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底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热热闹闹的书博会落下了帷幕。这是书博会第一次在宁夏举办,它倾注了举办者和宁夏出版业界许多人的操劳和辛苦,也展示了宁夏出版行业近年来的发展成果和举办大型会展的能力。书博会落幕了,它留给了我们什么。
书博会已经举办了22届了。从发展历程看,它的功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从最初的以订货为主变为展示为主。本届书博会,展示了出版行业的发展成就,仅仅从图书品种看,展馆中几十万种图书,丝毫不逊色大型超市中商品的琳琅满目和丰富多彩。这样的盛况是早期那几届书博会不可能看到的。它还展示了那些发展比较快的出版企业的雄厚实力和勃勃雄心,豪华装修的展台、五彩斑斓的图书封面、名人领衔的销售活动,给人以财大气粗、一掷千金的豪放气概。还有东道主借“天时地利人和”之先,突出特色、打造品牌,聚集人气、名利双收。
据介绍,全国36个代表团的480多家出版社、近千家期刊社和680家民营书商参展;征订图书品种2.5万个,征订码洋10多亿元,其中零售额205万元,团购征订额1.5亿元;签订项目38个(其中30各项目为文化旅游项目),签约合同协议资金207亿元;参展代表1万余人,外地参展商4万余人参展,参观人流量每天10多万人,整个展会期间人流量50余万人次;市场化运作程度有所突破,创收700余万元。这是直接的经济效益,间接的经济拉动也不少,如书博会举办地的旅游经济、宾馆服务业、饮食业、交通营运服务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这是当下时髦的展会经济的特点和突出的效果。
然而,书博会最大的功绩还在于它的文化贡献。这是书博会和其他展会不同的地方,也是书博会最大的特点。文化,简言之就是以文化之。这里的“文”可以是具体的文化产品、文化演示和文化理论、文化思潮等,也可以是文化人的活动,特定文化现象的聚集、发生等。古人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这样一种文化。一个人,可以利用各样的交通工具,走到不同的地方,感受不同的文化,接受文化熏陶,丰富文化底蕴。作为一个地区,只有经常举办书博会这样的文化活动,感受各种各样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熏陶,才能丰富自身文化的积累,加快自身文化的进步。这样的现象在历史发展史上比比皆是,远的不说,只看看深圳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发展的情况就很能说明问题。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特区,经济发展世界瞩目。在深圳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初期,却还戴着一顶“文化荒漠”的帽子。但是,深圳经济的活力,吸引了大批文化人的到来,文化人的文化需求又引进和举办了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正是大批文化人的到来和大量文化活动的出现,使深圳逐步改善了自身的文化氛围,积累了自己的文化底蕴,形成了自身的文化特点,甩掉了“文化荒漠”的帽子。由此可见,文化,这种以文化之的力量是十分强大的,它所改变和创造的成果,完全可以和那种“高楼万丈平地起”的经济奇迹并驾齐驱。
这届书博会文化贡献之一,是集中展示了近年来国内各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这次书博会是由我国新闻出版管理最高行政部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领衔举办的,这就在客观上保证了国内大多数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的出版单位都要参加。实际情况也是如此,全国480多家出版社,近千家期刊社参加了这次展会,带来了他们近年出版的几十万种图书和数量可观的期刊,尤其是一些2012年出版的新书也亮相书博会。这么多书刊集中展示,对喜欢书、喜欢阅读的人来说,是一次选书、“淘书”的良机,对于大型书店、专业书店比较少的宁夏来说更是如此。在展会期间,一些很有阅读经历的读者,关心的是一些平时难得一见的“小众读物”;还有的是在进行不同版本的对比,寻找自己喜欢的版本读物。而对于参观展会的一般观众来说,这么多书刊集中展示,无疑是一种强烈的文化冲击和文化熏陶,会留下极其深刻的记忆,更会激发自己的阅读兴趣。在展会期间,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参观,多数孩子留连在展台前,对自己喜欢的童书爱不释手。这是极其重要的阅读启蒙,这一次对书刊的亲密接触,会对孩子一生的阅读体验留下美好的印象。可以这样说,这届书博会,对地处偏僻,文化资源相对缺乏的宁夏广大读者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内容丰富的文化“旅行”。
书博会的另一个文化贡献,是一批国内的文化名人齐聚凤城,给本届展会带来了一道亮丽的人物“风景线”。打“名人牌”是眼下各种活动的主要方式,文化宣传也是如此。这届书博会来的名人不少,有些还是大腕级的人物。展会期间,人气最旺的地方是名人出现的地方;新闻报道中,也是紧盯名人,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场馆中,常常是名人一出现,一定会引发人群骚动;名人签售、演讲,观众也是里三层外三层,围的水泄不通。有不少观众参加展会,目的就是见名人,求名人的签售,一般百姓如此,见过世面的媒体记者也不能免俗。展会期间,中华书局在黄河出版传媒集团的图书博物馆搞了一次活动,请到当下的文化名人于丹助兴。为了一睹名人风采,面积不大的博物馆挤满了各路记者,摄影机、照相机的“长枪短炮”始终紧盯于丹。那场面丝毫不输给官方的大型会议。文化名人为什么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说到底还是眼界。一方面,文化名人见得少,自然是趋之若鹜,这是名人效应的必然反映,更是对一个地区开发特定文化资源的开始。如王蒙、于丹等名人的出现和宣传,对他们所倡导的文化现象、文化题材必然会引起人们的注意,激起人们的兴趣。这种作用是市场销售和媒体宣传一般所无法做到的,引导的好,对文化普及能起到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一个人、一个地区,文化眼界开阔了,对各种各样的文化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自然会对文化名人抱有更加理性的态度。有学者在评价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时,提到了文化人的三个境界:学识、见识、胆识,并指出此三境界一个比一个高,一个比一个难达到。对个人来说如此,对一个地区来说也一样,没有各种文化活动的举办,没有各种文化现象的出现,没有眼界开阔的文化见识,文化难有大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看,此次书博会的“名人效应”,为银川和宁夏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这是书博会最重要的功绩之一,对下一步的文化大发展必将起到推动作用。
书博会结束了。它给我们留下了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会有一个标准答案。但是,本次书博会给宁夏带来的文化冲击、文化影响和文化见识,一定会对宁夏未来的文化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