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49900000008

第8章 八 顺应时势,调整自己

曾国藩认为,一个人要不断地调整和改变自己,从而使自己能够适应新的情况。并且,只有不断地调整和改变自己,才能到达圣人的境界。他说:"只要能每天都有新的进步,百倍用功,还怕不能变化气质,超平凡人,达到圣人的境界?"综观曾国藩一生的思想倾向,他以儒家为本,杂以百家为用。各家思想,几乎在他每个日寸期都有体现。但是,随着形势、处境和地位的变化,不断地调整自己,各家学说在他思想中体现的强弱程度又有所不同。

曾国藩有着扎实的儒学功底,尤其是对于程朱理学有着深入的研究。他在京时,得到了唐鉴、倭仁等理学大师的指点,登堂入室,其理学素养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这种身心修养在儒家是一种"内圣"的功夫,通过这种克己功夫,最终达到治国平天下之目的。他还发挥了儒家的"外王。'之道,主张经世致用。曾国藩对儒学,尤其是程朱理学的深入研求,是他这个时期的重要思想特点,而对于这一套理论、方法的运用,则贯穿于他整个一生。

然而,儒家精神并不是曾国藩的唯一信仰,在受命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时候,他鲜明地表现出对法家严刑峻法思想主张的推崇。他提出要"纯用重典",认为非采取烈火般的手段不能为治。而且,他还向清政府表示,即使由此而得残忍严酷之名,也在所不辞。他确实也是这样做的,他设立审案局,对所捕农民严刑拷打,任意杀戮。他还规定,不完粮者,一经抓获,就地正法。

在他看来,在这个特殊的时候要依靠法家的思想来治理社会。

曾国藩对自己最大的调整和改变,应该是其性格从刚方有余到懂得藏锋和圆通处世的转变,发生这种转变的时间主要是在一八五七年二月奔丧至家。

到一八五八年六月再度出山由湘乡动身赴浙江的这一段居家时间。

曾国藩的转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间经过了炼狱般的砥砺。这一年半,是曾国藩一生思想的重大调整和转折的时刻。这段时光中,他反复痛苦地回忆、检查自己的前半生。自入仕途,以孔孟为宗旨积极入世,对自身的修养严厉酷冷,一丝不苟,对社会抱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坚定胸怀。持身严谨,奋发向上,关心国事,留心民情,因而赢得君王信任和同僚的尊崇,十年京官春风得意。正是抱有这种信念,以一文官而白手建军、治军,五年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出生入死。但是,为什么皇上反而不信任?为什么上至枢垣,下至府县,都那么忌恨自己?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又日夜苦读,重阅《左传》《史记》《汉书》《资治通鉴》,希望能从这些书里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然而,这些书他已读得烂熟了,重新翻读,只能找到自己过去的思维印迹,并未发现新东西。

在百思不得其解时,曾国藩试图绕开儒家经典,到道家那里寻求真经。

为此,他认真阅读了以前看过,但并不相信的《道德经》《南华经》等老庄的著述。这些书名为出世之学,但曾国藩重读,却为他的立身处世指点了迷津。

同样为人处世,孔孟主张直率、诚实,而申韩等法家却主张以强碰强,以硬对硬,老庄则主张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用道家的言论对比自己过去的行事,他发觉自己处处直截了当,用的是儒家的至诚和法家的强权,表面上痛快干脆,似乎是强者,结果处处碰壁,实质上是失败,是弱者。到头来弄得上上下下到处是敌人,前前后后处处是障碍。过去也知道"大方无隅""大象无形,大巧若拙",但一直没有真懂,所以自己的行事恰好是有隅之方,有形之象,似巧实拙。而真正的大方、大象、大巧是无形无象、鬼斧神凿的。认识到这些以后,曾国藩如同从黑夜里一下子走进了光明世界,变得豁然开朗。

自此之后,曾国藩行动做事,由前时的方正,变为后来的圆通。他自己承认:"昔年自负本领甚大,可屈可伸,可行可藏,又每见人家不是。自从丁巳、戊午大悔大悟之后,乃知自己全无本领,凡事都见得人家几分是处,故自戊午至今九年,与四十岁前迥不相同。"曾国藩这里把家居的两年自称为"大悔大悟"之年,他自认为前后行事"迥不相同"了。

曾国藩大彻大悟后的巨大改变,使他的朋友都有所感觉,胡林翼就说他无复刚方之气"。出山之前,他对清廷上下的官场习气很是反感,"与官场落落不合,几至到处荆榛。"而再次出山之后"改弦易辙,稍觉相安"。其中原因人多不知,只在他的至亲密友中私下告知他自己学问思想方面的变迁,行为处世方面的变化,曾国藩个人对自己的"大彻大悟"既是痛苦的,又是得意的。痛苦在被迫放弃了自己前半生的信仰与行为;得意在毕竟发现了为人处世的真正秘诀一"大柔非柔,至刚无刚"。

一八五八年六月七日,一度抑郁不得志的曾国藩再次出山,品味了"大柔非柔,以届求伸"这一处世哲学的妙处。出山后,曾国藩首先去见了骆秉章和左宗棠,以取得湘湖实力派人物的理解与支持。

的确:是这样,曾国藩来长沙几天,主要是遍拜各衙门,连小小的长沙、善化县衙他也亲自造访。堂堂湘军大帅,如此不计前嫌、谦恭有礼的举动,使长沙上下的官场人人都感到再次出山的曾国藩的确像换了个人,既然曾大帅如此谦恭,他们纷纷表示全力支持湘军,消灭"长毛"。经过曾国藩的一番拜访、联络,他赢得了湖南省大小官员的好评,他们表示要兵给兵、要勇给勇、要饷供饷。

经与骆秉章、左宗棠商量,决定湘军张运兰部四千余人、萧启江部四千余人、吴国佐部一千五百人由曾国藩亲率入浙,首先抓紧备饷、备械。

曾国藩在长沙逗留十几天,随后乘船又到武昌。在武昌亦如长沙,衙衙拜访、官官恭问,胡林翼自不必说,武昌城里的官员也无不表示对曾国藩的支持,同湖南一样,为湘军供饷供械。随后,曾国藩沿江东下,到黄州府下游五十里处的巴河,这里驻扎着彭玉麟的数营水师,湘军大将彭玉麟、杨载福、李续宾、鲍超、李元度、杨国栋、彭寿颐、曾国华等人都集中在这里等着与曾国藩商量军机。

在彭玉麟的座船上,曾国藩与这些阔别一年多的部下见了面,他们商量了下一步的行动。曾国藩提出:湘军的最终目标是攻下江宁,所以军事重心不能离开长江两岸的数省,力量要由西向东驶。石达开南窜,我们不能让他牵着走。目前浙江紧张,只能派部分兵力,配合地方绿营监视,不能轻易言战。

所以,下一步的作战方案是:曾国荃的吉字营继续围攻吉安:李续宾、彭玉麟、曾国华、鲍超等营进入安徽战场,落足点是安庆;其余部队由曾国藩本人率领,奉旨驰援。

计议已定,诸军按计而行。曾国藩亲率萧启江、张运兰、吴国佐各部援浙:

李续宾拨出所部朱品隆、唐义训的一千余人任曾国藩的亲兵护卫营。曾国藩命部队到江西河口集结,自己则去了南昌,拜会江西巡抚耆龄。耆龄深知曾国藩再次出山的来头,也不像陈启迈、文俊那样为难曾国藩,也主动答应为湘军供应粮草、军饷,这就使湘军基本通过了军饷难关。

一八五八年八月,曾国藩命部队由河口出发到江西广信府铅山集结。此时石达开已由浙江南走福建,曾国藩率部在赣闽两省之间的弋阳、双港、金溪等地驻守,九月间,在江西建昌暂驻,准备由云际关入福建,此时,刘长佑军已驻新城,准备出关入福建。曾国藩即命张运兰、萧启江由广昌、杉关入闽,而他的大营一直驻在建昌,再未移动。

总之,曾国藩再次出山,由于经历了一番自我改造,懂得了圆通处世,终于完全改变了之前的困守地位,走向了他的成功人生!

言易行难,如果一个人空有一腔抱负,但是只停留在嘴皮子功夫上,则对成事毫无帮助,只有实干家才最值得钦佩,曾国藩就是一个勤勉务实的典型。曾国藩坚持务实进取的精神,对于自己认准了的事情,总是能够专心致志地努力为之,把朝廷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办,为朝廷排忧解难,将个人置之度外,完全不考虑自己的荣辱成败。为了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富裕,他兴办实业,努力推动社会发展。

务实进取,无不成之事曾国藩认为,做官办事要实而不虚,天下事当于大处着眼,小处下手,也就是说要以务实的态度,来解决现实中的实际困难,而不应该停留在空谈的层面上。曾国藩说:"主张矫揉造作之说的人,就好像要把杞柳树枝条变成杯盘一般,不通晓事物本性之理,必然会残害仁义,使道理颠倒而不顺畅。

高谈虚玄妙论而无主见的人,好像浮萍泊于江湖之上,空论性命之学问,不再讲求事物的形状与颜色,这种理论,实际上是模糊不清的,也难说得通顺。

只有体察精微,并不荫蔽自己的意图,不放弃自己的愿望,清醒与机灵常常存于心中,才能随时看到这种人的顺利做事。坚守唯一目的。经常告诫自己专一不二,经常遵循知难而退的原则,小心翼翼地唯恐失误,能做到这样,这辈子办事没有不顺利的。这是圣人尽自己性情,而立身处世的最高境界,也是一般人了解自己的本来性情,立身处世的有效之法。"曾国藩做事一方面从全局、大处考虑,另一方面小处的具体步骤又都能够有条不素,极有章法。他一生坚持早起,每日必读数页书,坚持亲自写书、批文稿,以勤俭自戒,从不曾违背。正是在这些小事上能认真对待,以务实的态度来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才保证了其宏伟目标的实现。

曾国藩在用兵治军上,就是从小处、实处做起。曾国藩治军,不仅一切营制、规则、将领选拔任用都亲自决定,就是训练他也一手抓起。他经常亲临训练场指挥训练,亲自进行思想动员工作。当时湘军的《爱民歌》《水师得胜歌》等,都是他亲笔起草。曾国藩对军中细事无不关心,地形勘察,他力主将领要亲自进行,不能道听途说。对武器军械,他更是关心备至,对规格都作了明确规定。如规定矛杆用的竹子必须是"老而坚者",桐木必须是''小树圆身,大树锯开者不可用。曾国藩还亲自研究炮子的打造,他发现用熟铁要比生铁好,便改用熟铁,解决了炮子"经药辄散"的问题,并且使射程增加了一里多。

曾国藩强调务实,为了保证事情的顺利进行,他注重选择朴实可靠的人来做事。在曾国藩看来,志向大、不朴实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视事太易",把做一件事看得很容易,不屑去做,而是贪难求大。实际上,这种做法恰恰违背了做事的规律。再大的事,也要从小处做起;再难的事,也要从简单处做起,可以说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曾国藩这种脚踏实地,从小处、实处着手的做法,保证事情能按计划、有步骤地向既定目标发展,从而积少成多,由易到难,为最后的成功创造条件。

用曾国藩自己的话说就是"我用一功,实脚踏实地,不敢一毫欺人"。

与务实相一致的是,在确定了自己要做的事情后,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只有这种积极进取的精神才能保证事情的顺利完成。曾国藩说道:"凡人做一事,需全副精神专注在这一件事上,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想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一个人能否有所成就,关键在于他是否能够做到"恒久"。曾国藩提出"天道忌巧",意思是说,只要能不断努力、积极进取,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他曾经引用理学大师倭仁的话说:"没有间歇是最难做到的,就是圣人那么伟大纯正也从不停止进取。颜回三个月没违师命,这一点很不容易学。像日月那么至高至洁,也并非所有圣贤都能企及的。"曾国藩一生积极进取,他以"敬德修业"四个字来不断勉励自己,督促自己去积极地思考,积极地做事,以求取每一次进步。当然,这四个字也是曾国藩不断提高自我修养的座右铭。积极进取是一种耐力与意志力的体现,一个人无论如何伟大,相对于奔腾不息的历史而言,总是渺小的。一个人不可能一生都是一帆风顺,出现逆境在所难免。对待逆境,不要逃避现实,既不要做以卵击石般的无谓牺牲,又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懂得积极进取。

曾国藩从"湘军首领"到"中兴之臣",可以说是成就了自己一生的大业,这与他不断进取有很大的关系。在曾国藩身上,特别体现出一种自我修养的力量,正如他自己所说:"吾人只有敬德、修业两事靠得住。敬德,则孝悌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此二者由我做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今日进一分德,便算积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业,又算余了一文钱: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至于功名富贵,悉由命定,丝毫不能做主。"他还这样讲道:"遇逆境,须有志有恒,乃有成就,遇逆境,正可困心横意,大加卧薪尝胆之功,切不可固愤废学。"他把学习作为提高个人修养的基本要求,并且要求子孙后代不可抛弃积极进取的精神,要有志、有恒。

曾国藩非常注重自己的"敬德修业",并且把"敬德修业"看做是每日有所进步的必要基础,这也是一种积极进取的表现。他希望"德业并增",这是他人生之所以进取的重要原因。他认为,要实现"敬德修业"的远大抱负,就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

曾国藩认为,若想成为成功者,就要"敬德修业",积极进取。因此,没有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是难以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人生的进取,是从"学问"两宇开始的,只要能够坚持下去,阅历就会逐渐广博,渐习渐熟,就可以获得成功。

积极进取是一种提升自我的动力,是人生修养中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要求,曾国藩就是在这样一种奋发进取的思想基础上,不断完善自我,所以他终生都以全力为实现这个"敬德修业"的远大抱负和人生目标而锐意奋斗。

同类推荐
  •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民族主义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民族主义

    本书对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民族主义进行了深入研究,内容包括:俄罗斯民族主义的历史渊源,诱发当代俄罗斯民族主义的主要因素,当代俄罗斯民族主义的表现形式,当代俄罗斯民族主义对社会的影响等。对当代俄罗斯民族主义的研究可以为探讨俄罗斯独特的历史发展道路提供新的切入点,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同时也可以为解析现阶段俄罗斯政府的内政外交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 红色的起点

    红色的起点

    不论你的政见如何,任何人都不能不承认这样的一个事实:八十多年前,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中国共产党不过只有五十多名党员。然而,如今它已是拥有六千七百多万党员的世界上党人员数最多的政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执政党。在中国内地每二十个人之中,就有一名共党员。中国共产党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正因为这样,中国共产党当初是怎么来的?这是一个众所关注的敏感话题。
  • 普京八年

    普京八年

    普京执政八年。是俄罗斯对外政策逐渐成熟、地缘战略日臻明晰的阶段,也是俄罗斯对世界政治和国际格局影响不断增强的时期,因而这段时期的俄罗斯外交意义重大。影响深远。2000年初,普京面临的国际环境相当恶劣,科索沃战争使俄罗斯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关系降至冰点。围绕美国企图部署全国导弹防御系统和退出苏美《反弹道导弹条约》问题的外交斗争进一步加剧了俄美紧张关系.而在第二次车臣战争等问题上的分歧也更加恶化了俄欧关系;美国的渗透加剧了独联体地缘政治多元化,俄罗斯在其传统势力范围的领导地位遭到严重的侵蚀;俄罗斯在“第三世界”的传统盟友因为此前俄罗斯奉行的“自动放弃”政策而疏远离弃……
  • 中国内部控制改革与发展

    中国内部控制改革与发展

    本书总结了我国内部控制的过去和现在,展望了内部控制的未来发展;展现了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并剖析揭示了发展进程中的深层次问题;摘要回顾了会计控制和工商企业内部控制。
  • 政府公共舆论管理

    政府公共舆论管理

    本书对此做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在界说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作者着力探究了三个主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其一,是如何维护公众的舆论权,这是政府公共舆论管理的前提和基础问题;其二,是如何对公共舆论进行适度干预,这是政府公共舆论管理的有限性或边界问题;其三,是政府如何在前两者基础上,正确引导公共舆论,这是政府公共舆论管理的价值取向问题。最后,在我国,加强和完善政府公共舆论管理,旨在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由此可见,研究政府公共舆论管理,不仅仅是政治学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的需要,而且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深入发展的呼唤
热门推荐
  • 浅——殇

    浅——殇

    是战火纷飞的沙场,还是刀光剑影的皇宫,似乎曾经也有这么一个人,奄奄一息的躺在她的怀里。只是烟雨迷离了谁的眼,华容谢后覆了谁的天下,换来的不过是一场,山河的沉寂。
  • 快穿之神棍打遍天下

    快穿之神棍打遍天下

    某只来自二十三世纪的超人气影后(神棍)不小心掉进下水道摔死,然后莫名其妙得到一只迷系统君,被迷系统带到了二十一世纪。
  • 霸道总裁欺上身娇妻你要乖

    霸道总裁欺上身娇妻你要乖

    宠虐1V1。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知道周碧儿爱项骥天,可是唯独他一个人不知道。“骥天你就没有爱过我,哪怕一点点也好。“没有!我从来都没有说过爱你,只是你自己一厢情愿罢了!”“既然没有爱过我又何必让我傻傻的陷入你爱的陷阱。”“因为我要收购你们的家族企业,没有你的死心塌地,我又怎么可能这么快掌握大局。”“你只是这场游戏里的棋子,现在游戏结束了你自然也应该回到最初的位置。”………………………………五年后华丽转身,他不再是人人揉捏的软柿子,而是一个自信的、最闪亮的星辰。她挽着其他男人的手臂,巧笑嫣然的从他身边走过。“项少爷,好久不见!”男人满脸错愕,为什么女人身边的孩子如此像自己的缩小版。
  • 悲·雪情

    悲·雪情

    一本书,展开了一段爱恨情仇。与古代,命中与注定,终归逃不了爱情的折磨.....
  • 种田娘子皇家妻

    种田娘子皇家妻

    俗话说,一失足成千古恨,宋晓雨是一失足成千古人。作为一名啥都不懂,又啥都懂一点的应届大学生,在田园生活的召唤下,穿越到了古代,成为一名勤劳的小农娘~蔬菜瓜果鱼,饭店旅店饰品店,看她如何一步步在异乡世界收获事业,收获爱情。
  • 腹黑王爷要调教

    腹黑王爷要调教

    他们一位是当朝霸气王爷,一位是羞涩神医,她们一位是俏皮穿越者,一位是一代富商苏家小姐,他们与她们一对青梅竹马,一对日久生情,相爱相杀
  • 追星族的快穿之旅

    追星族的快穿之旅

    她不过就是一个很普通的人罢了,追星,偶尔看看小说,十足十的宅女,况且,她中学都还没毕业,为什么系统大神就找了她来做那个什么捞子“孤独旅人”?还要她在不同的世界游走,怎么办,表示心好累,捧着小心脏,默默感叹一下玻璃心。(作者是新人,要是有哪里写的不好,一定要说出来哈)
  • 未来之超维世界

    未来之超维世界

    在那遥远无比的时代,宇宙之中最强大也是最早出现的智慧生命——巅峰人类,已经进化成了更高维度的存在,突然消失在了宇宙之中。失去了人类的压制,就在宇宙万族渐渐地从人类的阴影下摆脱出来之时,一个不知从何而来的上古人类又重新唤醒了他们灵魂深处的恐惧!
  • 乘人之危

    乘人之危

    第一次见面,哦,不,是连面都看不清楚她的第一次就莫名其妙的被他夺走了!第二次见面,她就误把他当色狼送入警察局。然后,他一面为了复仇与道歉,就一本正经的演变成了他单恋233
  • 重生之最强游戏

    重生之最强游戏

    陈浩拿出手机,输入“英雄联盟”,跳出了“您输入的英雄联盟词条不存在”,“穿越火线”,“你输入的穿越火线词条不存在”,dota,逆战,DNF,魔兽,炉石……去哪儿了?都去哪儿了?陈浩发现世界莫名其妙就变了样子,曾经玩过的游戏,听过的歌曲,看过的电影,好像一夜之间发生了混乱,征程从这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