子。继母好奇地走近这个孩子。当她对孩子有了了解之后说:“你错了,他不坏,而且很聪明,只是他的聪明还没有得到发挥。”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引导下,这孩子的聪明找到了发挥的地方,后来成了美国当代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这个人就是卡内基。
台湾作家林清玄去一家羊肉馆用餐,老板对他说:“你还记得我吗?”林清玄说:“记不起来了。”老板拿来一张20年前的旧报纸,那里有林清玄的一篇文章,那时他在一家报社当记者。这是一篇关于小偷的报道,小偷手法高超,作案上千次,次次得手,最后栽在一个反扒高手的手上。文章感叹道:“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如此灵巧的小偷,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会有成就的吧!”老板告诉他:“我就是那个小偷,是你的这段话引导我走上了正路。”
连小偷身上也有可欣赏的地方,连小偷也能在欣赏的引导下走上正路,我们周围还有什么人不能欣赏、不能被引导呢?
秘诀:学会欣赏别人吧!欣赏你的同事,你和同事之间会合作得更加亲密;欣赏你的下属,下属会工作得更加努力;欣赏你的爱人,你们的爱情会更加甜蜜;欣赏你的孩子,说不准他就是下一个卡内基……
“智力培养”
如何赞美孩子
一,坚持原则。
由于溺爱,有些父母无原则地对孩子的种种行为加以赞美,造成孩子是非不清,骄横跋扈的坏习惯。孩子按大人的要求去做了并做得很好,就应该及时赞美,做了不对的事情,即使孩子哭闹,耍赖皮也千万不要迁就他、说好话。否则,赞美就会失去原有的积极意义。
二,及时赞美。
孩子做完某件事或正在进行中,就给以适当的赞美和鼓励,效果很好。如果一时忘记了,应该设法补上去。如:孩子在老师的说服下,吃饭时终于肯吃蔬菜了,父母应立即予以赞美。
三,就事论事。
不要直接赞美孩子整个人,而应该赞美孩子的具体行为。也不要夸大其词,这样会使孩子沾沾自喜,自以为了不起。如:孩子对七巧板十分感兴趣,常常拼出一些新颖的图案,“这孩子真聪明。”这种赞美就显然不恰当,而应当就事论事,可以这样说:“这个图案真不错。”否则,言过其实的赞美会给孩子播下虚荣的种子。
四,当众赞美。
孩子应当得到赞美时,应当着别人的面前得到。孩子的成绩当众传播了,这就是双重的奖励。如,孩子的妈妈说:“孩子很懂礼貌。”以后孩子总是十分小心地维持这种赞美,并且养成懂礼貌的好习惯,每次将客人送到门外,都会说:“再见,请以后再来玩。”
五,掌握分寸。
孩子经过努力做出了成绩,或者他做完了他理所应当做的事情,他都应该得到赞美。但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不要重复赞某件事情,当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后,就可以适当减少对孩子这一方面的赞美。赞美孩子并给以适当的奖励或是亲吻或是搂抱,都会给孩子以奇妙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