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是一种保护性的反射动作,能清除呼吸道中的异物或痰液。但也是某些疾病的症状。
一.外感、风寒 1.症状表现:咳嗽有力、痰稀白、有泡沫、头痛鼻塞、流涕、发热无汗、关节酸痛等。
2.治则原则:主要是要祛风解表、宣肺化痰。
3.穴位说明:
(1)中府穴,别称府中俞、肺募。在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6寸,平第一肋间隙中,为肺经募穴,能清上焦止咳。
(2)风门穴又称热府。在第二胸椎的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处。为治风的要穴。
4.按摩手法:先用手拇指肚点揉中府穴,再改用手掌根按揉风门穴,交替施治即可,或揉至局部有温热感的效果更好。
二.内湿 1.症状表现:晨起咳嗽,声重浊,痰稠、色白或灰暗,初发时咳痰不爽,伴有胸闷、食少、体倦等。
2.治则原则:健脾化湿、润肺止咳。
3.取穴重点:太渊、太白、肺俞、脾俞、丰隆。
4.穴位说明:
(1)太渊穴也叫太泉穴,在掌后拇指侧腕第一横纹头,大筋内侧凹陷中。为肺经之母穴,能宣通肺气、补虚益气。治肺虚所引起的咳喘等。
(2)太白穴在足大趾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陷中。属足太阴,能导阴气下降,健脾、和中等,治脾胃的疾病。
(3)脾俞穴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处。为脾脉经气转输之处,能健脾化湿,而脾虚多责于湿困。因脾虚湿聚,痰浊上扰所致的内伤咳嗽,配肺俞、丰隆等穴施治,可清窍降浊止咳。
(4)丰隆穴在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即胫骨前肌和伸趾长肌之间,是痰证要穴,能祛痰和胃、降浊安神,治湿聚生痰之疾。
5.按摩手法:
医者先用手拇指肚推揉患者左右腕部的太渊穴和左右足部的太白穴,再让患者俯卧,用手掌根或鱼际推揉其肺俞穴和脾俞穴,对压痛点要适当增加掌力,然后用拇指肚推揉患者左右下肢的丰隆穴。
经络感悟:
对于咳嗽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要注意气候的变化,尤其是在冬春的季节里,要注意胸腹部的保暖,还要适当的休息,多喝水,保持室内的空气新鲜,避免灰尘和异味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