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44300000013

第13章 中宗时代与《史通》成书

中宗复辟,号称“中兴”,实际上中宗时代无论在哪方面都不能和武则天时代相提并论。中宗与韦后是患难夫妻,他们曾在房陵度过胆颤心惊的“幽闭”生活。当时,韦后在精神上给予中宗以莫大支持,作为感激和报答,中宗向韦后许诺其可为所欲为的权利:异时幸复见天日,惟卿所欲,不相禁制呻,中宗有幸重见天日,但不幸的是,由于他的软弱和无能,导致了韦后专权的局面。中宗执政六年,只知优游享乐,弄得“小人道长,纲纪日坏”,毫无政绩可言。武三思及其党羽甚至图谋政变,中宗自己也被他的共过患难的妻子和亲生女儿所毒死。韦后想步武后的后尘,可惜没有武后的才能,结果,睿宗之子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合起来,把韦氏与武氏势力翦除殆尽。就是在这种朝政混乱,杀机四起的气氛中,刘知几完成了他的不朽的史学评论著作《史通》。中宗景龙四年(710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史通》成于此年“仲春之月”,中宗死于此年六月。

《史通》虽然成于景龙四年,但具体写作过程比较长。据傅振伦先生考订,刘氏写《史通》是从长安二年(702年)任著作佐郎兼修国史时开始的,从长安二年到景龙四年,前后共用了八年时间。刘知几为什么能够写成这样一部古代独一无二的史学评论著作?就他个人而言,有一些得天独厚的条件。

首先,刘知几写作《史通》在思想上和文献上有长期的准备和深厚的基础。刘知几从十二岁到十七岁,从二十一岁到三十九岁,进行过两次大规模的博览群书活动。尤其是二十一岁到三十六岁,他在获嘉县主簿任上,生活稳定,时间充裕,凭借两京的公私藏书,潜心钻研。刘知几的好友元行冲、吴兢是唐前期的著名私人藏书家,这种交游,当给刘氏读书活动以极大便利。据笔者研究,《史通》一书,共引用文献三百多种,像这样的旁征博引,无论在当时看来还是在现在看来,都可谓博学淹通了。日本杰出的汉学家吉川幸次郎对唐代读书人读书狭隘的状况作过考察。他“曾经和一些学生共同读唐初文人杨炯的诗文,对他所使用的典故,一检《初学记》即得,很少有出其范围的,便令人失望”。“在唐诗中出现的‘典故’,以《六经》、《史记》为最多,两汉的居其次,至于有关六朝的,令人感到不是出自《世说新语》,便是杨炯那样来源于‘类书’的较多。即或是大诗人李白,也不例外。”刘知几的博览群书与唐代一般文人的“孤陋寡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笔者还可举出一个旁证,《文选》是唐代文人津津乐道的书,刘知几在《史通》里却未直接引用过,我们不能由此说刘知几对《文选》不屑一顾,但至少在菜种程度上表现出他对《文选》的轻视,这一点也许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他为什么“耻以文士得名”。

博览群书是全面总结唐以前史学的文献基础,但仅仅书读得多还不行,刘知几的可贵在于读书方法比较进步,读书有自己的心得见解。刘知几的出类拔萃在于他思想上保持了鲜明的批判精神和浓厚的理论兴趣。《史通·自叙》谈他读书:“莫不钻研穿凿,尽其利害,加以自小观书,喜谈名理。其所悟者,皆得之襟腑,非由染习。”刘知几还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凡有异同,蓄诸方寸。及年以过立,言悟日多。”没有这种思想上和文献上的长期准备和深厚基础,要写成《史通》是不可能的。

其次,刘知几能够写成《史通》还在于他长期担任史官,有丰富的修史经验。他在《史通序》里不无得意地声称:“自惟历事二主,从宦两京,遍居司籍之曹,久处载言之职。昔马融三入东观,汉代称荣;张华再典史官,晋朝称美。嗟予小子,兼而有之。是用职思其忧,不遑启处。尝以载削余暇,商榷史篇,下笔不休,遂盈筐箧。于是区分类聚,编而次之。”《邑里》篇主张“从实书里”就有当时的修史经验。史学理论来源于史学实践。只有深知修史甘苦利弊,才能有的放矢地批评史学遗产。正如在文艺批评中,有创作经验的批评家与没有创作经验的批评家,其批评深度与效果大不一样。

第三,与监修及同行的矛盾促使刘知几写成《史通》。《史通·自叙》里描述了他在武后与中宗朝担任史官时的情绪和处境:“凡所著述,尝欲行其旧议。而当时同作诸士及监修贵臣,每与其凿枘相违,龃龉难入。故其所载削,皆与俗浮沉。虽自谓依违苟从,然犹大为史官所嫉。嗟乎!虽任当其职,而吾道不行;见用于时,而美志不遂。郁怏孤愤,无以寄怀。必寝而不言,嘿而无述,又恐没世之后,谁知予者。故退而私撰《史通》,以见其志。”这段话非常清楚地交代了刘知几写作《史通》的直接动因。像刘知几这样有自己的独特见解而又不愿屈服于监修的人,如果想在史学事业上有所成就,当时大致有三条可供选择的出路,一是刘知几所走的道路,总结多年的史学心得,潜心写一部史学批评专著,并希望以此留名传世。二是以个人的力量私自修史,刘知几的好友吴兢就是走的这条道路,他另外撰修了《唐书》九十八卷、《唐春秋》三十卷,藏于私室。三是提出合理化的意见,以求改善史官队伍,朱敬则(也是刘氏好友)就是走的这条道路,他上过《请择史官表》,“综括三义:(一)史才难遇,(二)宜倡直笔,(三)当访求良史”。

比较而言,第三种选择收效最小。当时的权贵需要利用修史为政治斗争服务,不大可能接受改造编辑方针和史官队伍的合理化建议。刘知几曾想师法孔子,把修史作为自己毕生的首要史学任务,那么,他为什么不像吴兢那样私自修史呢?这主要是出于全身避祸的政治考虑。《史通·自叙》云:“其于史传也,尝欲自班、马已降,讫于姚、李、令狐、颜、孔诸书,莫不因其旧义,普加厘革。但以无夫子之名,而辄行夫子之事,将恐致惊末俗,取咎时人,徒有其劳,而莫之见赏。所以每握管送息,迟回者久之。非欲之而不能,实能之而不敢也。”中宗时代,宫廷内部各派政治势力的矛盾冲突日趋激化,从“非不能而实不敢”的自嘲中可以反映出刘知几迫不得已的情怀和苦恼。刘知几要避免陷入官场斗争的漩涡,在史学上做一番事业,只得退避三舍,潜心写作离现实政治斗争稍远的学术著作。即使这样,刘知几也不能长期闭门著书,超然世外。《史通·忤时》篇小序描述了这种处境:

孝和皇帝时(浦注:中宗初谥孝和),韦、武弄权,母媪顸政。士有附丽者,起家而绾朱紫,予以无所附会,取接当时(原注:一为中允,四我不迁),会天子还京师,朝廷原从者众。予求番次,在大驾后发日,因逗留不去,守司东都,杜门却扫,几经三我。或有谮予躬为吏臣,不书国事而取乐丘因,私自著述者。由是驿召至京,令专执史笔。于时小人道长,纲纪日坏,仕于其阃,忽忽不乐,遂与监修国吏萧至忠等诸官书求退。所谓“无所附会”云云,表明刘知几在政治上没有什么靠山,也许他根本就不想加入某党某派。刘知几在洛阳杜门谢客三年,当然是为了他的力作《史通》,后因小人谮毁,被召至长安,他上书萧至忠力求辞去史职,仍然是为了他的力作《史通》。刘知几曾目睹武则天时代的酷吏政治,早年所写的《,慎赋》充分显示出他是一位头脑清醒,深知进退,处世谨慎的历史学家。事实上,刘知几退而作《史通》的选择是聪明而正确的。《忤时》篇所提到的监修权贵如宗楚客、萧至忠、郑惜等人在中宗、睿宗之际的政变中相继丧生。刘知几的好友徐坚,因其妻子的关系,也差一点被牵连进去,要不是他也像刘知几那样行事谨慎的话。《史通》一书虽然可以说是武后长安二年开始动笔,但刘知几集中精力而写成此书无疑是在中宗时代,即从神龙二年(706年)到景龙四年(710年)近五年的时间。如果没有中宗时代宫廷内部争权夺利斗争的白热化,如果政治安定,刘知几又能在史馆里按照自己的宿愿来一心一意地刊定诸史,那么,刘知几就没有功夫来写《史通》这部呕心沥血的杰作。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史通》的诞生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中宗时代“玉成”了《史通》。命之际,王室屡有变故,帝每恭俭退让,竞免于祸。中宗遇难、武、韦被除后,历史将睿宗推上皇位。他深知自己的功劳和才能远不及野心勃勃的妹妹太平公主与儿子李隆基,所以军政大事多是妹妹和儿子说了算。睿宗颇有自知之明,他体面地把皇位传让给李隆基,自称太上皇,落得个“善终”。玄宗登基后,依然采取先下手为强的手段干掉了咄咄逼人的姑妈太平公主及其党羽。太平公主虽然在性格、谋略等方面很像他的母亲武则天,其权势之大曾一度形成“宰相七人,五出公主之门”的局面,但时代不同了,玄宗毕竟不是高宗,太平公主的才能终究赶不上武后,尽管她惨淡经营多年,却被立足未稳但精明果敢的玄宗一举击败。从此,结束了唐帝国女性专权的历史,虽然后来的宦官专权也并不光彩。

唐玄宗是在刀光剑影、喋血宫廷中掌握政权的,因此,他在执政初年励精图治,刻厉节俭嘈,任用姚崇、宋景等精于吏治,救时补弊的得力大臣,使政治形势焕然一新。另外加上当时边患缓和,突厥与唐言归于好,吐蕃与唐在开元末以前无大争战增,唐帝国赢得了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唐玄宗初年继续巩固和发展了唐太宗、武则天时代的统一和强盛。“开元盛世”是唐王朝发展的顶峰,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高峰。“诗圣”杜甫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开元年间度过的,他在《忆昔》诗中对这个令人怀念的时代进行了热情的歌颂:“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刘知几晚年遇上这样一个“太平盛世”,就他个人仕宦生涯而言,不能不说是幸运的。

同类推荐
  • 三国之龙吟九州

    三国之龙吟九州

    一名热爱历史的某本科学生,睿智沉稳的他却在感情的道路上几经波折,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为了赚钱,他开始拼命出去寻找赚钱的路子,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电影城游玩的时候被一位拍三国类历史电影的剧组看中出演剧中配角,拍一幕配角坠崖的剧情时,因为安保设施不到位,他真的坠下了悬崖……醒来时却发现自己来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灵魂似乎重生了一样,自己的身体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这陌生而熟悉的世界,古老的九州,他将何去何从,他能否为中华大地所瞩目,会不会改变前世的波折的爱情命运……
  • 梦宋

    梦宋

    宋神宗说:这皇帝不当也罢,11佳丽三千,看来看去,怎还不如赵府一个丫鬟合朕心意?王安石说:变法难啊,赵公!老朽厚颜,又来借钱来了!西夏梁太后说:啥时候再来黑水城陪奴家一起数星星看月亮?辽主耶律洪基说:狗日的赵子凡,若不是看在女儿面上,老子早把他阉了!李师师说:赵叔,人家不小了啦,再过三年,你就把我娶了吧!《宋史》记载:赵公行之,少聪慧,旷达豪爽,设民信局通达天下,乃当世豪杰也!且看赵子凡如何戏花魁,弄金枝,玩转大宋天下!~~~~~~~~~~~~~~~~~~~~~小弟新书《无烬之门》书号:2243684已经上传,请大家多多支持,下面有直通车!
  • 浮华劫

    浮华劫

    元帝二年,御江阁上古圣物——海洋之心失窃,禁都璃王府王妃花寤葬身火海,江湖争斗不断,皇宫更是危机四伏,这一切究竟是劫数,还是阴谋?
  • 大汉

    大汉

    谁说古人淳朴?刘彻利用我,卫子夫利用我,卫青利用我!利用我也就罢了,古人总该不会为难古人吧?然而,霍去病、李广、董仲舒哪一个都活的不自在,就连戾太子刘据都得抱我的大粗腿,这一家就是大汉最让人操心的一家子。
  • 物理:物理研究状况

    物理:物理研究状况

    本书分为古代声学、古代光学、古代电磁、古代力学和古代热学等五个部分,介绍了对共振与声波的认识、对共鸣与隔音的利用、奇妙的古代声学建筑、对光源的认识与利用、绝无仅有的成像实验等。
热门推荐
  • 霸鬼

    霸鬼

    他冷血,他无情,他是魔鬼,但是他是一个男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为了自己想保护的为了自己想要的,他可以做下任何事,哪怕与天下人为敌,也在所不惜。
  • 万界图腾

    万界图腾

    蛇蝎绕金树,鱼龙舞鲲山。星火衔冰月,钟鼓动穹音。一个身世浮沉的少年天才,沉寂于苦寒之地。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一场奇遇,钟岳获得沉沦万年的命轮树,传承天行命轮,为追寻父母的足迹,他走向了一条荆棘血路。铸铭纹,种神血,养祭灵,淬阳魂,伏天罡,塑法相,渡雷劫,夺神火,从此一飞冲天,直至成就乾坤万界不朽之图腾!以天道神人之血,邪灵命魂之轮,成就无上魔帝之行!
  • 乱志

    乱志

    万小米独自一人来到南方高中上学,第一天就幸运的连续被球砸。砸出了怎样的火花呢?请拭目以待。
  • 乱世枭遥

    乱世枭遥

    一个小人物惹上了泼天大祸,于是家破人亡。然后就是挣扎着活下去,挣扎着活的更好。很简单的故事。(PS:架空世界,不做说明,完整世界会在故事里一点点的展开。)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鸟奴

    鸟奴

    动物小说之所以比其他类型的小说更有吸引力,是因为这个题材最容易刺破人类文化的外壳和文明社会种种虚伪的表象,可以毫无遮掩地直接表现丑陋与美丽融于一体的原生态的生命。人类文化和社会文明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更新,但生命中残酷竞争、顽强生存和追求辉煌的精神内核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因此,动物小说更有理由赢得读者,也更有理由追求不朽。
  • 这是谁的眼睛

    这是谁的眼睛

    先天性失明的他因为一次眼角膜捐献,让他拥有了让他拥有了异常的能力,可是一切事物都有利有弊,当他卷入无法用正常思维的事件之中,调查到了事情的真像。他应该妥协命运还是挣脱命运的束缚?
  • 王的命运传说

    王的命运传说

    那一刻——你跟我说:“等我回来”。然后,我一直等到如今。可是,我已经厌烦了。我不想再空虚的等下去了。于是我来了。Fate——InfiniteEyesRoleSystem(命运之无限视野任务系统)会替我找到你的。弟弟,吾王!书友群——242215899、欢迎来吐槽!
  • 金魂龙枪手

    金魂龙枪手

    手持龙枪,勇闯天下,打破天地牢笼,杀上神界,杀神杀魔,无人可档。
  • 神禁道

    神禁道

    从地摊儿上买来的破烂手镯,竟然是一把打开墟神界的钥匙!从此,齐風的人生注定不再平凡,恐怖的虫族文明,奇异的卡晶世界,酷炫的机甲科技……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齐風一路披荆斩棘,开始了不一样的争霸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