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11月7日21时,随着阿芙乐尔巡洋舰的一声炮响,轰轰烈烈的十月革命拉开了序幕,在冬宫前的涅瓦河上,这艘略显锈迹的战舰正静静地停靠在河岸。它和宏伟的冬宫一起,见证了意义非凡的革命运动。
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过去了,现在的俄罗斯人又是如何看待“十月革命”的呢?这恐怕也是许多中国人心里的一个疑问,而我在询问了十几位各个阶层、不同年龄的俄罗斯人以后,得到的反馈却令人唏嘘,虽然我的采访对象不可能具有完全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能够反映出大部分俄罗斯人对“十月革命”真实的看法。
早在新西伯利亚的时候,我曾和一位参加过卫国战争的俄罗斯老兵有过一次简短的对话,虽然“十月革命”发生的时间也是在他父辈的年代,但提起那段非同寻常的历史,这位名叫安东的老者仍然有说不完的话:“那是一场伟大的革命,我的父亲在我小的时候就和我说起那些英雄的事迹,”他告诉我,“虽然现在看来‘十月革命’并不完美,但它在我们这一代人心中绝对是一段抹不去的情节。”老人谈话的时候,双眼一直直视着对面高高矗立的列宁雕像,眼神和雕像一样带着历史的印记和挥之不去的情愫。
在喀山大学采访的时候,我也曾和一些俄罗斯大学生谈起过“十月革命”,但他们似乎对这个话题完全没有任何兴趣,对于那段远去的历史,这些年轻人没有太多的认识,“就像那些塑像一样,和我们没有什么关系。”一位名叫安娜的女大学生以平和的语气说道,他们将自己与“十月革命”划开了界限,仅仅当作一段普通的历史故事,不做评判,也更谈不上什么爱恨情仇。
对于“十月革命”的评价,最让我感到意外的来自于报道团在圣彼得堡遇见的一位导游,在她的眼中,“十月革命”似乎是一场灾难。这位名叫列娜的导游,有着稳定的工作和不错的薪金,但她却对那段历史有着太多的抱怨,她告诉我:“那是一次失败的历史倒退,如果不是因为‘十月革命’,现在的俄罗斯人一定每个人都开得起奔驰车了。”这句话值得推敲,充满情绪化和个人观感,但类似于列娜这样的评价,在现在的俄罗斯并不在少数。这一切,让我们这些对“十月革命”有着特殊感情的中国人,不禁从心底轻轻地发出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