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尤其是一个外交大国,其外交部都会是一个庞大的政府机构,通常都会有一座高大的办公大楼,它意味着这个国家的外事能力,甚至代表着威严和权利。8月29日,因受俄罗斯外交部的邀请,记者作为“中俄友谊之旅”跨境联合报道团的成员之一,幸运地得到进入俄罗斯外交部采访的机会,而采访的对象,正是这里的头把交椅——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简短的采访,有序而充满着友谊的热情,而更让记者感到兴奋的是能够进入到俄罗斯外交部,把所见所闻与同样感兴趣的读者朋友们分享。
离开中国驻俄大使馆,沿着莫斯科河向东走,不消20分钟的路程就到了俄罗斯外交部。高高矗立的尖塔夺人眼球,给人一种压迫式的雄伟感觉,主塔高约300米,两座副塔也对称地直立在两侧。和莫斯科大学的主楼类似,这样典型的苏式建筑在莫斯科共有8座,都是在苏联斯大林时期拔地而起。
走到大楼底下,只有抬头仰望才能看见塔顶,泛白的砖石触摸起来非常有质感,斑驳的痕迹给这座建筑增添了一份历史沧桑感。悉心观察,外壁上还有许多精致的雕刻作品,最明显的就是镰刀斧头的标志。没有忌讳的尴尬,只有典雅的艺术气息,印证了许多早已逝去的往事。
根据事先的时间安排,下午3点,记者们准时地被俄罗斯外交部的工作人员领进了大门,通过了富丽堂皇的大门,紧接着就是安检门,高大威猛的保安人员不仅要检查我们的采访设备,还认真核对了每个人的护照。记者注意到,除了身穿制服的保安,大堂里还来回走动着几位西装革履的大汉,想必也是身着便装的安全人员。俄罗斯人的认真和严谨,保卫着外交部的安全和秩序。
内部大厅悬挂着古典的玻璃灯饰,既保证了采光又和整体风格达成了有机的统一,墙上悬挂着20年来各任外交部长的照片。在电梯门口,记者还注意到一块黑板,上面标注着一些工作安排和计划,虽然方式简陋,但效率却足以保证,俄罗斯公务员的办事风格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