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47900000006

第6章 三、蛇图腾与崇蛇之风

上古时期,在今日中国的版图内,活跃着许多氏族、部落,血缘关系密切的氏族部落形成族的集团,其中主要有华夏集团、东夷集团、苗蛮集团、北狄集团、羌戎集团等。各集团都包含着若干氏族,而各氏族有自己的图腾。这样就形成各集团的图腾体系。各集团各氏族图腾有别,但上述集团的图腾体系中都包括蛇图腾,并且都以蛇为图腾体系中的重要成分。其原因是,在神州大地无论南北西东,蛇是普遍存在的;在上两节中,我们已经看到蛇的特征使它在原始宗教中,有条件成为被崇拜的对象。

(一)华夏集团的蛇图腾和崇蛇之风

1.黄帝与蛇

华夏集团,指原始社会时期居于中原地区(主要包括今河南省中、西部,河北省中、南部和山西省南部)的氏族、部落集团,黄帝曾是这一集团中轩辕氏的首领,也是整个华夏集团的最早的领袖。也有人认为黄帝不仅是一个人,而且是轩辕氏的代称。因为在氏族中常常有一个著名的英雄人物为该氏族的代表,他死后氏族就可能以他的名字为氏族名称。

《山海经?海外西经》载:“轩辕之国……人面蛇身,尾交首上”,就是说黄帝的氏族可能以蛇为图腾,后来认为祖先与蛇有血缘关系,就产生了人面蛇身的传说。《史记?天官书》记载:“轩辕,黄龙体”,《五帝本纪?正义》说黄帝“生日角龙颜”,并说黄帝之子有十二姓。闻一多先生考证其中的“僖”、“巳”两姓为龙蛇族。看来,黄帝部族的图腾体系中原本有蛇,后来蛇又演化为龙。《山海经?海外西经》还说:“轩辕之国……穷山,有四蛇相绕”,可能反映了轩辕族内的氏族多有以蛇为图腾的,这样就加大了蛇在该部族图腾体系中的比重。

2.陶唐氏与蛇

在古代历史传说中,陶唐氏的代表人物尧,出自黄帝,是华夏集团的又一位领袖人物。一般认为尧的都城在平阳(在今山西省境内),也有学者认为在今河北省西部。20世纪80年代,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进行的考古发掘发现了龙山文化陶寺类型。有些学者认为这种文化的年代与分布都同古史传说中的陶唐氏活动的时间、地域相符,因而可能与尧有关,是陶唐氏的文化遗存。陶寺遗址出土了一件陶盘,内绘一蛇首蛇躯,口中吐信的动物。不少人称其为“蟠龙”,但因其无角无足,与现实中的蛇区别不大,可能是被神化了的蛇的形象。因为龙也是被神化的蛇,所以称其为“蟠龙”也是可以的。不过,它的样子确与后世的龙不大相同,与其同时期或更早的大多数考古资料中的龙的形象也有不小的差距,而基本保持着蛇的特征。这件蟠龙陶盘的年代距今约4500年,我们由此可以看到华夏集团在这一时期仍然崇蛇,在宗教中蛇还在继续着升华为龙的历程。

在神话传说中,尧既是黄帝传人,又是龙的儿子。《初学记》引《诗含神雾》:“尧母庆都与赤龙合昏,生伊耆,尧也。”大约陶唐氏也认为自己与龙蛇有血缘关系。《孟子?滕文公下》说:“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使禹治之,禹掘地而注之海,驱蛇龙而放之菹。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在孟子的叙述中,蛇龙连称,蛇在龙之前。在尧的时代,蛇的地位与龙可能不相上下。“驱蛇龙而放之菹”是治水时和治水之后,把蛇一类动物驱赶回水草之中,以免对人造成伤害。不是斩杀蛇龙而采用驱赶的方法,大概也是由于陶唐氏与蛇的关系非同一般吧!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尧曾经听了舜的意见,把担任“工师”职务的共工流放到幽陵。《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引《神异经》说:“西北荒有人焉,人面,朱发,蛇身,人手足,而食五谷禽兽,顽愚,名曰共工。”在这个神话里,尧的下属共工也是人面蛇身,但长着人的手和脚。吃五谷和禽兽肉,大约是兼营农业与狩猎。共工氏原来与陶唐氏在一处,可能都崇蛇。到了幽陵(或幽州)后,就随当地习俗,成为北狄集团的一部分了,不过,共工的族人崇蛇的习俗没有改变,所以就有了以上的共工人面蛇身传说。

(二)东夷集团的蛇图腾和崇蛇之风

在原始社会和夏商周时期,“夷”是中原地区的华夏族对其东方非华夏族人们的泛称。夷人活动于今山东、苏北、皖北、豫东和辽东半岛南部。“东夷”的意思有时与“夷”差不多,可以泛指上述地域内的非华夏族人。我们说的“东夷集团”,就是指这些人的集合体。

东夷集团中重要的族有:太昊族、少昊族、皋陶族,还有一个后来部分迁入苗蛮集团中的祝融族。这些族的图腾体系中都有蛇。

1.太昊族与蛇

太昊族是从豫东地区(今河南淮阳)发展起来的,姓风。图腾中有凤鸟(凤也就是风),还有太阳、火、虫蛇(或龙)。

太昊族用龙来命名官号,《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太昊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就是这个意思。在传说里,太昊号伏羲氏,就是我们前面提到过的人首蛇身的伏羲。伏羲也叫做庖牺。《列子?黄帝》里说庖牺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都是蛇身人面、牛首虎鼻,不像凡人的样子。这些传说的基石,是太昊一族以蛇为图腾之一,崇拜蛇和龙。

汉画像石中的伏羲有人首蛇身的,也有人首龙身的。传说中的伏羲是“蛇身人首,有圣德”,曾经画八卦、结渔网、制乐器、兴嫁娶,又与女娲为兄妹,后为夫妻,绵延人类。

太昊族既以蛇为图腾也以凤凰为图腾,开“龙飞凤舞”之先河。

类似的情况,在华夏集团的黄帝轩辕氏那里也曾出现过。战国时期成书的《韩非子?十过》中记载,黄帝曾经会合鬼神于西泰山之上。六条蛟龙为黄帝驾车,神鸟毕方侍奉黄帝,蚩尤在前边开道,风伯和雨师洒扫道路。前边有虎狼充当前卫,后边跟着鬼神们。地上伏着“腾蛇”,天上翔着凤凰。在这个神话中,蛇与凤相对应,地位似乎高于驾车的蛟龙。战国时期的情况已经不是这样,因此这个神话应该有着上古时代历史的影子。

2.少昊族与蛇

少昊金天氏,中心地区在曲阜,姓己。图腾中有鸟、太阳、火和虫蛇。

我们先来看少昊的姓。己姓,就是少昊的族崇拜蛇的结果。根据《说文解字》,己字在小篆中写作“□”,为“中宫也,像万物辟藏诎(曲)形也”。已经有学者提出,己和巳字都象蛇形。

姓己、己字是蛇的象形,表明蛇应该是少昊族图腾体系中的一员。这与后世的蛇姓情况相似,即“在中国今日的姓氏中,也保留着不少的原始图腾名称的遗迹,如马、牛……蛇、风、……”

后来姓己的人的祖先就是少昊。《左传?昭公十七年》注:“少昊金天氏……己姓之祖也。”到了商周时期,少昊的己姓后裔还大部居住在山东、苏北、皖北地区,我们在考古发掘和调查时,多次发现陶器上刻有“己”、“巳”、“以”等字样,这些字在古文字中都是蛇的象形,如:巳字在商代陶器上刻作“□”“□”,“以”字在商代陶器上刻作“□”,与小篆相比,字形基本相同,都像蛇的样子,实际上是一个字。

青铜器上有己字铭文的也发现不少。如:山东烟台上夼村出土过周代己华父鼎等,山东寿光出土过商、周两代的纪国铜器,安徽颍上县王岗、赵集出土了两件商代晚期铜爵,都有“月己”二字的铭文。这些青铜器的主人可能都是少昊的传人。

在整个东夷集团中,蛇崇拜和蛇图腾是相当流行的。从小篆夷字来看,也是以己字为主要成分,说明蛇在东夷集团的图腾体系中有着重要位置,所以己字才能被夷人的众多氏族、部落的人们所接受。当然,在商代和西周,夷字还不是这样,但当时己、巳诸姓的众多,说明蛇的威风不减上古时代。

有的文献又说少昊是嬴姓,这个嬴字在古文字中与“偃”字相通。我们将在本书其他的章节中看到,偃姓的东夷先民也是以蛇为图腾之一的。

3.皋陶族与蛇

皋陶是东夷集团中一个分支――淮夷的始祖,他生于曲阜,姓偃。从少昊、皋陶都曾在曲阜活动的情况来看,皋陶族可能是少昊族的分支。偃姓也是由少昊的嬴姓转化的。皋陶曾当过尧的助手,并且曾被选为尧的继承人。但他很快就死去了。他的族人南下,成了淮夷的重要成分。到了春秋时期,淮夷的各小国中多数是偃姓,说明皋陶的子孙延绵,对东夷集团的发展和存续起了很大作用。淮夷奉为神灵的祖先主要是皋陶。偃姓淮夷主要活动于安徽境内的江、淮之内,这一地区发现过不少带有“己”、“巳”字样的商周时期的陶器及青铜器。巢湖市北边的大城墩遗址还出土过商代刻有“巳夷”二字的陶片,“巳夷”就是崇拜蛇的夷人。这里还发现过西周时期的陶蛇,这条蛇是在一座西周墓葬中出土的,原摆放在死者身边,是随葬品。造型逼真,形象生动。

巢湖市一带是春秋时期巢国的故地。巢国偃姓,巢国的北边还有一个叫做“虺”的地方,虺的意思是小蛇。以上这些情况都表明,偃姓的皋陶后人有着崇蛇、爱蛇的传统,据此推测,皋陶族在上古时期也有过蛇图腾。

4.祝融族与蛇

祝融在神话传说中是火神和太阳神。还有一种说法说他是灶神,实际上,灶神也是由火神派生出来的。他可能是上古时期负责祭火神的祭司,后来自己也被当做了火神。有人认为他属于东夷集团,也有人认为他属于南方的苗蛮集团。

祝融的后裔有祝融八姓,八姓之中,为首的就是己姓,看来祝融族中,用象蛇形的己字为姓的人比较多。祝融八姓中又有董姓的夷、豢龙,豢龙氏原本可能是养蛇的氏族。此外,长期生活在东夷地区的还有祝融八姓中彭姓的彭祖,也叫大彭,在彭城居住,彭城在今天的苏北徐州市。曹姓的邹、莒在山东的南部,邹国就是邾国,邾字又转虫字,虫字在古文字中也象蛇形,作“□”或“□”。邾国还有一个叫做“虫”的地名,说明邾人可能与己姓同样曾以虫蛇为图腾并长期保持崇蛇或虫的风俗。莒国后来改为己姓,改姓的原因古籍中没有说明,或许也与崇蛇之风盛行有关。

的原因古籍中没有说明,或许也与崇蛇之风盛行有关。从祝融的融字来看,右半部是虫。山东青州市的一座商代晚期墓葬中出土了十三件有“融”字标记的青铜器。融写作”形,两边是虫,也就是蛇,中间是两件上下相对的鬲,鬲是夏商周时期一种炊具,烧饭用。虫和鬲合起来就是融。在古书中,祝融也被称为融,所以,“□”是“融”,也表示祝融。从字形上来推测,祝融族是崇拜火也崇拜虫、蛇的族,祝只是融的官职,是神职人员巫祝的意思。祝融和他的子孙后代们,长期崇蛇,所以留下了那么多与蛇有关的遗物。

大量的与祝融族有关的文化遗物在东方地区发现,说明祝融本来属于东夷集团。他的族与少昊族的图腾体系很接近,都包含火、太阳和蛇。祝融八姓中第一个就是己姓,而少昊也是己姓。传说中又说祝融族出自五帝之一的颛顼。颛顼小的时候曾经被少昊养育过。颛顼是华夏集团的首领,可能在夷夏斗争中曾经住在东夷集团做人质,后来又返回中原地区,但他的儿子祝融留在了东方地区。颛顼的传说中,也有蛇的内容,比如《山海经?大荒西经》说“风道北来,天乃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为鱼妇,颛顼死即复苏”。对于这段话人们有不同的理解,一种意见认为风自北来,可能象征北方大神颛顼要出现,蛇就变成鱼,颛顼死了,鱼妇才复苏,又变作蛇。颛顼不仅是帝,而且是大巫、宗教主,在宗教活动中使用蛇表演巫术,在人们心目中神通广大。还有一种意见认为当风从北方吹来……蛇变化成鱼,死去的颛顼便趁蛇鱼变化未定之时,托体鱼躯,死而复苏。人们就把这种和颛顼结为一体的鱼叫鱼妇。

无论依以上哪一种意见,都可以说上述传说中,颛顼与蛇、鱼的关系非常密切。祝融族与蛇、虫的不解之缘,或许不仅源于东夷地区,而且吸收了颛顼巫术中的内容。

(三)苗蛮集团的蛇图腾和崇蛇之风

“蛮”是古代对南方地区非华夏族人的泛称。蛮字从虫,《说文》:“蛮,南蛮,蛇种。”从字形上可以看出,古代南方地区的人们与虫、蛇关系极为密切。我们这里说的苗蛮集团在上古时代活动于湖南、湖北和江西一带。

1.修蛇

修蛇是神话传说中的巨蛇。《淮南子?本经训》中说,帝尧在位的时候,十个太阳并出,晒焦了庄稼和草木,修蛇等六种怪兽凶禽也出来危害人民,尧派神箭手羿除掉了这六种祸害,把十个太阳射掉了九个。修蛇是在洞庭被羿斩断的。高诱对修蛇的解释是:“修蛇,大蛇也,吞象,三年而出其骨之类。”修蛇也就是长蛇。

修蛇与神话中的巴蛇是同一怪蛇。《说郛》中的《岳阳风土记》中说:“巴陵……今在鄂州蒲圻县界。……《江记》言:羿屠巴蛇于洞庭,积其骨为陵。《淮南子》曰:斩蛇于洞庭。今巴蛇冢在州院厅侧……兼有巴蛇庙,在岳阳门内。”《山海经?海内南经》说“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其为蛇青黄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

洞庭是苗蛮集团活动的重要区域。东夷族的首领和传说中的神人后羿在这里杀死修蛇,可能暗示了上古时期东夷集团与苗蛮集团的一次冲突,苗蛮集团中可能有一个以大蛇为图腾的氏族或部落,被东夷打败了。但苗蛮集团的人们崇拜大蛇的风习未改,并且长期怀念修蛇氏族、部落的死难者,留下了有关巴蛇的传说:巴蛇的骨头堆成了一座山,这就是巴陵。后来的楚国正位于苗蛮故地,楚人继承了苗蛮的许多文化内容。战国时期,屈原在《楚辞?天问》中问道:“一蛇吞象,厥大何如?”这个蛇就是巴蛇。后来,在当地仍保持崇蛇风俗的情况下,还为巴蛇修了墓、建了庙。有趣的是,《淮南子》中的修蛇,是危害人民的怪蛇。而巴蛇的传说中没有讲它的罪孽,这是因为,《淮南子》是在东夷故地淮南写成的,这个地区长期流传着修蛇作恶的故事,认为它被斩罪有应得。而苗蛮地区产生的巴蛇传说,由于当地人的情感而没有多讲它的过错(吞象不是大错,讲吞象主要是表现巴蛇的巨大)。所以,修蛇故事和巴蛇故事讲的虽然都是羿斩蛇于洞庭,是一回事,但两个故事流传的地区不同,表现的感情也不相同。东夷和苗蛮两大集团斗争的痕迹,经历了两三千年的岁月,在西汉时的《淮南子》和后来的巴蛇冢、巴蛇庙等方面还要显露出来。从修蛇和巴蛇的故事中,我们推测苗蛮集团的图腾中应该有大蛇,可能是蟒蛇一类。

2.三苗与蛇

三苗是苗蛮集团的主要成员。在传说中的黄帝和尧舜禹时代,活动于洞庭湖和彭蠡湖(今江西鄱阳湖)之间,曾与华夏集团发生过三次大的斗争,最后一次大的斗争是禹率领军队与三苗进行了七十天的大战,三苗战败,从此一蹶不振。苗民、有苗都是三苗的别称。

《山海经?海内经》:“有人曰苗民,有神焉,人首蛇身,长如辕,左右有首,衣紫衣,冠旃冠,名曰延维,人主得而□食之,伯天下。”

这个传说是讲南方的苗民崇信一位称为延维的神,这位神是人头蛇身,像车辕那样长,左、右都有一个头,穿紫色衣,戴旃帽。国家君主如果能得到他来供奉祭祀,就可以称霸天下。

传说中人头蛇身的神,应该是在三苗(苗民)崇蛇、以蛇为图腾的基础上,创造的人蛇合一的神灵。三苗的人们相信这位神能保佑国君战胜敌人,建立霸业。这种迷信和传说也传到了东方地区,流传了很长的历史时期。《庄子?达生》里面写了一个故事,讲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外出打猎,管仲驾车,打猎时见到了鬼,桓公回来就病了,好几天不出门。齐国有一位名叫皇子告敖的士人来见桓公,谈话中,桓公问他有没有鬼,皇子告敖说山里面的“夔”、野地里的“彷徨”、沼泽地的“委蛇”都是鬼。桓公又问委蛇是什么样子。皇子告敖说:“委蛇粗得像车毂,长得像车辕,穿紫色衣,戴朱红帽。这种怪物不喜欢听雷车的声音,听到了这些声音就捧着脑袋站立起来。能看到它的人应该是成就霸业者。”桓公听了笑着说:“这正是寡人所见到的。”于是端正衣冠和皇子告敖坐着、谈着,不到一天的时间病就完全好了。

《庄子》里面的委蛇,特征和衣冠与《山海经》中的苗民之神延维非常相似,只是没有提到是否有“人首”,而且没有称为神却被列为鬼。大概因为延维本是三苗族的神灵,东方地区的人并不崇信它,而把它作为“物”或鬼。而且在东方地区,这个传说的流行也不甚普遍,只有皇子告敖一类极少数人知道。

闻一多在《伏羲考》中,认为延维就是人首蛇身的伏羲女娲交尾的神像。南方多蛇,先民们对蛇的了解较其他地区更深,对蛇的崇拜也理应比其他地区更甚。蛇图腾和人蛇合一的神的出现也许比其他地区更早。延维是南方地区三苗的神,伏羲女娲是南方和北方共同尊崇的神,两种传说可能有一定关联,但我们所能看到的文字和图像中,延维与伏羲女娲的形态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伏羲女娲,是兄妹、夫妻、人祖,各有自己的丰功伟绩。是两位亲密无间的神,但还不是一体。

延维双头一体,其人首蛇身与伏羲、女娲相仿。可能是由伏羲、女娲的神话派生出来的一个“两性同体”的神话。

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四记载了蒙双氏的神话:

昔高阳氏有同产而为夫妇,帝放之于崆峒之野,相抱而死,神鸟以不死草覆之。七年,男女同体而生,二头,四手足,是为蒙双氏。

同产而为夫妇的情况与伏羲女娲兄妹结为夫妻相似,“同体而生,二头……”与延维相似。但这个神话没有说蒙双氏是蛇体。不过,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在神话中,两性双体变为两性同体并不是太困难的事。延维大概不仅是人蛇合一,而且又是两位人蛇合一的男女神灵的再合一。

前面说过的修蛇,被斩于洞庭,也正是在三苗活动范围之内。修蛇也许是三苗较早的时候崇拜的图腾之一,当然还未必出现人蛇合一的神灵。南方崇蛇之风比北方更盛,所崇拜的蛇神可能比较多,修蛇(巴蛇)、延维等应是其中重要者,对外影响也很深远,但是还没有被其他的集团所崇信。

伏羲女娲的情况是一个特例。不少学者认为今天的苗族是三苗的后人,苗族中又流行伏羲女娲的传说,在古代神话传说中还能够看到三苗所崇奉的神蛇与伏羲女娲关系密切,伏羲女娲的故事在淮楚之地出现既早,流传亦广,所以,伏羲女娲的神话可能是由南方地区影响到北方地区的。在神话传播的过程中,也会有华夏、东夷、苗蛮等集团人民的多方面接触甚至部分地融合。蛇的神话广泛流传的条件之一,是各地有某些相似的信仰:都有蛇图腾和崇蛇传统。但一个集团一般不会去供奉、祭祀另一个集团的祖先和神灵。华夏集团和东夷集团要对苗蛮集团的蛇神加以改造,才能使其加入自己的诸神行列。如东夷集团本有太昊,将太昊与伏羲相联系,产生了太昊伏羲氏这一大神,这就是东方地区的神了。

(四)北狄集团的蛇图腾和崇蛇之风

北狄集团包括原始社会至东周时期的北方民族,如黄帝时代的荤粥,商代的鬼方,西周的□狁、春秋战国时期的翟。前面提到过的共工氏原属华夏集团,后来也归于北狄集团。

狄人是游牧民族,与华夏族邻近的地区可能是半农半牧地区。

1.共工氏与蛇

共工是神话传说中的水神,曾经参与尧、舜时的治水。还曾与颛顼作战,战斗失利,“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淮南子?天文训》)。“舜之时,共工振滔滔洪水”(《淮南子?本经训》)。《战国策?秦策》载:“禹伐共工”。《荀子?成相》载:“禹有功,抑下鸿,辟除民害逐共工”。在这些传说中,共工活动的时间甚长,当不是指一人,而是一个氏族、部落或者部族,即共工族。此族可能有过一位叫做共工的首领,后来被神化,在《山海经》的记载中,他也是人面蛇身,不过有四肢。他的一族被尧流放到幽陵或幽州,成为北狄集团的一支。

北狄本有崇蛇之风,与共工氏的旧习相合,所以共工氏不必改变崇蛇习俗,神话传说中,有不少与共工氏崇蛇相关的内容。

《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共工有一个臣下叫相柳氏,他有九个头,分别去吃九座山上的食物。相柳所到之处,就变成沼泽和溪谷。禹杀了相柳,他的腥血流在地上,不可以种五谷。禹只好挖掘填充这里,填了三次,陷了三次。禹就修筑了一座众帝的高台。台在昆仑山北边,柔利的东边。相柳九个头都是人的面孔,蛇的身体是青色的。射手射箭不敢向北,因为害怕共工之台。台在相柳的东边。台是四角方形的,每一角有一条蛇,蛇皮是虎皮的颜色,蛇头朝着南方。

《大荒北经》记载:共工有一个臣下名叫相繇,他有九个头,蛇的身躯,盘旋着自绕,到九个地方找食物吃,他喷过气和歇息过的地方,都变为沼泽,发出辣的或苦的味,百兽都不能再居住。禹在治洪水时杀掉相繇,他的血腥臭,流在地上,地上就不能生长五谷,而且那地方多水,不能居住。禹填土垫那洼地,三次填满,三次下陷,禹索性把它挖掘成一个池子,当时的群帝就用挖出来的土修了台(神坛),台在昆仑山北面。

相柳和相繇的传说非常相似,应该是一个神话在传播过程中出现的分化。它的来源也许是共工族中崇拜的又一蛇神。

相柳的故事中,值得注意的是共工之台,这个神坛的建筑与众帝的台不是一回事,因为共工已经与华夏集团决裂,禹杀死共工之臣相柳,应该是禹同共工氏斗争在神话中的反映。禹筑的众帝的高台,不应当有共工之台,况且共工也并不是“帝”。然而共工之台却有它的神圣、威严、凛然不可侵犯等等特点,人们射箭都不敢朝着这个方向。共工之台的四角有蛇,属于登上神坛的神蛇,颜色都与众不同,如虎的颜色。蛇头不是朝着四方,而是朝着一个方向:南。其象征意义是什么?是否因为北狄集团把华夏族当做一个重要的敌手,而以此表示敌对、警惕的情绪和意识呢?

共工、相柳、相繇在传说中的形象,都可能与北狄集团上古时期的蛇图腾有关,是由蛇图腾演化而成的半人半蛇的神灵。但他们本身已经不是图腾。共工是氏族或部落的首领,相柳、相繇是他的下属,本来可能是人,后来在传说中与蛇结合了。而图腾可以是人以外的其他动物,也可能是植物或自然物等,却不应该是人。

2.后土、幽都与蛇

《山海经?海内经》说:“共工生后土”。《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君无下此幽都些。”王逸注:“幽都,地下后土所治也。”地下幽冥,故称幽都。

幽都与传说中共工流放之地幽陵、幽州等应该是同一地。到了战国时期开始有了幽冥界的传说。茅盾先生说:“幽都之内有什么,后土是怎样一个状貌,原来大概一定有,可是现在全都逸失了。后代的书籍讲到冥土的故事极多,然而大抵渗入了佛教思想、印度神话,已经不是中国神话的原样子。”袁珂先生则认为中国曾有过萌芽状态的冥土神话,后为外来的东西所替代,并不一定是冥土神话因此之故而“全部逸去”。

关于后土,还有更早的文献记载。《国语?鲁语上》:“共工氏之伯有九,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为社。”《左传?昭公十九年》:“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杜注:“共工在大?后,神农前,以水名官者。其子句龙,能平水土,故死而见祀。”在这些记载中,后土只是共工之子,能平水土,所以死后受到祭祀,应该比较接近他的真实状貌。

冥土神话出现以后,因为共工、后土的居地在北方幽都(或幽州、幽陵),而北方又象征幽冥,所以幽都渐被视为冥界,原居幽州的后土也被当做冥界的主宰了。

《礼记?檀弓下》:“葬于北方北首,三代之达礼也。”孔疏:“鬼神尚幽暗,往诣幽冥故也”。夏商周三代的人们已经认为死后要到幽冥,而鬼神喜欢幽暗,所以埋葬死者时要使其头部向着象征幽冥的北方。这种迷信思想的萌生可能还在三代之前的原始社会晚期。

在一些别的传说中,冥土的主宰又叫做“烛阴”或“烛龙”,《山海经?海外北经》说:钟山之神名叫烛阴,他的眼睛睁开就是白天,眼睛闭上就是黑夜,吹一口气就是冬天,呼一口气就是夏天,他不吃不喝也不像人那样呼吸,一呼吸就刮风。他的身长一千里,在无启国以东。他的形状是人面蛇身,红色,住在钟山下。《大荒北经》又说西北海之外,赤水以北有一座章尾山,有位神是人面蛇身,红色,身长千里,他的眼睛立着,闭上眼睛天就黑了,睁开眼睛天又亮了,他不吃不睡也不呼吸,只吸收风雨。他照亮阴间,所以称为烛龙。在这两个传说中,烛阴即烛龙,也就是阴界的主宰,与前面提到的后土的人面蛇身、红色与后土之父共工的人面蛇身、红发的特点相仿。这类形状与北狄集团崇蛇习俗和人蛇合一传说应该有着传承关系。后土的状貌也应该是人面蛇身。

《山海经?海内经》说,北海之内的幽都之山上有玄鸟、玄蛇等。也表明蛇在幽都――北狄集团中的重要地位。不过,这里的玄蛇只是冥土主宰后土治下的一种怪物,还不是幽都之山的神。

3.与蛇有关的文化遗物

在北狄集团活动区域,今内蒙古中部、辽西,以及俄罗斯外贝加尔地区,曾发现过一种叫做“蛇纹鬲”的陶器,这种作为炊器的陶器器体肥硕,有三个肥大的袋足,袋足上饰有波折状的附加堆纹,附加堆纹的断面呈三角形,这种纹饰就叫做“蛇纹”,多为纵向,像是一些小蛇在鬲的表面蜿蜒爬行。这种器物沿用的时间很长,约从相当于夏代的时期直到春秋。中原地区的华夏集团在这一时期已进入文明时代,而北方的北狄集团在相当于夏、商的时期,可能还处于原始社会的晚期。

以蛇为纹饰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北狄集团对蛇的熟悉与接近,说明北地的先民们与蛇的关系相当密切,而且从蛇的形象中找到了美感。北方地区发现的青铜器中也有一些造型像蛇或以蛇为花纹,这种风格的渊源可以追溯到蛇纹陶器。关于此类铜器,我们将在讨论商周时期蛇的艺术形象时予以介绍。

(五)羌戎集团的蛇图腾和崇蛇之风

羌戎集团活动于华夏集团的西北部,今陕西西部和甘肃东部是其中心地带。羌戎的传说中的始祖是炎帝,主要的姓是姜姓。《后汉书?西羌传》说:“西羌之本,姜姓之别也”,即西羌本来是姜姓的一部分,是炎帝族的一个主要分支。羊和牛是炎帝族和羌戎集团的主要图腾,蛇也是图腾之一。

1.炎帝与蛇

《国语?晋语》说:“昔少典娶于有□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左传?哀公九年》:“炎帝为火师,姜姓其后也”。姜姓出于羌,《说文?羊部》释羌:“西戎牧羊人也,从羊,人,羊亦声。”炎帝作为部落或部族,影响深远,在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中起过奠基的作用。炎帝在《世本?帝系篇》中与神农被视为一人:“炎帝即神农,炎帝,身号;神农,代号也。”看来炎帝族原是游牧族,后来进入农耕时代。如果有一个作为具体的人的炎帝,那么他应该是对农业的初步发展作出过特殊贡献的人物。

《列子?黄帝》说:“庖牺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此有非人之状,而有大圣之德。”这种形象,显然是由于本族图腾的复杂性决定的,原本应该是多种图腾的综合体,加上人的面孔便成了人格化的神。神农氏的蛇身和牛首,似乎表明蛇与牛是炎帝族的两种重要的图腾,可能原是其某两个分支的图腾。在蛇与牛相结合的传说中,这是很早的一例,后世神话习俗中,蛇与牛仍有着神秘的缘分。比如“牛鬼蛇神”之说、生肖迷信中认为属牛和属蛇的异性择配是理想的“大相合”。牛与蛇的这种缘分,可能从炎帝的时代就开始了,至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了。

传说中的炎帝长着一个牛头,但也有传说说他是“龙首”。《孝经援神契》又说“神农长八尺有七寸,宏身而牛头,龙颜而大唇”。这些传说的出现要晚于神农氏牛首蛇身的传说。炎帝族本来既崇牛又崇蛇,图腾体系中有牛、羊、蛇等。后来蛇龙分化,神龙崇拜出现,炎帝在传说中的形象也发生了变化,蛇身变为“龙颜”。

羌人经过长期分化,逐渐与华夏集团融合。还有一部分后来迁徙到川西北地区,成为今天的羌族。羌族的传说《阿巴补摩》说:神农的母亲姜顿梦见红龙入怀,生下神农。“补摩”的意思据羌族老巫师解释,就是神龙,又是神农。看来羌戎集团炎帝部落或部族开始时图腾中有蛇,后来某一时期,蛇图腾转化为龙图腾,羌族的传说中留下了这上古时期的史影。

2.己氏之戎与蛇

春秋时期,戎人分支甚多,其中有一支叫做己氏之戎。这部分戎人以己为氏,可能是由于他们的祖先曾经以蛇为氏族图腾或崇拜神蛇,后来就用象蛇形的“己”字作为氏族的徽记。

前边提到的己夷、巳夷与戎族相距很远,文化联系不多,所以夷与戎的崇蛇之风是各自独立产生的,而不是相互影响的结果。己氏之戎与己夷、巳夷分属羌戎、东夷两大集团,无血缘关系,然而在上古时期,都曾流行过崇蛇的风习。

除上面说的五大集团之外,中国东南的吴越地区和西南的巴蜀地区,也都有过蛇崇拜,但有关的记载年代已进入商周时期,因此我们就在讲青铜时代的蛇时再谈吴越文化、巴蜀文化与蛇的关系。

同类推荐
  •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中华上下五千年)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中华上下五千年)

    长期以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滋养浸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它陶冶了人们的情操,孕育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增长了人们的智慧,也不断推动着人们对自己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今天,我们少年儿童一代能对民族文化的精粹部分有所了解,将有利于他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促进健康人格的养成,也是使他们能受益终身的最基本的启蒙教育和素质教育。
  • 神奇的想象:南北欧作家与中国文化

    神奇的想象:南北欧作家与中国文化

    书中主要内容有:欧洲人眼中的中国,中国文化和文学在荷兰的传播,中国文化在北欧的传播,易卜生在中国,意大利作家与中国文化等。
  • 中华家训(第八卷)

    中华家训(第八卷)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勤劳善良的中国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悠久的中华古文化,具有比血缘更强的凝聚力,它把全世界的华夏儿女紧紧地联结在了一起。
  • 伍迪·艾伦谈话录(节选)

    伍迪·艾伦谈话录(节选)

    EL:你对语言学的兴趣是如何产生的呢?WA:自学成才的优劣之一,其实更大程度上是一种弊端,就是你为了能受到完满的教育而博览群书。对于自学的人来说,很平常的知识之间都会有惊人的鸿沟。所以可能我是读过几本语义学和语言学方面的书,但那是很随性的。你和我谈话期间,如果提到了六门我学过的科目,你就会觉得我很博学。但要是突然提到每个大学生都知道的东西,我就可能由于自学却偏巧遗漏了,也许那还是个很简单的东西。
  • 观人学(历代经典文丛)

    观人学(历代经典文丛)

    《观人学》中介绍了“古代六戚观人法、观诚法、观色法”等等方法,而“古代六戚观人法”是指用六戚之法察人,人的忠孝爱敬便可一目了然。父、母、兄、弟、妻、子,称谓六戚。而“观诚法”是指观诚之法是从人与他人的关系中考察人。
热门推荐
  • 狼人先生

    狼人先生

    永生永世的誓言,终究却有缘无份。属于屌丝女的洛丝意外邂逅前世恋人,将会引发怎样的前世之续?女主角来自天堂,最终却走向地狱。男主角是来至异类的种族,他们又将作何选择?悲剧的血族总是得不到爱情,只好承受痛苦。争权的阴谋一直的默默进行,到底鹿会死在谁的手上?他们又将会有怎样的结局?我也不是你的天使,你不是我的王子。宿命的轮回,只能默默地承受。新手上路,多多包涵。
  • 遇上你是我的缘

    遇上你是我的缘

    沐芊晨,虞梦紫都是高中学生,她们是因为有喜欢的男生在那所高中里,至于他们能不能在一起,还需要经历一个奇幻的经过……韩氏、皇甫氏还有单氏这三大集团是世交,他们儿子也都是好兄弟,三人长得很帅,有很多的女生都喜欢他们,但是他们会选择谁……在这里,每个人都会有一段神奇而又美好的旅程……
  • 冥途使者

    冥途使者

    为何有我?为何身边的人接二连三死亡?我是冥途引路人,为何牵扯万年前地藏那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纠葛?本心为何?你看见的不一定是真实的,我躲着寂静的夜里,看着繁华世界花开花落,却看不清自己的心里究竟有怎样的落寞。也许你和我一样,背负千年的负累,蹒跚前行。
  • 远方有鱼,以梦为龙

    远方有鱼,以梦为龙

    3个不同的世界,为了爱,为了自己的追求,纠结,缠绵
  • 宠爱小夫郎

    宠爱小夫郎

    天真活泼的少年,和陪伴了自己六年的姐姐(非亲姐姐),说简单点就是姐姐攻陷萝莉弟弟的小故事,乡里乡下,家长里短,鸡飞狗跳的故事。说明,短篇小白文没什么计谋,但很有爱
  • 绝世远珍

    绝世远珍

    本文故事发生在公元后,全球爆发变异兽潮,主角女,从小以收废品为生,而她遇见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却不幸死亡,从此主角踏上复仇之路本文是作者菌试水之作,文笔不好,多多见谅!
  • 先秦学术概论

    先秦学术概论

    本书为吕思勉先生之代表作,亦为我国论先秦学术之名著。全书既详叙各家学术之要旨,细探其发展之源流,亦深究诸派相互之错综关系,力辨其主要著作之真伪。尤为可贵之处在于,本书诸多探索性论述,均为后来之考古发现所确证。本书论证精当可靠,稳健之中又每有新见,是欲了解先秦学术者之必读且易读之书。
  • 丧尸世界之生存下去

    丧尸世界之生存下去

    世界已经变了,丧尸横行在街道上。幸存者们互相残杀。在这个已经没有什么人性和法律的残暴世界里,池东远,一个中学生,将如何和他的团队在这个丧尸世界里活下去?
  • 盛夏初至

    盛夏初至

    本书讲说的是几位少年的爱情故事,莫离和冷泽曦是本文重点人物,
  • 龙骑士特别班教官

    龙骑士特别班教官

    动漫男主星野绮郎,世界接近顶峰的人类。接受政府的请求,成为F班的教官。因为身份的机密性,他成为第一高校二年级特班的学生。后来,世界被魔物入侵,为了拯救世界,星野绮郎带领F班成员,星野奈亚,莉莉丝,工藤利亚,土御门红绪打开次元门,挑战宇宙天体,魔王撒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