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38600000011

第11章 桓水、羌水与白水(2)

《汉书·地理志》在“陇西郡”的“羌道”下记述道:“羌水出塞外,南至阴平人白水,过郡三,行六百里。”这是史书对羌水最早的记述。对羌水进一步较详细地作了记述的是《水经》及《水经注》。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杨守敬、熊会贞《水经注疏》引《水经·羌水》原文为“羌水出羌中参狼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王国维《水经注校》引《水经·羌水》原文为“羌水出羌中参粮”。这里的“参粮”是“参狼”的音转,为学术界之共识。在注文中,上述王《校》与杨《疏》亦略有不同,王《校》引《水经注》原文为:“彼俗谓之天池白水矣。(地理志)曰:出陇西羌道。东南流,经宕昌城东,西北去天池五百余里,水又东南经宕昌婆川城东南,北注羌水,昔姜维之寇陇右也,闻钟会入汉中,引还,知雍州刺史诸葛绪屯桥头,从此谷将出北道,绪邀之此路,维更从此道渡桥头,入剑阁,绪追之不及。羌水又东南,阳部水注之,水发东北阳部溪,西南经安民戍,又西南注羌水,又东南经武阶城西南,又东南葭芦城西,羊汤水入焉。”而杨《疏》引《水经注》原文为:“彼俗谓之天池白水矣。(地理志)曰:出陇西羌道。东南流经宕昌城东,西北去天池五百里。羌水又东南,经宕昌婆川城东而东南注。”杨《疏》没有指明羌水流经婆川城东而东南注入何水,但在《疏》文中指出:“朱(谋)作水又经宕昌婆川城东南,北注羌水。赵(一清)水上增白字,删昌字。戴(震)水上增羌字,改南北注羌水作而东南注,亦删昌字。”

后来的史书对羌水记述中除了将今白龙江上游流经地区了解不清,误认为经今宕昌、西和、成县转入武都境外,更多因对《汉书·地理志》“羌水出塞外”和《水经》“羌水出羌中参狼谷”的具体地理位置理解不同而出现分歧,不少史书因将“塞外”和“羌中”狭义理解为今白龙江发源地的甘川青交界的藏区草原而误为羌水即今白龙江,这是对“塞外”和“羌中”的误解。“塞外”与“羌中”,就是边界外及羌人居住之地,实际上与白龙江发源地直接相连的岷江发源地的今宕昌西北部地区也是汉代“塞外”和“羌中”的一部分,将这一地区称为“塞外”和“羌中”是完全符合历史实际的。两汉时期,今白龙江上游设置的羌道,就是因设于羌人居住区并滨临羌水而得名的一个县级行政机构,这个县可以说完全孤悬在汉族中央政权的边境,它的北部是治所在今岷县东北部梅川一带的临洮县,东部是治所在今西和县洛峪乡的武都道和治所在今礼县雷坝乡的嘉陵道,南部则是白龙江下游地区的治所在今文县境内的阴平道,西部直接与羌人部落相接,没有中央政权设置的地方郡、县行政机构。史籍中对两汉羌道的具体所在地没有明确记载,清代以来的学者多认为在西固(今舟曲县)城西北,这一总体方位是正确的。据笔者从实地考察及对有关遗迹与出土文物资料的分析研究,羌道的治所正是今宕昌县城关镇的旧城村。今宕昌县为岷江流域,其西部与白龙江沿岸的迭部县和舟曲县接址,由北向南的迭山南折部分的一条山脉是岷江与白龙江的天然分界线,唐代《元和郡县图志》中称此山为宕昌山,山东为岷江,山西为白龙江。山脉两侧均为林区,至今为白龙江林业局和岷江林场管理,宕昌县城及旧城村就坐落在岷江东岸。宕昌山有多条山路沟通山前和山后,岷江西岸即宕昌山东麓主要是林区,岷江源头的南河直接发源地林区与迭部县罗大乡和舟曲县憨班乡黑峪沟相接,另一源头阿坞河发源地分水岭,也是远离宕昌城关的旧城与汉代临洮县治的今岷县梅川。在汉代,羌道的人口主要在岷江以东东北部的浅山丘陵农牧区,岷江西岸高山林区与白龙江沿岸在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方面是完全相同的。同时,作为设于羌人地区的道的地方行政机构,也应与中原地区的县有较大差异,其行政职能和管理作用是很有限的,因此,汉代将岷江即羌水发源地的今宕昌西北部地区称作“塞外”,不但是准确的,也是合乎情理的,而将今岷江南岸的宕昌西北部地区称“羌中”,不仅在两汉时期是准确的,就是在后来的历史时期也是无可争议的。因为至今,从岷江源头的南河到岷江中游临江乡的周家峪的整个岷江南岸地区,仍然基本上是藏区,居民的民族构成是与白龙江上游直到甘川草原地带是连为一体的。从两汉时期的西羌,到宕昌国时期的宕昌羌,到唐安史之乱后的藩、西番到后来的安多藏族,是一脉相承的。岷江主要源头的南河,就是从藏族区发源的,是名副其实的“羌中”。

宋以后的史籍对羌水的记述多不一致,有的将羌水记为今岷江,有的记为今白龙江上游河段。《太平寰宇记》在迭州常芬县下记道:“白江即古羌之水,其江南流至利州益昌县嘉陵江合。”这是将今白龙江上游记为羌水。《元一统志》卷四“西和州”条:“白江,出迭州,入宕昌,历江油花石峡,过武阶,下文龙,至昭化,合嘉陵江。”这是将今白龙江上游段与羌水即岷江误为一水,即将岷江误为今白龙江的一段。《大清一统志》“阶州直隶州”条:“羌水,自巩昌府流入,经州南。又东南流经文县界,合白水。(水经注):自宕昌婆川城,又东南阳部水注之,又东南经武阶城西南。又东南经葭芦城西,洋汤水入焉。”这里记述的羌水就是今岷江。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九“阶州文县”条:“太白水,县北三十里。即羌水也,自阶州流入境。(汉志注):‘羌水出塞外,南至阴平入白水’。或以此为白龙江。明初傅友德自阶州趋文州,州人断白龙江阻之,友德修桥以渡,破五里关,遂入文州是也。”这里将白龙江中下游看作羌水。清光绪《阶州直隶州续志》“羌水”条所记与顾氏《读史方舆纪要》相同:“羌水,在县(文县)北三十里。自阶州境流入,一名太白水。出塞外,南至阴平,人白水。”此即白龙江。清末陈如平《岷州续志采访录》“山水”条:“羌水,一名垫江,亦名白水江,源出西倾山南。(水经注)谓之天池白水,在今四川松潘番界花鲁粗鲁等族,(禹贡)之和夷也。东流经杨土司之杰古哈隆、札什巴隆、札宁巴二坡、棉吗卡松、聂木等族,东流至迭州之达喇沟口,会俄力叭喇山、独牙牙山南来之水。”这显然是将今白龙江上游作为羌水了。清光绪《文县志》卷一“山水”条“白水”“在县城南门外,亦名清水江。源出松潘赤磨岭,东南与黑水合。又东北经桥头,与羌水合”。这里也是将今白龙江下游作为羌水,与《阶州直隶州续志》、《读史方舆纪要》所记相同。清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阶州”文县条有“曲水县有太白泉,一名羌水”。

明代陇南已有称岷江的水名,但指的是今宕昌良恭河,而非今岷江。《明史·地理志》“巩昌府”“礼县”下:“岷峨山,岷江出焉,东南流入阶州界会于西汉水”。羌水称为岷江,在清以前的史料中尚未见到,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岷州卫志》始记道:“岷江去卫四十里,源出分水岭。往西北一股流入迭藏河,东南一股为岷江,流至西固界更名白龙江”。康熙四十一年(1702)的《岷州志》记述与卫志相同:“岷江,在城(今岷县城)东南四十里分水岭下,南流之水为岷江。至西固界为白水江,由阶、文入蜀”。可见,在清康熙以前当地即将羌水称为岷江了。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阶州直隶州”“羌水”条下记述有“旧志,岷江源出岷州卫分水岭,东南流入阶州,名白龙江,经州城南,人文县界”。与《岷州志》所记相同。光绪《阶州直隶州续志》引《甘肃通志》在“山川”卷即有“岷江”条,称“在西固城东四十里。源发分水岭,南流入四川界”。虽然羌水从康熙后的不少史籍中被记为岷江,但直到清末仍尚未最终定名,因成书于民国时期的《清史稿》在将今岷江记为岷江的同时,却又将岷江记为白龙江上游:“白龙江上源曰阿坞河,出岷峨山西麓分水岭,东南流,合数小水,曰岷江,又东南经临铺江西入阶州”。而编撰于清末的《岷州续志采访录》亦将今岷江记为白龙江和白水,没有记为岷江。可见,岷江的最终定名是在民国以后,是很晚的。

和桓水相似,羌水除今称岷江外,也曾有过多个名称。如前所述,有白龙江、白水,又有宕昌河、白江、临江水等名称。《岷州续志采访录》“山水”条“隐贤山”“宕昌河经其下”;“鲁班崖”“在城南一百六十里临江铺……俗传鲁班凿山引临江水即桓水入白水江”。《读史方舆纪要》卷六十岷州卫“白水江”条引宋张舜民《画墁录》:“自岷州趋宕州,沿水而行,稍下行大山中,入栈路,或百十步复出,略崖险岑,不可乘骑,必步至临江寨,得白江,至阶州复七八日。”

史书对白水的记述及白水江的最终定名

如前所述,《汉书·地理志》和《水经注》在“羌水”记述中均说羌水“南至阴平人白水”。这里所说“白水”就是今文县境内的白水江。和桓水、羌水的情况一样,史籍对白水的记述也是并不一致的,而是相互不同且矛盾,有时形成对今白水江、白龙江、岷江都以白水或白江、自江水为名的情况,纷纭杂乱,令读者一时难以理清头绪。

《汉书·地理志》、《华阳国志》均曰甸氐县(今四川南坪)“有白水出徼外,东至葭萌入汉”,所指即今文县白水江。《水经注》在“漾水”条下记“白水”曰:“白水西北出于临洮县西南西倾山,水色白浊,东南流与黑水合,水出羌中,西南出黑水城西,又西南入白水。白水又东经洛和城南,洛和水西南出和溪,东北流,经南黑水城西,而北注白水。白水又东南经邓至城南。又东南与大夷祝水合,水出夷祝城西南……入阴平,白水又东南,经阴平故道城南……白水又与羌水合。”光绪《阶州直隶州续志》卷之二“山水”文州“白水”条:“在文县城外五十步,源从故松州赤磨岭,流下扶州故万泉县,东至曲水县界。又云:白水出钳川县南二十八里,源出松潘卫界。俗亦名清江水。清江水以其清澈鉴物,无渣滓也。此河俗名前河”。光绪《文县志》“白水”“在县城南门外,亦名清江水。源出松潘赤磨岭,东南与黑水合。又东经洛和城南,与洛和水合。又东南经邓至城南,又东南与大夷祝水合,又东与安昌水合,又东与东维水合,又东南经阴平故城南,白马水东北注之,又东经县城南,与麻关谷水合,又东经偃城北,又东北经桥头,与羌水合。”以上记载均与《水经注》所记白水相同。

与桓水、羌水相似,白水江在各种史籍中也是“诸家名称各殊,源流亦别”,说法不一。因此,《文县志》收录了当地学者刘健《白水考》一文。刘文考证大略为:桓水发之西倾,即白龙江之源流。而《元和志》又云,太白水一名羌水,经曲水县北一里,亦即白龙江。此论一出,非独桓水混淆,即文水名目,亦因之以紊。按《寰宇记》文之水名白江,在今县城南,源从四川松潘赤磨岭南流而下,潆回曲折,于海池与黑水河合,故白水一名白河焉。越南坪,南与苍术河、茅枸水合,西与安昌河合,南与岷堡水合,北与马莲河、东维水合,又东经废曲水县,与白马水、羌水(此非宕昌岷江之古羌水,而为今文县境白水江支流)合,又东至阴平桥,经城南与麻关谷水合,去赤磨岭已三百六十里。由县东下复合众流注至玉垒关,与阶州白龙江合。《水经注》于白水所历,叙述凿凿,宜非臆撰,但以为出自临洮(今岷县)县西南西倾山,东南流与黑水合,经阴平故城。健据今日舆图考,实无一水出临洮境,经南坪直入文县境以达四川者。齐召南《水道提纲》于今日水道,最为明确,惟白水、白龙江于玉垒合流,未能辨明,亦是一误。胡渭、顾祖禹诸说纷纭,徒滋疑窦。总之,言白水入白龙江,合入桓水则可,言源出桓水则不可;名白水则可,名白龙江则不可。

《清史稿·地理志》对文县境内白水的记述,与其他史籍和地方志在名称上又有很大差异:“白水江,北自州(阶州)境来,经县东南。清江水一曰文县河,西北自四川松潘厅,上承察冈公河,东南流入境,纳县西诸水来会。”这是将今白龙江记为白水江,而将今白水江记为清江水或文县河。由以上几种史籍记述可知,直到清末时期,今文县境内白水江仍然有白水、清水江或清江水、文县河等名称,同时,仍有将今白龙江称白水江的。毫无疑问,今白水江的最终定名在时间上说,与今白龙江、岷江一样,也当在民国以后,历史并不久远。

桓水、羌水及白水在各种史籍中记述各异,名称重迭,给地方历史研究造成很大困难。正是由此具体情况出发,清代武都着名学者邢澍作《桓水考》,文县学者刘健作《白水考》,进行详尽论证。但在邢、刘专文考证后,如《清史稿》等重要史书及地方志书仍不能准确记述,从而使白龙江、岷江、白水江直至民国以后才最后定名,这种现象在历史上是不多见的。如何理解这一历史现象?笔者认为三条河均发源于汉族与甘川藏族分布的接址地区,重岭叠嶂,山高林密,交通极其不便,不但外地学者难以实地考察,记述多有失实,就是当地学人如《岷州续志采访录》作者陈如平等也难以详尽考察,从而难免失误。正如刘健在《白水考》中曾明确指出的:云深路绝,游履罕到。

同类推荐
  • 弈无双

    弈无双

    江湖皇帝,朝廷一品。盖世武功,无上权谋。居庙堂而险,行江湖而恶,何处之?盖有无双者,举手庙堂惊风,覆手江湖骇浪。俯天下,敬众生。沾衣恨,弈无双。
  • 重生三国之气吞山河

    重生三国之气吞山河

    张钰少林寺长大的功夫演员,在一次拍摄时,不幸坠井魂穿三国成为张济之侄--张绣,且看他结交天下英豪、北驱匈奴、西征李郭,鼎足天下。
  • 重生之诛灭魔教

    重生之诛灭魔教

    为了自己已经分手的女朋友,现代帅气职员赵小枫他奋不顾身的与人打斗起来。那一刀进入时,他却亲眼见女朋友跑掉了,她到底有没有喜欢过自己?到底有没有爱过自己?不过已经不重要了,这是哪里?我不是死了吗?怎么又有了母亲和妹妹呢!赵小枫明白了一切以后,觉得在这个世界能实现自己的武侠梦,心里非常的欣喜。后来不少女人喜欢上他,与他纠缠不清,他该如何抉择?魔教为非作歹,他该如何看待?【本书已完,请关注后续】
  • 水浒纵横破

    水浒纵横破

    陈氏兄弟得一真人指引,同赴水浒时代辅佐宋公明,替天行道,途中和不少好汉相聚一堂,又博得了不少名望,最后宋江死后,陈氏兄弟继位,进击朝廷,逼死高俅,杀尽贪官污吏,最后归隐幽山。有诗赠曰:陈门双龙,奇逢乱世狂潮;水泊行侠,仁系五海邻里;吞风吻雨,气压万里山河;卧虎藏龙,志傲几载英雄;义结金兰,冶尽天下桃园;归去来兮,言胜坛座百家!
  • 八俊图

    八俊图

    二六二年,魏国发动灭蜀战争,刘禅降,蜀亡。二六四年蜀国大将姜维自刎而亡。二六五年,晋王司马炎废曹奂为陈留王,自称晋武帝,建立西晋,魏亡。二七二年,东吴大将陆逊之子陆抗与西晋名将杨肇、羊祜在西陵等地大会战,战争激化了双方的内忧外患,社会动荡不安,群雄割据,风云再起。
热门推荐
  • 御鸾

    御鸾

    她,唐新玉,世人眼中的修罗,叱咤风云的强者,被人设计而死,一朝重生为受尽欺凌的废物小姐。曙光初起,强势复仇!欠了她的,是要收利息的。欺她一尺,归还一丈,道她冷血,与你何干?不手段狠辣些,如何护得住在意之人,又如何对得起修罗之名?她护短,记仇,惹不得,可偏偏就有那么一个人,愿挨骂、抗揍,脸皮厚。以一人之力,犯天下之大不韪,也要护她平安喜乐。心悦一人,此生不渝。
  • 帝阁娇

    帝阁娇

    风云起,红颜误!离歌悲,情错付!青颦云黛的容颜,明眸流转的绝色,离奇错过大好姻缘一见倾心的男子,身在帝都最高处,情陷纠葛,与男主经历一场旷世虐恋,不想因此卷入纷争,偏偏要在腥风血雨的后宫周旋!风云变幻,历经劫难,帝心竟难测!不想他稳坐江山时,却是她情殇离别时!这就是她的结局吗?
  • 血恋,萤火

    血恋,萤火

    原名《公主给我你的爱》被鲜血染红的爱情,被仇恨蒙蔽的双眼,被寒冰封锁的心灵;萤火虫的光芒能否拯救少女的灵魂?悔恨,愧疚,又能否挽回失去的爱意。
  • 洞真太一帝君丹隐书洞真玄经

    洞真太一帝君丹隐书洞真玄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风临三国

    风临三国

    一场游戏一场梦。新书,支持!推荐!收藏!
  • 至正集

    至正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善人系统
  • 神座上的囚徒

    神座上的囚徒

    这里有天才汇聚之所;那远方的孤儿院。这里有群魔乱舞之地;那幽暗的地下城。这里有分崩离析的人类诸国:瞧那统治北国的红袍法师、那水晶湖畔的贤者之塔、那耳语双峰的绝世身影、那剥皮山上的恐怖家族、还有那南方至高的评议会。———绯月之歌一个从小镇中被带走的少年,看似与命运无关,却巧合跌进了命运的洪流之中。是人为的操控?还是命运的玩笑?且看他如何在充满迷雾与荆棘的道路上奋力抗争。
  • 生一缘

    生一缘

    他是文坛一颗崛起的新星。然而,他只有一个梦想:希望可以自己开一间只有一百二十平米的小网吧。(本书无金手指,慎阅)
  • 路过江南

    路过江南

    开始我以为喜欢上你是因为偶然,后来才发现是因为你嘴角的浅笑,在起风的季节遇见你,在落风的季节爱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