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拼搏就会有成功,有成功就会有荣誉,有荣誉就会有光环……这是一个系列反应,也是很多人之所以努力拼搏的原因所在。不在乎得到什么实质的东西,只要有荣誉就行。说到底这是人们的面子心理在作怪。显然我们无法改变别人的这种心理,但是我们可以明白、并且迎合对方,以防出现“独享成功荣誉”却把别人晾在一边的错误。即便对方和我们的荣誉一点关系都没有,我们也要把荣誉“分一点给别人,这样我们的竞争提良性的,才能更快更好地提升自我,而不是被别人所打压。”
在这一点上,某杂志社编辑的王先生就做得非常不好:
王先生是一家出版社的编辑,并担任下属一家杂志社的主编。很有才气,平时在单位里人们都非常尊敬他,包括主编、社长在内,都经常在会议中以王先生作为正面例子来鼓励其他员工。这让王先生备受关注,而他也认为自己是才气过人,所以每次在同事向自己咨询问题的时候,王先生总是有求必应,有问必答,上上下下关系都不错。
可是渐渐地人们发现,王先生的“尾巴”翘了起来,骄纵之色显露了出来,对同事也没有以前那么友好、那么尽心帮助了,甚至在荣誉面前还抢了别人的功劳。
有一次,他主编的杂志在一次评选中获了大奖,自然而然他非常高兴,也觉得非常光荣,逢人便提自己的努力与成就,同事们当然也向他表示祝贺,而他也当仁不让地全部接受。
但过了个把月。他却失去了往日的笑容。他发现单位的同事,包括他的上司和下属。似乎都在有意无意地和他过意不去,并回避着他。王先生一直没有搞清楚这是为什么,自己曾经是办公室里面的风光人物,可是现在为什么落得这样一个下场呢?
苦闷的王先生找不到答案。后来,他的一个客户帮他找到了原因,其实原因简单明了,他犯了“独享荣耀”的错误。就事论事,这份杂志之所以能得奖。主编的贡献当然很大,但这也离不了其他人的努力,他们当然也应分享这荣誉,所以这位主编“独享荣耀”,当然会让别人觉得不舒服。尤其是他的上司,更会因此而产生一种不安全感,害怕失去权力。自然而然大家也就选择回避他、冷淡他了。这时的王先生才恍然大悟,可是已经太迟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王先生黯然辞职,曾经的“荣誉”灰飞烟灭。
独享荣誉是很多人都容易犯的毛病,在这些人心目中,成功是自己努力拼搏的结果,和别人一点关系也没有。即便有关系,也是细枝末节的,根本没有资格去分享自己的这块“蛋糕”。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荣誉并不是“蛋糕”,只有劳动者才有资格去吃。荣誉,说到底,就是一种“见者有份”的身外之物,即便再多的人分享,也不会少点什么。
那么我们何必要表现得那么小气、那么自私呢?荣誉就像快乐一样,一个人独享是一个人的快乐,而两个人分享是两个人的快乐。
智谋支招荣誉,是人们苦苦追求的目标,但是如果处理不当,它就是一枚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把自己炸得粉身碎骨。就像案例中的王先生一样,荣誉并没有给他带来更大的发展,而是使得他黯然退场、落寞伤心。为什么呢?因为他“独享”了荣誉,没有和别人分享,因此,我们要吸取前车之鉴的教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待人要平和,不要恃才傲物。
当你取得成绩、荣誉时,你要感谢他人、与人分享、低调谦虚,这正如让他人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如果你习惯了恃才傲物,看不起别人,那么总有一天你会独吞苦果!低调做人才是跨进成功之门的钥匙。请记住:恃才傲物是为人处世的一大忌。
2.要懂得让步,主动吃亏。
我们或许知道:在自己毛羽不丰时,要懂得让步;在自己确实没有能力、或者时机不成熟的时候要懂得退一步,给别人留个表现自己的机会。可是很多人却不知道:在自己成功之后、有了荣誉之后同样需要懂得让步,要懂得让别人来分享你的荣誉。可能对你来说,这是一种吃亏的表现。其实吃亏是福,是你的风度。任何时候,都要学会主动吃亏,这样别人才会欣赏你、看重你。
3.荣誉分享,尊重他人。
分享荣誉可以分为两种:精神上的分享和物质上的分享。比如说口头上的感谢就是一种精神上的分享,这种“分享”可以无穷地扩大范围,反正“礼多人不怪”,而请大家吃糖、吃饭则是一种物质上的分享。这种分享并:不是说别人要分我们一杯羹,而是人们一种“受到尊重”心理的需要。如果我们能理解这一点,别人也就不会和我们作对了。
其实别独享荣耀,说穿了就是不要威胁到别人的地位和利益,不要侵占别人的生存空间。因为我们的荣耀会让别人变得暗淡,产生一种不安全感;而我们的感谢、分享、谦卑,正好给旁人吃下一颗定心丸,只有这样,我们才会获得一个相对健康的竞争环境,才有机会提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