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圣彼得堡的采访任务并不轻松,但好在相对停留时间较长,每个人或多或少地拥有了一些自我调配的时间。
午饭过后,大伙儿决定上街兜兜风,“越野者俱乐部”的哥们儿专程去了在欧洲都有名气的俄罗斯军品店,更多的人则是前往了在外国旅行者中有着良好口碑的“北方之路”(the north way)纪念品专卖店,据说里面貌似超市,货品从套娃到玛瑙饰品都足以让人挑花了眼。
随着前进的步伐,原本的大团队已经不复存在了,走到后来,连曾经信誓旦旦许诺要陪我购买香水的刘蓉蓉居然也“背信弃义”,拉着龚颖跑进路边的一家专营红金首饰的商店淘她们的“宝贝”去了。我一个人倒也落得个逍遥自在,走着走着便沉醉在这个迷人的城市中了。
法国大作家、哲学家伏尔泰曾说,圣彼得堡集中了欧洲各国建筑的精华。记得还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如果在圣彼得堡住上两天,你会觉得自己知道了很多东西,如果住上两个星期,你会觉得自己知道的并不多,若是住上两年,你会发现,原来你什么也不知道……
这座城市像一个时尚的老妇人,仍然维持着与现代社会不一致的风情。头戴礼帽,身穿长衫的圣彼得堡人,悠悠然地漫步在古色古香的大街上,满身的装束经典、雅致,同时又弥漫着昨日的老气风韵。整个城市全是二三百年前的建筑,满眼尽是巴洛克、洛可可式的风格,既讲究对称,又不破坏平衡,既追求宏伟气势,又注重雕塑细节,特别是那些随处可见的、镶嵌在每幢建筑上的细节,成了一种特殊语言,诉说着这座城市浪漫又典雅的过去。在市中心要想见到一幢现代建筑,显然不是一桩容易的事,有人说仅仅凭借这一点,圣彼得堡就足以称雄于世界古典城市之林。
圣彼得堡人习惯性地捍卫古典,拒绝时尚,或者他们压根儿不把某些时尚放在眼里,从他们坚定的眼神里能看出这样的专横:什么叫时尚,我们才是真正的时尚。
在古老、繁华的涅瓦大街上,看不见顶天立地的广告牌,听不见商场门口气焰嚣张的叫嚷,商店大门的装饰多小巧低调,就像圣彼得堡人的表情,没有现代人的张扬、夸张、放肆、喧哗,那种从古典俄罗斯时代延续下来的气息,仍然牢牢地附着在每一张瘦削的长脸上。在他们眼里,过去时代遗留下来的艺术,包括建筑、雕塑、文学、美术等等,最值得他们骄傲。他们崇敬他们的文化英雄,如普希金、托尔斯泰、布尔加科夫、梅列日科夫斯基等人,他们可能习惯于把这些伟人脸上深邃又冷峻的表情移植到自个儿身上,久而久之,成了区别于其他城市人的重要标志。
街头依然能发现那些清贫却又自命不凡的艺术家,蓦然间,几幅精美的版画作品深深吸引住了我,但所标价格却贵得令人咋舌,翻翻口袋里的卢布还不到2 000,只能劝说自己放弃。不过走出千米开外之后,我却转念想到,若不从这么一个古典的城市里带回一些时尚的艺术品实在太可惜了,于是决定回头。我先是试探性地用英语探了探卖者的价格,不料他居然懂得些英语,OK!弃用了半个多月的英语终于有了用武之地,我开始从中俄友谊到文化交流,侃侃而谈地与他砍起了价,果然,这哥们儿被我这一大套完全说晕,我也最终以1 600卢布的超优惠价格拿到了两幅漂亮的版画,心中得意溢于言表。
回头又见到了刘蓉蓉,虽然她也满载而归,但看到了我的收获以后,她的双眼中赫然写着“艳羡”二字,为了安抚她,我决定掏出口袋中仅有的40卢布,“别羡慕了,请你喝可乐吧,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