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17000000010

第10章 狂狷

唐伯虎的放浪生活,在他十六岁(成化二十一年,一四八五)那年,以第一名优异的成绩考中秀才,进入苏州府学之后,达到了戏剧性的高潮。而秀才张灵(梦晋)的加入,对于他和祝枝山的逸兴与异行,产生了更大的激荡作用,给人的感觉,像是由湖心的涟漪,形成了一股狂涛巨浪。

同样世居吴趋里的张灵,既没有唐伯虎那样小康的生活环境,也没有祝枝山那样显赫的家世;只是一个穷苦家庭的男孩。在辛苦操作的家人乃至邻里的心目中,无非希望他借着读书以改变门楣。但,他那炽热的求知欲望,似乎并没有把中举、成进士、作官当成主要的目的,他像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一样,不仅耽迷于古文,更以晋、唐古人来互相期许。

不同于唐、祝的,是长时的孤独穷困,使他性格在孤傲中,充满了愤世嫉俗的意味;也许,是对因贫困而遭致歧视的一种反抗吧!祝枝山欣赏他那磊落的气慨和义侠的风骨;不仅把张灵收入门下,同时也像诱道唐伯虎那样,促使他拓展广阔的视界,偕同他踏人多彩多姿的生活舞台。

初冬或雨雪纷飘的早春,师生三人一起装扮成乞丐在满植垂柳的苏州街上,和万年桥畔去行乞。他们唱的莲花落,随机应变,新奇、俚俗、风趣。然后,三人再以所乞得的金钱,换取酒肉和鸡只,躲到野庙中围火痛饮。一面谈笑着,一面赋诗。而他们最大的遗憾是:

“此乐惜下令太白知之!”

不知暑热逼人,或受到周公瑾赤壁鏖兵的启发,张灵与伯虎,竟在苏州府学的泮池中,赤裸着身体,互相激水为戏,他们称之为“水战”;这使府学中的教授、训导,以及老一辈的生员们,难免要目瞪口呆。这种一丝下挂的天体运动,虽然具有久远的渊源,甚至可回溯到竹林七贤的刘伶、阮籍时代,但祝枝山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似乎就是很好的榜样和理论的依据。下过,这种天体主义,真正使唐伯虎受益并名传千古的,是三十年后受聘宁王,在别馆中所表演的一手。泮池水战,只不过留下一些话柄和功名路途上的困扰而已。

聚饮于虎邱山上的富贾,常常是唐伯虎和张灵索饮与捉弄的对象。

一上,一上,又一上:“据说是伯虎化装乞儿戏谑登山客的”名句。假作文墨不通,勉强凑合;直待吊足胃口,过足酒瘾之后,一首清新拔俗的七绝,才在群贾的奚落嘻笑声中,一气呵成:

“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直到高山上,举头红日白云低,四海五湖皆一望。”换来的是游客的惊奇和赞叹。

除了这些人们眼中不经的行径之外,少年唐伯虎的诗名和文名,似乎真已到了祝枝山听说的“四海惊称”的地步。

在他所流传的绘画中,有幅“贞寿堂图卷”(注一)。

“贞寿堂”,山东嘉祥县学谕周希正奉母楼孺人养老的堂名,这位春秋八十岁的老孺人,早岁孀居。以多病孱弱之躯,凭着坚强的意志,把丈夫的灵柩和两个幼子从广东乐会县带回苏州。途中,不仅跋涉万里,更冒着遍地饥荒和遇盗之险。然后,一面蚕绩,一面亲自教授二子读书成人。

“贞寿堂图卷”,不仅要表现出那样一种坚贞人物的性格,更要在萧然贫困中,表现母慈子孝的温馨。

唐伯虎以墨笔白描的手法,以籀篆笔触和屈曲如铁的线条,写山石树木和人物的衣褶、面貌。布局则就石编篱,因树结屋,在松筠榆柏的掩映下,生动自然地表现出图书罗列,一中年妇人南向而坐,二子旁侍的情境。

画首,有书家李应祯的“贞寿堂诗序”,题者有沈周、杜启(杜瓊长子)、吴宽、谢缙、吴一鹏等一时名流、隐者,并好友文徵明。

然而,那流传千载的图卷,只不过是十七岁的唐伯虎初展其绘画上的才华而已。同时,从十几位题诗作序的赫赫名流,不难看出他在老辈或同侪眼中的份量与光耀的前景。

沈周画署“白石翁”,并起用赤松山农金元立所镌的白文印,是成化二十年四月间的事。

其时五十八岁的他,几次攀爬阳山馀杭大石之后,仿佛又恢复了年轻的信心和活力。立夏前后,到西湖旧地重游,住在刘邦彥的竹东别墅。每日诗债、画债,依旧堆积如山,又成为刘邦彥取笑的对象。

四月初,在女婿史永龄陪同下,往游虞山。六年前偕好友吴宽初游虞山后,这座常熟县的名山,也就成了他常游之地。至道观的七星古桧,则成为他最喜爱的吟咏描绘对象。传说七星桧植于梁时,在雷电与时间的摧残下,七株仅馀三株,其他四株,为后人补植。硕果仅存的三株,则形态各异:有的体裂枯槁,分成数片。有的禿而蜷曲,叶不像叶,干不像干,若断若续,暴筋露骨,像一袭破袖脱腕的舞衣。更有的槎折瘿沃,若支跷而出的象齿,若溃烂的鬼眼,若长矛短剑,一场楚汉相争后的残肢断臂……。

吟咏图绘间,虽然逸趣横生,但不免使他想到友朋凋零和艰难困厄的老境。一种追求完美、永恒的心绪,油然而生:

一:君子重贞固,顽丑小人谰。缘高坐吹箫,我欲呼鹤鹳。从根觅埋丹,浇泉觊红灿。长生就其,永作婆娑伴。——七星桧(注二)

“吾年六十,则更号白石翁’矣。”在夏日鸣泉声中,沈周一面向来访的昆山友人黄云(应龙)展示他的诗稿、画稿,一面道出他预计已久的心事。

六十耳顺,在人生路途上,似乎是一个鲜明的里程,尔后,即步入真正的老境。周甲来临之前,为了使这个里程更加充实完美,他正出版初刻文集;他不但请鄱阳童轩童太常作序,并写下“五十八岁画象自赞”。此外,他也计划趁秋凉之际,往游浙江的天台……也许,他觉得永恒究竟是渺茫的事,莫如把握现在。

为了改进早年书体与画笔间的不尽调和,多少年来,沈周始终留意于山谷老人黄庭坚的笔法。而黄云这位昆山的素交,不仅是沈周绘画的爱好者,也同样是山谷书的仿效者。他常以一封封山谷老人体的书简向沈周求画,幽默风趣,使沈周爱不释手;这样一来,沈周反倒不急于偿还画债,而静候黄云一封封瘦劲脱俗,情词并茂的求画书简和求画诗,以为珍藏。

五日十日画水石,经旬亦可成一幅。我求君画故作难,三四年过将五六。人来莫怪数附书,譬诸熊掌吾所欲:这首七古长诗,写到后来,词意几近哀求,沈周记在心里,在友好之间,诵黄诗以为谈助:

“……三茅二华入手笔,峥嵘之顶空洞腹。经营意匠忽貌成,烂逸天真洗凡俗。厚予之嗜亦多矣,岂止三月不知肉。若令乌有先生来,只向江山寄遐瞩。”(注三)

当两人正在溪楼上面品诗论画的时候,适有一位道士,以沈周的“拟云林画竹”求题。

在沈周尚未落笔之前,黄云率先题了一首七绝;借着画中之竹,表现出这位须发俱白的相城隐士风骨:

“干亩何尝贮在胸,出尘标格有仙风,疏髯短髩俱成雪,消得人称白石翁。”

沈周见了:心中说不出的欣慰、赞叹黄云的诗笔和对自己的知赏之外,吮笔醮墨,在诗后写:

“自此称白石翁矣。”(注四)

“白石翁”之称,就这样提前了两年。

沈周虽然提前两年称翁,并自觉无论饮酒、登山、腕力、目力,一切都呈现老化;甚至于连昔年最喜爱的新闻,也懒于纪录。倒是祝枝山后来居上,暡枝山前闻暢、暡语怪暢一类的著录,层出不穷。只是温柔敦厚,无伤大雅的幽默文字,沈周仍然乐之不疲。事实上,除了那些摧肝断肠的惨事之外,在他心目中,每样事情都充满了幽默与情趣,都值得歌咏和戏谑。

在春天渡船中,某妓女玉环落水,满面的焦急愁闷,却被他描写成:“就中心事知多少,暗脱明珰赠水神。”

道士还俗,被他形容为:“仙都白日无缘住,世路红尘带笑还。留得松梢滴残露,别研螺黛画眉山。”

邻居和尚福公酒病而死,沈周除了以惆怅悲伤的笔调,哀挽菊酒诗画的方外友之外,另赋一诗,来调侃这位沉溺于醉乡的出家人:

“游魂何地月苍苍,错认泉台是醉乡,一个石幢千载事,酒筹今日为谁忙。”——画福

公酒病而歿(注五)。

最滑稽突梯的,莫过于好友陈廷壁角巾落水趣事;捞起角巾后,看到别人笑,陈廷壁自己也莫明所以地跟着开口大笑。及至猛然省悟众人所笑无他,正是其又老又丑一向讳莫如深的禿头时,才突然打住,并慌忙地举巾遮盖;然而,平日浆熨得硬挺挺的白纶乌巾,却软扒扒地不复成形,河水淋漓,倾注而下。沈周以妙趣横生的笔调写:

“先生巾堕水,老丑秃如婴。开口从人笑,遮头漫自惊。白纶伤潦倒,乌巾失峥嵘。不减龙山兴,仍堪歌灌缨。”——戏陈廷壁角巾失水(注六)

惟不知何时,沈周幽默的视野,转落在朱存理的高度近视眼上。

朱存理(性甫)、朱凯(尧民),同样隐居在葑门外,距吴宽东庄,仅一墙(城墙)之隔,人称“两朱先生”。

年轻时,两人同样有着丰厚的家产,为着藏书的癖好,都变得一贫如洗;朱凯较存理尤甚。所剩下的是满室图书,等身著作,和忍饥号寒的子女。

“万事不如杯在手,一年几见月当头。”这是朱存理月下悟出的名句,曾经震撼整个苏州诗坛,为之诗酒雅集,作数日之欢。耽于书卷之外,他善饮、好游历。由于近视,读书时,往往睫毛触字。筵席中,别人为他斟酒时,酒已溢出杯口,他才感觉得到,连忙摇手拒斟。有时,好不容易贾勇奋身,爬到山上,举目四望,却如烟似雾,一片茫然。仰视晴天丽日,却在心中留下阴霾不散的印象。只有一件事情,灵敏不过,当他知道那里藏有异书时,不论几十百里,他都冒着暑热或寒冰,立时扯帆前往。如不能典衣购买,也要手抄口诵,使成囊中的祕藏。

“戏朱性甫近视”五言古诗,首由沈周开锣,吴宽继之。到了后起之秀的祝枝山手中,则集幽默戏谑之大成,犀利的笔锋,敏锐的观察,工整的对仗,颇有青出于蓝之概。

“……睇远野常雾,瞻晴天久阴。逢人昧真面,而从言语寻。欲比亢仓子,误名观世音……”形容过存理的视觉机能后,沈周笔锋一紧,警句随出:出门皆通衢,长迷苍耳林。平生绝骑马,惴惴在临深:(注七)

吴宽性清醇和,诗中一面以“其诗洶善谵,当于古人寻。”表示对沈周幽默的激赏,一方面对朱存理这种差胜于盲的视力,近于盲人骑瞎马,半夜临深渊的苦况,以及凭坚强毅力所获的学术成就,表示抚慰和钦敬:

“……書書手所抄,书卷偏词林。平生临池兴,墨气识浅深。时复瞑焉坐,雅思发弧吟。要知视短者,反视惟求心。”(注八)

且看祝枝山诗中的一些妙对:

“对树常疑屋,寻芳不辨柯。”

“察耳因嗟蹇,寻声却娱骡。”

“回身避石兽,挥策叱铜驼。”

“绿叶总呼菜,白花都是荷。”

“过鹊憎鸦嘤,眠猪误狗诃。”

“偶卒唤家仆,远姬称阿婆。”

认马作驴,把石雕当真兽,把树看成屋,唤少妇为阿婆:这位吴中才子几乎把朱存理因近视所闹的笑话,罗列殆尽。虽然在“奉和沈先生戏赠性父短视之篇”(注九)篇末,同样赋出对这位乡前辈造诣的肯定与敬意;但他那矫若游龙的笔致,总给人一种把苏州白酒倒入喉咙的感觉——又辣又熟。

朱存理早年,曾经像一般少年那样拜过举业师,但他跟这位八股文教师彼此都不能适应,乃转而像沈周一样,拜在杜瓊老师门下。他和杜老师另有一层渊源是,杜老师所居雍熙寺西“乐圃”,是朱存理先祖宋朝朱伯原所建的宅院,朱存理受业之馀,更可以就地访求其先人的事迹。出土于园中的“吴中三大老诗”残石,即归藏于存理手中。

进入老年的沈周,对索画者,常采“拖”字诀;或由门弟子代笔,再稍加润色。以黄云而言,前者曾奏奇效,而杭州游湖所积下的画债,多半采取后面一途。唯独对付这位眼盲腿健,遖入不惑之年的同门朱存理的“缠”宇诀,就顿觉手足无措了。

他不像黄云,只以诗或函,频频催促。不像那些杭州索画之士,成年累月,难得来一次相城。这位无官无职的诗人和考据学者,从其葑门的藏书小楼下船,北上相城,可以朝发夕至,施展纠缠不已的战术。

“此纸于绘画家,颇称水墨;知子胸中丘壑,天下巴蜀也;能不使余曱曱此卷中耶?”朱存理初展说词,听来旷达、文雅而恳切。

看看他手中画纸,质地缜腻,确是上好的衢州纸。但是,再看看纸的长度,四张裁成八张,粘接起来,足有四丈乡长,沈周不由得目瞪口呆。不过,这位同门师弟,可并不理会沈周是否答应;一面磨墨,一面舒纸,神色自若,信心十足。沈周不得已,只好含笑塗抹几株杂树,几块坡石;所画长度,不过一尺左右,就停下笔来。

“事口有难于先,必易于后也。”对于这种收获,朱存理似乎既满意,又乐观;边说边把画卷纳入宽袍大袖之中。然后,一次再次地出击,每次见面,都磨墨、引纸,如出一辙;口里不是说:

“西山朝来觉有爽气。”就是说:

“子敬洛神赋仅遗十三行,亦自可爱:便见全文,得不竦人乎!”

看着那长长的画纸,听着又委婉又殷勤的谀辞,使沈周啼笑皆非。然而,一旦举杯小酌,讲起古书、遗事,则旁征博引,仿佛引绳贯珠,对答如流。就在这种烦惮爱敬交织的情绪中,沈周以一年多的时间,断断续续地完成了这幅设色的山水长卷(注十)。

大抵同是成化二十一年春天吧,无独有偶,沈周妻子陈夫人的娘家侄儿——陈三郎(用之),也以长卷求画。

三郎平日很少给姑母请安,如今想索取一幅吴中山水,才前来奉纸如仪。跋中,沈周故作恼怒地调况:

“……三郎不来拜汝姑,乞昼辄恼姑之夫。况特长卷费手腕,雨气昧眼成模糊。忆郎家在沙上住,门前潮水摇青蒲,我期一到待麦熟,吹风小鱼肥可铺。”(注十一)

这一年麦熟之际,沈周到底有无作客于江潮洶涌,黄沙耀目的鱼米之乡,饱啖那肥嫩香酥的小鱼,不得而知。然而,这诗,这浓厚的亲情,却成为日后沈周凭吊妻子的一点凭借。只是,那时他已是七十六岁的老人,与他同年出生的妻子陈氏,则已天人永隔,离去一十八载。画也失去了;只是那诗,陈三郎却能记得一字不漏。

“此诗为用之贤姪题卷者,记越十八年,卷已付诸乌有之乡,老妻亦化去,余虽存残喘,乃旦暮人耳;用之尚能诵咏不忘于口,岂爱人及乌也欤。”叹息声中,沈周为他向记忆深处,搜寻十八年前的山山水水,重作一卷,并题前诗其上;只是搜寻下到十八年前的心境了。

注一、暡过云楼书画录暢页二七二。

二、暡江邨清夏录暢页二九六。

三、暡明诗纪事暢丁签卷十二页四——一三四九。

四、暡石田集暢页八八七。

五、暡石田集暢页七曫三。

六、暡石田集暢页三七九。

七、暡石田集暢页一六四。

八、诗见暡匏翁家藏集暢页一三三及暡野航附录暢页四。

九、暡祝氏诗文集暢页二八曫。

十、暡穰梨馆过眼录暢页六四八。

十一、暡穰梨馆过眼录暢页六六一。

同类推荐
  • 李嘉诚:我一生的理念

    李嘉诚:我一生的理念

    这本李嘉诚的传记,尚未问世就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目光,引发出版界、财经界、网络世界的大震荡:各大出版机构重金预定,为获得版权展开激烈争夺;商业大佬争相试读,阅后一致强烈推荐、口碑传送;成千上万网友奔走相告,为一睹本书内容而绞尽脑汁、用尽办法……在这本书中,李嘉诚毫无隐瞒地、诚挚地透漏了他传奇而跌宕的一生,讲述自己从青年时代到成长为亚洲首富的全过程,包含人生转折点上每一个隐秘而关键的细节。
  • 绍兴名人传略

    绍兴名人传略

    选入本书的传主,包括大禹、勾践、文种、谢安、王叔文、李光、沈炼、姚启圣、邵力子、周恩来十位名人,侧重于政治家系列。从洪荒时代的大禹到20世纪的周恩来,均为历史上为中国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青史留名的人物。本书是绍兴市文化精品工程重点项目。
  • 泰戈尔

    泰戈尔

    在60余年的艺术生涯中,泰戈尔继承了古典和民间文学的优秀传统,吸收了欧洲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文学的丰富营养,在创作上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取得了辉煌成就,成为一代文化巨人。泰戈尔一生共创作了50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种戏剧,还有大量有关文学、哲学、政治的论著和游记、书简等。此外,他还是位造诣颇深的音乐家和厕家,曾创作2000多首歌曲和1500多幅画,其中歌曲《印度命运的创造者》已被定为印度国歌。一起来翻阅《泰戈尔》吧!
  • 秋瑾·徐锡麟

    秋瑾·徐锡麟

    本书介绍了秋瑾、徐锡麟这两个辛亥英烈如何从普通士大夫家庭的孩子发展成为影响和创造历史的英烈的一生的全纪录。
  • 风云人物:第二次世界大战著名人物

    风云人物:第二次世界大战著名人物

    本书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著名人物罗斯福、丘吉尔、戴高乐、斯大林、毛泽东的生平事迹。具体内容包括:发表鼓舞人心的宣战演说、从随军记者到贸易大臣、参加一战获得骑士勋章等。
热门推荐
  • 凌驭沧溟

    凌驭沧溟

    我只是个凡人,即便我是个重生者,我依旧是个凡人。为什么?我只想平淡?为什么要将我的家族灭掉,为什么?我明白了,或许我明白了?没有强大的实力,就没有资格享受安逸?没有强大的能力,也没有资格成为平凡。那么,我想我知道了,九洲算什么,我要超脱,我要突破,我要统御,我要凌驭沧溟。
  • 荷带两色

    荷带两色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纯净的梦想荷花也是这样洁净无瑕花倾血心里也有属于她的一角,一个只有她自己知道的梦
  • 创想战队

    创想战队

    创想战队是一群有中学生组成的爱创想的军团,他们可以用创想异能来进行攻击、防御、制造宠物,他们的敌人是顽固不化、不爱创想、不相信感情的现实派,他们能成功么?
  • 绝世纨绔嚣张妃

    绝世纨绔嚣张妃

    她:紫琉璃,21世纪的顶尖杀手,鬼面修罗,却因一场背叛,穿越重生到繁星大陆紫府废材大小姐身上,当修罗与草包融合时,欺负她的人,她一个也不会放过,说她是废材,没事,她有凤凰空间在手,天下我有,未婚来退婚,要改娶渣女,凤琉璃嚣张的一张休书砸到渣男脸上,"就你这种渣人,姐还看不上你呢!赶紧给老子滚。"总之,这是一本很有趣的文文哦!喜欢的欢迎跳坑,么么哒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我在公墓看大门

    我在公墓看大门

    作为一个扛过枪也开过枪的退伍兵,我以前从来不信那些神神鬼鬼的封建糟粕,但在亲身经历过一些事情之后,我才知道这个世界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有很多东西的确是常理和科学无法解释的,然而它们却真实的存在着,并且就在我们身边。当初我也觉得白天黑夜都在埋了几万人的公墓里泡着,隔三差五遇见点儿不干净的东西应该是很正常的事,但是很奇怪,开头两年一直都平平静静,什么特别的事情都没有发生,直到那个人出现之后,所有的一切就都改变了……而我写下这个故事的目的是希望那个人能够看到这些东西——我希望还能见到他。魑魅魍魉,鬼蜮人心一个公墓临时工的见闻实录。
  • 平行双世界

    平行双世界

    莫紫紫的父亲开了一家饭店,却因被人陷害而破产,家因此而负债。一天,来了一个怪客人,自此奇怪的事不断发生…
  • 原谅我们的错过

    原谅我们的错过

    有些事错过了就错过了,但有些人错过了就不可能如同事情一样有补救的机会。她忘了一切,却唯独忘不了他,忘不了他给她带来的改变。他以为他们之间是不可能的,最终,的确是不可能的,但原因并不是他想的那样……
  • 霸宠冷狂毒医

    霸宠冷狂毒医

    有女者,天生媚骨,灿然生香,冷傲狂妄,毒医无双。她是游走于黑暗的王牌杀手,惨遭背叛,溺海而亡。她是被作为棋子的尤物奸细,身份暴露,虐待至死。时空交错,冷酷女王成为了魅惑舞姬,一方牢笼,囚禁的不再是落魄草鸡,而是浴血重生的凤凰。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外星虫族

    外星虫族

    生物们的进化道路只有一个,那就是吞噬弱小,强大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