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32500000036

第36章 我这十七年

1994年6月1日,我来到文摘报,到2011年6月1日,正好是17年。那时我29岁,头上一根白发都没有,现在我是46岁,头上已经有很多白发。每次去理发,理发的师傅都会提醒我:“白头发又多了啊。”照镜子的时候,根根白发有时会让我有触目惊心之感,也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岁月的无情。

十七年里,有很多难忘的人和事。坐下来回想的时候,那些难忘的情景,就像成群的蝴蝶一样,翩然而至。信手抓了几只,就有了这篇文字。

一、我来到了文摘报

我是怎么来到文摘报的呢?

当时,肖黎是文摘报的总编辑,曲冠杰是副总编之一。老肖来到文摘报不久,就把四个版的文摘报扩大为八个版,编辑部改成了报社。原来的编辑不够用了,就陆续招聘了一些。老肖问老曲,有没有合适的人选。老曲在延庆工作过,和《考试》杂志的编辑徐益民关系挺好,徐益民是延庆人,曾在延庆师范学校教书,教过我的语文。

老曲就去问老徐,说文摘报现在缺编辑,你周围有没有合适的人,推荐一个。老徐就想到了我。他说我是他教过的学生里,语文学得最好的一个。他也知道,我当时已经发表了很多作品,并且已经加入了北京作家协会。

老徐想找我,却没有我的联系方式。他打电话找了他的很多学生,最后才把电话打到了我的家里。当时我们一家三口刚吃完晚饭,正准备出去散步,老徐的电话就打来了。老徐把意思说了,问我愿不愿意过来试试。我知道光明日报,可不知道文摘报,之前我还真没看过这份报纸。我说,让我想想,和家里人商量商量,三天之内给您答复。

我当时在北京电视台驻市委农工委的记者站作电视记者,这个记者站在北京市农村宣教中心。这个宣教中心当时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到处租房子,先是在方庄的方星园,后来又搬到了方群园。我呢,家在延庆,老婆孩子也都在延庆,每天往回跑很不现实,只好住在单位。可单位连个宿舍都没有,我只好睡在办公室里。单位还没有食堂,我吃饭只好到街上自己解决。

我感到特别不方便,特别不适应,干了八个半月,我就下定了决心,准备再调回延庆,和老婆孩子团聚。正在这个时候,我接到了老徐的电话,我就很犹豫,很矛盾。一方面,报社编辑的工作对我来说很神秘,也很有吸引力,我想去试试;另一方面,这里肯定也没宿舍,甚至连办公室也不让住,生活就很不方便。我是一个特别恋家的男人,每天下班匆匆忙忙赶回家,和老婆孩子团聚,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幸福。远离老婆孩子,像个野狗似的四处游荡,对我来说,是难以忍受的痛苦。

我就是因为不愿意继续品尝这份痛苦,才下决心调回延庆的。这个决心我已经和原来的单位说了,市委农工委也答应了,并且许诺,我如果想调回延庆,想去哪个单位,他们负责协调。

我先和老婆商量,她的态度非常肯定,说,去,去试试,不合适再回来。我说,那里没有宿舍。她说,那就住我姐姐家。她有姐姐在京城,房子很宽敞。我说,孩子这么小,你一个人上班带孩子,不方便,我不放心。她说,没事儿,我让我妈帮着带。老婆这么一说,等于把我的退路给堵死了。

我又和几个兄弟商量,他们也鼓励我去试试,家里如果有困难,他们会帮着解决。这样我就下了决心,过来试试。如果还是不适应,再回去不迟。我带了几本杂志,有两本《十月》,一本《青年文学》,一本《北京文学》,上面都有我的作品,来到光明日报社,找到老徐,老徐把我交给老曲,老曲领着我去见老肖。老肖和我聊了几分钟,翻了翻我带去的几本杂志,就拍板让我过来试试。《十月》杂志一度影响非常大,当时的影响也不小,老肖后来对我说,我一看你能在这么大的杂志上发表作品,也就了解了你的能力和水平。

我记得当时老肖给我打了一听易拉罐的可乐,我还没来得及喝,我们的见面就结束了。我觉得老肖是我生命里的一个贵人,他在我生命中的一个十字路口出现,为我提供了一个机会和舞台。我登上了这个舞台,一亮相,就一口气“表演”了十七年。我的表演虽然谈不上精彩,但我喜欢这个舞台,我也很努力,总想把我的角色演好。

从这个意义上说,老曲、老徐也都是我生命中的贵人。没有他们,我的人生肯定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老肖是一个有个性、有人格魅力的领导,他疾恶如仇,对丑陋的人和事采取的是零容忍的态度,对跳梁小丑基本上是定期敲打,不给任何闹腾的机会。虽然有些偏激,倒也是对症下药。

二、我的搭档

我爱这个集体,十七年过去了,我对这个集体的爱不是更淡了而是更浓了,不是更浅了而是更深了。我觉得这个集体里的每一个人,不论是年老的还是年轻的,不论是在这里干得时间长的还是干得时间短的,身上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我一来到这里,第一个感觉,就是这里的人不欺生。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田燕都,她在办公室,我在当时的一编室,本来接触并不多,有一次中午吃饭的时候,我无意中坐在了她的旁边。我记得那时候吃饭已经免费了,每人一个盘子,大师傅给你往盘子里盛,没有饭卡。你吃了,就吃了,没吃,也不退钱。不像现在,每人一个卡,不吃饭,钱就存在了卡里。

我坐在小田的旁边,她看我吃得快,就把自己盘子里的肉菜,分一点儿给我,让我很意外,也很感动。十七年前的小田看上去当然更年轻,更脆生,也更响亮。后来王玲在形容小田的时候,爱说的一句话是“给点儿阳光就灿烂”,那时的小田,给人的感觉,是没有阳光也很灿烂。

乐于助人是小田的一个天性,也是文摘报很多人的天性。因为这样的人多了,这个集体,给人的感觉才更融洽、温暖。即使不是我,是别的新来的男同志,坐在了小田的身边,她看你吃得很快,好像是不够吃,她也会把自己盘子里的菜分点儿给他。我刚到文摘报的那段时间,每次午饭时,都愿意坐在小田旁边,即使我不要她分给我的菜,我也能感受到这个集体,通过她,散发出的暖意。

我一来到文摘报,不到两个星期,就开始和“小贺”发一版了。我们是每人编发一期。她编发的稿子见报时,责编的署名是“小贺”,她的本名叫贺海萍。我们合作的时间不长,好像有三四个月,她就出国探亲去了,她的丈夫好像是在驻尼伯尔的一家什么公司做事。她给我的印象很好,有文化,有素质,落落大方,侃侃而谈,举止得体,是个知识女性。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说到丢自行车,北京人凡是骑自行车的,没有人没有被偷过,而且不止一辆、两辆,谁应该为此负责呢?她说,政府!是政府的不作为,才导致盗贼猖獗。如果是在民主国家,法制国家,政府应该出面向民众道歉,并且作出承诺,怎么改善。百姓也有权力,问责政府,甚至弹劾政府!

听了小贺这番话,让我对她肃然起敬。她的话当时给我的触动很大,我觉得她看问题的角度和我完全不一样,我想的是偷车贼的可恶,她想的却是政府的不作为。如果老百姓真的能够问责政府,甚至弹劾政府,那么,很多问题肯定早就解决了。十七年前如此,十七年后仍然如此。

我的第二个搭档是王玲。王玲是个热心人,在工作上、生活上,都给予我很多帮助,是个热心的大姐。工作之余,王玲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那些生活不幸的人们排忧解难。她有时下了班就去接听热线,不能去学校接孩子,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我。我呢,也乐于助人,就爽快地答应,尽心尽责地去完成。王玲出于感谢与关心,有时晚上就叫我去她家吃饭。

王玲心细,怕我一个人去她家感到拘束,就把当时编室里的一个大龄未婚女青年潞尘也叫上了。有了潞尘,我的拘束感就小了很多。我离家在外,在王玲家,终于又找到了家的感觉。潞尘比我还惨,她连自己的家还没有,孤零零一个人,漂在北京,对家的气氛应该更敏感。

文摘报的编辑出差的机会很少,我记得我一共单独出去过两次,一次是去无锡,一次是去绍兴。我清楚地记得,这两次,都是我身在外地的时候,接到了王玲从单位打来的电话,问我在哪儿呢,怎么样,注意安全等等,说的虽然都是家常话,却让我感到特别亲切和温暖。

第二次,也就是我在绍兴的那次,王玲打来电话的时候,我正在和旁边的人说话。在我和王玲通话的时候,旁边的人仍然在和我说话。这样,我既要和王玲说话,又要应付旁边的那个人。王玲在电话里感觉到了,她以为我心不在焉,有点儿不耐烦,回来还问过我。我赶紧道歉,并做了解释。王玲对我这么好,我怎么会不耐烦呢!好在王玲亮堂,没有和我计较。

我的第三个搭档是潞尘。老肖想创新,决定设这样两块版,一块叫“万象”,每期只发一篇稿子,要有故事性,可读性,属于社会纪实一类;一块叫“视听”,摘发好的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广播里重大的、有深度的新闻报道。老肖想找两个年轻点儿的编辑做这件事,就选中了我和潞尘。

当时就有人对这两块版有不同意见,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证明“万象”后来更名为“人间万象”很受读者欢迎,是成功的;“视听”呢,总感觉费力不讨好,电视和广播,人家有画面、有录音,这样就有了现场感,变成文字,就失色很多,后来终于被取消了。

我和潞尘搭档的时间较长,应该有两年多吧,合作一直都很愉快。有的人你和他相处,总觉得特别拧巴,别扭;有的人,却让你感觉很宽松,很舒服。潞尘就属于后一种人,虽然她不停地抱怨,说这个的不是、那个的不是,但你感觉她的内心仍然很阳光,很乐观,并没有真的往心里去。

潞尘的年龄比我稍大一点儿,还没有结婚,有一个男朋友,但潞尘对他很不满意。她的男朋友当时好像正在北京读博士,潞尘说他抠门儿、不知道关心人,总之特别自私。两个人好好坏坏,好又不甘心,吹又舍不得。最后,据我所知,还是吹掉了。

当时我们编辑室还有一个未婚男青年,叫杨华,性子有一点儿慢,感觉比较憨厚。他总是向潞尘示好,他比潞尘小,潞尘姓宿,他就叫她“宿姐”,他经常在快下班的时候对潞尘说:“宿姐,今天晚上去我家吃饭吧,我爸爸做的菜可好吃了。”潞尘回答得很干脆,说:“不去!”杨华就说:“去吧。我爸爸对女孩子可好了。”潞尘又说:“滚一边去!”

杨华也不生气,过两天又叫潞尘去他家吃饭,又被她干脆地拒绝。有时杨华会直截了当地说:“宿姐,给我做女朋友吧。做了我的女朋友,你就不用在外边租房子了,就可以住我们家了。”潞尘就乐了,对着杨华的脸小声而坚决地说:“滚!”

我对潞尘说:“杨华对你那么好,人也不错,你干脆嫁给他算了。”她说:“我才不呢。他不爱洗澡,脚特臭。我对不讲卫生的男人,一点儿兴趣都没有。”我说:“咱们这儿还有比他更不讲卫生、更脏更臭的呢。”她说:“这样的人,提起来就令人作呕。”我说:“结了婚以后,你可以天天让他洗呀。”她说:“有的男人怎么洗,给人的感觉也是不干净。”

潞尘会唱歌,有一次报社组织卡拉OK比赛,她获得了一个三等奖,高兴坏了,比赛结束了她还不走,还一个接一个地唱,还非让我陪着她。我头疼不已,趁她不备,跑掉了。潞尘是一个既斤斤计较又大大咧咧的女孩子,我有时挺怀念和她搭档的那些日子。

我的第四个搭档是李宝华。李宝华挺有能力,挺有水平,挺有想法,也挺有个性,可能是因为太有个性了,多少有一点儿不着调,弄得人际关系不太好。他先是在广告发行部,后来又和我一块儿发八版,干的时间都不是很长,就离开了文摘报。我和他相处得还不错,他是个大龄未婚男青年,经常有人给他介绍对象,他下班后就经常去约会,约会就要请人家吃饭。可他的囊中总是羞涩,每次约会前都和我借钱,我也愿意成人之美,就有求必应。他也讲信用,第二天就把钱还给了我。

李宝华调离报社好多年了,我偶尔还会给他打个电话,问他结婚没有,他声音很大地回答,还没呢,你是不是要给我介绍?我笑了,说,早点儿找个女孩儿结了吧。他还是声音很大地说,我比谁都急,可是找不着呀。

我有时就在想,李宝华的条件那么好,学历高,人也聪明,长得也不赖,怎么就没有一个女孩子愿意嫁给他呢?我想可能是他的不着调,把人家都给吓跑了吧。再有,他也有一点儿像潞尘形容过的那种男人,就是怎么洗给人的感觉也不是很干净。他也是奔五十的人了,愿他早日找到满意的伴侣。

我还和刘瑞一起编过八版,和谭画今一起编过五版,和马津京一起编过三版,和吴越一起编过五版,她们都是很好的搭档,都给过我无私的帮助,我也从她们每个人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三、我的几次获奖

十七年里,全国文摘研究会的年度奖项,我一共获得过七次,五次优秀摘编一等奖,一次优秀论文二等奖,一次优秀论文三等奖。它们分别是:

一、《惊心动魄的的六天》(《文摘报》1998.12.13),荣获1998年度全国文摘报优秀摘编一等奖。这篇文章是央视“经济半小时”节目记者的亲历记,记者去采访一个县里乱砍滥伐的事情,这个县的县委书记下令对这个记者围追堵截,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抓住他,毁掉他手里的录像带。该记者经过乔装打扮,才虎口脱险。该县的县委副书记,因为向记者通风报信,被县委书记送进监狱。

这篇文章写得惊心动魄,扣人心弦,发人深省,又令人难以置信。当时的副总编程亦军在二校上写了一个字:“好!”

二、《是“知识英雄”何不还乡》(《文摘报》2000.3.9),荣获2000度全国文摘报优秀摘编一等奖。这篇稿子说的是河北省迁安县沟南庄,20年里有46人考进了大中专学校,已毕业26人,返乡23人。这些人学成返乡,把先进的知识和观念带回了家乡,成为家乡脱贫致富的带头人。20年前全村年人均收入103元,20年后,全村年人均收入3100元。这篇稿子,在送审的时候,当时光明日报的总编辑王晨曾在大样上批了三个字:“相当好。”

三、《穷吃,吃穷!记者亲历西北狂吃》(《文摘报》2003.4.6),荣获2003年度全国文摘报优秀摘编一等奖。该文作者是上海一家杂志社的记者,她到西北甘肃武威出差,一路上的经历,尤其是目睹当地干部大吃大喝到了疯狂程度的经历,让她目瞪口呆、痛心不已。作者说她去过很多地方,公款吃喝哪里都有,可是像西北部分地区那种疯狂的吃法,还是第一次见到。

原文发表在《采风》杂志2003年第4期,《文摘报》摘编后,在读者中引起了较大反响。在甘肃很多地方,这期《文摘报》很快被抢购一空,甚至有人把这期报纸复印下来传看。据说,那些被文章点了名的官员,在那段日子里表现得惶恐不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就是因为这篇文章说了老百姓想说没处说的话,这也就是舆论监督的巨大作用。作为责编,我接到很多读者打来的电话,他们感谢文摘报摘编了这样一篇好文章,希望我们为呼唤良知,为社会风气的好转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用MBA理念培养孩子》(《文摘报》2006.12.31),荣获2006年度全国文摘报优秀摘编一等奖。这篇稿子,说的是一个在商海驰骋多年的CEO父亲,将哈佛商学院的管理学理念引入家庭教育,自创MBA教子方案,取得成功的故事。

他的女儿在中考前夕,突然决定放弃报考重点高中,要学美术,学动漫。父亲便开导女儿,教她学会规避风险,他说:现在你有两种选择,一是学美术,不成功便成仁;二是考大学,选择一门视野宽、阅历广的专业,比如律师、翻译、传媒等,将来能以此为职,也能等有了经验和阅历,改行从事艺术。女儿经过认真思考,决定报考重点中学。父亲还因势利导,教育女儿掌握效益最大化,给欲望设底线等。孩子逐渐成熟,学习成绩优秀,在数千名学生中脱颖而出,成为美国狄克森州立大学的互换留学生。

当时的主管编委薛昌词在这期的送审大样上批道:“今天八版人间万象的文章选的好,既有品味、思想,又有可读性,文摘报是光明日报办的,要考虑文化品味。”

五、《四川人》(《文摘报》2008.7.13),荣获2008年度全国文摘报优秀摘编一等奖。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当时全国的所有媒体上几乎全是这方面的报道,说的也都是抗震救灾一线的英雄事迹。这篇文章发表的时候,距离第一次大的地震已经有一个半月多一点儿的时间。作者换了一个角度,从四川人的性格入手,着力表现他们面对灾难所表现出的坚韧、达观和幽默。

文章说,无论面临怎样的灾难,四川人有自己救助自己的一套生命策略,生命哲学。什么是达观?达观就是不认死理,不较死劲,就是东方不亮西方亮,就是另辟蹊径。什么是幽默?幽默就是一种宣泄,就是转换看世界看事物的方式、角度,就是变被动为主动,进行自我拯救。文章举了很多例子,说明四川人的幽默、达观和顺势应变的生命哲学。

原文有将近一万字,经摘编后压缩为三千二百字。在摘编过程中,我注意保持文章的原有风格,保留了原文的生动细节,而对一般性交代进行了压缩和概括。成稿虽短,但独立成文,较好地体现了文摘编辑对原稿进行“再创作”的作用。该文在文摘报见报后,受到了读者和同事的好评。

六、论文《应该选什么》,荣获2006年度全国文摘报优秀论文三等奖。这篇论文,是2007年5月11日我在文摘报业务研讨会上的发言。在这篇文章里,我从四个方面回答了“应该选什么”的问题,即:选导向正确的、选读者关心的、选可读性强的、选格调高的。

七、《浅谈周末版的可读性》,荣获2010年度全国文摘报优秀论文二等奖。这篇论文,是在2010年4月6日我在文摘报业务研讨会上的发言稿《周末版的可读性和服务意识》的基础上整理出来的。全文共分四个部分:一是可读性与深度发掘,二是可读性与文化品味,三是可读性与正确导向,四是可读性与服务意识。

我很珍惜我所获得的每一个奖项,我把它们当做一种激励和鞭策,激励我不断进取,鞭策我要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把工作做得更好。

四、我参与的报社活动

国外有人调查发现:患有当众说话恐惧症的,比害怕死亡的人还要多。通俗点儿的说法就是,很多人不怕死,却害怕当众讲话。我从小就患有这种恐惧症,就是害怕当众讲话。

虽然我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参加学校组织的文艺活动,而且我表演的快板节目从村里一直说到乡里(那时叫公社),又从乡里说到了县里。那时我还不会打快板,学校就专门给我找了一个上中学的人,为我打快板“伴奏”。虽然上学期间,凡是学校组织的文艺活动都参加,或自愿或被指定,反响也还都不错;虽然我当了将近五年的教师,课讲得还算受学生欢迎;但是,我仍然害怕当众讲话。

有时在外边参加各种活动,总有人点名让我发言,这时我就极力推脱,说自己是“带着耳朵来的,嘴巴忘在了家里,所以只听不说”。人家看着我的窘劲儿,就“饶”了我。若是人家不愿放过我,我就只好说几句。说话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心跳得特别厉害,大脑里一片空白,舌头也是麻木的。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有时会相差很远。

这样可不行,有一天我下决心:一定要提高自己当众说话的能力。有人说过这样的话,现在世界上最厉害的三件东西,一是口才,二是金钱,三是核武器。口才名列第一,可见它的重要性。我锻炼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朗诵唐诗宋词,还有现代诗歌,这项活动一般都是在家里进行;二是去“快板沙龙”去说快板。

崇文文化馆有个“快板沙龙”,是一群快板爱好者自发组织的,每个星期六下午活动,先是名家授课,然后是爱好者登台表演。有一段时间,我成了这个活动的热心参与者。虽然我的水平是较差的,但是我的积极性却是很高的,每次都登台,都虚心向人请教,感觉进步还是很快的。

不论是朗诵诗歌,还是说快板,我的目的都是锻炼自己的口才。同时,大报组织的一些文艺活动,我也积极参加。参加大报的活动,除了可以锻炼当众说话的能力,还可以让我认识更多的人,同时被更多的人认识。

2007年2月9日,报社组织了迎新春联欢会,我主动给活动的组织策划部的单三娅打了个电话,说我想出个节目,出个快板小段儿。她一听,挺高兴,本来节目都已经定了下来,但还是把我的节目加了进去。演出之前有个彩排,虽然我很紧张,感觉一塌糊涂,可还是得到了周围人的鼓励。

我那次表演的是个传统的快板小段儿,叫《糊涂县官》,很多快板名家都表演过。那是我第一次参加大报组织的文艺活动,上台前,紧张得总想临阵逃脱。我鼓励自己,要坚持住,好比闯关,过去了,你当众说话的能力就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上去的,说了什么,又是怎么下来的。

有同事用自己的家庭摄像机给整个活动录了像,并送给了我一张光盘,后来我多次在电脑上“欣赏”自己的表演,每次都能看出很多错误和破绽,每次都感到无地自容。我爱人看了我的录像,笑着说:“这个男人胆儿真大!”

第二年年初,单三娅主动给我打电话,让我再出个节目,还是快板,而且快板词都写好了,是文艺部付小悦写的,题目叫《光明日报真红火》,里面说到的人和事儿,多是我不认识的,不了解的,所以背起来就特别吃力。2008年1月25日下午,报社的联欢会正式开始。我感觉背得挺熟,可一上台,竟前言不搭后语,卡壳了。善良的观众都是领导和同事,看着我的窘态,他们用笑声和掌声对我进行了鼓励。

那次我除了表演了这个自创的段子,还说了一个传统的快板小段儿《傻子拜年》。虽然还是紧张得要命,虽然卡了几次壳,却能明显地感觉到比上一年进步不小。

我参加报社组织的第三个活动,是2009年6月19日的“庆祝光明日报创刊60周年朗诵歌咏比赛”,这次我朗诵了一首诗,王蒙的《青春万岁》卷首诗,并获得了三等奖。这次我是代表文摘报参加的,所选的诗歌也是和马总商量后定下来的。正式比赛之前,也搞了一次彩排,彩排的时候,当时主管文摘报的编委薛昌词就坐在台下。看了我的朗诵后,他说:“形象和声音都很好,代表了文摘报的水平。”

这年的9月29日,报社又组织了一次“做新时代的优秀新闻工作者”演讲比赛,我又一次代表文摘报参加了比赛。全报社有21名选手参加了比赛,其中女选手10名,男选手11名,比赛结果是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我获得了三等奖,而且是男选手里面唯一一个进入三等奖的人选。我演讲的题目是《大格局与大手笔》。在正式演讲之前,我曾在办公室给于丽娜“试演”了一次,让她帮着挑挑毛病,我记得于丽娜听完以后,说:“演讲词特别好,我给打满分。”满分不敢当,但我确实是用心了。

这次演讲,社办录了像,之后我让郭俊峰给做了一张光盘。我爱人看了光盘后,说:“形象、声音、内容都挺好,就是有点儿急。”她的感觉很准确,确实“有点儿急”。为什么会“急”呢?就是因为紧张。什么时候不紧张了,给人的感觉也就不急了。我把那次的演讲稿附在下面。

大格局与大手笔

大家都喜欢看《文摘报》,因为它“集百家之精华,成一家之特色”,是报纸中的报纸,精品中的精品。《文摘报》的编辑也是编辑中的编辑。有不少的人,以为我们的工作很简单,就是剪刀加糨糊,剪刀一剪,糨糊一粘,一张报纸就出来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作为文摘报的编辑,同样需要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工作能力。

天林总编曾要求编辑、记者要“谋大局,干大事,办大报”,后来又提出要有“大格局,大手笔,大影响”。这六个“大”对我的触动也很大。我想,要做好这六个“大”,首先要做到一个“大”,就是“大格局”。要做到“大格局”,应该具备这样三个条件:

一是勤学习。一个人只有勤于学习,才能不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工作之余我特别喜欢读书,除了文学和历史方面的书籍,我还有意识地读一些政策性和理论性的文章,以弥补自己这方面的不足。这两年里,我逐篇地读了《毛泽东选集》和《邓小平文选》。我是把“毛选”和“邓选”当成美文来读的,更主要的是从中学习伟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另外,只要是《光明日报》上刊登的中央领导同志,在不同场合所作的报告、讲话和演讲,我拿回家,晚上都要读一遍。在阅读中不断增强自己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样的学习,能够保证我们在工作中永远做到导向正确。

二是有追求。一个人有了追求,他的生命才更有意义,才会有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今年五月我如愿地被批准为中共正式党员,有同事对我说,你这个年龄还有这样的追求,不简单!我为什么人到中年,还有这样的追求呢?这要从一件事情说起。2003年我们国家闹非典,北京的形势非常严峻。我爱人是友谊医院的护士,他们医院也正在组建医疗队,准备去特定的医院救治非典患者。当时全国已经有不少的医护人员在救治患者时,感染了非典,有的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一天晚上,医院突然打来电话,让我爱人马上到医院集合,去参加第一批抗击非典的医疗队。她虽然早有心理准备,刹那间还是有点儿不知所措,问我:“怎么办?去不去?”关键时刻,我说:“去!敌人来了,士兵就要上战场,保家卫国。现在非典就是敌人,你们医护人员就是战士。这种时候,不能退缩。”我知道,即使我不这样说,她也绝对不会退缩。但是,我这样说和不这样说,对她的影响肯定是不一样的。爱人听了我的话,立刻下了决心,简单地收拾了一下,就上了抗击非典的一线。

我爱人和她的同事,当天夜里就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他们的工作非常艰苦,非常危险,她的好几个同事就感染了非典,倒在了战场上。我爱人在工作中尽职尽责,沉着勇敢,很好地完成了任务。医院的党组织火线将她发展为中共党员。

经历了一个多月的血与火的洗礼,她从前线回来以后,向我讲述了这段特殊的经历,我被她和她同事的事迹深深打动。她讲得泪流满面,我听得热泪盈眶。我用了几天的时间,把她的讲述写成了一篇两万余字的长篇报告文学,题为《前线——来自抗击非典参战护士的真情报告》。这篇文章很快发表在了《北京文学》杂志上,后被多家报刊转载,并被收入多种选集。

经过这件事,我的精神得到了净化和升华,认识也有了较大的提高。我想,只要有我们党的坚强领导,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于是经过认真的思考,2005年年底,我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那一年,正好是我的不惑之年。

三是有作为。一个人在工作上有所作为,他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文摘报》的总编辑马宝珠,要求我们要做到“有位有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每个人都应该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所作为,而且要怀着满腔的热情和强烈的责任感。我在《文摘报》工作15年了,一直在用行动践行着“有位有为”的要求。我选发的稿件,曾经五次获得全国文摘研究会的年度优秀摘编一等奖,我的一篇谈工作经验的论文《选什么》也曾获得优秀论文奖。

《文摘报》之所以能够长期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就是因为这里有一批具有“大格局和大手笔”的编辑们在默默无闻地奉献着。我只是其中的一员,我奉献,我收获,我快乐!

最后,我想用一首小诗结束这次的演讲:

胸中常怀大格局,

勤奋练就大手笔。

铮铮铁肩担道义,

唱响时代主旋律!

谢谢大家!

2011年6月,我代表文摘报参加了报社组织的“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征文”比赛,这是我第五次参加大报组织的活动,我的参赛文章《感动与激励—记三个鞭策我不断进取的亲人》获得了一等奖。

想说的人还特别多,想说的事也特别多。我在文摘报这十七年里的经历和感受,就是用十七部长篇小说的篇幅也说不完,好在来日方长,让我可以慢慢地想,慢慢地说。

同类推荐
  • 盛开·90后新概念·塔罗·初始

    盛开·90后新概念·塔罗·初始

    作为盛开的最新特色塔罗系列,本系列2014年共计12本,本书是该系列第1本。本系列作品均来自90后获奖者的最新作品,主要收录历届全国新概念作文获奖大赛、萌芽、最小说获奖者的精华作品,有小说、散文等。这些作品空灵隽秀、质朴绵长,勾勒出了最独特的青春风貌和青春生活,表现了他们卓越的思维、丰富细腻的情感和超强的文字驾驭能力。对于青少年读者,是可读性非常强的作文学习辅导和课外阅读书籍。
  • 在屋脊上行走

    在屋脊上行走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是毛泽东的话。感谢生活是所有从事文学艺术创作者的切身感受。“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是理想,很难做到感同身受。而当一个写作者真正具有了这两种生活的时候,他的感受就具有了天然的真切、哲学的思辨、刻骨的铭记,是多姿多彩的生活,让《在屋脊上行走》在记录生活的主人公们艰难行走的同时,《在屋脊上行走》折射出了他们所以这样或那样的理由。我感谢生活。
  • 春底林野:许地山散文

    春底林野:许地山散文

    许地山散文以其特有的宗教情结,短小的形式,丰富诡奇的联想,深邃的人生哲理,精彩地表现了他散文创作的独创性。其选择题材和创作技巧别具一格,不仅开拓了新文学的描写领域,同时也丰富了新文学的创作方法。本书收录了许地山散文创作的精品,读者可以感受到这位作家细腻的情感和浓郁的文人气息。
  • 趣味奇案破袭(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趣味奇案破袭(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探案故事的模式由4部分构成:一是神秘的环境。二是严密的情节,包括介绍侦探、列出犯罪事实及犯罪线索、调查、宣布案件侦破、解释破案和结局。三是人物和人物间关系。主要有4类人物:①受害者;②罪犯;③侦探;④侦探的朋友,牵涉进罪案的好人。四是特定的故事背景。
  • 品特戏剧中的疾病叙述研究(求索外语学术研究系列)

    品特戏剧中的疾病叙述研究(求索外语学术研究系列)

    作为现实生活的投射,疾病意象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现代、后现代文学作品中,疾病既是作家诠释世界、表达情感体验的工具,也是人们解读社会风貌及作家创作意识的一条通道。在荒诞派戏剧代表作家哈罗德·品特的大多数作品中体现了品特对疾病的理解与体验,他成功地展现了同时代的社会历史、政治、宗教等文化状况,表达了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展现了自己的人文主义思想。基于此认识,本专著以医学理论作为划分基础,对品特戏剧中的疾病进行了详尽的梳理,并运用了精神分析法、叙事学、福柯身体政治、隐喻修辞、戏剧美学等理论,从品特戏剧中疾病对于品特戏剧创作以及剧情本身的推动、对于隐喻意义的传达、对于荒诞戏剧诗学功能的达成等几个方面展开探讨。
热门推荐
  • 诡案宓闻

    诡案宓闻

    一个生活在村庄里的放羊小青年,竟然跟失踪多年的国家至宝有关。国宝追查组的诗,诗穷追不舍,却因此牵扯出二十年前的大秘密……
  • 仙址

    仙址

    村娃二蛋时常会坐在村口的一块大石头上,望着远处隐匿在云间的山巅胡思乱想。因为村里的石头老头儿曾讲过,在那片凡人难以登及的云海山巅,曾有一个仙人从那里驭剑飞出。“如果自己也能遇到那个仙人,就求他让娘活过来,让爹每次进山都能多打些猎物,然后再让自己长大了能娶村西头的翠萍做媳妇,让大哥将来能考上秀才做官老爷,让妹妹将来能像翠萍一样好看,让自己成为村里最好的猎人,让柱子成为第二好的猎人,狗娃第三……”
  • TFBOYS之就是爱你们

    TFBOYS之就是爱你们

    女主:韩小沫男主,王俊凯“爸妈,你们为什么不要我了”小沫晕倒了被三只收了回家,她们过的很开心。可是有个人破坏了小沫想忘记了王俊凯,可是就是忘不了。后来发生了什么,我也不知道小沫去上学认识了王文欣,小沫把王文欣带回家里玩,王源看到又会怎样,王俊凯又会怎么样呢?你们放心小沫跟王俊凯在一起的。小沫之前失忆了才会单纯,如果记起了以前的事,自己是大家族里的大小姐,还能跟他们在一起吗?梦雪紫是谁?也就是千玺小时候一起玩的人,可是因为一件事被迫离开,她的出现千玺能认识她吗?她又是怎么样认识小沫他们的呢?我也不知道,现在简介全部已改,以前的读者你们放心内容没有改,主角也改了呢!
  • 秦人

    秦人

    一位秦人为活着、为生活、为亲人、为朋友、为国家、为民族的奋斗史!
  • 焰尊

    焰尊

    白天寻四岁觉醒武魂,却因身份特殊,身边的人迫于无奈将其压制,十三岁都未能掌控魂力,耽误了他最佳修炼时机。然而不知情的白天寻不甘凡庸,迎难而上,通过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打破禁锢。一朝天蛇苏醒,必将焰吞九天。
  • 王俊凯之帅男萌女的爱恋

    王俊凯之帅男萌女的爱恋

    李智恩,本该过着她无业游民的生活,却因为一次无意救下个萝卜被人(?)缠住,“姐呀,突然好怀念你骂我的生活T﹏T”
  • 凤动九天:一等皇妃倾天下

    凤动九天:一等皇妃倾天下

    世人说她一出生便克死生母,什么王府千金,左右不过是个庶出丑女!仇恨、阴谋、生存,让她步步为营,心机深沉!她只要她恨着的人生不如死,只是,这半路杀出腹黑妖男是怎么回事儿!这难道就是她凤倾天下路上的归属?
  • 凤鸣鸿渐

    凤鸣鸿渐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易有太极,是生两仪,由此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走上独一无二的修元之路!
  • 夺宝游记

    夺宝游记

    清末大宦官到底留没有留下旷世财宝?热带雨林深处有着什么样的帝国文明?古代航海家所指引的道路究竟在哪?魔鬼三角的真正面目到底是什么?穿越一千年的恩怨情仇能否在这一代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这所有的一切究竟有什么关联……跟随宝藏猎人一起走进这未知的蔚蓝星球,请耐心的听笔者为您娓娓道来……
  • 情人节0214

    情人节0214

    本小说为《火影之英雄日常》的番外由于本书设定的时间跨度只有情人节,其它时段的火影同人文都在《火影之英雄日常》里长载,期待再次相见~友情提示:不定期更新,更得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