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两种现象值得注意。第一种现象是企业普遍反映说钱不好赚了,在哪个领域都人满为患,使利润平均化或薄利了。另外一种现象是,消费者在绝大多数消费领域并不完全满意,小到抽水马桶、水龙头,大到住房和汽车。
应该说,只要有消费者不满意的地方,产品就有发展前途。企业为什么还要喊难呢?问题就出在对市场的细分不够,没有了解特定消费者的特定需求,因而无法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这种局面如果持续下去,一旦外国的企业真正大规模地介入细分市场的竞争,我们的企业就会措手不及。
长期以来,我们的企业决策大部分是感觉式的,觉得某个领域某个产品有前途,便马上挤进这个领域生产某种产品。其产生的结果就是一窝蜂式地重复投资,造成资源和资金的大量浪费或低效运行。没有过硬的数据支持,没有科学的决策体系,没有完善的实证方式,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冲动性。在市场供给不足、不充分、不完全的时候,这样的决策方式有可能捷足先登而占据主动,但这种主动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在市场竞争激烈、供给充分的时候,这种决策的取胜机会就非常小了。
另外,不少的企业家功利心太强,持久力不够,希望在一夜之间暴富,而不愿去做踏踏实实的工作,去做深入细致的研究,去做别具一格的创新。今天在这个方面赚到钱,看到别人在另外一个方面赚到更多的钱,便想投机一回,很少持久地把某个领域、某个方面做熟、做透、做大、做强。一旦自己从事的这一领域利润下降,便开始逃跑,而少有技术和方式的革命性创新,从而突破产业链的。看看发达国家,都有叫得响、主业明确、领袖地位明显的大企业,我们却多是一些昙花一现的“明星银广夏”、“爱多”、“秦池”、“巨人”……现在,我们的竞争环境已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开始与国际大大小小的企业展开正面竞争。这种竞争的实质是不同的市场思维和行为的竞争,这种竞争的结果要么是不适应而被淘汰;要么是兼收并蓄而获得更强的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