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就是说的“激将”的道理。在说服他人时,如果以“激”来燃起自尊的火花为目标,往往能在短时间内激出巨大的力量,使对方冲动地答应我们的要求。
“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纹丝不动的石头只有奔驰的水流冲过时,才能发出铿锵的声音,人只有被激发斗志才能被调动起来,才能产生出满怀的信心与豪情。这就是“激将”的威力。
在说服他人时,如果以“激”来燃起对方强烈的自尊火花,往往能在短时间内激发出巨大的力量,使对方冲动地答应我们的要求。
唐天宝年间,叛臣朱全忠带兵攻打驻守太原的晋王李克。叛军中有一猛将高思继异常勇猛,且善用飞刀,可百步取人,后来被李克的十三太保李存孝生擒。本打算留他在大帐前听用,可他却执意要回山东老家过他的田园生活,改恶从善。
后来李存孝被奸臣所害,朱全忠听说又发兵来犯,帐前王彦章不仅勇猛盖世,且智谋过人,晋王将士闻风丧胆。晋王问何人愿意出战,众多将士皆哑然相对,无人请战。
晋王十分忧郁,长子李嗣源说道:“昔日降将高思继闲居山东郓州,何不请他迎敌?”晋王闻言大喜,遂命李嗣源前往山东求将。
李嗣源来到山东农村,直奔高家庄寻找高思继,提起前事,高思继说道:“自勇南公存孝擒我,饶了性命,回到老家,与世无争,今已数年,早把兵家征战之事置之身外。今日相见,别谈这些。”
李嗣源见高思继已无出山之意,心想,自古道,“文官言之,武将激之”。对高将军好言相求,难以收效,必须巧用激将之法,方可激其就范。于是,编出一通谎言,说道:“天下王位,各镇诸侯,皆闻将军之名,如雷贯耳,称羡不已。我与王彦章交兵被他赶下阵来,我对王彦章说:‘今来赶我,不足为奇。你如是好汉,且暂时停战,我知道山东浑铁枪白马高思继盖世英杰,有万夫不当之勇,待我请来,与你对敌。’王彦章见我阵前夸耀将军,愤然大叫:‘就此停战,待你去请他来,不来便罢,若到我这宝鸡山来,看我不把他剁成肉酱……”
高思继听到这里,不禁激得心头起火,口中生烟,大叫家丁:“快备白龙马来,待我去生擒此贼!”说完,就披挂上马,辞家出山,往宝鸡山飞驰而去。这高思继和李嗣源一路快马加鞭,日夜兼程,赶到唐营,不但晋王喜出望外,三军将士亦是异常振奋。
第二天,王彦章又来挑战,高思继与王彦章厮杀起来,一连斗三百回合,直战到天黑,双方见天色已晚,才鸣锣收兵。这次是唐营军民出师以来的第一次打平手,军威大振,个个摩拳擦掌,准备来日再战。
李思源巧用言词,“激”起了高思继重新上战场的激情和勇气。
这“激将”法,有“正激”和“反激”之分,二者适用于不同的对象、场合和目的,在军事斗争中多采用反激法。
以“激”来燃起自尊的火花为目标,往往能在短时间内激出巨大的力量。但不管哪种方式都是以激怒对方的情绪心理为目的,使对方冲动地答应你的要求。
孔子“十五志于学”,博学多才,弟子众多,大力倡导“仁”、“知”,还主张“学而优则仕”。
但是,他自己直到“四十而不惑”的年龄,虽然有“克己复礼”、复兴周公礼法的宏愿,却始终没有一官半职。
阳货是春秋时代季氏的家臣,觉得孔子确有治国平天下的才能,一直想劝他出来做官。但是,在他第一次见到孔子,刚想说话,没料到孔子摆起架子避而拒之。阳货无奈,只好打道回府。
过了些时日,阳货又专程登门拜访孔子。不巧,这次孔子却真的不在家,阳货只好留下礼品,怏怏而回。
孔子回来后,见到阳货送的礼品,心里有些不安,认为来而不往非礼也。于是想回访阳货,但内心深处又着实不想如此。思虑再三,孔子想出一条妙策:趁阳货出门时再回访,一来尽了礼,二来又避免见他。
于是,打听到阳货的行迹后,乘虚假意回访阳货一次。可是,人算不如天算,正当孔子得意地坐车而归时,路上突然遇到阳货从外面回来,不期而遇,孔子无法回避了。
阳货一见孔子,稍事寒暄,便进入正题,展开了对孔子的游说。他拉着孔子说:“来,我跟你说几句话。”
孔子见阳货讲话有居高临下之势,觉得反感,又不便发作,只好随阳货去。
阳货问孔子道:“胸怀奇才却不为国效力,可谓仁乎?”
孔子无语。
“不可!”阳货见孔子没反应,自己径直断言道。“有克己复礼的宏愿,而且倡导学而优则仕,自己却不去做官,可谓知乎?”阳货再问。
孔子还是无语。
“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阳货郑重地说。
孔子仍是无语。
过了一会儿,孔子左手扶着车,右手搔了搔花白的头发,果断地说了一句:“喏,吾将仕矣!”
阳货为了使难得的劝说机会发挥作用,达到说服孔子出来做官的目的,别出心裁地采用了“以其矛,攻其盾”的“激将”之术。
他用了了两个疑问句,并自问自答,使孔子明白自己的行为,既不符合“仁”,又不是“知”者。最后,阳货又向孔子发出富有震撼力的提醒:岁月不等人,时间紧迫!寥寥数语,可以说字字震撼孔子的心,达到了激发的最佳效果。
最终,使孔子清醒过来:要想实现复兴周公礼法与天下大同的理想,只有一条路——出来做官,在职任内推行自己的治世方略。
在劝说中采用“激将”的方法,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劝说者要善于抓住对方曾经用过的观点或说过的话语,作为“激将”的武器,以逼迫对方就范,让对方在心理上无招架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