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北方之都”圣彼得堡,“中俄友谊之旅”车队继续向南进发。原本的目的地是终点站莫斯科。不过在中国驻圣彼得堡总领馆的建议和诺夫哥罗德州政府的盛情邀请下,车队决定在位于圣彼得堡与莫斯科之间的千年古堡大诺夫哥罗德停留两天。
大诺夫哥罗德距离圣彼得堡180公里,距莫斯科只有524公里。这座城市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如花园一样美丽。只见绿树掩映之中,玉带一般的沃尔霍夫河穿城而过,两岸各种名胜古迹灿若群星。
和中国一样,作为一个同样拥有悠久历史和伟大文明的国家,俄罗斯源远流长的历史也孕育了不计其数的名胜古迹和历史文物。而从整个世界范围的情况来看,随着战争破坏、风化水蚀以及许多不可抗拒的原因,大量弥足珍贵的文物古迹却都处在悬崖的边缘。不过,在包括大诺夫哥罗德在内的。“中俄友谊之旅”所经过的俄罗斯各个城市里,我们依然可以见到数量繁多并且保存完好的历史文物,让人不禁发出疑问:俄罗斯人保护文物的秘诀究竟是什么呢?
8月25日上午10点,“中俄友谊之旅”跨境联合报道团的记者们来到了位于大诺夫哥罗德市中心的诺夫哥罗德州政府办公楼,诺夫哥罗德州的副州长米哈伊尔·加吉列夫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他除了对中国记者们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回答,还详细介绍了诺夫哥罗德州的政治、经济、历史以及文化方面的概况。其中,他尤其着重介绍了关于该州文物保护方面的相关问题。由于诺夫哥罗德州曾经是俄罗斯文明的发源地,该州留存了大量的古老建筑,加吉列夫副州长告诉我,如何保护这些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物,成为了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他说,虽然经费紧张,但州政府却特别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利用有限的政府开支不定期地对古建筑进行不同程度的修缮及保养。
诺夫哥罗德州位于东欧平原的西北部。其西南部和西部与普斯科夫州相邻,西北和北部与列宁格勒州交界,东北部是伏尔加格勒州,东部和东南部是特维尔州。古老的诺夫哥罗德市没有因为鞑靼人的入侵而遭到损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诺夫哥罗德成为编年史书中记载的文化传播的中心。但在1611年~1617年间,诺夫哥罗德市由于瑞典的入侵遭受了极大的破坏,所幸的是,数量繁多的教堂等古老建筑却在战火中得以保存下来。
下午3点,受诺夫哥罗德州政府的邀请,“中俄友谊之旅”的记者们还专程来到位于市郊的“木制博物馆”进行了参观和采访,在这座别具特色的生态村中,大大小小地保留了数十座完全由木材搭建而成的教堂和居民楼,虽然年代久远,但却保存完好,可见该州在文物保护方面所作出的努力。“保护文物就是尊重历史。”加吉列夫不无感慨地说道,“毕竟,这些珍贵的文物是不可再生的”。
在俄罗斯,诺夫哥罗德州政府对于文物保护的态度并不是特例,恰好相反的是,几乎每个联邦地区政府都将保护文物的工作作为一项工作重点来抓,甚至一些保护条例还被写入了法律法规,可见其重视程度。
在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市,我们曾经前往了当地最著名的西伯利亚歌剧院参观和采访,这座建于300年前的歌剧院造型典雅,给人的感觉是古老却不破旧。屋顶部分的巴洛克式建筑风格印证了一个时代的美丽和繁荣,随着时间流逝,它却奇迹般地沿用到了今天,当地政府对于保护这座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所作的努力足以令人感慨。“让歌剧院保持间断性的休息和保养是非常重要的,”现任馆长伊万诺夫先生告诉我,“长期以来,西伯利亚歌剧院不仅承担着各种文艺表演的任务,还不定期地开放,供全国、全世界的游客参观游览。但无论如何,保护工作是第一位的,即使不要收入,也千万不能让一砖一瓦受到伤害。”宁愿牺牲经济利益,也要保护文物,西伯利亚歌剧院的态度值得钦佩。
对政府的做法,俄罗斯老百姓也都是积极的响应,从个人出发,一起为保护文物而努力。因此,几乎在任何文物古迹的外壁上都见不到一点乱涂乱画。安娜·莉芙是一位学美术的俄罗斯女大学生,我在圣彼得堡的冬宫广场上见到她的时候,安娜正在写生,“我正在画广场和行走的游人,我曾经画过很多我们俄罗斯的名胜古迹,这得感谢国家对它们的保护。我也是双手赞成这样的保护行动,如果需要我做什么,我肯定不会拒绝的。”除了普通民众,一些较为富有的俄罗斯人还自愿地捐赠钱款,为保护文物作出了相当大的努力。
无论是政府行为还是个人自愿,俄罗斯的的确确在保护文物方面做到了最好,俄罗斯人的所作所为为整个世界都树立了优秀的榜样,毕竟,作为不可再生的珍贵文物,保存历史、尊重历史任重而道远,只有文物才能将最真实的历史传达给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