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速写组画”课程的开始之前有一个十分重要的课程序幕,就是“了解和发现”,这里的“了解”有两层含义,一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二是学生对自己的深入了解;“发现”也有两层含义,分别是教师对学生每个人身上特点的发现和学生对自身兴趣和创造力的发现。
关于课程的这个阶段,我主要想介绍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过程和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对于自我的认识与定位。
基础课的教学在美院,一般是安排在新生入学之初。老师面对新学生,学生面对新老师,课程的开始了解是首要的问题,这对于今后课程的开展是非常重要的。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是教学的良好开端。
在课程安排上,用一周的时间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认识去画速写,不做太多的要求,尽量展示他们已有的水平。一周后作业收上来,对于学生的情况便大致清楚了,画面最能说明问题,学生的情况在画面中基本上反映出来。其中的问题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一部分学生很努力、很认真地画了大量的速写,但内容都是一个人的各种姿势的速写,和我们看到的考试作业别无他样。二是学生对画速写不感兴趣,凌乱的几张作业,内容也不知所云。三是学生的绘画水平明显参差不齐。
学生身上表现出的诸多问题大都与考前突击式的应试教育有关,另外就是面对大学全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学生感到茫然而不适应的结果。首先,现在考前突击式的应试学习,给学生们养成了狭窄的艺术视野,一部分学生想在学习上下工夫但还是延续考前的思维和方法。其次,学生们经历了考前单调枯燥的应试学习的痛苦磨难,对于画画已经谈不上喜欢,在脑中对绘画的认识一片茫然。
总的来看帮助学生尽快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脱离考前对绘画的片面认识,是基础课最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上述的情况,我在教学中采取了这样几个方面的措施:
1.在这一阶段对于与学生的交流是最重要的,特别是一对一的交流,我称其为“贴近式教学”,教学中学生最重视和期望的是老师针对自己的具体的画面,具体的问题,有具体的建议。面对一个班级的泛泛评述我认为是形式主义,对学生的作用微乎其微,贴近式的教学看起来很是费力,但一两次的交流下来就呈现出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在速写组画教学过程中,对“贴近式教学”的初步尝试更是感触很深。贴近式教学其实就是,更贴近每一个学生的真实思想。
2.这一阶段开阔学生的眼界,活跃学生的思维是必不可少的,组织欣赏美术史中各个时代大师的作品,并进行细致的讲解是最好的方法。更为有效的方法是有针对性的临摹,当然这需要依照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引导。
这个阶段的课程中,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包括对他们身上存在的优缺点的认识很重要,而更重要的内容还包括,学生对于自己清晰地认识,对自己在学习中所面对的各种问题的清晰认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往往是建立在对自己优点和缺点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因此,教师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帮助学生在这一阶段进行自我认识和自我问题的发现。
为什么讲学生对自我的清晰认识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呢?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教学中的主客体关系的角度来讨论。教学中不明确教学主体不利于教学的进行,但一般认为在教学中的主体或者是教师或者是学生。我认为主观上认定教师或学生为单方面教学主体都是不好的,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是有一个相互转换的过程。
在教学中最重要的两个参与者,就是教师和学生。如果只是将教师的教授作为教学的重心,那学生只是单纯的参与者或旁观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减弱或没有。反之,现在教育产业化大潮下的流行的说法——学生是上帝,那教师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又从何而来呢?所以,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合作的关系,在教学的不同阶段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特别是在艺术的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为重要。
在教学的组织和教授的过程中教师是中心,教师应当有充分的对课程进行设计和把控。教师的素质在教学中至关重要,而基础教学中的教师的因素更是重中之重,教师有怎样的学术基础,他才会有怎样的基础教学。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当然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在以往的学习和画画过程中,总是无意识中就把对画的评价权交给了教师,这是在长期学画过程中养成的习惯,总在等待老师对自己作品的判断,这是极其不对的,也是背离艺术创作规律的,更是背离艺术教授与学习规律的。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共同努力才会有助于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另一部分是教学成败的决定因素,“因材施教”的口号不能只讲在嘴上,只有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存在意识,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得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也促使学生主动地去认识和思考艺术的内涵和艺术学习的本质,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在基础教学中,教师应该真正地下工夫了解学生情况、贴近学生,从而赢得学生的积极配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只是闭门造车式的教学,结果只会是事倍功半的,甚至是徒劳的。
换个角度看,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时刻把学生的学习目的与自身的教学目的紧密结合起来,教师必须成功地组织和参与完成学生的学习,教师的自我价值和社会目的才能真正实现。教师的作用对于学生是一种外部的影响,教学的作用不能简单地授予、移植到学生身上,它必须经过学生自身的学习过程得以实现,所以,教师的教授过程一定要与学生的学习过程相联系,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考虑教学的实施,教学才能产生它的作用。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不单纯是一个从教学中吸取知识这样一个由外到内的过程,也是一个由内向外的主动学习而成长的过程。平时我们更多的注意到学生由外而内的学习过程,而加强学生由内向外的学习主动性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就很少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意识一经形成,就具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和独特性,从而产生出每个人自身特有的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建立起主动参与教学的主人翁意识,他们同样是教学的主角。学生们对于自我的审视和清晰的认识,对于教学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学生对自我的主动认识是我在整个教学中所强调的,也就是本书的题目中所点明的——“发现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