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是有声音的语言。它和唱歌一样,会有音韵美。虽然演讲没有旋律,但是演讲词中的句型句式,本身就可以产生节奏和韵律。一个好的演讲,其中的词句不仅准确精练、生动形象、易于理解,而且有动听的,能撩拨人的情绪的音韵,就像是动人的乐曲一样。那么,如何通过句型句式本身的调换和搭配,来产生音韵美呢?下面就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第一种,力求句式的整齐匀称。即使用整句,包括整齐的对偶句、排比句等。这些句式的结构大体相同或相似,所以音节也会匀称,说出来就会富有节奏感。
1963年8月23日,马丁·路德·金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发表著名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这次演讲中,马丁·路德·金就使用了许多整齐的句式。比如“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一百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之于众。”
这段话使用了一连串的排比句,将黑人所处的境况一览无余的显现了出来,既表达了演讲者丰富的思想内涵,同时使内容有波澜起伏、气势雄伟之感,给人以极大的震撼。同时,排比句的使用也让句子具有很强的韵律感,让听众听得悦耳舒服,极易调动起内心的情绪。
第二种,整句散句错落使用。一个演讲如果从头到尾都是工整的整句,想必也是让人受不了的。要是从头到尾都是零乱的散句,也让人不知所云。所以,整句和散句要交互着错落使用。整句排列工整,朗朗上口,易于记忆;散句结构灵活,听起来亲切自然。两者相得益彰,让演讲张弛有度,听者则能感受到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错落之美。比如,“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爱。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很明显,第一句是散句,直接抒发强烈的感情;第二句是整句,让感情更加深沉。两者结合,显得十分和谐与匹配。听到整句和散句搭配得好的演讲,犹如在听一曲《十面埋伏》,韵律起伏,节奏错落,自有一番风情。
第三种,长句短句参差使用。演讲是用声音传递思想感情,少了眼睛的辅助,听众会对演讲中比较复杂的内容一下子反应不过来。所以,演讲大多采用短句的句式,易于听众理解。但是长句确实有它的好处,比如它能把内容表达得更加周详和充实,把各种关系表达得更加准确和严谨。所以在演讲中,适当地在短句中穿插一些长句,可以让内容表达得更具体,同时也可产生音韵的参差美。
仍以马丁·路德·金的演讲为例。“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正义匿迹、压迫成风,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价他们的国度里生活。”……这几句话听上去就是节奏明快的,容易引起听众的兴趣,集中听众的注意力。
第四种,自问自答,有抑有扬。在丘吉尔《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的演讲中有这么一段:“你们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说,我们的政策就是用我们的全部力量,在海上、陆地和空中进行战争,同一个在人类黑暗悲惨的罪恶史上所从未有过的、穷凶极恶的暴政进行战争。这就是我们的政策。”这段演讲词采用了自问自答的方法,既有层次,说明了具体的内容,同时在音韵上有抑有扬。问句很简单,是“抑”,但在音韵上是“扬”;回答却呈现出语势“扬”音韵“抑”的局面,这样声调就形成了高低升降、抑扬顿挫之势,让演讲的语言具有了音乐美,增强了吸引力。
第五种,先略后详,层层递进。在演讲中,可以对一种意思进行分层表达,先略后详的进行叙述,让语意由浅入深,使音律和节奏形成一种由简到繁、由弱到强的递进美。比如雨果的《巴尔扎克葬词》中说道:“他的全部的书仅仅形成了一本书,一本有生命的、有光亮的、深刻的书。”丘吉尔在《关于希特勒入侵苏联的广播演说》中说道上:“我们只有一个目标,一个唯一的、不可变更的目标。”这两句话都是先略后详,先说出最主干的部分,然后对其进行补充、强调说明,从而给听众一种递进的感觉,能够加深印象。
演讲算是一种声音的艺术。根据演讲内容,演讲者可以调动各种句型句式,并进行巧妙搭配,不但可以使演讲者说得顺口,也让听众们听得顺耳。一篇好的演讲如同一曲好的音乐,值得被反复倾听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