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阐释”
自觉力就是一个人本身对事物的自我觉察和反映能力。自觉即内在自我发现、外在创新的自我解放意识。其是人类在自然进化中通过内外矛盾关系发展而来的基本属性,是人的基本人格。自觉是人类一切实践行为的本质规律,表现为对于人自我存在的必然维持、发展。人类自觉本质的维护与发展是自由的真实实现。
孩子的自觉性表现在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按时完成作业、自觉复习功课、自己准备学习用具、收拾东西、自己洗衣服等等。但是,许多孩子都不能做到这些,他们总也玩不够,既不喜欢学习,也不喜欢干活,让老师和家长感到非常头疼。
其实,现今有很多家长都望子成龙心切,过早地让孩子认字、计算、背诗、阅读,过分地强迫孩子学习,占用了孩子的娱乐时间,使得孩子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总想玩。有些家长让孩子除了学习就是练琴,没有其它娱乐活动,使孩子生活在枯燥乏味之中,对一切都不感兴趣,不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还有些家长只要求孩子学习,其它一切都不要孩子去做,在物质上给孩子创造了特别优裕的环境,尽量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结果孩子生活在富裕满足之中,缺乏吃苦精神和毅力,对学习目标没有什么追求,更没有没有兴趣和动力。
此外,现在的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对孩子的关注、照顾、保护过多,孩子没有机会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有的孩子已经十多岁了,却从来没有洗过衣服,更没有做过饭,对学习以外的东西一窍不通。殊不知儿童的运动能力、动手能力、协调性都与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孩子很懒很笨,在学习上也会遇到很多挫折,其结果只会使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当然更不可能自觉去学习了。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有30%的孩子在学龄时段不会自觉地去学习,总是要家长不断地督促,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写作业边写边玩等。种种现象表明,孩子自觉能力的培养,是现今时代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需要家长、老师和孩子三者共同参与、努力来完成和解决。
“哲理小品”
钉子
有一个男孩有着很坏的脾气,于是他的父亲就给了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他,每当他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根钉子在后院的围篱上。
第一天,这个男孩钉下了37根钉子。慢慢地每天钉下的数量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下那些钉子来得容易些。
终于有一天这个男孩再也不会失去耐性乱发脾气,他告诉他的父亲这件事,父亲告诉他,现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根钉子。
一天天地过去了,最后男孩告诉他的父亲,他终于把所有钉子都拔出来了。
父亲握着他的手来到后院说: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那些围篱上的洞,这些围篱将永远不能回复成从前。你生气的时候说的话将像这些钉子一样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别人一刀,不管你说了多少次对不起,那个伤口将永远存在。话语的伤痛就像真实的伤痛一样令人无法承受。
秘诀:人与人之间常常因为一些彼此无法释怀的坚持,而造成永远的伤害。如果我们都能自觉地认识到其中道理,相信你(你)一定能收到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帮别人开启一扇窗,也就是让自己看到更完整的天空。
“能力培养”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觉能力
培养孩子的自觉能力,教育者要注意从激发需要、强化动机、明确目的三个方面来进行。强化认知,启发自觉的方式解法有很多:
一,体验法。习惯的养成是一个知、情、意、行并存的过程。孩子获得“知”的过程,不仅来自于成年人的教育,还来自于孩子的体验。这是孩子认知的重要来源。体验分两个方面,即让孩子体验到好习惯带来的愉悦和不良习惯带来的麻烦或不快。
二,说理法。通过事例传递,发问引导,换位思考等多种方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逐步使孩子明是非,辨曲直,懂美丑,知善恶,学榜样。明白为什么那么做就错;明白怎么做才正确;明白做错了应该怎样改正;明白做对了应该怎样保持;明白好习惯的好处、意义、作用,不良习惯的坏处、危害、影响;明白为什么要培养或矫正这种习惯。
例如,培养孩子晚上睡觉前要洗脚,就要讲清晚上洗脚有什么好处:脚上有很多的穴位,用热水泡一泡可以免除一天的疲劳,穴位得到按摩可以增进健康,洗脚可以洗掉脚上的污垢,不易生脚气、脚病,等等。孩子懂了道理,一洗脚确实很舒服,就会主动洗了;如果孩子不愿洗脚,让他闻闻自己的臭袜子,让他体验一下不洗脚的麻烦,就会产生主动洗脚的愿望了。
再比如,有的孩子写字非常粗心潦草,教育者应该对他讲清写字粗心潦草的危害。可以用一些生活中由于写字不认真而造成重大损失的实例使孩子有所触动。有的人参加重要的会议做记录,可由于字太潦草,回头整理时连自己都不认识了;有一位医生由于粗心把“氧化钠”错写成“氧化钾”,而造成一小孩丧命;苏联宇宙飞船由于计算时点错了小数使航天飞机机毁人亡,等等。通过这些事例教育孩子,字要写正确、规范,使他们懂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其它方法。学习法——阅读培养某方面习惯的书籍或文章;榜样法——以身作则,树立远近、正反榜样,启发、激励孩子;记格言警句法;立座右铭法;与拥有好习惯的人交朋友;积极自我暗示法;做某习惯的专题研究法、演讲法、辩论法和讨论法。这些方式方法都能很好地改变或强化孩子的认知,启发自觉性,从而增强行动的热情与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