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需要研究,千真万确,做一件事情只有成功和失败两种结果,成功与失败虽然是矛盾的,不可能共存于一个空间,但彼此之间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处理得好,前次的失败会造就下次的成功,处理不好,曾经的成功可以成为下次失败的导火线。
的确,许多人喜欢玩模仿秀,对别人的成功趋之若鹜。殊不知,成功的经历是不可以复制的,因为时机不同,社会背景也早已不尽相同了。如果成功的经验可以复制,美国通用集团便不至于将悍马卖给中国了。当今社会中,辍学已经不能成就李嘉诚,蒙牛的成功也不是复制伊利的模式。
别人成功的经验用不上,失败的经验呢?可以肯定地说,别人的失败正好是自己的成功之母。所有创新和改革都是成功的标签,而这些成功都是在无数次试错中探索出来的。无数次的试错,让谁去做?让别人去。因为试错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也需要有足够的承受力,在靠市场经济搞活一切的今天,试错也意味着付出沉重的代价。
爱迪生是在总结了前人很多失败经验的基础上又花了两年时间才发明出电灯;一个不请人事的婴儿跌跌撞撞直到能跑会跳需要三年以上,如果再要明事理,则需要十年以上了。经一事,长一智,一次一次跌倒爬起,这样的效率用到当今社会的竞争中真的太低了。
当一个社会发展越迅速的时候,试错的机会就越少,因为等你撞一撞南墙,再磕上几个石头以后,可能你真的学乖了,但别人已经走远了。"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告诉我们的正是不可随意试错,时间不等人,机遇更不等人。
还有一个问题,不是任何事情都可能赋予人类试错的机会,有的错误一旦发生可能永远也无法扭转乾坤。所以医学试验只能用小白鼠,生命只有一次,是不能用来试错的。对于普通人而言,名誉、金钱都不可能如小白鼠那样可以无尽供给。获得名誉如建摩天大楼,而毁名誉则如水推沙,这世上也只有赚不完的钱,却没有亏不完的钱,因而都不能有太多试错的机会。
再说了,现在是缺乏耐性的社会,谁能优哉游哉地让你试错个没完。有些时候只要试错一次或许就是非死即残的悲惨下场,想那武林中的几门神功,不知道练残了多少位前辈才总结出来的。
是的,也如武林中人练武,这还不仅仅是机遇有多少次的问题,这还关系到代价的因素。新建的一座桥能同时通行多少辆车,如果没有精确的计算,就必须付出超出预计的代价去试错;一个产品可不可以卖得好,如果不经过市场调研,就必须花一大笔成本去探索市场;一个企业依据确切和不确切混合的事实,制订了初步的战略就进入实施过程,通过实践去验证战略的可行性,通过不断地跌倒和碰壁来学会走路,则需要付出巨大的人力和财力作为代价;一个婴儿的成长,如果家长不告诉他哪些不能碰,哪儿不能去,由他自己去摸索,被开水烫起水泡后他知道不能靠近暖水瓶,从楼梯骨碌碌滚下去摔得鼻青脸肿后他知道不能随便下楼了,被狗咬了后知道不能靠近凶猛动物了……这样的代价划算吗如果凡事都例行"吃一堑,长一智"的原则,人人都奉行"失败是成功之母"的信条,不仅代价高,而且成功的几率也小。
试错没有不对,试错是开创的先决条件,可是,吃一堑的人、失败的人为什么不可以是别人?如果已经有人交了学费,买了反面教材,直接拿来就用岂不妙哉?每个人的资源都不应局限在自己本身,而应包括一切可以利用的人或物,一切可以综合的资源,同时能拿来就用。
五只骆驼在沙漠里吃力地行走,它们与主人率领的十只骆驼走散了,前面除了黄沙还是黄沙,一片茫茫,它们只能凭着最有经验的一只老骆驼的感觉往前走。
不一会儿,从它们的右侧方向走出一只精疲力竭的骆驼。
原来它是一周前就走散的另一只骆驼。另外四只骆驼轻蔑地说:
"看样子它也不是很精明啊,一个星期了还没走出去,肯定不能助我们一臂之力了,真是个倒霉蛋,最好别理它。"
"是啊,是啊,别理它?免得拖累咱们。"
"咱们就假装没看见,它对我们可没有什么帮助。"
"看那灰头土脸的样子……"
四只年轻的骆驼你一言我一语,都想避开这只骆驼。
这是很残酷的现实,人类亦是如此。失败的人很少能提得起精神,所以一看见萎靡不振、灰头土脸的样子,人们都唯恐避之不及。
眼睛的位置就长得那么高,也难怪多数时候容易看到别人的成功,看到别人好的一面,而后习惯跟风学习,但面对别人的失败则不闻不问,甚至瞧不上眼。所以世上只有致富经、成功法则卖得火热,关于潦倒、失败之类的话题就敬而远之了。
还是老骆驼有先见之明,他对四只年轻的骆驼说:"它会对我们很大帮助的。"
老骆驼热情地招呼那只落魄的骆驼过来,对它说:"虽然你也是迷路了,境遇比我们好不到哪里去,但是我相信你知道往哪个方向走是错误的,这就足够了,和我们一起上路吧?有你的帮助我们成功的几率会更大。"
排除了落魄骆驼走过的方向后,六只走失的骆驼很快走出了沙漠,追赶上了主人。
成功的道路只有一条,错误的道路却有很多,如果没有落魄骆驼一个星期的试错,那么尽管老骆驼有更多的经验,它也可能需要一次次亲身试错,一个星期以后它们很可能全都变成落魄的骆驼,变成被别人瞧不上眼的倒霉蛋。
我们当然可以嘲笑别人的失败,但如果我们更需要从别人的失误中提炼机遇,从别人的失败中学习经验。把别人的失败当成对自己的大声忠告,当成自己的镜子,则非常有利于自己的成长。
俗话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不仅是一条自然法则,更是一条商业法则。特别是对那些创业者来说,更是这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后来者往往可以实行拿来主义,学习和模仿别人,以此来节省自己的研制费用,甚至可以在别人原有基础上,加以改进,从而后来居上,占得先机。通常大家都认为,把握市场先机、当领头羊一定可以获利丰厚。"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是亘古不变的励志信条,可与之相对的另一句话"早起的虫子被鸟吃"也寓意颇深。
这么说并不是鼓励大家争当幸福的懒虫,而是从自保的角度出发提出的办事方法。生命是短暂的,谁又经得起反反复复的失败而后再从中去总结经验呢?吃一堑,长一智。这堑未必非得自己吃,别人吃了这一堑,你只需长这份智不就行了吗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如果成就一件事必须有试错的过程,根本犯不着把每个人都推到风口浪尖上,有一小部分人去试错,其余的只需驻足观察,从中吸取教训即可。再则,如果别人的做法已经失败了,谁也不必再沿着老路走一遭。
有个网上流传很广的笑话,说是老师在某男生宿舍发现了一个烟头,于是该宿舍的八名同学被依次叫到办公室接受"审讯"。
第一名男生走进老师办公室,老师问:"你吸烟吗?"男生回答:"不吸。"老师瞄了他一眼:"不吸?嗯,吃根薯条吧。"
男生很自然地伸出两根手指夹着接了过来。老师冷笑:"不吸叫家长来……"
这名男生赶紧回到宿舍把失败的经验传授给另外七名同学。
轮到第二名同学见老师了,他吸取了前面一名同学的教训,在老师请吃薯条时非常小心地用手掌接过了薯条。本来应该可以顺利过关了,老师请他蘸点番茄酱,他不小心蘸多了,于是立即用手指弹了弹。老师再笑:"弹烟灰的姿势很熟练嘛,叫家长来……"
第三名男生在得到了前面两位同学的告诫后在这两个环节上都倍加小心,几乎是流着汗吃完了薯条。结果老师让他给同学带一根回去,这一环节没有经验可寻,他也就忘乎所以了,接过薯条后顺手就夹在了耳朵上。
虽然是个小笑话,但笑话来源于生活,也能反应很多道理。
有前车之鉴可以少走弯路,别人的失败是自己成功的垫脚石。
没有经验可寻,自己以身试法就会死得更快。
马云在演讲时说过:"创业者多去看别人失败的经历,别人失败了,你对照着看看自己:有没有那么做,而且能知道自己应该倒过来做。很多失败的人,就是一念之差,这一念之差,你记住了,你学到了,将来走:过这个地方的时候,你就懂得绕过去。看人家成功以后,你去模仿一下,可能死得更快。很多人觉得成功人是从这块石头爬上去的,你以为你也可以爬,告诉你,也许你腿劲不够,也许你爬的那天刚巧那块石头松动了,你就惨了。去学习那些失败的经历之后,不会让你的胆子更小,而是让你的胆更壮。"
某大公司招聘人才,应者云集。其中多为高学历、多证书、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
经过三轮淘汰,还剩下11个应聘者,最终将留用6个。因此,第四轮总裁亲自面试,将会出现十分"残酷"的场面。
奇怪的是,面试:考场出现12个考生。总裁问:"谁不是应聘的?"坐在最后一排的一个男子站起身:"先生,我第一轮就被淘汰了,但我想参加一下面试。"
在场的人都笑了,包括站在门口闲看的那个老头子。总裁饶有兴趣地问:"你第一关都过不了,来这儿有什么意义呢?"
男子说:"我掌握了很多财富,因此,我本人即是财富。"
大家又一次笑得很开心,觉得此人要么太狂妄,要么就是脑子有毛病。男子说:"我只有一个本科学历,一个中级职称,但我有11年工作经验,曾在18家公司任过职……"总裁打断他:"你的学历、职称都不算高,工作11年倒是很不错,但先后跳槽18家公司,太令人吃惊了,我不欣赏。"
男子站起身:"先生,我没有跳槽,而是那18家公司先后倒闭了。"在场的人第三次笑了,一个考生说:"你真是个倒霉蛋!"男子也笑了:"相反,我认为这就是我的财富!我不倒霉,我只有31岁。"
这时,站在门口的老头子走进来,给总裁倒茶。男子继续说:"我很了解那18家公司,我曾与大伙努力挽救它们,虽然不成功,但我从它们的错误与失败中学到了许多东西;很多人只是追求成功的经验,而我更有经验避免错误与失败!"
这番话使一个在第一轮就被淘汰的应聘者反败为胜。因为有远见的企业家都知道,成功的经验大抵相似,很难模仿;而失败的原因各有不同。与其用11年学习成功经验,不如用同样的时间研究错误与失败;别人的成功经历很难成为我们的财富,但别人的失败过程却是研究财富的宝贵材料。
在美国,有个叫道密尔的企业家,专买濒临破产的企业,而这些企业在他手中又一个个起死回生。有人问:"你为什么总爱买一些失败的企业来经营?"道密尔回答:"别人经营失败了,接过来就容易找到它失败的原因,只要把缺点改过来,自然会赚钱,这比自己从头干省力多了。"道密尔的聪明之处就是在于他懂得失败价更高,别人不行的,他行,别人跨越不了的,他能跨越,把别人的失败变成了自己的财富。
华人首富李嘉诚就不太赞同事事天下先的主张,相反他更认同一种更为稳妥的先拿来,再后来居上的经商策略。台资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就有一种叫"老二哲学"的管理概念提法,指的是在整个市场中,就是不做第一,不做第三,而只是做紧随第一之后的老二,一旦时机成熟,再冲刺第一。
老大在前面开路,披荆斩棘,作为尾随其后的老二,即使有地雷也不怕,玩的可是靠前人种树,后人只管来乘凉的策略。
许多市场实例已经表明"先人一步"未必先赢。领先创新者只是时间与速度上略胜一筹,除非这个创新产品具有很高的技术难度,或能够持续创新,否则很难形成有力的阻进屏障。
这样的话,后来跟进者就一定会重新瓜分市场,甚至会借助前者"巨人"的肩膀而获得更丰厚的利润。
过去,日本索尼公司在研发上投入很大,但往往只开花不结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将新产品推出之后,别的公司却往往已经掌握了相关技术。所以,索尼公司往往成了冤大头,为他人做了嫁衣裳。从此,索尼公司改变了策略,紧跟市场,待别人推出新产品打开市场后,索尼公司马上研究其不足,通过进一步的技术创新,开发并迅速推出其第二代产品,在性能、加工、设计等方面都优于对方的第一代,结果,取得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效果。
试错往好了说叫"探索",实际就是实验品,在很大程度上与小白鼠无异。不否认,有人骨头硬,摔得起,但摔不起的毕竟占多数,这个摔不起远不止人的承受能力那般简单,而是一旦失败便永无翻身之日,是精神力量无法与之抗衡的。历史长河中有多少次起义,起义成功了就OK了吗?袁世凯是个很典型的例子。如果抛开历史课本的有色眼镜来看,袁世凯也是有功绩的,可惜这些功绩被他的帝制试错给磨灭了。这一试错使他只当了100天的短命皇帝,如此试错便不可能再有出头之日。
再往小了说,有职场中的试错。如果只是应聘工作,你可以说我要试错,东家不成还有西家,在这家公司因我提出的要求过高而失败了,到另一家公司我降低些要求就是了。可是,如果在你之前的人已经有了现成答案,你是否就后来居上了呢虽然人的一生必须从不断的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从而达到成功,可人是经不起几次大的失败的,因而不要总是用‘失败是成功之母,来安慰自己,我们要做的是从别人的失败中获取教训,让别人的失败来成就自己的成功,并非只有自己失败才能带来自己所谓的成功。
一个风险投资公司的副总裁说了一句有趣的话:"几乎每个创业公司都会将同样的错误再犯一遍。"这是不善于拿别人的试错结果为我所用的通病。从深层上说,若不考量试错的代价而纵容试错,与鼓励犯错基本无异。再则,就创业而言,小本投资是根本没有试错机会的,太多的失败会带来太多的挫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