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50300000003

第3章 独特的教育观念孕育出源源不断的杰出人才

犹太民族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但犹太人民却凭着自己的聪明智慧,成为世界上赚钱最多的民族。无论在全球金融界、商界还是科学界,他们拥有的财富比重始终独占鳌头,这与犹太人独特的教子方式密切相关。

1.培养孩子爱书的习惯

在每一个犹太人家里,当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去舔书上的蜂蜜。这种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书本是甜的。

犹太人从不焚烧书籍,即使是攻击犹太人的书。在人均拥有图书馆、出版社及每年人均读书的比例上,犹太人(以色列人)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堪称世界之最。犹太家庭还有一个世代相传的说法,那就是书柜要放在床头,要是放在床尾,会被认为是对书的不敬,进而遭到大众的唾弃。

每一个犹太家庭的孩子,几乎都要回答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毁,你的财产被抢光,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命呢?”如果孩子回答说是钱或者钻石,母亲将进一步问:“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当孩子无法回答时,母亲就会说:“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能给你智慧的书。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会伴随你的一生。”

犹太父母的感悟是: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但丁语)。犹太人教育孩子重视对知识的追求,实际上是教导孩子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人。

身为父母应向犹太人学习,懂得用书本来武装自己孩子的头脑,给他们以丰富的智慧。通过人性与科学的结合,使孩子更能体会到智慧所体现的魅力所在,像犹太人那样,以独特的教育方式结合教育理念,使孩子们透过现象更深一层地认识教育的本质及其作用。

知识源于书本,知识活用于书本,教育子女更要把知识演变成智慧,体现出智慧本身的重要性。

因此,家长们要从小培养孩子们读好书的习惯,使他们知道书中赋予他们智慧的力量是无穷的。

2.教育从来都是犹太人的头等大事

犹太民族的智慧与丰富的知识,除了具有学习和求知的传统这样的“软”的东西外,在“硬件”上,则表现为他们遵奉着一套完善的教育制度。犹太人四处流浪,他们的“学校”也随着他们迁移,在居无定所的恶劣环境下,犹太人从来没有忽视过教育,而是将其列为第一位的事情。

从历史上看,犹太人很早就实行了义务教育,称得上源远流长。

从犹太人对教育的重视和对教师的敬重程度上,任何人都不难想象出教育的场所——学校,会在犹太人生活中具有何等的地位。

1919年,犹太人同阿拉伯人正处于日趋激烈的冲突之中,耶路撒冷的希伯来大学便在前线隆隆的炮火声中奠基开工。此后连绵不绝、愈演愈烈的冲突,也未能阻止这所大学在192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今天,人口仅400多万的以色列却拥有6所跻身世界一流的名牌大学:希伯来大学、特拉维夫大学、以色列理工学院、海法大学、内格夫-本古里安大学和巴尔伊兰大学。

犹太人之所以特别重视学校的建设,除了他们具有那种“以知识为财富”的价值取向之外,更高层次上,还因为在他们看来,学校无异于一口保持犹太民族生命之水的活井。《塔木德》中记载的3位伟大拉比之一,约哈南·本·扎凯拉比就认为:学校在,犹太民族就在。

公元70年前后,占领犹太国的罗马人肆意破坏犹太会堂,图谋灭绝犹太人。面对犹太民族遭受的空前浩劫,约哈南殚智竭神想出一个方案,但必须亲自去见包围耶路撒冷的罗马军队的统帅韦斯巴芗。

约哈南拉比假装生病要死,才得以出城见到罗马的司令官。他看着韦斯巴芗,沉着地说道:“我对阁下和皇帝怀有同样的敬意。”

韦斯巴芗一听此话,认为侮辱了皇帝,作出要惩罚拉比的样子。

约哈南拉比却以肯定的语气说:“阁下必定会成为下一位罗马皇帝。”

韦斯巴芗终于明白了拉比的话,很高兴地问拉比此来有何请求。

拉比回答道:“我只有一个愿望,给我一个能容纳大约10个拉比的学校,永远不要破坏它。”

韦斯巴芗说:“好吧,我考虑考虑。”

不久以后,罗马的皇帝死了,韦斯巴芗当上了罗马皇帝。耶路撒冷城破之日,他果然向士兵发布了一条命令:“给犹太人留下一所学校。”

学校留下了,留下了学校里的几十个年老智者,维护了犹太人的知识、犹太人的传统。战争结束后,犹太人的生活模式,也由于这所学校而得以继续保存下来。

约哈南拉比以保留学校这个犹太民族成员的塑造机构和犹太文化的复制机制为根本着眼点,无疑是一项极富历史感的远见卓识。

一方面,犹太民族在异族统治者眼里,大多不是作为地理政治上的因素考虑,而是文化上的吞并对象。小小的犹太民族之所以为反抗世界帝国罗马而起义,其直接起因首先不是民族的政治统治,而是异族的文化统治,亦即异族的文化支配和主宰:罗马人亵渎圣殿的残暴之举。

另一方面,犹太人区别于其他民族,首先不是在先天的种族特征上,而是在后天的文化基因上。在犹太人的名称下,有白人、黑人和黄种人。至今作为犹太教大国的以色列向一切皈依犹太教的人敞开大门,因为接受犹太教就是一个正统的犹太人。

我们完全可以说,为了达到这一文化目的,犹太人长期追求的不仅仅是保留一所学校,而是力图把整个犹太人生活的传统和犹太文化的精髓保留下来。从犹太民族2000多年来持之以恒、极少变易的民族节日,到甘愿被幽闭于“隔都”之内以保持最大的文化自由度,到复活希伯来语,再到基布茨运动,所有这一切都典型地反映出了犹太民族的独特追求和这种独特追求中生成的独特智慧。

这种智慧就是对民族文化的高度自信、执著和维护!

也正基于此,犹太人才会认为没有知识的人不算是真正有用的人。绝大部分犹太人学识渊博、头脑灵敏。在他们眼里,知识和金钱是成正比的,只有丰富的阅历和广博的知识,才能在世界各行各业中生存。

3.什么情况下都不荒废孩子的学业

在长期的流散生活中,犹太人为了信仰,为了生存,非常注重学习,始终把对子女的教育视做一种至高无上的神圣事业。他们明白,在异国他乡没有文化知识是很难站得住脚的。资料显示,世界上任何角落,只要有犹太人的地方,他们的受教育程度总是最高的。

在犹太教中,勤奋好学是敬神的一个组成部分,没有一种宗教像犹太教那样对学习和研究如此重视。因此,犹太人家庭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胜于非犹太人的家庭。这也是犹太人为什么那么优秀的一个主要原因。

爱因斯坦的成就与他在童年时代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他得益于母亲的音乐熏陶,得益于叔父的数学启蒙,得益于父亲在他做出了蹩脚的小板凳后仍加以鼓励的情感教育。

犹太人中有个说法,犹太人一生有三大义务,第一义务是教育子女。20世纪初,移民美国的犹太女性就业率大大低于其他民族,因为她们要留在家里照看孩子,确保孩子上大学。

每个犹太人的家庭,为了子女的求学,往往不惜倾家荡产。国家对教育也有严格的规定和优惠政策。以色列的《义务教育法》规定:5~16岁的少年儿童必须接受义务教育,如本人愿意,到18岁仍可享受免费教育。重视教育,成了犹太人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

以色列历届领导人一直把“教育立国、科技立国”作为追求的目标。梅厄夫人说:“对教育的投资是有远见的投资。”夏扎尔说:“教育是创造以色列新民族的希望所在。”伊扎克更直截了当地说:“教育上的投资就是经济上的投资。”

以色列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地位,对其投放了较高的经费,始终高于全国国民生产总值的8%。在一个四面战火、困难重重且军费开支相当高昂的国家,教育投资能达到这一水平,的确难能可贵。

以色列的大学是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凡是参观过的人无不为其优美的校园、宏伟的建筑、先进的设备和丰富的藏书而赞叹不已。

4.尊敬师长是犹太人亘古不变的传统

犹太民族非常尊敬师长,这也是他们注重知识的一个表现。在希伯来语中,山被称做“哈里姆”,双亲为“赫里姆”,教师为“奥里姆”,同山的发音非常相似。犹太人一向都认为双亲和教师都像是巍峨的高山,比普通人高出许多。

拉夫曾到过一个城镇,命令那里的人斋戒、祈祷来求雨,但雨却没有下。

于是,集会的诵经师便走到藏经龛前大声念诵祈祷书上的话:“上帝让风吹。”话音未落,风立即吹了起来。

诵经师接着念道:“上帝让雨降下来。”顷刻间,雨便下了起来。

拉夫问诵经师:“你做了什么特殊的事而得到如此丰厚的奖励?”

诵经师答道:“我教育孩子们,对穷人的孩子和富人的孩子一视同仁。对于交不起学费的人,我从不收费。而且,我有10个鱼塘,如果有孩子不想学习了,我就给他几条鱼,然后再把鱼从他那里赢过来。这样,他不久就变得好学了。”

因为师德崇高,垂范后世,也因为上帝奖赏有知识的人,所以犹太民族无比崇敬师长。

犹太民族热心教育,犹太儿童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要接受正规教育:3岁上学,每周上课6天,平均每天6小时至10小时,他们必须全心全意地在学校或老师家中,接受《犹太法典》和《犹太教则》的灌输,直到长大成人。但是,成人之后继续提高自己的修养是终生的事情,生命没有结束,充实自身的过程就没有结束。

犹太人有许多勉励个人提高修养的方法。其中之一,就是让成人在晚辈面前保持自己的尊严。犹太人认为,山峰伸出于云中,像是希望长得比天更高。同样,父母和师长也都应爬上最高的地方,以作为孩子们的模范。

同时,犹太父母还十分注意明智地处理长幼之间的关系。《犹太法典》上就有这样的话:“5岁的孩子是你的主人;10岁的孩子是你的奴隶;到了15岁时,父子平等;以后就要看你如何栽培他——他可以成为你的朋友,也可以成为你的敌人。”

在孩子的成长中,犹太民族更注重精神上的延续。“我希望将父亲以前所遗留给我的东西,同样留给我的孩子。”这些东西是什么呢?它们是爱情、勤勉、谦虚以及节约的精神。在犹太人心目中,这些是比金钱宝贵得多的财富,是应该一代一代一直传递下去的。

在犹太人眼中,最好的父母不见得是花钱最多、肯花钱的父母,而应是那些懂得做人的道理、具有人的尊严的父母。因此,犹太父母在教育子女的时候,同时也是教育自己。

5.独树一帜的理财教育

犹太民族出现了那么多富商巨贾,犹如天上的星辰一样群星璀璨,这与他们从小就注重财富教育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在犹太人的心目中,智慧不仅不排斥金钱,而且他们深信,如何赚钱是可以后天培养出来的。所以,他们对小孩的理财教育有一套独特的方法,从小就给孩子灌输金钱很重要的观念。一句犹太谚语就这样说道:“一定要教给孩子谋生的手段,只要世界上多一个成功的商人,就会少一个窃贼。”

小孩刚满周岁的时候,中国人是“抓周”,以此来预测孩子未来从事的职业。而犹太人则是主动教育孩子如何赚钱发财,犹太人会送股票给刚满周岁的小孩;小孩3岁时,父母就开始教他们辨认硬币和纸币;5岁时,让他们知道钱币可以购买任何他们想要的东西,并告诉他们钱是怎么赚来的;7岁时,教小孩看懂商品标签的价格,并加深“钱能换物”的理财观念;8岁时,教他们通过打工赚钱,并把钱存在银行里;11~12岁时,教他们看穿电视广告的假象,并执行两周以上的开销计划,懂得正确使用银行的术语……

这样,犹太人家的孩子很小就知道金融等方面的知识,稍大一些,他们就对金融业的运作模式了解得更加深入。这也是为什么犹太人在金融业占有优势的原因,这和他们从小就对钱很敏感的特质有着很大的关系,难怪有人赞叹犹太人是天生的银行家。

犹太人天生就会做生意,这也是从小对孩子进行财富教育的结果。很多犹太大亨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知道怎么赚钱了。比如洛克菲勒,他出生于一个典型的犹太家庭,父亲经常用犹太人的教育方式教导他的几个孩子。

洛克菲勒的父亲从他四五岁的时候就让他帮妈妈提水、拿咖啡杯,然后给他一些零用钱。他父亲还把各种劳动都标上了价格:打扫10平米的室内可以得到半美元,打扫10平米的室外可以得到1美元,为父母做早餐得到12美元。当他们再大一点的时候,父亲就不再给他零用钱了,只告诉他,如果想花钱,就自个儿挣去。

这时候,父亲会让他们到自己的农场帮忙打工,挤奶、送货、算账甚至干些杂活,他们把自己为父亲做了多少事都记录在记账本上,到了月底,就和父亲结算,每到这个时候,父子就核对账本上的每一个工作项目,有时候还会讨价还价,也会经常为一点小钱发生争执。

因为这种教育方式,洛克菲勒6岁的时候,就做了一笔买卖。有一次,他在郊外捉到了一只火鸡,于是他沿街叫卖,最后卖给了附近的一位邻居。

洛克菲勒的母亲是一位虔诚的教徒,认为这样做是亵渎了神灵,而他的父亲却认为他有做商人的特质,而对他大加赞赏。

有了这次的经商经历与父亲的鼓励,洛克菲勒的胆子大了起来,思路也开阔了。不久之后,他就做起了“银行家”,把从父亲那里赚来的50美元贷给了附近的一个农民,到了归还的日期,洛克菲勒准时去讨债,连本带利收回了53.75美元。这件事令附近的人们觉得不可思议,他们都佩服这样的一个小孩居然有这么好的生意头脑。

洛克菲勒成名之后,同样也用这套方式来教育他的子女。在自己的公司,他拒绝他的儿女们进入,即使是他的妻子,他也极少让她进入公司,除非有什么急事。有一次,他15岁的二女儿玛莉亚因为有事情找他,于是去了他的办公室,恰巧他出去办事不在,后来洛克菲勒知道了玛莉亚进过他的公司,回家居然为了这件小事而大发雷霆。因为洛克菲勒要让子女们知道,一切必须靠自己的奋斗去得到,决不要因为父亲是富翁,而让他们有任何的依赖。

在家里,洛克菲勒还搞了一套虚拟的市场经济制度,洛克菲勒让妻子当总经理,让自己的孩子们做家务,由自己的妻子根据每个孩子做家务的情况,给他们零用钱,整个家庭似乎就是一个公司。

洛克菲勒教育子女们不但要学会赚钱,同时还要学会理财和节俭,学会开源和节流两套本领。他在厨房里摆放了6个杯子,杯上写着每个孩子的姓名,里面装的是孩子们一周用的方糖。如果哪个孩子多吃了杯子里的糖,那么,等到别人喝咖啡放方糖的时候,他就只有喝苦咖啡了,或者只有等到下周父母再发放方糖了。

洛克菲勒还让孩子们学着记账,要求孩子们在每天睡觉时,必须记下今天的每一笔开销,无论是买了玩具还是买了食品,都要一一记录。洛克菲勒每天晚上都要仔细查看孩子们做的记录,无论孩子们买什么,他都要询问为什么要买这些东西,让孩子们做一个合理的解释。

如果孩子们的记录清楚、真实,而且开销很有理由,洛克菲勒觉得很满意,他就会奖赏孩子们5美分。反之,就会警告他们,下次再犯类似错误的话,就会扣去5美分的零用钱。这种教育方法使得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他们都争着把自己的账本送给父亲检查,并进一步让父亲指导什么地方要改善。

犹太人这些早期有关财富的教育,让孩子们很早就知道怎么投资,怎样获得财富,怎样理财。这些教育,都为他们日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6.一种好的教育方法可以变庸才为天才

一个人是天才还是庸才,究竟是取决于天赋还是教育?这是一个在许多民族中都有争议的命题。但犹太人对这个命题是没有争议的,他们认为绝大多数人的智商都是差不多的,很多有大成就的人并不是依靠天赋成功,一个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能成为一个杰出的人才。

犹太经典中有很多对孩子进行教育的箴言:

“你可以一天不吃饭,但不可以一天不教育你的孩子。”

“有学童而不教育的家庭,必将是一个贫穷的家庭。”

一个人的童年决定他的终生,这话似乎有些偏颇,但在犹太人中这却是一个至理明言,在现实中也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将孩子打造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是所有父母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很多人都这样认为:孩子有出息,是因为天赋优良;孩子不成功,就怪罪于先天不足,而不是去追究父母在教育方面的失职,这是一种多么可怕的想法啊,而如今持这种想法的还是大有人在。

很多成功的事例说明,对孩子的启蒙教育越早越好。因为孩子从出生到3岁前,是一个最为重要的学习时期。在这个时期,孩子的大脑接受事物的速度和方法最快、最直接,而且容纳的信息量也大得惊人,就像一部照相机,它能把所接触的一切转录到记忆底片上,经过一定的组合和处理,形成一定的模块,在无数次的叠加后,孩子就变得聪明起来。

一位犹太教育专家曾说过:“人刚生下来的时候其实没什么两样,但因为幼小时期所处的环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为天才或英才;有的人则变成了庸才甚至蠢才。就算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假如所有孩子长大后都受到一样的学校教育,那么他们的命运决定于孩童时期禀赋的多少。

多数犹太教育家认为:在3岁之前,人们的学习方式与长大后不同,前者是一种模式学习,即无意识学习,后者称之为主动学习,即有意识学习。了解这一点对开发孩子的潜能是非常有价值的。在无意识的学习过程中,孩子的大脑经过无目的的筛选,往往能选出自己乐于接受的东西,沉积下来就是潜能,也就是天才的最早雏形。

怎样塑造天才、怎样发掘天才应该是所有父母需要时刻思考的问题,教育心理学家诺新尔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在生活中、在我们的家庭中尽早挖掘出孩子的潜能。

生活中的天才是神秘的,事业上的天才更为神秘,这只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天才是怎样出现的。天才并不神秘,也不是可望不可及,而是幼儿时期的一种潜能。每一个人身上都存在潜能,只是后天的培养不当,潜能没有开发出来而已。

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表明,人天生就有一种特殊的能力。它隐密地潜藏在人体内,表面上看不出来,这就是潜能,即我们所说的天才。但人的潜能并不是恒定的、永存的,而是有一个潜能递减规律。

一个人的事业、社会地位、婚姻和财富,并不取决于某种单一的因素,智商高的人不一定成功;同样,智商低的人不一定不成功。但在相同的条件下,二者成功的几率却是不一样的。

犹太人有很多教育孩子的方法,由于父亲忙于工作,教育孩子的责任由母亲来承担。如今,犹太母亲教育孩子的方法很受世人的推崇,很多人争相模仿和学习犹太母亲的教子方法。下面举几个例子。

犹太母亲维拉说:“我的孩子出生还不到6周,我就自作主张要他看一些有颜色的东西。比如,我准备了很多奶瓶给他喂奶,但奶瓶的颜色却各不相同,这与很多国家永远只用一种颜色的奶瓶是完全不一样的。我发现用不同颜色的奶瓶给孩子喂奶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因为孩子喝奶时就会爱上某种颜色,当用他所喜欢的颜色的奶瓶喂他时,他总是表现得很有食欲。两只粉嫩的小手总是试图要抱紧这只奶瓶,而且笑容总挂在脸上。

“当然,用他不喜欢的颜色的奶瓶给他喂奶时,他是不开心的;他会不停地扭头、回避奶瓶嘴或把它吐出来,有时还会皱着眉头表示他的反抗,甚至哭闹。

“除了奶瓶之外,我还给孩子买了红色的小鼓,用短绳把小鼓拴到他的手腕上,随着手的上下摆动小鼓就会随之发出声音。孩子就会很高兴,他会认真地去看这些小鼓。

“为了让孩子分辨与记住这些颜色,我每周给他换一个其他颜色的小鼓。通过这种方式,在不长的时间中孩子就会记住绿色、红色、蓝色、黄色等颜色。”

另一个犹太母亲大卫·德林格说:“教育孩子的方式很多,其中情景教育很重要,可以让孩子拿一些贴有砂纸的纸片和其他光滑的物品,让孩子去触摸、感受,这不仅可以刺激他的感官,而且教给孩子粗糙、光滑等形容词。当然,婴儿拿着这些小东西总喜欢往嘴里送,家长要注意,不要让孩子养成这种习惯,可以给他们点‘厉害颜色’看,让他们记住大人不允许的东西是不能放进嘴中的。”

犹太母亲凯利说:“这里所提到的给孩子买玩具,是要划分年龄段的,给年龄小的孩子的玩具应该是线条简单,而色彩明快的那种。”

以上几种方法被大多数犹太母亲所接受。因为犹太人有一个良好的习惯,为了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母亲们总是在不断探索教育孩子的方法,交流教育孩子的心得。有了一种好的方法,她们就会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人,似乎对别人的孩子也要尽母亲的教育责任。她们认为教育好孩子是每一个犹太母亲的责任,也是一个母亲应该承担的民族责任。

7.在一点一滴中训练孩子

犹太人认为在爱孩子的前提下,对幼儿进行必要的行为训练,是父母的责任,但是要履行这个责任,必须学习一点训练孩子的技巧。

犹太人认为,儿童是向环境提供示范学习的被动的人。父母要对他们的子女将来成为怎样的人担负很大责任。父母如果想让孩子养成好习惯的话,就不要对孩子娇生惯养,“像对待一个年轻的成年人那样对待他们……让你的行为总是客观、亲切而坚定,永远也不要无缘无故地抱他们、吻他们,让他们坐在你的膝盖上。早上和他们握手道别;如果他们在功课上得到好成绩,高兴地拍他们脑门一下。”用不了一个星期,你就会发现,完全客观又亲切地和孩子相处是多么容易,你会为自己过去对孩子那种荒唐的溺爱而惭愧!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孩子想要什么,我们就给买什么,但是你给他提点要求,他却不干;孩子特别“皮”,不听话,你给他讲道理,他也懂,但就是不照着做。

孩子不听话,成了现今教育的最大问题之一。但孩子不听话,特别“皮”,究竟是谁造成的呢?犹太人认为是家长自己造成的,而在家长方面的原因中,除了不恰当的溺爱之外,不懂得怎样对孩子进行行为训练,是另一个重要原因。

对孩子不要娇生惯养,这只是犹太人教育孩子的原则之一。当孩子长到一定年龄,变得懂事了以后,他们就永远不完全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孩子的要求,除了那些保障他们身体健康的,如吃饭、喝水、睡觉、一般的玩具以外,对其他任何要求,都不要轻易满足,而要有条件地满足,他们手里随时都掌握着一些筹码——孩子非常需要、非常想得到的东西,包括物质的、活动的和精神的三个方面,把它们作为奖励物,在训练孩子的行为时使用。

物质的东西,如孩子特别想吃的食品、特别想得到的玩具,对大一些的孩子,还包括钱;活动的,如给孩子讲故事、和孩子在家里一起玩、带孩子出去玩、允许孩子看电视、玩游戏机等等;精神方面的,如通过讲道理,让孩子知道自己做得对,对了就能得到赞赏、表扬、爸爸妈妈就高兴等等。

由于手中掌握着孩子想得到的东西,所以当孩子表现出一个好行为之后,犹太人就可以运用手中的筹码作为奖励物,让孩子的需要暂时得到满足,孩子为了进一步得到奖励物,自然会进一步表现出好行为。犹太人把这个过程称做“强化”,我们看马戏时看到的动物表现出来的各种令人惊异的行为,如狗算算术、鹦鹉骑车,都是用这种办法“强化”出来的。人虽然不是动物,但人的行为也时时需要强化,不光是孩子,大人也一样,你在工作单位表现好了,拿到的奖金多,或者评了先进,你以后就会继续表现好,否则,你就只能靠雷锋精神保持自己的行为了。

比如,对到了吃饭时间孩子不能按时上饭桌、上了饭桌也不能好好吃饭的情况,就可以进行训练。首先,手中必须有“筹码”,要和孩子讲好条件:“你想买玩具,好,只要你每天开饭时按时吃饭,好好吃,一个星期天天能做到,就给你买。”

如果孩子已经养成了不按时吃饭的坏习惯,要矫正孩子的坏习惯,也不是很难的事,但家长提出的要求必须坚决执行,比如,吃饭时不能看电视,那就必须在开饭时坚决关掉电视,即使孩子哭闹,也必须关掉。当然,如果孩子看的电视节目是对孩子有教育意义的连续片,可以尽量把开饭时间和孩子看电视的时间错开。

如果孩子坚持了一个星期好好吃饭,玩具买了,他的目的达到了,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不好好吃饭怎么办?好办,继续提要求:“好好吃饭,玩具就给你玩,不好好吃饭,玩具就收起来,不给你玩。”

犹太人很明白物质奖励是最低级的奖励,当物质奖励已经对孩子产生效果以后,要逐渐向活动性奖励和精神奖励转变。但是对幼儿来说,物质奖励是不可缺少的。实践证明,把物质奖励和活动性奖励、精神奖励结合起来,效果才能更好。

惩罚,是犹太人从另一个角度纠正孩子坏毛病和不良行为的好办法。犹太人惩罚孩子有三种方式:一是撤销物质性承诺,如收起孩子喜欢的玩具,不给买原来答应好的玩具等;二是撤销活动承诺,如不带孩子玩,不给孩子讲原来答应讲的故事等;三是精神上的惩罚,如批评、斥责、情感上冷落,也就是暂时“撤回”对孩子的爱,等等。

举个例子,如果带孩子去商店,他看见了一个玩具,非要买,而你因为玩具太贵或认为那个玩具对孩子没有多大好处,决定不给孩子买,结果孩子在商店里大哭大闹,躺在地上打滚,怎么办?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立刻把孩子抱离商店,回家以后,采取冷处理冷落他,让他知道他今天的表现让妈妈不高兴。等到孩子意识到妈妈为什么不高兴了,就可以给他讲道理,告诉他为什么不给他买,以后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做。同时还要结合物质惩罚,如收回孩子爱玩的玩具,让孩子知道,他必须为他今天的“坏”行为付出代价。这样,不出几次,孩子就不会在商店里大哭大闹了。

有的家长可能说,如果我不给他买,他当时并没有大哭大闹,但是他回家不理我了,怎么办?首先可以说,这样的孩子一般属于那种社会智力较高的孩子,他们懂得利用自己的情绪变化赢得父母的同情,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对待这样的孩子,犹太人会用更高超的智慧去解决,例如,等双方都冷静下来之后,可以利用吃晚饭的时间,与孩子爸爸谈话,从侧面提起当天发生的事,话可以这样说:“今天我带他去商店,他要买一个玩具,我没给他买,他也没跟我闹,他今天很听话!”

孩子是有心的,他听到妈妈说这话,知道妈妈对自己是满意的,虽然玩具没买,但自己的行为得到了表扬,心理上就获得了补偿。然后,你可以委婉地给孩子讲道理,讲不给他买的原因。像这种社会智力较高的孩子,大多是讲道理的孩子,妈妈的话他们会听进去的。

在爱孩子的前提下,不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利用这些要求作为条件,作为强化物来培养孩子的好行为,包括日常行为习惯、道德行为和学习习惯。

有人会提出疑问:这种方法,岂不是要培养孩子有好处就干、没有好处就不干的唯利是图的思想?犹太人的回答是否定的。他们认为,对于不太懂事的孩子来说,唯有运用这种训练方法,才能使他们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同时还可以使孩子从小就懂得是非对错,懂得什么是公平、公正、守信和互惠。因为,对孩子的奖励和惩罚,无形中传达了父母对是非对错的判断;和孩子讲条件,则是一种契约行为,在契约行为中处处体现着公平、守信等道德原则。孩子从小就懂得这些,对他们将来适应现代社会很有好处。

当孩子养成了很多好的行为习惯,越来越懂事之后,犹太人就会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助人行为等。

训练孩子的过程,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它可以逐渐在父母和孩子之间形成一种关系模式,使孩子知道,他的什么行为会使父母高兴,什么行为使父母不高兴,什么行为是父母深恶痛绝的,自己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等等。

犹太人认为在对孩子进行行为训练时,下面几个原则应该把握好:首先,爱自己的孩子是前提,任何时候都不能粗暴地对待孩子,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不使用体罚;其次,要把握好宽严度,在父母子女关系中,主动权、控制权应该在父母手中,父母不能被孩子控制;第三,行为习惯的养成只是教育的目的之一,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而个性品质是认识、情感和行为习惯的“合金”。因此,讲道理是家庭教育永恒的法宝。

同类推荐
  • 爱拼才会赢

    爱拼才会赢

    在成功人士的字典里,永远没有“失败”和“放弃”两个词,他们有着永不言败的气魄和信念。失败不是借口,更不是放弃的理由,弱肉强食、优胜劣汰是大自然生存竞争亘古不变的法则。应当把失败当作追求人生之美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滋味,在困苦、蔑视与嘲笑中也不忘坚持自己的信仰,只有抱着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每一件事情,力争一流,不甘人后的人才可能到达卓越的巅峰。
  • 世界上最伟大推销员的15种成功法则

    世界上最伟大推销员的15种成功法则

    本书系统地研究和阐述了“汽车推销大王”乔·吉拉德、日本“推销之神”原一平、有“保险营销教父”之称的法兰克·贝特格等世界顶级推销大师的成功模式和成功规律,萃取出15种成功的法则,帮助广大推销员培养全新的推销习惯、素养、技巧和心理,迅速提升销售能力和业绩。将此书所总结的销售经验和点滴智慧运用到实战中,你一定会取得惊人的成就。仔细阅读本书,下一个金牌推销员就是你!
  • 竞争如此残酷,你怎么脱颖而出

    竞争如此残酷,你怎么脱颖而出

    这是一个人人都在路上的时代,一个眨眼就可能一败涂地的时代。如果空想多于实干,注定永远失败。这是一个急需年轻人活力的时代,一个机会只对强者开放的时代。从来就没有什么怀才不遇,敢闯,哪里都有你的江湖!所有年轻人应该学习的课,是认识自己的一无所知。掌握的知识越多,才能意识到自己知道的东西有多贫乏。大脑是用来思考的,想要进步,必须要有值得思考的内容。《竞争如此残酷,你怎么脱颖而出》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主要讲了面临困境时政治家们是如何抉择的,社会精英如何认知社会,商界领袖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有什么秘诀。
  • 西点军校送给男孩的最好礼物

    西点军校送给男孩的最好礼物

    “时刻不忘维护荣誉”:“无条件服从命令”……本书选取了西点精神中最具特色的60个特质,结合西点名人的经典事例进行深入阐述,作为礼物奉献给男孩子们。
  • 女性最爱读的心理呵护书

    女性最爱读的心理呵护书

    “女人可以不美丽,但不能缺少智慧。”女人的漂亮是天生的,魅力却是后天雕琢和磨砺的结果,学识、智慧以及才情是滋养魅力最重要的养料。对女人来讲,仅有美丽和智慧是不够的,更需要有健康的心理,让自己做到独立、智慧、潇洒、漂亮、健康一应俱有。所以,女性朋友在给外表美容的同时,不妨也给心理做个美容。本书从做善良女人、做自信女人、做温柔女人、做魅力女人、做坚强女人、做快乐女人等六个方面给女性提供的心理呵护,让女性在拥有一个健康身体的同时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从而做一个健康而完整的女人。
热门推荐
  • 大帅秘史

    大帅秘史

    书说的是北洋军阀“大帅”们殃民的故事,北洋军阀各位“大帅”,最先以袁世凯为头目,后分化成段祺瑞的皖系、冯国璋的直系和张作霖的奉系。构成一幅光怪陆离的群丑图。书中主角张兆坤虽是向壁虚构,但也以几个真实人物为原型刻画而成。列位看官,百姓含辛茹苦养活这帮“大帅”,本意是让他们保国卫民。不料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大帅”们,荒淫无耻,穷奢极欲,过着颓废糜烂的生活。他们拼命维护自己的私利,整日里枪林弹雨,混战不休,焚溺、杀戮、劫掠、搜刮、奸淫,无所不用其极,干尽殃民的勾当。使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中,冤屈难诉。北洋军阀统治中国十余年,殃民丑恶暴行罄竹难书。书中故事大多来自珍贵史料,世所罕见,甚至于闻所未闻。
  • 千里涟烟

    千里涟烟

    涟烟花,乃当年逆凰女君鲜血浇灌,统领妖魔冥三界,誓死与正道相悖,逆凰身亡,涟烟无存。她,是馛婳嫣,一位举世无双、赫赫有名的艺姬。他,是孤烬沉,守护天下苍生的神尊。是他,救她远离烟花之地,洗去她对世间之恨,却无法抹去她自己的怨。一步成错,步步皆殇。
  • 逐梦的夏天

    逐梦的夏天

    这是一个关于篮球队的故事。它既有精彩的比赛,又有丰富而真实的生活,有各种各样性格的、以各种各样方式生存的人。它是这个时代中的一个群体的生活的缩影,也是这个社会的一部分的缩影。这个故事里的每个人都有我的生活中,或是我所看到的人的影子。不看不一定后悔,但看了一定不会后悔。他,莫宇杰,一个未来的超级中锋,在比赛和人事之间逐渐成熟。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莞汐梦俊苏源玺

    莞汐梦俊苏源玺

    她与他在一次偶然的相遇中许下十年之约。开始了他们的浪漫爱情
  • 赤霜心魂

    赤霜心魂

    被遗弃的孤儿。神秘的断剑。奇怪的梦境。两股奇异的能量。强者之心的觉醒。.........群号码:484338915,如果你喜欢这本书的话,欢迎加入!
  • Bunyan Characters

    Bunyan Characte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复仇公主vs帅气校草

    复仇公主vs帅气校草

    复仇公主和帅气的校草,他们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敬请期待吧!萌萌哒~
  • 仇嫁

    仇嫁

    你不仁,我不义,投靠政敌斗倒你!抄家仇,负心恨,笔笔血债,都要偿!红嫁衣,血双囍,亡妻归来,势必虐死狗男女!
  • 僵尸女王万万岁

    僵尸女王万万岁

    扁灵,女,魃,年龄未知,僵尸医馆主人,一手医术出神入化,可是枯骨生肉,起死回生。陈向阳,男,僵尸,年龄18,西北陈大帅弟弟,热血小警察一枚,在追捕犯人过程中,被犯人谋杀,偶然间被扁灵所救,自此赖上了扁灵,要求扁灵做医生、法医、女朋友(未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