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金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至2006年6月30日,我国共有266只证券投资基金正式运作,资产净值合计5114.16亿元,份额规模合计4269.09亿份。其中54只封闭式基金资产净值合计1196.15亿元,占全部基金资产净值的23.39%,份额规模合计817亿份,占全部基金份额规模的19.14%。其中212只开放式基金资产净值合计3918.00亿元,占全部基金资产净值的76.61%,份额规模合计3452.09亿份,占全部基金份额规模的80.86%。在2006年上半年,股票方向基金的数量从165只增加到189只,净值总额从2371.47亿元增加到3389.96亿元,增加了1018.49亿元,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上半年随着A股大涨,股票方向基金净值自然增长以及新发的股票基金带来了一定的新生力量。
2006年9月8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在上海宣告成立。随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成立,即将推出的国内股指期货交易有望激活817亿份封闭式基金市场,使得封闭式基金折价率有下降的趋势,其套利年化收益率回归到合理水平。2006年9月8日,有着中国“基改”第一单之称的基金兴业“到期封转开”开始集中申购。至此,总份额达到817亿份的封闭式基金“封转开”开始步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另外,在2007年,将有19只封闭式基金到期,到时这批基金如何顺利过渡,成为基金业内创新的巨大动力呢?所有这些又将对我国封闭式基金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中国基金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国内可供金融资源很多,且金融结构处于转型期。二是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基金份额占金融资产比重还很少。早在1999年底,美国共同基金就成为美国金融市场上第一大金融中介,金融资产占比高达29%,而我国基金份额占金融资产比重只有1.5%左右。另外,假如能够出现5年牛市,预期中国基金业资产总规模有望达到1.5~2万亿元;经济持续稳定的高增长以及相应的企业盈利的增长、长期的低利率和低通货膨胀导致投资理财需求异常高涨、养老金制度改革为共同基金提供了最重要的增量资金;另一个重要假定是市场深度的相应拓展,包括全流通改革导致的制度性扩容以及大量优质公司的上市。但是在面对巨大的发展空间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中国基金业的市场集中度呈现出显著下降的趋势,赢利模式同质化的基金公司开始了空前惨烈的竞争。竞争的加剧压缩了利润空间,各基金管理公司只能通过加速发行占领市场份额,从而获得盈利。但这种按照发行份额盈利的模式必然造成发行困难时期基金公司的生存危机。这些“症状”无一不昭示着基金业的传统增长模式一方面受到市场环境的制约,另外也意味着需要进行转变。
2理性投资基金享受财富人生
基金收益在2006年的普遍翻倍,极大地诱发了广大投资者的基金投资热情。不仅基民开户数量大幅增长,而且出现了用房产抵押贷款、信用卡透支来“炒基”的现象,基金市场一片热火朝天。但在种种繁荣背后,广大投资者在投资基金时还是应费些思量。
(1)基金行情持续火爆。
中国证券市场自2005年下半年以来的持续牛市行情,引发了基金投资热情的持续高涨。尤其是自2006年下半年以来,证券投资基金的新发量越来越大,新发周期已经从原来的一个月缩短到几天,甚至一天,国内基金行业规模迅速扩大。而随着股指的上涨,基金资产和净值也得以快速增长。从2005年底至2007年1月12日,基金规模从4586.88亿份增长到6631.86亿份,增长44.58%;基金资产净值从5579.18亿元增长到9411.65亿元,增长68.69%;基金投资于股票市场的市值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重由17.57%上升到23.54%。
在股改成功进行、人民币升值预期、外汇储备迅速增加以及上市公司质量提高等因素的推进下,中国股市迎来了久违的大牛市。证券投资基金也不断创造赚钱神话。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以来上证指数大涨,作为A股市场第一大机构投资者的基金成为最大赢家,市场上的偏股型基金实现了全年近110%的平均涨幅。
显著的赚钱效应,使基金成为投资者首选的投资工具。数据显示,自2007年1月4日到1月19日之间12个交易日里,两市新增基金开户总数近90万户,其中,1月8日到1月12日新增开户总数为37.23万户,1月15日到1月19日新增开户总数接近60万户,平均每天新增基金开户数超过10万户。这一数据不仅较2006年同期相比整整翻了10倍还多,即使与2006年12月相比也有较大幅度增长,基民数量紧追股民。
(2)做“四有”新人。
所谓证券投资基金,就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证券投资方式,通过发售基金份额,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以获得投资收益和资本增值,它具有集合理财、专业管理、组合投资、分散风险的优势和特点,是众多中小投资者进入证券市场、分享经济增长的很好的投资方式。
简单来说,基金是通过集合投资获取投资收益,它的投资标的包括股票在内的金融投资工具,但基金显然并不等同于股票。虽然有一些封闭式基金有过上市后大涨的案例,但目前投资者普遍购买的开放式基金并不具备我国目前市场特有的“原始股必涨”的特性,决定其价格的不是“筹码”的供求关系,而是开放式基金每日的基金净值。
但是,2006年基金市场给投资者带来的高额回报,使一些投资者忽视了基金背后的投资风险,对于基金的理解已经发生了扭曲,甚至有些投资者误认为新基金就是“原始股”,而且要价格越低越好,这实际上也导致了基金只能通过抛出股票进行高分红来降低份额净值。有人甚至用固定资产抵押贷款或者信用卡透支来购买基金。基金投资的非理性已经显现,这也给整个基金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隐忧。
没有一个市场是永远只涨不跌的。进入2007年,股市的震荡走势已经十分明显。虽然支持股市持续走牛的主要因素依然存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流动性过剩和人民币升值,但是市场经历了大幅上涨之后,整体估值大幅提升,风险已在逐步累积,短期市场走势的不确定性在加大,市场已进入震荡格局。
其实目前对于基金的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其根源在于收益预期的过分高涨。但从成熟市场的历史运作看,基金的年收益率是相对比较稳定的。在正常情况下,偏股型基金投资年收益大约在10%~20%左右。2006年我国基金市场出现普遍翻倍回报,应该说是有着深刻经济背景的,例如股市经历了4年熊市后从底部反弹,政府对股市进行根本性制度整改,中国经济增长的宏观背景在上市公司业绩上得到了真实的微观反映,市场已经越来越有效等等,多种原因共同推动了我国股市的此番大幅上涨。客观而言,这样的牛市是很难以复制的,同理,基金投资的惊人业绩也并不是年年都可以预期的。非理性投资盛行的过热市场,显然不是一个健康的市场,甚至可能给市场发展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从监管层的一些举措来看,例如推迟批准新基金发行以减缓A股市场的大规模投资资金流入等,基金和股票市场这种过热的现象已经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综上所述,树立正确的投资观在当前已经刻不容缓。我们认为,投资者在做基金投资时要做“四有”新人。
第一是要有财商,也就是要有理财意识,了解理财对于人生规划的意义。
第二是要有财智,也就是要有一定的理财知识,虽然不可能人人都成为理财专家,但是在购买基金时首先要了解基金是个怎样的理财产品,它的特点以及各种不同基金产品之间的差别等。
第三是要有理性。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产品,对于选择目标有一个合理预期。比如在投资货币基金产品期望每年能有超过10%的收益率,那显然是不现实的;还有把历史业绩简单拷贝,认为2006年的收益在2007年乃至今后都能不断地被复制,这些都是不正确的认识。
第四是要有恒心,其要诀就是坚持长期投资,如果对中国资本市场、中国经济有充分的信心,那就不必因为市场的震荡而改变自己的投资策略。大部分基金公司现在都已推出了定期定额的投资服务,这也是比较好的投资方案。
总体而言,理性的基金投资者,一定要对自己的财务状况以及风险偏好有清醒的认识。不同年龄、不同期限、不同性质的资金,所对应的投资风险承受度是不同的;不同的风险偏好应该寻找对应的基金品种,方可有效地达成理财目标。
买基金就选“三好”基金。
除了要做“四有”新人以外,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还要选择“三好”基金。
所谓“三好”基金,第一是好公司和团队。考察一家基金首先要看基金公司的股东背景、公司实力、公司文化以及市场形象,同时还要进一步考察公司治理结构、内部风险控制、信息披露制度,是否注重投资者教育等等。其次要考察管理团队,主要看团队中人员的素质、投资团队实力以及投资绩效。
第二是要看好业绩。市场上表现优秀的基金公司,有着在各种市场环境下都能保持长期而稳定的盈利能力,好业绩也是判断一家公司优劣的重要标准。首先要看公司是否有成熟的投资理念,是否契合自己的投资理念,投资流程是否科学和完善;是否有专业化的研究方法、风险管理及控制,公司产品线构筑情况等。
其次还要看公司的历史业绩。虽然历史投资业绩并不表明其未来也能简单复制,但至少能反映出公司的整体投资能力和研究水准。此外,选择基金时还要关注那些风格、收益率水平比较稳定、持股集中度和换手率较合理的产品。
第三是好服务。正如您在商场、酒店等消费时应该享受相应的服务一样,作为代客理财的中介服务机构,基金公司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提供优质的理财服务。从交易操作咨询、公司产品介绍到专家市场观点、理财顾问服务等,服务质量的高低也是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不容忽视的指标。
(4)长投心态战胜市场。
有些投资者在投资基金时喜欢如“炒股”一般高抛低吸、波段操作,希望能从中获取更高的收益。其实在实际操作中,这样做往往适得其反。作为普通投资人,对波段的判断是非常困难的,最终往往都是在追涨杀跌,错失了良好的行情。而且对基金进行波段操作,需要支付赎回费和申购费等交易费用,使交易成本大大增加。
从国际上成熟市场的经验来看,基金投资是一个长期的行为,具有10年以上业绩证明的基金更受投资者青睐。衡量基金的优劣不是短短一年、两年的事情。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证券市场价格波动体现出了明显的偏向性特征,股票价格总体上具有不断向上增长的长期历史趋势,而非短期市场表现,这就是基金长期投资能够赢利的重要理论依据。
比如投资大师巴菲特最著名的操作策略就是长期持有,从而带来了斐然的投资业绩。在46年(截至2002年)的投资生涯中,巴菲特只有一年赔了钱,最高收益59.3%,最低-6.2%,年均收益24.3%,资产相当于翻了16393倍。同期指数年均上涨11.2%。投资基金也是一样,坚持投资,始终争取正收益,因为复利的力量将创造惊人收益。
我国基金发展的历史也同样证明了基金是长期理财的有效工具,而不是短期投机炒作的发财工具:坚持长期投资的基金投资者普遍都获得了巨大收益,在市场中追涨杀跌、盲目入市的投资者则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其实投资的标准很简单,能有持续稳定正收益的基金就是好基金,以中国股市的发展趋势,假以时日,出现一批年均收益率在15%~20%的偏股基金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因此,作为一种中长期的投资理财方式,投资者真正需要关注的是基金长期的增长趋势和业绩表现的稳定性。而对应这种特点的操作方式就是长期持有。坚持长期投资的理念,才是广大基金投资者所应该持有的健康投资心态。只有真正具有耐心的人,才能在基金投资中获取最大收益。
文章来源:招商基金
3 2006年度理财产品评选揭晓
2006年,共有45家基金公司新发行开放式基金89只,较上年增加34只,增长61.8%,基金首发累计募集资金3812.4亿元。上投摩根成长先锋股票型基金、广发策略优选混合型基金、嘉实主题精选混合型基金获得2006年度基金产品金奖。另外,南方绩优成长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获得2006年度最具成长能力奖,而最受欢迎奖则被嘉实策略增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夺得,后者一天之内就卖出了419亿元,成为目前中国基金中的航母。全民买基金成为各大城市中的盛事。
在2006年推出的各类理财产品中,共有18家中外资银行推出了345款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较上年增加224款,增长185%;共有25家中外资银行推出了744款银行外汇理财产品,较上年增加277款,增长59.31%。中国银行的“搏?弈”系列人民币理财产品、光大银行的“阳光理财”系列人民币理财产品和工商银行的“稳得利”系列人民币理财产品获得了本次评选的年度人民币理财产品金奖。
根据统计,2006年一年中,全国共有2000个(款)左右的各类理财产品面世,数量上较上年翻了一番,增长超过100%,其中人民币理财产品几乎以日均1只新品、外汇理财产品以日均两只的速度问世,表明我国理财市场在过去的一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并朝成熟和完善的目标前进了一大步。而40家理财机构的49个(款)理财产品在评选中荣获“2006年度理财产品”的称号,表明理财产品的差异化已经引起了投资者和专家的关注,投资者有了更多的选择。
“2006年度理财产品评选”由《北京青年报》、《理财周刊》、第一理财网共同举办,参评对象为,在2006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期间金融机构公开推出的理财产品,由普通投资者和专家共同评选心目中的“年度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年度银行外币理财产品”、“年度信用卡”、“年度基金产品”、“年度保险产品”。
4 2007年投资热点众多
根据银河证券2006年业绩统计报告对运作满一年基金的统计,封闭式基金平均净值增长率为106.49%;股票基金中的股票型基金为121.40%,指数型基金为125.83%;混合基金中的偏股型基金为112.46%,平衡型基金为108.88%。景顺长城内需增长基金当年净值增长率为182.22%,名列全部基金第一位。
如果2006年年初你投资了1万元购买了景顺长城内需增长基金,到年底这1万元已经变成了28222元。专家理财的赚钱效益,使得基金经理这个职业群体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让支持者唯恐追之不及。多位明星基金经理认为,2007年市场的波动可能会比2006年明显加大,但结构性牛市的格局不会改变。
(1)精彩牛市有望继续。
[华宝兴业动力组合基金经理史伟]
尽管无法事前预期指数上涨幅度,但从上市公司盈利增长速度、宏观经济环境、资金充足程度、投资者信心等方面综合看,精彩的市场有望在2007年继续。
热点机会:继续坚持品牌消费品、自主创新科技类公司、购入折价认购权证等投资主线,充分发挥研发能力优势,从宏观经济环境、税制改革、新会计制度等诸方面着手,结合限售非流通股解禁等热点问题,综合指定投资策略,努力创造较高投资回报。
(2)配置型基金机会更多。
[华安宝利基金经理袁蓓]
2007年市场可能会给配置型基金较2006年更多的机会。因为2007年股市的波动相信会较2006年明显加大,债市的波动也会基本维持2006年的状况,并伴随以粮价不确定性为主旋律的通胀风险。
热点机会:中国在世界分工角色变化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行业,特别是中国出口结构变化初期有较强发展空间的行业;中国居民收入持续提高对消费和服务品质需求提高带来的投资机会,尤其是奥运等事件强化的品牌意识给优势企业创造的提升空间;医疗体制改革带来的机会;税制改革和税收扶植政策给整个市场和重点扶植行业或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
大盘蓝筹带来投资新品种和机会。
[上投摩根阿尔法基金经理孙延群]
2007年整体GDP增长速度预计会在10%左右,投资、消费、进出口和M2(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增速都将高位运行。从国际视野来看,中国经济持续强劲增长,中国GDP占全球总量的比重逐年增长,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热点机会:宏观经济高速增长奠定了整个市场发展的基础。上市公司业绩的提升、市场资金面的充裕以及人民币升值预期都将进一步推动中国证券市场的长期上涨。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进行,重构A股市场微观基础,为上市公司成长提供了内在动力,总体经营业绩有较大幅度提升,为股价上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也进一步改善了A股市场的投资环境。良好的宏观环境,更多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公司会脱颖而出,带来新投资品种和机会。
(4)金融企业将带来更多“奶酪”。
[易方达策略基金经理肖坚]
未来两年人民币升值、流动性过剩仍将是经济运行中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在此主线下所展开的中国资产价格重估将持续不断。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经历了升值洗礼的中国制造业必将诞生一批世界级的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将改变世界对中国制造“低质低价”的印象,将从战略、技术、管理等方面引领世界,体制变革将释放金融企业更强大的生产力。人们对外汇、黄金、基金、信托等各种金融理财产品的追求,将为金融企业带来更多的“奶酪”,将使金融企业的收入更加多元化,税负的减免也将提升金融企业的盈利能力。
热点机会: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和行业的结构性变化很快,企业成长的波动性很大,市场总是存在结构性机会。易方达策略成长基金将重点围绕宏观调控下的结构性机会,融资提速下的结构性机会,消费升级的结构性机会,制度创新的结构性机会等。
(5)分享“新兴成长”和“中国资产”的盛宴。
[汇丰晋信龙腾股票型基金经理林彤彤]
未来一段时间A股市场主要投资机会依然来自于“新兴成长”和“中国资产”。对于“新兴成长”而言,中国经济将重演日本、韩国上世纪70~80年代新兴市场加速成长阶段的故事。
热点机会:未来A股市场最具投资价值的股票将主要有两类:一是代表了中国经济未来十年增长及转型方向,具备持续爆发性增长潜力的龙头企业,主要来自于先进制造业、消费服务以及金融服务业;另一类是具备最为确定的持续盈利预期,能够最大程度地分享人民币升值和人口红利的非贸易品类股票,主要来自于房地产、交通运输渠道以及消费服务网络等行业。
(6)迎接大盘蓝筹股黄金时代。
[招商优质成长基金经理张冰]
2007年将迎来投资大盘蓝筹股的黄金时代。大盘基金发行和大盘蓝筹股IPO(InitialPublicOfferings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发行上市将根本改变市场结构,以沪深300为代表的大盘蓝筹股对A股综合指数的影响极大。同时基金发行规模的急剧膨胀客观上要求选择流动性好的大盘蓝筹股。
热点机会:招商基金在投资策略的选择上会坚持“确立牛市思维,突出投资主线,坚持价值投资,精选优质个股”的主导思想,寻找人民币资产价值重估的历史机遇和未来3年持续稳定增长的低估值品种;同时可关注各细分行业的中小盘龙头公司,因为高成长性、高盈利性和产业链上独特的垄断地位使得这些公司成为增强型“指数化”策略的首选品种。未来5年面临极佳发展机遇。
(7)未来五年面临极佳发展机遇
[景顺长城内需增长基金经理李学文]
长期来看,A股上升趋势不会改变。中国过往靠资源高投入的经济增长模式已不可持续,效率优先已成为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方向;从资金供求来看:中国外贸庞大顺差造成的流动性过剩在人民币大幅升值前难以改观,但中国巨大的居民储蓄流向资本市场的渠道已经打通,加上外资对中国资本市场虎视眈眈,未来股票市场优质公司供求严重失衡的局面将继续维持。
热点机会:继续重点投资于能充分反映中国经济增长的大盘蓝筹股,把握市场脉搏,坚持价值投资。对于基金维持较高比例的股票持仓,选股以面向内需为主,以成长股为核心,继续持有基本面良好、增长较为清晰而且估值合理的公司。
(8)诸多因素加大波动风险。
[国投瑞银核心企业基金经理刑修元]
2007年,要关注市场的波动风险。大型企业回归A股市场、新股发行上市加快、小非流通带来的股票供给大幅增加,可能会加剧2007年A股市场的波动风险。据我们初步统计,2007年,列入发行计划的大型国企筹资总额就预计会达到1000亿~1400亿元;另外,新解冻的小非流通股票理论上最高可达5810亿元。同时,其他风险因素也会加大市场的波动。尽管市场对业绩优良的行业龙头公司投资出现长期化趋势,但估值日渐昂贵会导致股价大幅波动。
热点机会:人民币长期升值、消费升级增长、国家公共支出增长、资产注入与整体上市、3C融合、制度变革(医疗制度、新会计制度和新税制)等市场主题可予以高度关注。并特别看好金融、地产、投资品、交通运输、媒体、装备制造业、医药流通等板块,同时,随着市场结构变化、股权激励、H股回归,大盘蓝筹的重要性将进一步突出。
(9)克服盲从才能享受牛市。
[汇添富优势精选基金经理庞飒]
2007年将是中国基金业从成长阶段到成熟阶段过渡的第一年,从爆发性成长过渡到平稳而持续地增长,需要市场参与各方摈弃浮躁心态,充分认识基金代客理财本质,在坚持长期投资理念、严格有效控制风险的基础上,脚踏实地做好投资研究和投资者教育工作。
热点机会:理清投资思路,始终坚持以基本面分析为主、挑选高质量证券、行业相对均衡配置的中长期投资理念,并适时进行动态调整。投资者选择基金时要有两点意识:一是成熟的投资应该着眼于长期,这样才能分享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的价值增长;二是关注投资业绩的同时,更要考察基金业绩背后的实质性因素。一般而言,有效的投资理念和合理的资产配置、再加上严格的风险控制,能使基金业绩表现具备持续性和可复制性。
(10)认清自我再投资。
[嘉实基金经理周晓明]
2007年甚至再往后,投资机会很多,可以给投资人带来收益的机会很多。尤其是现在大家的理财意识被唤起了,经济的成长、市场的发展给投资人带来了一定的收益。
热点机会:首先要分析自己投资的状况和投资需求以及投资心理,避免盲目投资基金。
(11)主题投资机会多。
[申万巴黎新动力基金经理常永涛]
2007年市场振荡幅度会加大,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大非、小非”减持规模的加大都会为市场增添不确定性。
热点机会:加大一些增长确定的行业和个股的配置比重,关注行业有现代服务、升级消费、现代装备、上游的资源和能源等。此外,主题投资会关注并购重组、股权激励于市值考核、奥运经济、税制改革、金融创新等主题带来的投资机会。
(12)寻找“非典型”增长机会。
[富国天益价值基金经理陈戈]
预计2007年市场中枢将提高40%左右。整个A股市场投机性将大大降低,本轮牛市有望成为一个价值驱动型的牛市,呈现出明显结构性分化特点。
热点机会:消费部门超配,投资部门中性,出口部门低配,积极寻找“非典型”增长机会。参与IPO(以及再融资)、资产重组、期货期权。重点看好的行业包括金融服务、房地产、食品饮料、信息服务、交通运输、餐饮旅游、商业贸易、机械设备。
(13)抓老基金持续营销优惠时机。
[广发聚富基金经理江涌]
与2006年每月大约都有5只新发基金相比,2007年基金新发只数明显下滑。监管部门在基金发行方面采取“抓大放小”措施,对新发基金规模限制明显加强,许多旗下基金净值高、业绩好的基金公司转而利用明星基金持续营销“曲线救国”。
热点机会:主要投资的行业分为四大类群:一是消费和服务;二是装备制造业;三是材料、金属和矿产工业;四是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
(14)坚定牛市思维。
[华夏现金增利基金经理韩会永]
2007年一季度预计市场资金面仍能保持相对宽松局面,但信贷增长、央行货币政策以及新股发行等都会对资金面形成一定冲击。
热点机会:加大一些增长确定的行业和个股配置比重,这主要表现在行业发展符合国家战略规划和产业导向,企业内生性增长趋势确定,主要关注行业包括现代服务、升级消费、现代装备、上游的资源和能源等。关注并购重组、股权激励于市值考核、奥运经济、税制改革、金融创新等主题带来的投资机会。
文章来源:金融界
5 基金网站买基金已成为主要购买方式
当基民的投资热情不断刷新基金销售历史纪录的时候,他们更愿意通过哪种渠道来购买基金?最新调查显示,三成的投资者选择到基金公司网站购买基金,领先证券营业部、银行网点等其他渠道。业内专家指出,费率高低、产品多寡以及咨询的专业程度,都是影响谁能成为基金销售主渠道的重要因素。
中国证券网近期进行了“你认为哪种渠道购买基金更划算?”的调查,共有1603人参与了投票。结果显示,共有498名网友选择会去基金公司网站购买基金,占全部投票者的31.07%;有384名网友选择会去证券营业部购买基金,占23.96%;表示会去银行网点的有299人。而表示会参加基金公司直销和去银行网站购买的只有248人和174人,分别占到15.47%和10.85%。
调查显示,费率高低依然是影响投资者选择渠道的最重要的考虑因素。虽然事先需要完成去指定银行开户等多道程序,但投资者从基金网站直接购买基金一般可以获得6折左右的折扣,因此还是吸引了很多投资者。
此外,能否提供丰富的基金产品和专业咨询,也是影响投资者选择基金销售渠道的重要因素。一些证券公司多年来培养了很多基金营销人才,凭借覆盖全国的证券营业网点,大力代销品种丰富的基金产品。这些券商在给投资者提供专业咨询的同时,也提供了丰富的产品,因而很受投资者的欢迎。
据了解,在2006年新成立的约90只基金、3800亿份首募规模当中,基金销售的主要渠道还是银行和证券公司,其中银行渠道约占70%,证券公司约占30%。业内人士预计,随着基金投资大众化时代的来临,基金销售主渠道的争夺将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