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中俄友谊之旅”跨境联合报道团在俄罗斯圣彼得堡进行了一次意义特殊的采访,在圣彼得堡市西南部的红村区,报道团的记者们见到了中国的商人和中国的建筑工人,他们在这里努力地工作,是为了在圣彼得堡建设“波罗的海明珠”项目。2006年7月,国家主席胡锦涛结束出席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相关活动后,曾专程来到这里视察,短短一个月过去了,目前“波罗的海明珠”项目进度如何呢?
在圣彼得堡市西南部红村区的项目入口处,中、俄两国国旗迎风飘扬,指示“波罗的海明珠”的巨幅广告牌格外引人注目。进入施工现场后,映入眼帘的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波罗的海明珠”项目是由上海实业集团联合数家代表上海和中国实力的多个企业集团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市共同投资建设的大型综合性开发区项目。项目地块位于圣彼得堡西南部的红村区,总占地面积208公顷,总投资13.46亿美元,总建筑使用面积176万平方米,总居住人口达3.5万人,建设周期约6到8年。
在两国、两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投资方的不懈努力,“波罗的海明珠”项目正在有序、快速推进。自2003年7月开始酝酿以来,该项目取得了一系列实质性、突破性的进展,已先后完成地价谈判、项目核准、投资签约、项目奠基、国际方案征集、规划整合等一系列重大工作。目前项目已进入大规模开发和建设阶段,多个子项目开发已在积极、有序推进。项目推进速度超出当地的期望,受到当地政府及民众的好评,真正体现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效率,展现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形象。
此次采访距离上月17日国家主席胡锦涛专程视察项目刚好过去一个月,这段时间内,中方投资企业按照胡锦涛主席关于“一流项目、合作典范、战略平台”的要求,加紧推进项目,目前又取得了新进展。现在正在施工和即将施工的子项目包括南部接待展示中心、道路、广场、住宅、北部会展及商业开发等。
上海海外联合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包季鸣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说:“我们不仅仅要提供给圣彼得堡市民,提供给俄罗斯这样一个社区,而且要通过这个战略平台,作为中国人在俄罗斯走出去的一个大平台。”
“走出去”能否取得成功,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看能否有效地进行文化融合。“波罗的海明珠”是我国对俄罗斯最大的直接投资项目,也是圣彼得堡市迄今为止最大的外资合作项目,对双方来说都是一次全新的探索。“波罗的海明珠”项目最初上马的时候,一些俄罗斯人不理解,也不相信中国人能做好这个项目。这是海外拓展经常碰到的问题,其根源往往在于文化差异,相互之间缺乏了解和沟通。因此,起初与俄罗斯客人谈判的时候,包季鸣总裁做足了功课,随口大段大段吟诵普希金等人的诗词、名言,而且还与他们一起唱俄罗斯歌曲,一下子拉近了距离。他们还忙里偷闲考察托尔斯泰、列宾等名人故居,力图在项目建设中将当代科技元素与俄罗斯文化融合在一起。
2004年7月15日第一次见市长玛特维延科,包季鸣总裁在汇报结束时引用了普希金一首《10月19日》的诗。普希金原来读书的地方是在“皇村”,我们这个项目的地块在红村,包季鸣对市长说,我把普希金的诗改一个字,将其中一个词“皇村”改为“红村”(“皇”是“KING”,“红”是“RED”),并马上背给她听:“不管幸福向何处指引,也不管命运将我抛向何方,其他一切都是异乡,我的母国只有红村。”市长当时一下子激动起来,并说:“我的手机24小时为你们开着。”
在美丽的波罗的海沿岸,一颗璀璨的明珠即将升起,其中包含着中国人的智慧和勤劳,更是中俄两国之间日益紧密的政治和经贸关系不断发展的承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