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47900000012

第12章 一、古代传说中的神蛇、异蛇与蛇形神灵

战国至秦汉时代,蛇在神话迷信中的地位发生了第二次大转变。西汉时期,因为汉高祖刘邦出生于崇蛇传统很深的丰沛一带,所以蛇在神话迷信中的地位提得更高,神话传说中,保留并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神蛇、异蛇。汉画像石、画像砖、帛画上,常见蛇身人首式的神灵,其地位日益重要。这是神人与神蛇的结合体,他们虽已不应算神蛇、异蛇,但也反映着神蛇与异蛇演化的趋势。

人与蛇的故事逐渐丰富起来,蛇的形象不仅出现于艺术作品中,而且也进入了文学的领地。

龟与蛇相结合的神灵――玄武,成为四神之一,玄武大帝主宰着北方。

随着道教的发展和佛教的传入,崇蛇的内容里又增添了新的宗教色彩。

(一)种种神蛇、异蛇

汉代以前的神话传说中已经有了不少神蛇与异蛇。汉代以降,又出现了更多的蛇名,多为自然界并不存在的异蛇。我们已经提到过其中的一小部分,如两头蛇(两头蛇在《尔雅?释地》中又被叫做枳首蛇)、巴蛇、修蛇等。这里再介绍一些前面未曾谈到的神话中的蛇。

1.大蛇

《山海经?北山经》说:?于毋逢之山,“西望幽都之山,浴水出焉。是有大蛇,赤首白身,其音如牛,见则其邑大旱。”这种大蛇预兆着旱灾,是一种不祥的异蛇。

汉代以后,还出现过别的大蛇传说。《水经注?淄水》引《晋起居注》说:“齐有大蛇,长三百步,负小蛇,长百余步,径入市中,市人悉观”。不要说长三百步的大蛇,就是长百余步的“小蛇”也是人们见所未见的,难怪传说中的市人忘记了害怕,全去观看了。

2.巨蛇

传说中比上述大蛇更大的有巨蛇。鲁迅:《古小说钩沉》辑《玄中记》说:“昆仑西北有山,周回三万里,巨蛇绕之,得三周。蛇为长九万里。蛇居此山,饮食沧海”。假如真的有长九万里的巨蛇,只怕沧海也要被饮尽。这样的巨蛇可以绕地球一周,哪一座山也容它不下。

3.长蛇

《山海经?北山经》说:“大咸之山,无草木,其下多玉。是山也,四方,不可以上。有蛇名曰长蛇,其毛如彘豪,其音如鼓柝。”

4.白蛇

《山海经?北次三经》:“神?之山,其下有白蛇”。《中次十二经》说:柴桑之山,“其上多银,其下多碧,多泠石、赭,其木多柳?楮桑,其兽多麋鹿,多白蛇飞蛇。”

5.玄蛇

《山海经?大荒南经》说:“黑水之南有玄蛇,食麈。有巫山者,西有黄鸟,帝药,八斋,黄鸟于巫山,司此玄蛇。”麈是驼鹿,玄蛇能吞食驼鹿,也应当是一种大蛇。《海内经》又说:“北海之内,有山名曰幽都之山,黑水出焉,其上有玄鸟、玄蛇……”不知这两处的玄蛇是否为一类。

6.黑蛇

《山海经?海内经》:“有朱卷之国,有黑蛇,青首,食象。”郭璞注:“即巴蛇也”。

汉代以后,亦有关于黑蛇的传说。唐初虞世南编撰的《北堂书钞》卷一五八引《壬子年拾遗记》说,禹凿龙门时到了一处洞穴,里边幽暗,禹无法前进。有一条长十丈,头上长角的黑蛇,衔着一颗夜明珠,在前边为禹照亮。

7.青蛇

《山海经?海外北经》:“北方禺?,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青蛇。”是说北方的大神禺?两耳以青蛇为装饰,又踩着两条青蛇。而禺?为鸟身,大概是上古时期崇拜鸟图腾的氏族、部落信奉的神。“践两青蛇”可能是该氏族、部落曾经与奉青蛇为图腾的人们发生过冲突的反映。

《大荒北经》又说:“有大人之国……有大青蛇,黄头,食麈”。这里的大青蛇也吞食驼鹿,与上面的玄蛇食性相同。

8.赤蛇

《山海经?大荒北经》:“北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践两赤蛇,名曰禺?。”前面我们提到禺?践两青蛇,在这里又践两赤蛇。两种说法当源于两种稍有差别的传说。

9.黄蛇

《山海经?大荒北经》说:“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河水之间,附禺之山……有……黄蛇……”。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

10.育蛇

《山海经?大荒南经》说:“有宋山者,有赤蛇名曰育蛇。有木生山上,名曰枫木”。

11.肥遗

《山海经?西山经》:“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鸟兽莫居。有蛇焉,名曰肥遗,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郭璞注:“汤时此蛇见于阳山下。”《北次三经》说:彭?之山……“肥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水,其中多肥遗之蛇”。肥遗形状为一首双身,也是预示旱灾的不祥之兆。

12.虎色蛇

《山海经?海外东经》说:共工之台在相柳东。“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冲南方。”这里的虎色蛇,可能是共工之台的保护神。

13.蝮蛇

《山海经?海内西经》说“开明南有树鸟,六首,蛟、蝮、蛇、?、豹,鸟秩树”。蝮即蝮蛇,又名反鼻蛇,是一种自然界存在着的毒蛇。不过,它的毒性往往被人们夸大,在传说中成了异蛇。晋张华《博物志》卷九:“蝮蛇秋月毒盛无所蜇,蜇啮草木以泄其气,草木即死。人采樵,设为草木所伤刺者,亦杀人”。《山海经》中又多次出现“蝮虫”名称,也是指蝮蛇。郭璞注:“蝮虫,色如绶文,鼻上有针,大者百余斤,一名反鼻虫……”。

14.化蛇

《山海经?中次三经》说:阳山“阳水出焉……其中多化蛇,其状如人面而豺身,鸟翼而蛇行,其音如叱呼,见则其邑大水”。是传说中预示水灾的不祥之兆。

15.鸣蛇

《山海经?中次二经》说:“鲜山多金玉,无草木,鲜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鸣蛇,其状如蛇而四翼,其音如磬,见则其邑大旱”。

鸣蛇与化蛇都是长着翅膀的飞蛇,一个预示旱灾,一个预示水灾。

16.飞蛇

前面介绍白蛇的时候,已经提到了《山海经?中次十二经》中的飞蛇。郭璞注:“即?蛇,乘雾而飞者。”?蛇即腾蛇,能腾云乘雾,与凤凰齐舞,显然象征着吉祥,与化蛇、鸣蛇这些不祥的飞蛇大不相同。

17.儿蛇

《山海经?海内经》说:灵山“有赤蛇在木上,名曰?蛇,木食。”郭璞注:“言不食禽兽也,音如?弱之?。”

神话传说中的麒麟是“仁兽”,只食落在地上的树叶而不食正在生长中的植物。螟蛇不食禽兽,只食草木,也应该是神蛇中的“仁者”了。

18.??

《山海经?东山经》说:独山“末涂之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沔,其中多??,其状如黄蛇,鱼翼,出入有光,见则其邑大旱”。

19.琴虫

《山海经?大荒北经》说:“有肃慎氏之国……有虫,兽首蛇身,名曰琴虫”。郭璞注:“亦蛇类也”。

20.?窳

《山海经?海内西经》说:“贰负之臣曰危,危与贰负杀?窳”。“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窳者,蛇身人面,贰负臣所杀也”。

21.雄虺

屈原《天问》:“雄虺九首,倏忽焉在?”王逸注:“虺,蛇别名也。倏忽,电光也。言有雄虺,一身九头,速及电光,皆何所在乎?”《楚辞?招魂》:“雄虺九首,往来倏忽,吞人以益其心些”。

九首雄虺只见于《天问》、《招魂》,别无可考。是一种九头怪蛇,行动疾速,喜吞人(或吞人魂魄),以益其心。

22.钩蛇

《水经注?若水》载:博南山有钩蛇,“长七八丈,尾末有歧。蛇在山涧水中,以尾钩岸上人牛食之。”是传说中的怪蛇,尾巴分叉,钩取人畜为食。郭璞《江赋》说:“尔其水物怪错,则有潜鹄鱼牛、虎蛟钩蛇。”也以钩蛇为恶猛的水物。

23.髯蛇(蚺蛇)

《淮南子?精神训》说:“越人得髯蛇以为上?。”注:“髯蛇,大蛇也,其长数丈。”髯蛇能够吞食鹿一类较大的动物。《酉阳杂俎》说蚺蛇吞食了鹿之后,要“绕树出骨养创”,说明大蛇吞鹿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水经注?叶榆河》载,髯蛇长十丈,围七八尺,常在树上伺鹿兽。鹿兽过,便低头绕之。有顷鹿死,先濡令湿讫,便吞,头角骨皆钻皮出。山夷始见蛇不动时,便以大竹签签蛇头至尾,杀而食之,以为珍异。”清代陈尚古《簪云楼杂谈》记载:沈公某“明万历间巡抚滇南。初至,文武来谒。有参将安,貌甚丑怪,厥首仅存白骨,绝无额?辅颐,唯目光烁烁腾注。公大惊,独留问故。自言:‘此地蚺蛇,千岁以上者高数丈,亘四五里,或七八里。恒宵游,遇豺虎诸兽,则吸而吞之,其于人亦然。某曾夜归,觉为风摄去,蹶趋而入,如坐丹炉中,万火齐发,腥秽且逼人。某疑入蚺蛇腹矣,亟抽刀剖之,约厚五六寸。任此蛇撼天抢地,奔跃数十里外,经时才出,而此蛇已死。某通体殷经,颊上皮肉俱尽,倦而寐,及寝始疼,阅半载方愈。此蛇约长五里,山中人竞取之燃灯,今其骨尚存,鳞大如笠。’”蛇长五里,自然不足信。看来,髯蛇(蚺蛇)虽是客观存在的动物,但在传说中,它的长大和习性也不免被渲染、夸大。不知底细的人们也就把髯蛇看做异蛇了。

24.九头蛇

共工之臣相柳九头蛇身,是人面蛇身的神灵,所以不应算做九头蛇。雄虺是九头蛇的一种。另据清代陈元龙《格致镜原》卷九九引《鸟兽考》记载:“真腊王宫之中有金塔,王夜则卧其上,土人皆谓塔之中有九头蛇精,乃一国之土地主也”。

25.人蛇

《格致镜原》卷九九引陈鼎《蛇谱》说:“人蛇,长七尺,色如墨。蛇头蛇尾蛇身,尾长尺许,而人足人手,长三尺。人立而行,出则群相聚,遇人辄嬉笑,笑已即转噬、然行甚迟,闻其笑即速奔可脱。”看来传说中不仅有笑面虎,而且有先对人笑,笑过就吃人的笑面蛇。好在它的动作慢,听到它笑就逃走还来得及。

26.唤人蛇

清代俞樾《茶香室丛钞》卷二三引《蛇谱》说:“唤人蛇长丈余,至数仞,广西近交趾山中有之。伏草莽间,遇行旋过,辄大呼曰:‘何处来?哪里去?’只此六字,甚清楚,音同中州。不知者误应之,虽去隔数十里,蛇必至。至则腥风拥树,排挞而入,吞应者去,人莫能制也。”

27.量人蛇

唐代裴?《传奇?邓甲》:“甲立坛,召蛇王,有一大蛇如股,长丈余,焕然锦色,其从者万条,而大者独登坛,与甲较其术。首隆数尺,欲过甲之首,甲以帽拄其杖而高焉。蛇首觉困,不能逾甲之帽。蛇乃踣为水,余蛇皆毙。倘若蛇首逾甲,即甲为水焉。”

这是一种争强好胜,要与人比高低的蛇。比不过人,自己化为水,比过了人则人化为水。故事中的邓甲用手杖挑着帽子,总算比蛇高一些,用机智战胜了蛇。

这种故事长期流传,达千余年。清代梁绍王《两般秋雨庵随笔》卷四载:“广东琼州有量人蛇,长六七尺,遇人辄竖起量人长短,然后噬之。土人言此蛇于量人时鸣声曰‘我高’,人亦应声曰‘我高’,蛇即自坠而死”。

28.九尾蛇

清代袁枚《续子不语》卷八记述了一个九尾蛇的故事:“茅八者,少曾贩纸入江西。其地深山多纸厂,厂中人日将落即键户,戒勿他出,曰山中多异物,不特虎狼也。一夕,月皎甚,茅不能寐,思一启户玩月,瑟缩再四。自持武勇,尚可任,乃启关而出。行不数十武,忽见群猴数十,奔泣而来,择一大树而上,茅亦上他树远窥。旋见一蛇从林际出,身如?柱,两目灼灼,体甲皆如鱼鳞而硬,腰以下生九尾,相曳而行,有声如铁甲。然至树下,乃倒植其尾,旋转作舞状。每尾端有小窍,窍中出涎如弹射树上。猴有中者,辄叫号堕地,腹裂而死。乃徐啖三猴,曳尾而去。茅惧归,自是昏夜不敢出。”

29.四蛇

《山海经?海内东经》载:“汉水出鲋鱼之山,帝颛顼葬于阳,九嫔葬于阴,四蛇卫之。”是说颛顼葬在鲋鱼之山南,他的九位嫔妃葬于山北,有四条神蛇为他们守卫陵墓。

30.担生

《水经注?浊漳水》载:“人有行于途者,见一小蛇,疑其有灵,持而养之,名曰担生。长而吞噬人,里中患之,遂捕系狱。担生负而奔,邑沦为湖,县长及吏咸为鱼矣。”

这条名叫担生的蛇虽然吃人,但对自己的主人却很忠心。主人被捕入狱,它救出主人逃走,也算是不忘其本了。《旧小说?乙集三?广异记》也记载了担生的传说,而且比较详细,说一位书生在路上遇到一小蛇,持而养之,常常担着它,所以叫它担生。后来担不动也背不动了,便把它放到范县东大泽中。过了四十多年,蛇粗大得像一只翻过来的小船,被人称为神蟒。书生也老了,经过泽畔,听到有人“说泽中有大蛇吃人,你不要去”。当时是隆冬天气,天寒地冻,书生认为这时的蛇该冬眠,便穿过大泽。有一条蛇从泽中窜出追赶书生,书生还能记得它的形态颜色。书生远远地对蛇说:“你不是我的担生吗?”蛇就低下了头,很久才走了。书生回到范县,县令知道他见了大蛇却没有被吃掉,以为怪异,就将书生抓起来关入监狱,判了死罪。书生自己发怨言说:“担生,养了你反让我送了命,也太惨了。”当夜,蛇攻陷了范县,一县都成了湖,唯有监狱没有陷下去,书生得救。

31.率然

《神异经?西荒经》载:“西方山中有蛇,头尾差大,有色五彩。人物触之者,中头则尾至,中尾则头至,中膘则头尾并至,名曰率然。”并说“会稽常山最多此蛇。《孙子兵法》‘三军势加率然’者是也。”《孙子兵法》中讲的意思是:三军应该像率然一样,各部分相互照应,密切配合。

(二)蛇形神灵

在本书第一章中,我们知道了伏羲、女娲、黄帝、炎帝、共工等在有些传说中,都是人首蛇身的神灵。随着神蛇、异蛇的发展演化,蛇形神灵也有了新的发展。一方面,伏羲、女娲的形象更加常见,说明其更加深入人心,而他们的事迹也日益丰富。另一方面,有一些地位较低的蛇形神灵演化为山神等地方神?。

1.伏羲女娲

伏羲和女娲在先秦文献中并无太多的事迹,汉代以后,他们的功绩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神话传说中。伏羲画八卦、“师蜘蛛而结网”,女娲补天等传说都是汉以后出现的。人首蛇身的伏羲女娲石刻画像,屡见于汉墓之中。

禹治水的传说中,也有了伏羲的参与。晋王嘉《拾遗记》卷二说:“禹凿龙关之山,亦谓之龙门。至一空岩,深数十里,幽暗不可复行,禹乃负火而进。有兽状如豕,衔夜明之珠,其光如烛。又有青犬,行吠于前。禹计可十里,迷于昼夜。既觉渐明,见向来豕犬变为人形,皆著玄衣。又见一神,蛇身人面,禹因与语,神即示禹八卦之图,列于金版之上,又有八神侍侧。禹曰:‘华胥生圣子,是汝耶?’答曰:‘华胥是九河神女,以生余也。’乃探玉简授禹,长一尺二寸,以合十二时之数,使度量天地。禹即持此玉简,以平定水土。蛇身之神即羲皇也。”

羲皇就是伏羲。汉代以后的传说中,伏羲是三皇之一,在神界的地位很高,而且常以蛇身人面的样子出现。

2.西汉彩绘帛画上的人首蛇尾神像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了一件彩绘帛画,画的内容可分上、中、下三部分。上部是天上,中央绘有一位人首蛇尾的神,右边是太阳,左边是月亮,下有对坐的神人和相对的神龙。中部是人间,下部为地下世界。在整个画面中,人首蛇尾的神位置最高,而且居中,显出他“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至高无上的地位。这样至圣至尊的蛇身神?是前所未见的。关于这位尊神究竟是谁,研究者们曾有过不同的推断。有人认为他就是伏羲,有人认为他是日神羲和,有人认为他是神话传说中“人面蛇身而赤”的烛龙,还有人认为他代表“陈地一个部落的主神,或竟是一个以蛇类为图腾的氏族的传说祖先”。总之,都认为此神具有非常显赫的地位。

长沙在战国时为楚地,楚地多湖泽,草木茂盛,适于蛇的生存。人与蛇的接触自然会多一些。楚墓中常常出土镇墓神,手中握蛇。上述帛画中的大量动物形象里,蛇和奇形怪状的虫占有一定比例,说明楚文化的重蛇传统影响深远广泛。而人面蛇尾的神尾部盘结得自然灵活,形态端庄而生动,画家如果不是对蛇有细致的观察,是不能将这位大神表现得这样栩栩如生的。

汉代的蛇形神圣虽然具有很大的神秘性和权威性,但与上古时期的蛇图腾与蛇崇拜相比,蛇神的灵光只是一种异样的?光。神话在传说过程中发生了种种变化。马王堆汉墓帛画中的蛇形神灵,不仅是人首,而且上身也是人形,穿着蓝袍。而下身还是蛇体,将上体环绕在中间。可以看出,半人半蛇的神灵渐渐减少了蛇的成分。到唐代,伏羲女娲一类的神终于完全变成了人形。人性、人格等因素,在神话传说中的逐渐增长,是社会发展、文化演进的结果。原始文化中的诸神要经过变形,才能保持一席神位。

3.其他人面蛇身神灵

战国至汉代,人面蛇身的神灵众多,他们本来是上古时代原始思想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的产物。汉初,这些神灵凭借神话传说而广为人知。《山海经》中,这类神灵甚多,一般无名,地位不高,如《北山经》说:

凡北山之首,自单狐之山至于?山,凡二十五山,五千四百九十里,其神皆人面蛇身。

凡北次三山之首……其十神状皆彘身而八足蛇尾。

这些蛇身或蛇尾的神灵,当时已成为诸山的山神。山神进一步人格化,到后来钟敬文:《马王堆汉墓帛画的神话史意义》,《中华文史论丛》1979年第一辑。已不见蛇的痕迹。

因为山高林密的地方往往多蛇,上古的先民们很容易把山与蛇联系起来。最初的山神中可能有一些是蛇神,形态完全与自然界的蛇一致。当文明时代到来之后,山林川泽也都为统治者所有,由官吏管理,人间的现实影响了人们想象中的神界,蛇神中的一部分转变为半人半蛇的神灵。此后这些神灵身上的蛇成分不断减退,人的成分逐渐增加,最后完全成为人形。

《海内北经》说:“鬼国在贰负之尸北……一曰贰负神在其东,为物人面蛇身。”

贰负与被他杀死的?窳都是人面蛇身。因为贰负被称为“贰负神”,所以我们把他归入蛇形神灵。

同类推荐
  • 千年传承:舞龙舞狮(文化之美)

    千年传承:舞龙舞狮(文化之美)

    中国是龙狮运动的发源地。舞龙、舞狮自问世以来,一直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历代相传,长盛不衰,并由此形成了灿烂的龙狮文化。长期以来,大多青年朋友都认为龙舞、狮舞只是春节、庙会、庆典时的喜庆表演,殊不知它历经了几千年的传承流变,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
  • 粽叶飘香:端午节

    粽叶飘香:端午节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关于端午节的起源也有众多说法,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等。然而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赛龙舟等却是沿袭下来的不变习俗。本文探究端午节的历史起源,记录它的习俗演变,有助于炎黄子孙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此刻鼻间仿佛已飘过一丝丝粽叶香气,耳边也响起了龙舟上的鼓声与呐喊声……
  • 宁波:这方水土这方人

    宁波:这方水土这方人

    本书是宁波市政府网站主持编写出版,全书采用汉日对照的形式介绍了宁波概况、政府区划、宁波名人、宁波经济、风光名胜、文化生活等内容。
  • 非洲常识

    非洲常识

    《非洲常识》为一本介绍非洲各方面基本知识的百科全书,全书共分为11个章节,从文化、交通、经济、生活、旅游、教育、政治、历史、地理、人口与科技11个方面,以通俗易懂、由浅入深的文字详尽盘点了关于非洲方方面面的百科知识,勾勒出非洲的不同侧面,让读者对非洲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本书还为读者提供了非洲旅游、生活、社交等基本的常识和实用知识等,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真正的非洲面貌。除此之外,《非洲常识》还是一部真正解读非洲之秘、全方位认识非洲的百科全书,这里有奇特的艺术之作,有惊奇的文化内涵,有刺激的时空之旅。
  • 万事不求人手册(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万事不求人手册(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以下几方面告诉大家一些日常生活琐事的处理注意事项:居家建造、理财购物、机械购用、安保防护、权益保护、法律咨询、家庭医疗、喜庆辞令、实用文书等。
热门推荐
  • 东吴的脊梁

    东吴的脊梁

    每个人都有梦想,周瑜自然也有。如果周瑜少了世人对他或褒或贬的评价,他也只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比普通人多的,只是一点智慧、一点勇气。如果周瑜不会英年早逝,或许历史就会重写……这本小说讲述周瑜的故事。我只是想把东吴的那些英雄们重新展现给您,把那段故事做一个延伸……
  • 迷之神界

    迷之神界

    神界,人人都为之疯狂的世界。然而,想要进入神界,却是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叶圣凡怀着美好的期待进入神界,却发现神界中迷雾重重,神使,执剑人……这一切的一切究竟隐瞒了什么?
  • 陌上九天

    陌上九天

    我发誓要成为强者可是谁也不对我抱有期待如果那些人才是正确的话我会与世界为敌还有就是,我才不会成为虚伪的大人,我就是我,我是陆沉!
  • 烽火佳人

    烽火佳人

    一段关于战国争霸、一段牵扯江湖恩怨、一段不乏儿女情长的故事。
  • 总裁之不能爱的深爱

    总裁之不能爱的深爱

    一年又一年的时间流逝,知道今天我已经暗恋你十年了。。。只是不知道你是否记得我。。。十年后的今天让我感到兴奋,因为我要嫁给你了。。。十年中,一步一步的深爱,却抵不过你对她的一见钟情。。。我的爱就是这么的卑贱。。。
  • 将心

    将心

    轮回百世,最终选定了他。或者说本身就是唐清选择的他。“唐轻你丫的到底哪来了?”唐清现在很无奈,自己的心居然成精了,这也就算了。可是凭什么是个人都想要把自己的心拿走。唐清现在很悲愤,自己就算是再能隐忍,可是心不可能给别人吧。于是悲催的唐清开始了一场本就有些“荒唐”的人生
  • 驭天

    驭天

    香气凝人,似雪晶莹,她是花精世家的唯一继承人,却种不出孕育灵气的灵花,凡经她手的花草从未活过七日。好个香雪海,好个名不符其的废物!雪纷飞,香魂逝,世间变,佳人回。新生的她,一身雪纱飘舞,一双回春妙手,种百花,配百药,若她愿意,一切尽皆随心所欲。奈何乱世现,纷争起,血雨腥风漫天下!唯有平乱世,止纷争,素手纱衣睥睨天下!本书职业:植灵师。植灵师职业等级:气色,赤橙黄绿青蓝紫,各级又分低中高三段。
  • 我的名字是赵信

    我的名字是赵信

    安妮:“我要出门买点食物。”赵信:“买食物……你不是在煮水饺?”安妮:“……锅不小心炸了。”赵信:“锅炸了?!”安妮:“让你买的饮料呢?”赵信:“飞了。”安妮:“飞了?!”赵信:“被刚才迦娜施放的技能不知吹那里去了。也正好,反正锅也炸了,我带你去下馆子。”安妮:“哦。”
  • 霸道总裁与清纯狐妖

    霸道总裁与清纯狐妖

    “前世今生是如此,江席,你还会杀了我吗?”这两个人,前世与今生都在恋人与仇人之间切换,有时,这两个人水火不容,有时,这两个人如胶似漆。别人说他们是恋人,他们不承认也不否认,别人说他们是仇人,他们也不承认也不否认。他们前世与今生都不确定他们的关系。这篇小说的更新就要看本大大的脑洞与想象力了,这不怪本大大(*^▽^*)!
  • 王俊凯的明星女朋友

    王俊凯的明星女朋友

    本来在韩国当明星当的好好的,妈妈却要我来中国体验一下中国生活,转到重庆八中后。遇上一位面瘫男。可是他们却一见钟情而然因为一件不小心的绯闻,让他们由假扮男女朋友变为真的男女朋友粉丝们还给他们取了一个名字,叫凯氏夫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