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08300000007

第7章 诗人的世界

诗人之为诗人,在于他或她有不同于常人的地方,在于他或她居住在一个完全不同于常人的世界,一个经过不同的感受和感觉处理过的世界,一个用幻想为自己构筑起来的世界。

这个世界,至少在逻辑上,首先是与现实世界的隔离和对于现实世界的否定。于是,诗人面临着双重地抛弃。

我的诗神!我弃了世界,世界

也弃了我;……

(朱湘:《十四行英体,七》)

而诗人在崇拜诗神的时候,就意味着和那不懂诗的“愚夫”拉开了距离。究竟他的诗神在哪里,似乎并不成为一个问题。

我的诗神!(愚夫听到我叫你,

都以为你是活的,生在世上——

我不也成了愚夫,如其费力

说你并不在人世,地狱,天堂?)

(朱湘:《十四行英体,七》)

其实,诗神的所在是一个定数,那就是诗歌所在的地方,也就是诗人投奔的地方。这是一个创造的世界。如果说诗是语言的世界,那么,诗人所凭借的,其实只有语言,而语言的本质,便是命名。诗人借助他的生华妙笔,便可以无中生有,命名万物了。

关于这一点,莎士比亚在《仲夏夜之梦》中有一段绝妙的描写:

诗人的生华妙笔

赋予它们以形状,

从而虚无缥缈之物,

也有了它们的居所与名字。

然而,诗人的世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较之常人的平庸的世界,要更加有意义,更加值得把玩和欣赏,因而也更加真实。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真实,不仅是诗歌用语言构筑自己世界的意义上,而且在诗帮助人们恢复对于生活和世界的感受性的意义上,诗的世界较之非诗的世界更为真实。在这个意义上,诗人确实是诗意的栖居于这个世界上的。

诗人的世界究竟如何呢?

首先,诗人的世界是触景生情的世界,但是它同时又是一个不同于这个物质的世界的世界。诗人依靠比喻,在比喻的启示下,世界发生变形或置换,富于色彩和可感受性,和诗人发生关系,使人觉得亲切,亲近,可以理解,可以触摸,可以享用,即便是一瞬间。法国诗人皮埃尔·夏皮尔面对意大利的湖泊,诗意袭来,便感觉到“人对着景物的明朗的酒杯而陶醉”,于是就写下了下面的诗句:

我的酒杯边缘在天涯

我倾杯饮下

单独的一口太阳

苍白而冰凉的太阳

(夏皮尔)

把湖泊想象为酒杯,太阳便是杯中鲜红的葡萄酒,可以一口饮下,还有冰凉的感觉。这可能吗?可能的。因为在诗人的想象中,没有不可能那一回事,正如这首诗的标题“地平线上一切是可能的”所表明的那样。

把存在物加以夸张,变形,使其变为于人有意义的世界,诚然是可能的。那么,不存在的事物也能在诗人的想象中变为存在物吗?回答也是肯定的。亨利·博肖可以想象出一个“没有角的大正方形”,作为他的宇宙的真实写照。皮埃尔·勒韦迪可以想象出一种并不存在实际上也不可能存在的关系,作为他所认识的世界的构成因素,而且是动态的构成因素:

森林在水晶手指的狂热爱抚下颤栗

是的,外部世界在人的感受和操纵下变为内在的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和操纵的东西,物我化一的境界在主客体交融的过程中得以实现。这其中难道就没有一点宇宙性的揭示吗?

物我化一,其实只是在一个单一主体与世界的关系问题上才能成立。在有数个主体的世界上,人与人的关系很可能成为人与物的关系的认识前提。对于这一点,诗人顾城是非常清楚的。他在《远与近》中揭示的正是这些样一种关系:

远与近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顾城)

另一个问题是,诗人在常人的眼光与诗人的眼光之间要保持一种平衡,也就是说,他在需要时也能够以常人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以便作为常人能够正常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但是,在更多的时候,诗人必须用不同寻常的眼光来看待世界,或者干脆寻找或创造诗人自己的世界。但这两种世界,即常人的世界与诗人的世界,有时会混为一谈,或者说,有时诗人的感觉领域会出现两种世界交替出现的奇妙景象。甚至为了保持常人的世界和感觉(即便不是为生活所迫),诗人也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来换取牺牲真实世界的代价。

眨眼

我坚信,

我目不转睛。

彩虹,

在喷泉中游动,

温柔地顾盼行人,

我一眨眼——

就变成了一团蛇影。

时钟,

在教堂里栖息,

沉静地磕着时辰,

我一眨眼——

就变成了一口深井。

红花,

在银幕上绽开,

兴奋得迎接春风,

我一眨眼——

就变成了一片血腥。

为了坚信,

我双目圆睁。

(顾城)

写这首诗的时候,顾城本来的意思是说,“在那错误的年代,我产生了这样的‘错觉’”,但我们将这种错觉理解为诗人式的幻觉,于是便有了这种由错觉产生的更加真实的诗性世界。而对于诗人来说,诗比诗人更加真实。因为诗是本体,而诗人不过是企图最终达到本体的中介。然而诗这个本体,却离不开诗人这个主体的创造性的理解和认识。而这种带有创造性的认识,常常要从对生活的怀疑开始。在这里,生活究竟是一组一组的事实,还是人的意识中有语言参与的表象,抑或是一种关系:

现实生活在银线上鸣唱

一段绷紧而闪光的距离

介于事实

与表象之间

(白蒂《笔与剑》,王宏印译)

在事实与表象之间,有一个充满各种可能性的巨大空间。这里仍然是感受的空间,然而已经有了理性的参与。也就是说,事实与表象之间的不同的逻辑组合再加上观察角度,就有可能产生完全不同的世界。或许正由于此,才有了不同诗人的不同的世界。这个世界虽然与常人的感性世界不无联系,但往往并不是一码事,有时甚至出现在常人看来是颠倒的世界。一般说来,颠倒的世界正是诗人理想世界的一种曲折的投射和反映。更有甚者,在终极的意义上来说,它还是诗人对于现实的一种独特的认识和别具匠心的艺术创造。例如,在具有超现实主义倾向的奥地利诗人汉特克的诗中,这个世界正是一个颠倒的世界。下面是该诗的片段:

颠倒的世界

我醒着入睡了:

我没看东西,是东西在看我;

我没动,是脚下地板在动我;

我没瞅见镜中的我,是镜中的我在瞅我;

我没讲话,是话在讲我;

我走向窗户,我被打开了。

……

我还看见麻雀在向枪炮射击;

我还看见绝望者幸福起来;

我还看见吮乳儿童满怀希望;

我还看见晚间送奶的人。

……

听哪,表针走到外面来了!

看哪,烧短了的蜡烛变大了!

听哪,呼喊在耳语!

看哪,风把小草吹僵了!

听哪,民歌在咆哮!

看哪,上伸的手臂向下指!

听哪,问号变成了命令!

看哪,饿鬼变胖了!

闻一闻哪,雪在腐烂!

……

(汉特克;绿原译)

不管是正常的世界还是颠倒的世界,都是诗人与他在其中生活的世界的一种可能的关系。有了诗人对于生活的创造性的理解,或理解性的创造,才能有诗人的理想世界出现于脑际。因而在这里,主体与本体,首先通过诗的创造-发现过程,成为密不可分的一个统一体:

空中飞鸟行有常止随意

孤独者高翔在这虚幻的现实之上

既属于又不属于这个世界

借风力一角搜索目标

它扭身俯冲潜入水中

奋力攫取迅疾如闪电

于是我晓得为何需要这个世界

有无数旋转的空间

(白蒂《假日》,王宏印译)

诗人不仅对于他的世界意味着创造和发现,而且还意味着创造和改造,让这个不尽如人意的世界变得符合人的理想和要求,符合哲学上的目的论和世界的合目的性。而最高程度的合目的性,便是合乎理性,按照理性的要求赋予世界以秩序。而这秩序,也就是艺术所赋予世界的秩序。斯蒂文斯的《坛子轶事》,创造的就是这样一个理想的世界。诗中的坛子作为艺术品的象征,能给予凌乱的世界以秩序,虽然它无法产生现实事物。

坛子轶事

我把一只坛放在田纳西,

它是圆的,置在山颠。

它使凌乱的荒野

围着山峰排列。

于是荒野向坛子涌起,

匍匐在四周,再不荒莽。

坛子圆圆地置在地上

高高屹立,巍峨庄严。

它君临着四面八方。

坛是灰色的,未施彩妆。

它无法产生鸟或树丛

不像田纳西别的事物。

(斯蒂文斯:赵毅衡译)

无法产生现实事物而又能具有创造性意义的只能是符号。诗人的创造的世界其实只能是一个符号的世界,一个以视觉符号为主兼有听觉符号作用的复合的世界(有时还会包含得更多更复杂)。诗人怎样感受也就怎样创造,一如行人走过街道,看到的全是商店和行人。诗人走过街道看到的全是些符号,他就行进在这个符号组成的街道上,或者站立在这个符号化了的街心:

城市的街心

大街伸延着像乐曲的五线谱,

人的符号,车的符号,房子的符号

密密排列着在我的心上流过去,

起伏的欲望呵,唱一串什么曲调?——

不管我是悲哀,不管你是欢乐,

也不管谁明天再也不会走来了,

它只唱着超时间的冷漠的歌,

从早晨的匆忙,到午夜的寂寥,

一年又一年,使人生底过客

感到自己的心比街心更老。

只除了有时候,在雷电的闪射下

我见它对我发出抗议的大笑。

(穆旦)

不难想象,诗人就生活在这一个他创作的世界里,以艺术的幻想性和独特性和整一性为原则的世界里。这是一个秩序井然的自足的符号的或符号化了的世界。离开了这个世界,他就不再是诗人了——虽然这个世界,常人也偶尔可以光顾,且可做短时间的停留。

诗人死了,他的世界随之消失。

但诗人作为一个群体,是不会死的,故而诗的世界,作为艺术,会永恒存在,而且发展变化,进入历史。

同类推荐
  • 雨中灯火(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雨中灯火(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后乐斋诗文选集

    后乐斋诗文选集

    《后乐斋诗文选集:我的离休生活》首先搜集整理了1978年以前编写的顺口溜、快板诗等诗文作品,进行反思和修改。1979年后,根据新的形势和个人经历,亲见亲闻,随干随记。1994年离休后,通过走访调查,以文会友,外出参观旅游等方式进行编写。
  • 红楼梦研究杂记

    红楼梦研究杂记

    作者对《红楼梦》的研究有独一无二的见解,尤其是通过对《红楼梦》中的诗词的分析,为我们揭示了曹雪芹的内心世界,而且也揭示了这部名著人物的性格和特征,同时为我们解析了人物各自将要面临的各种命运。文中所持的观点,会让我们发现,原来高鹗所续写的《红楼梦》完全是违背了曹雪芹的意愿……
  • 安民为天

    安民为天

    本书对作出巨大牺牲的百万移民充满了血肉之情。对三峡库区20年来“移民、安民”的艰辛过程也作了客观、理性的描述。书中首次披露了这场伟大的移民运动中大量鲜为人知的故事,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活的人物,读来令人震撼、感动,又发人深思,是一部既有鲜明时代特色,又具有历史厚重感的作品。
  • 一灯如豆

    一灯如豆

    本书是短文集,收集了作者近年的小品、散文八十多篇。作者以清丽、细致、沉思的笔触写出对寻常生活的点滴感悟。视角独特,耐人寻味。作者为自己的文字画了二十余幅插图。尽管稚拙,与文配合读来仍能感到更为亲切动人。
热门推荐
  • 王爷不要太暖心

    王爷不要太暖心

    一场匪夷所思的穿越,一段荒唐而美丽的姻缘,陈霜霜发誓定要让夏逸成为“一夫一妻”制第一人。夫若不从,家法伺候!小鲜肉,你要懂得什么是妇唱夫随!【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爆宠娇妻:废材大小姐

    爆宠娇妻:废材大小姐

    【爽+宠,男女1对1身心干净】穿越前,她是人人惧怕的Queen,有着自己的习惯与脾气。穿越后,她却顿时崩溃。穿越前自己可以叱咤风云可穿越后却是任人宰割。亲爹口里的废材,大姐口里的丑女,世人口里的花痴。但风水轮流转,一个可以把亲爹口里说的天才打败的人可算是废材?一个能把天下第一美女子的称号抢过来可算是丑女?一个将俊美的人神共愤的男子当做空气可算是花痴?既来之便安之,她斗亲爹虐渣男斗大姐,次次生命危险之时,总会有个他伴她身旁。——如果命运会再来一次我还是会现在一样不会改变。
  • 炉石狂潮

    炉石狂潮

    炉石的魔盒打开,卡牌形成一道泾渭分明的河流,左岸是代表混沌灭世的天灾与邪神军团,右岸则是寓意生命秩序九大职业的荣光,而中间飞快流淌的则是中立随从不可忽视的绝对力量。一个微不足道的生命从地球穿越而来,此刻,命运的轨迹已经偏离初始的航线,而我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 一介女修

    一介女修

    在一个以武道为主,强者为尊的世界。身为这个世界所能达到的最高武道武圣的后代邓歆,天赋为眼眸的她却天生暗疾双目失明。然而在她九岁的时候却是得了一场大病昏迷,醒来之后双目居然恢复了光明,而且经常做一个梦,梦中一个仙子一样的女子抚摸着她的头流泪,泪水全都滴进她眼中。眼睛恢复了光明的邓歆进入了一个奇幻的世界,从此展开了她的武道修炼之途。
  • 再度归来之她是女王

    再度归来之她是女王

    并瑞希原本是家里的小公主,奈何这一切都是假象,母亲离奇死亡,小三登堂入室,继妹百般欺辱,父亲不闻不问,男友忽然变心。并瑞希带着所有仇恨,离开了5年,再度归来,她将是女王
  • 斗罗大陆之穿越千金

    斗罗大陆之穿越千金

    一个前世是富家千金的女孩,因为好友的父母追杀,因此跳下悬崖,重生于斗罗大陆,她会有什么样的武魂?请观看本书
  • tfboys和鹿晗的冰山公主

    tfboys和鹿晗的冰山公主

    一个小学,另一个高中;他们是未婚夫妻又是同校学生;他们又会擦出怎么样的火花呢?
  • 寻爱之旅:腹黑三兄妹

    寻爱之旅:腹黑三兄妹

    三个小孩子的成长之路!这条路上充满了太多的未知,谁也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他们是陨落还是崛起!他们从一个稚嫩的小孩变成了只想着报仇的机器……
  • 变身从西游开始

    变身从西游开始

    无意间获得变身系统,他需要在每个世界,完成任务才能获得新生命。西游、诛仙、神墓、封神、聊斋每个世界都有他的身影
  • 情若往生不负卿

    情若往生不负卿

    你说海棠花开,你便回来,可花开经轮,你再也没来。你说如若来生,再不相见,却总是相见。陛下:子衿既说再不相见……为何又见?“……巧合。”陛下:可一可二不可三,这都第几次了。“……”爱卿既然如此心口不一,那朕……就收了你罢。“……求包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