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进入职场,新人们都想着出人头地,高人一等。但如果不分场合过分显露自己对事业或职位的企图心,就会使同事对你产生戒备心理,就连你的上司也会担心你可能威胁到他的地位,从而对你处处提防。
锋芒太露招人妒
都说出头椽子先烂,真正世故历练的人,会学着露怯,让自己看上去笨一点,没有那么聪明;往往是职场新人,会故意装得很聪明,事事都露头,还处处想要教训人。
恰当、自然、真实地施展能力和才华值得赞赏,但一味刻意地自我表现则是最愚蠢的。很多职场前辈评价80后的特点就是:不善于谦虚谨慎,自我表现欲强烈,对于能够表现个人的事情他们一定是大包大揽抢在前头,而对于小事又缺乏耐心和执行力。这并不奇怪,刚刚步入职场时,新人往往都会尽力表现出自身的优秀和与众不同,甚至抓住每个机会展现自己的锋芒,但很多人也正是在这儿栽了跟头。
我认识很多有“铁血风范”的女强人,朋友晓儿可算是其中特别有主见的人。
她是一个精明能干的女子,年纪轻轻便受到老板的重用,每次开会,老板都会问问她,对这个问题怎么看,晓儿的风头如此之劲,公司里资格比她老、职级比她高的员工多多少少有些看不下去。而她一点也不在乎这些,行事依然高调。
晓儿的观念也很前卫,虽然结婚几年了,但打定主意不要孩子。这本来只是件私事,但却有好事者到老板那里吹风,说她官欲太强,为了往上爬,连孩子都不生了。这个说法一时间传遍了整个公司,晓儿在一夜之间变成了“当官狂”。
此后,她发觉,同事看她的眼神都怪怪的,和她说话也尽量“短平快”,一道无形的屏障隔在了她和同事之间。晓儿很委屈,她并不是大家所想的那么功利呀,为什么大家看她都那么不屑?
像这种在职场中为了事业而锋芒太露,却不注意平衡周围人心态的强势者,有这样的结果并不奇怪。树大招风,每个人都其乐融融地相处,唯独自己像座孤岛。这个时候就要认真想一下,为什么被孤立的是自己,而不是别人呢?除了遇上一些天生善妒的小人外,大部分时候,自身的一些缺点都是被孤立的主要因素。即便一个人在公司再受老板的重用,可是下属都反抗起来了,老板也没有办法,不能为了这么一个人而让公司里上上下下都不得安宁。
晓儿并非是目中无人,只是做人做事一味高调,不善于适时隐藏自己的锋芒。其实,只要她能真诚地对待同事,日子久了,他们自然会明白,这就是她的真性情。
这样的例子在职场中有很多,当你的前辈在某件事上表现出力不从心的时候,你及时站出来帮他解围是没错的,但若以此卖弄自己的学识就是大忌了。我就曾在出版社碰到了这样真实的一件小事,有个新人职的编辑交稿后,被主编指出其中一个成语使用不当,于是这位初来乍到的小编特意将词典翻了出来,不仅要证明自己用词没错,还要主编在众目睽睽下承认自己的失误。试想一下,如果你是领导,会作何感受?
懂得为领导和同事留面子,这是职场最基本的潜规则,不可替代的是工作本身,而不是你。作为领导,自然希望你是个听话的好帮手,锋芒不要超越他,才会安心对你委以重任,做个低调的聪明人,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一个聪明的员工在成功地做完一件事时会谦虚地说:功劳是大家的。而当领导出错时,一句百密一疏也能化解尴尬。
韬光养晦,厚积薄发
《三国演义》中“曹操煮酒论英雄”一段中就着重描述了刘备韬光养晦、低调行事的风格。当时刘备落难投靠曹操,曹操很真诚地接待了刘备。刘备住在许都,在衣带诏(藏在衣带间的秘密诏书。汉献帝时,曹操擅权,将篡夺权位,献帝将秘密诏书缝在衣带里,托国舅董承带出官外。这便是衣带诏的由来)签名后,为防曹操谋害,就在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此迷惑曹操,让他放松对自己的注意力。
一天,曹操约刘备入府饮酒,谈起以龙状人,议起谁是当世英雄。刘备点出的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璋、张绣、张鲁、韩遂,都被曹操一一否定。曹操指出英雄的标准是: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
刘备问:应该是谁?曹操说:只有你和我两个人才是。
刘备本以韬晦之计栖身许都,被曹操点破是英雄后,竟吓得把匙箸也丢落在地下。恰好当时大雨将到,雷声大作。刘备从容捡起筷子,说:一震之威,乃至于此。巧妙地将自己的慌乱掩饰过去,从而也避免了一场劫数。
刘备藏而不露,人前不夸张、显炫,懂得装聋作哑,不把自己算进“英雄”之列,这办法是很让人放心的。他的种菜、他的数英雄,至少在表面上收敛了自己的行为,放松了曹操的警惕。
传说孔子年轻的时候,曾经向老子学习道理。当时老子曾对他讲:善于做生意的商人,总是隐藏他的宝贝,不轻易让人看见;真正的君子,品德高尚,容貌却显得愚笨。其深意是告诫人们,过分炫耀自己的能力,将欲望或精力不加节制地滥用,是毫无益处的。
中国古玩店铺里,店面是不陈列贵重货物的,店主总是把它们收藏起来。只有遇到有钱又识货的人,才把人领进去仔细看。这样既是对宝物和行家的尊重,又可以防备小偷之类的人。
俗话说“谦受益,满招损”,即使你才华横溢,过于自得就会忘形,忘形就容易行差踏错招来灾祸。只有懂得韬光养晦的人才会不断地得到增益。
所以,无论你的才能有多高,都要善于收敛,懂得深藏不露,才能让小人无缝可钻。
在社会上磨练时间久了,很多人都有了一套察言观色的本事,他们会根据你的喜怒哀乐调整和你相处的方式,进而顺着你的喜怒哀乐来使自己的利益达到最大化。有时候由于情绪的外露,你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别人的利用。
在高兴的时候手舞足蹈,急切地想让全世界都知道,这是人之常情,心情也可以理解。但是如果因为喜怒哀乐表达失当而招来无妄之祸,就得不偿失了。因此,你可以试着做一个喜怒哀乐不着痕迹的人,训练自己对喜怒哀乐的控制,理性、冷静地看待事件,思索它的意义,做出适当的反应。
在竞争中守住饭碗
现在的职场竞争异常激烈,不仅残酷,同时也是朝不保夕的。作为一个职场人,如果对工作还满意的话,就应该想方设法守住自己的饭碗。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办公室里的佼佼者,除了要懂得同事间相处的各种微妙学问,也要学会把自己的威胁降到最低。
一是确立“绿叶”意识,不争。副职注意树立和维护正职的权力和威望,绝非一般人际关系的要求,而是保证整个系统有效运行的需要。因此,副职在任何场合都应十分注意突出正职的地位和作用,不争“主角”,不抢“镜头”,不居“头功”,甘当“绿叶”。
二是不要刻意引人注意。有人说:“自我表现想让人注意自己是人类天性中最主要的因素。”人类喜欢表现自己就像孔雀喜欢炫耀美丽羽毛一样正常。但刻意的自我表现就会使热忱变得虚伪,自然变得做作,最终的效果还不如不表现。
许多的人,在其谈话中喜欢以自己为主题,总有突显自己的表现。据说丘吉尔虽然经常爱用夸张的词汇来自我表现,但是在关键时刻他却会用英语说:“我们应该在沙滩上奋战,应该在田野、街巷里奋战,应该在机场、山冈上奋战——我们,决不感激投降。”请注意,他说的是“我们”,而非“我”!
三是不要在同事面前显示你的优越性。不恰当表现的另一个误区就是经常在同事面前显示自己的优越性。日常工作中不难发现这样的同事,其人虽然思路敏捷,口若悬河,但一说话就令人感到狂妄,因此别人很难接受他的任何观点和建议。
这种人多数都是因为太爱表现自己,总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很有能力,处处显示自己的优越感,从而能获得他人的敬佩和认可,结果却是失掉了在同事中的威信。
法国哲学家罗西法古有句名言:“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优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
在同事之间的交往上,相互之间理应是平等和互惠的,正所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那些妄自尊大,高看自己,小看别人,过分自负的人总会引起别人的反感,最终在交往中使自己走到孤立无援的地步,别人都敬而远之,甚至厌而远之。
办公室里,人人都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肯定性评价,都在不自觉地维护着自己的形象和尊严。如果某位同事的谈话过分地显示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那么无形之中是对他自尊和自信的一种挑战与轻视,排斥心理,乃至敌意也就不自觉地产生了。
职场上,特别是在同事面前,聪明的员工对自己的成就要轻描淡写,必须学会谦虚,不要太过张狂,免得让同事对你产生爱表现、哗众取宠的印象。做到这些,你才能永远受到欢迎。
要点总结
锋芒太露容易招人嫉恨,做人越低调,就越安全。锋芒不要超过你的领导,要学会当“绿叶”。不要刻意引人注意,不要在同事面前故意显露你的优越感;多给他人肯定的评价,多维护他人的形象,不要显得高人一等,万事皆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