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18800000009

第9章 “汉道”与《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解者无虑千百家”(李调元《雨村诗话》)。明清二代,特别是清代,大量专论的出现,更推动《古诗十九首》研究成为显学。钱大昕在朱筠《古诗十九首说》序言中谈到,当时诗坛“论五言者,咸以为圭臬”;徐昆也说道:“十九首诗学之权衡也,上承三百,下启百代,得其意一以贯之矣。”有关《古诗十九首》的解、注、说、绎、赏析等不一而足,千百家解者的方向不外乎“辨体”与“识道”。方孝孺说:“体之变,时也;不变于时者,道也;因其时而师古道者,有志于诗也。”如果说明代对诗学重在“辨体”批评,将《古诗十九首》从律诗、魏诗、乐府诗、苏李诗等各体中辨别出来,完成其作为“五言之诗经”、“五言之原”、“五言之祖”的典范意义(即“诗之范”),并以此为源头清理出五言诗歌经典的序列(即“诗之史”),进而推崇其为“诗母”,那么清代的诗论家们则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推崇其为“千古至文”、“韵言之宗”、“旷世独立”,更重在对作为诗歌经典之“诗之道”价值的追寻,确证其作为“诗母”的地位。吴淇以《古诗十九首》为五言诗的核心和典范,由之构建诗学的“汉道”,并以此为基点来透视整个诗歌史。至此,《古诗十九首》作为五言诗的“诗母”价值终落到实处。

一、“体”与“道”

《文心雕龙·宗经》篇有云:“三极彝训,其书言经。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所谓“文学正典”,必然会承载着一个民族文化传统之“至道”和“鸿教”。

清代诗论从明代对诗学“体”的辨别转向对诗歌“道”的追寻,诗论家们热衷于拷问“古道何为其不可复也”(宋大樽《茗香诗论》)。诗论家们普遍认为诗歌“体之变无常,而道之变有常”,认为“《三百》后有《离骚》,《离骚》后有苏、李赠答、《古诗十九首》,苏、李赠答、《古诗十九首》外有乐府,后有‘建安体’,有嗣宗《咏怀诗》,有陶诗,陶诗后有李、杜,乃复古也,拟议以成其变化也”。诗歌经典中变化的是“体”,而不变的是“诗道”。朱筠认为诗道在于“五伦道理”,在于“性情、倚托、比兴”三者。他在《古诗十九首说·总说》中强调,“诗有性情,兴、观、群、怨是也。诗有倚托,事父事君是也。诗有比、兴,鸟兽草木是也。言志之格律,尽于此三者矣。后入咏怀寄托,不免偏有所着”,而“《十九首》包涵万有,磕着即是。凡五伦道理,莫不毕该,却又不入理障,不落言诠,此所以独高千古也”。张庚的《古诗解》认为《古诗十九首》“组织风骚,钧平文质,得性情之正,合和平之旨。义理声歌,两用其极,故能绍已亡之《风》《雅》,垂万襈之规模。有志斯道者,当终身奉以为的”。刘光贲也认为《古诗十九首》作为“诗之正宗”、“五言之祖”,为诗教一大转关,其“词不迫切,语意敦厚,尚有风人遗旨,学者不可不读”。诗论家们大都认同“十九首者,三代以下之风雅也”(《古诗十九首说序》),他们所倡导的“古道”或“诗道”乃是对儒家“风雅”(或“风骚”)诗学传统的回归。黄子云在《野鸿诗的》中梳理了诗的道统传承谱系,认为:“诗有道统,不可不究其所自。姑综其要而言:《风》、《骚》之外,于汉曰《十九首》,曰苏、李,于魏曰曹、刘,于晋曰左、阮、渊明,于宋曰鲍、谢,于齐曰玄晖,于梁曰仲言,于陈曰子坚、孝穆,于周曰子山,之数公者,虽各自为一家言,而正始之绪,截然不紊。”

二、“汉道”内涵解析

清代诗论对《古诗十九首》所含诗“道”的探寻,最集中、最系统地体现在吴淇的《古诗十九首定论》中。

据《钦定四库全书·河南通志》(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卷六十五)记载:

吴淇字伯其,睢州人,赋资颖异,十五习诗赋,清词丽句,往往惊其长老。为制举艺,不拘尺幅,落落有奇气。登顺治乙酉乡荐,壬辰南宫后,里居六载,益肆力于学,戊戌成进士,授广西浔州府推官,升江南镇江府同知,镌级归,构屋数楹,寝处,其中,与诸子侄口讲手批,夜分不倦,工填词,晚年声律益细,尤深于道家言,其论诗上下、古今、升降、正变,为时所宗,着文集若干卷。

据现有资料,其著有文集《雨蕉斋诗选》七卷、《粤风续九》四卷和《六朝选诗定论》十八卷。

吴淇的《六朝选诗定论》是一部以《文选》所选古诗为评论对象的古诗选本,其书“为时所宗”,“其持论精核,凡当世言诗之家,无以易其说也”。其中的诗学思想在清代具有重要影响和价值。

何为“汉道”?“汉道”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书·翼奉传》中:“今汉道未终,陛下本而始之,于以永世延祚,不亦优乎?”原意为汉代的道统、国祚。唐宋诗人常以“汉道”指代汉代诗歌的精神特质。杜甫《偶题》写道:“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骚人嗟不见,汉道盛于斯。前辈飞腾入,余波绮丽为。后贤兼旧列,历代各清规。”宋代白石道人在《范大参入觐颇爱鄙作以诗谢之》一诗中曰:“问句石湖老,如将日指标。枯中说滋味,高处戒虚骄。颇喜唐音近,宁论汉道遥。正声今在耳,万乐听箫韶。”以“唐音”、“汉道”区分唐、汉之诗,并开始推崇汉魏诗歌为“正声”、“正体”与“正宗”。

“汉道”是吴淇诗论中最为关键的一个诗学概念,体现了其诗歌观念中的尊经意识与历史意识。其《六朝选诗定论》中选诗就以“合汉道则录,不合汉道则弃”为原则。吴淇如何理解“汉道”?在他看来,诗之体随时代而变化,一代有一代的专体,其曰:“夫诗之为体,因时而变,故一代之诗,必有一代之专体”,而“《三百篇》体不杂,盖一道同风之世也。汉诗体错出,惟五言纯平一朝之制;亦犹诸体备于唐,而独七言律为唐之专制也”。吴氏认为“五言古诗”乃汉之专体,而“七言律为唐之专制”。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吴淇将诗歌发展分为三际,即“王迹”、“汉道”、“唐制”,并以汉道为核心,强调“故后世学诗者,须以汉道为本”,在吴淇的诗歌观念中,《古诗十九首》乃“诗之正则”、“汉道五言”之典范之作。其将十九首、古乐府四篇,合之苏李七首、班姬一首,凡三十一首尊奉为“汉道五言”,认为“建安之际,当徐父子,倡于邮下,群彦和之,于是曹、刘之坛帜韦盛,而汉道寖微矣。识者忧之,此古《十九首》之所由选也”。

吴淇虽将诗歌类别划为三际,但他认为:“汉道之于三百篇,迥以别矣,唐制原本于汉道,而分为两际者,譬之治道,三百篇犹之封建也;汉以后之诗,犹之郡县也。唐与汉虽均为郡县之天下,然世儒之论曰:汉制弘其纲纪,唐制详其节目,规模自是不同。其为诗也,亦如其治而已。”其《六朝选诗定论》在评韦孟《讽谏诗》时说道:“少陵曰:‘骚人嗟不见,汉道盛于斯’,汉道即指五七言,一盛于汉,再盛于唐。”吴氏区分了“汉制”与“汉道”,但认为“唐制原本于汉道”,“盖唐制虽自成家,然变本加厉,初亦不离汉道。故后世学诗者,须以汉道为本”。评苏李诗曰:“苏李古诗,组织风骚,咸折交质之衷;抒发性情,深合和平之旨,故可超赋凌骚,直接风雅。”评汉诗曰:“是以汉之诗取《离骚》之情,合三百之性,故美而可传也。”其所理解的“汉道”内涵为“汉道祖三百篇而宗《离骚》也”。说通俗点,汉道就是既能承继《三百篇》之性,又能体现《离骚》之情的诗学之道。

三、“汉道”的诗学价值

吴淇论诗有着强烈的尊经意识,其曰:“余之专论诗者,盖尊《经》也。”其在《古诗十九首定论》中认为:“十九首不出于一手,作于一时,要皆臣不得于君而托意于夫妇朋友,深合风人之旨。后世作者,皆不出其范围。”其以传统的“赋比兴”解诗,对十九首诗歌内涵全部都予“臣不得于君”的理解,与元代刘履《风雅翼》中《古诗十九首旨意》的解读相比,更加武断,过分强调诗歌的政治伦理作用,这自然有将文学的审美意义稀释之嫌。后人对吴氏的政道倾向不无批评。张庚在《古诗十九首解》中批评道:“睢阳吴氏说选诗大有发明,然穿凿附会,牵强偏执,在在有之;欲求醇者,什仅二三。”从文学与治道、文学与世事、文学与史论等关系看,吴淇的视野不可谓不开阔。他能从宏阔的时段划分诗歌以及诗学的变迁,与20世纪西方年鉴派史学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应该说吴淇诗论的成就远大于偏失。张庚说吴淇“有大发明”,此话不假。吴氏以“君臣”关系喻解古诗,也真有“穿凿附会,牵强偏执”之处,但说穿凿牵强“在在有之”,似乎有夸大之嫌。在中国传统诗学赓续过程中,陈陈相因易,戛戛独造难。吴淇以“汉道”论诗,发覆创新,基本精神应予肯定。

《古诗十九首》研究源远流长。自魏晋南北朝以来,阐释者代有其人,作出了巨大贡献。诗歌的谱系日趋完整,诗学的理论亦不断丰富。在某种意义上说,《古诗十九首》的探索过程是与诗教“情性”说同川并流的诗学传承。吴淇称之为“汉道”的“三百篇之性,离骚之情”,梳理的正是这样的流程。《古诗十九首》作为“五言之冠冕”,有其不可替代与超越的作用,情理协调的话语方式在《古诗十九首》中水乳交融。这样一种五言体式的古典诗歌滋养和激发了后世许多名人名篇,其所包孕的各种“遗传”价值“因子”或“拟子”已存活在后世文学文本之中,而且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如果说《古诗十九首》是“诗母”,那么“汉道”则是诗歌世界特别是五言诗歌母仪天下的风范。关于这一点,我们在后面的各章节还会论及。

正如上一章第三节所谈,《古诗十九首》确如前贤们所认定,集中体现了汉风,也即本章所谈的“汉道”,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集中代表着纯人性诗的一种风范。我们赞同“汉道”说法的原因,还在于它彪炳史册,在中国诗学谱系中占据制高点,为中国诗学发展平添了一座不可企及的范本高峰。在这座高峰下,许许多多的后来者高山仰止,推崇备至。

同类推荐
  • 梦醒黄昏

    梦醒黄昏

    柳萌不仅“为他人作嫁衣裳”编辑出版了许多好文好书,自己也勤于写作,出版文集二十余种。柳萌的散文,其文风既不故作高深,也不忸怩作态,文字朴实无华,叙述行云流水,感情丰富多彩,读着就如同他平常谈话一样亲切自然。他文如其人,为文为人都是有情有义。《梦醒黄昏》收集了柳萌近年来的经典散文百余篇,分为远年回声、四十风情、心海波澜、文苑赏花、艺文情事、友谊链接四个部分。柳萌的散文,其文风既不故作高深,也不忸怩作态,文字朴实无华,叙述行云流水,感情丰富多彩,读着就如同他平常谈话一样亲切自然。
  • 难忘家乡的红叶

    难忘家乡的红叶

    今天是清明节,窗外下着毛毛细雨。苏凤叶已备了两束花,和一些冥纸准备偕丈夫林春旺及儿女们前往银华峰下的幽谷去奠祭亡人:她的结拜妹妹李月琴,还有她的前夫陈甘雨。话说苏凤叶、林春旺、陈甘雨和李月琴,他们尽是同伞不同柄,同人不同命。苏凤叶、林春旺、陈甘雨三个人从小就经常喜欢在一起,自然地组合。老师、家长、同学无不知道他们之间的情谊和爱情。从少小无猜,随着时间推移发展到爱情。他们之间形成了三角恋情。他们历经意乱情迷,孽海情天。李月琴后来揳入了他们之间的情迷,拨乱反正。
  • 有一种幸福叫微幸福

    有一种幸福叫微幸福

    匆忙的大时代里,我们期待大格局,渴望大成功,却不经意间错过了细细品尝“微幸福”的机会。本书通过截取生活的片段,引用经典的故事,使用轻暖的文字,带我们重新发现工作、生活里的,细微的幸福和美好。这本书教会我们的不是补救过失和错误的方法,而是珍惜和享受的心情。不管你遭遇怎样的境况和风景,都可以用一颗细微的心,去发现和拥抱你手头、身边,甚至心底的温暖和美丽。就像那句简单却动人的箴言所说:“用心、真心、开心,所以生命盛开。”
  • 从春天出发

    从春天出发

    该书是作者的散文集,分为乡情篇、亲情篇、友情篇、山水篇、感悟篇等八辑,共一百多篇散文。
  • 世说锋语:子辑

    世说锋语:子辑

    《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主要记录了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如果说这是一部记录魏晋风流故事集的话, 《世说锋语》则是刘世锋一个人用博客、作品自己记录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
热门推荐
  • 月光宝盒下的恋奴娇

    月光宝盒下的恋奴娇

    《月光下的恋奴娇》,是一部集网络邂逅言情的诉说,穿越前世今生的诗歌对决,和神话传奇故事的定格而成。
  • 卧牛岗

    卧牛岗

    《卧牛岗》讲述了富家子北秦双喜探家途中误入匪窝,与匪首之女玉凤一见倾心,卧牛岗上情意绵绵。秦掌柜得罪恶绅,恶人勾结保安团,秦家惨遭灭门之灾,卧牛岗上血雨腥风,玉凤逃命途中又救双喜。两个失去亲人的孤男寡女三上臣牛岗,誓与恶势拼争到底……
  • 萌妃驾到:王爷宠宠宠!

    萌妃驾到:王爷宠宠宠!

    “过来,亲我。”某王说道。某女马上屁颠屁颠跑到他跟前吧唧一口,某王满意的点点头,给了她一串糖葫芦。“过来,吻我。”某王说道。某女跑过去吧唧一口。“宝贝,吻和亲,不一样。”某女疑惑地看着他。某王勾唇笑了笑,对着她的唇,吻了下去…(不虐!不虐!不虐!很甜!)
  • 公主求放过

    公主求放过

    古心蓝总是感叹:我空有一身泡妞的本事,奈何自己是个妞。这一次,老天给了她个机会,魂穿到了古代,一个少将军古镡岚身上。论相貌,英俊潇洒;论家世,护国大将军之子;这定位简直是极好极好的。做了二十年的女人,受够了大姨妈的折磨,她立志要做西门庆。马丹,为毛这公主不仅对我谋命,还要对我谋色。公主你几个意思?先女干后杀?公主求放过啊!
  • 山神圣母守则

    山神圣母守则

    倪叶怡是个伪山神,修为低的都没法维持人形,为了能成为真正的山神得天道认可。她很菩萨心肠的帮助山脚下的村民治病,不收任何钱财,以善行换功德,从而增涨自身修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明末第一镖

    明末第一镖

    一个小人物、因为一场意外回到了明末,不会发明超时代的科技、只有一知半解的历史知识,和一点热血、一心只想带着自己亲朋如何逃离乱世~~~~。
  • 煅魄炼魂

    煅魄炼魂

    天生缺陷,缺魂少魄,本想平凡一生,哪知命运不准,既然如此,我就强势崛起,搅起这大陆风云,如此人生,不枉此行!
  • 包子

    包子

    至少要写二十个字呀,还差点,╮( ̄▽ ̄")╭
  • 当魔法遇到倒霉蛋

    当魔法遇到倒霉蛋

    她是一个平凡的宅女,一心幻想穿越,有朝一日她终于穿越了,这一世,她只想好好为自己活,认真修炼努力赚钱远离麻烦。她爱财,却只爱自己赚来的。她不爱欠人钱,更不爱欠人情,因为感情晕个世界上最难还的东西,不管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她怕麻烦,所以尽量远离一切有麻烦的东西,贵族,不要当,那是麻烦;神兽,不要,那是大麻烦;帅哥,不要,那是更大的麻烦。这个人这么倒霉,自己跟他一起应该不会欠他人情吧,可是。。。。。。。可是,一切真的会如她的意吗,当遇到那个倒霉的人那天起,一切就偏离了轨道。他要是说他是天下第二倒霉,那就没人敢说是第一,有谁喝热开水被烫,喝冷开水被呛,天上掉鸟粪刚好掉头上,地上有狗屎刚好到他脚下,连鸡蛋都到他嘴里都能有骨头。可是,这一切,在遇到她以后,开始慢慢改变。本文一对一,不小白,不圣母,不惹是生非,感情坚定不虐,男女主一起成长。
  • 重活的岁月

    重活的岁月

    他们都老了吧,她们在哪里啊。有些故事还没讲完那就算了吧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重活的岁月里,没有那些遗憾,我们会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