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是临时决定在大诺夫哥罗德停留,所以安排的活动比往常少很多。除了例行拜访当地政府以及参观这座千年古城的市容市貌、感受她作为“俄罗斯精神之都”的历史文化外,剩下整整一个晚上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既不用写稿也不用发稿。
欣喜之余,我决定前往当地的剧院,实现我多年来要在俄罗斯这个芭蕾艺术登峰造极的国度看一场芭蕾或是听一场歌剧的梦想。
俄罗斯几乎每一个城市都有剧院。在俄罗斯人看来,剧院是除了英雄纪念碑和列宁雕像之外又一个城市不可或缺的东西。大诺夫哥罗德市的剧院不大,和名声在外的新西伯利亚的歌剧舞剧院以及莫斯科的各大剧院不能同日而语。不过它依然是当地人心中的精神家园。
第一次来到俄罗斯歌剧院,一切规矩都得从头学起。临走时听说在俄罗斯,女士一定要穿晚礼服才能被允许进入剧院,出发以来一直以一身军绿色队服“闯天下”的我赶紧向龚颖借了一件还算干净的裙子“滥竽充数”。好歹混进门,一到场外大厅我突然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穿着一件不合时宜的普通裙子、一脸疲惫的我竟然被一群为了今晚的盛会而特意换上自己最值钱、最高贵的礼服,浑身上下珠光宝气的女士小姐们所包围,就如同一个没见过世面的穷孩子无意中闯入了一个贵族的party一样茫然无措。我暗自懊恼,感到脸面被丢光了!
不过好在,举止优雅、风情万种的女士们此刻根本没有心思关注别人。为了在进场之前把自己收拾得尽善尽美,她们不停地到化妆间揽镜自照,直到确定原本梳理得光鲜亮丽的秀发真的纹丝不乱,才放心地挽着西装革履的先生们走进剧场。
费了半天劲,我终于找到了我的座位——大厅靠中间的位置20排28号。坐下以后环顾表演厅,发现它气势磅礴,高高的穹顶中央悬下一只巨大的宫灯,天花板和四周墙壁上的彩绘精致华丽,四周环绕着无数的雕花柱子,柱子之间都摆放着一座希腊式的白色雕像,充满了神圣的艺术气息。
此刻已迫近演出时间,观众们纷纷进场。看着眼前一个个彬彬有礼的绅士、仪态万千的贵妇小姐以及会场内温暖动人的情调,我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仿佛回到了中世纪的欧洲,而并非置身于被诸多社会问题困扰的现代俄罗斯。每一位观众此刻都在艺术的感召下退去了和现实社会拼斗的尖锐棱角,显露出原本深藏于内心的高贵与柔和。
当天演出的剧目是著名的《奥涅金》,但却不是芭蕾,而是歌剧。虽然学过几年俄语,可是这种高度艺术化了的外语于我既是“天籁”也像是“天书”。演出都进行了半个多小时了,我愣是不知道情节的发展,急得满头大汗。
不过,幸运的是,邻座的帅哥吉马是位热心肠的俄罗斯小伙,看见旁边一筹莫展的中国女孩,他便主动地担当起了解说员,我才得以渐渐领略到了歌剧的精髓。
中场休息时间,吉马告诉我,出身贫困的他,从小就喜欢艺术。可是直到考上了大学,通过勤工俭学他才有了足够的钱可以进入剧院。现在每月看一次歌剧或芭蕾已经是这位爱好艺术的俄罗斯小伙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不过,唯一让吉马头疼的是,不到40卢布一张的、在我看来相当便宜的剧院门票却需要他每个月省吃俭用、拼命积攒。
“知道吗,俄罗斯人可以不吃饭,但是却不可以不看芭蕾不听歌剧,她们就像我们每天都需要呼吸的空气一样迷人而珍贵。”吉马这样解释俄罗斯人对艺术的迷恋。“当然,凝聚着艺术魅力的歌舞剧院更是每一个俄罗斯人的精神家园,是世界上最美好最神圣的地方,在这里我们可以憧憬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东西。”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