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那位老太太在干什么!”在车队快要抵达久候于下诺夫哥罗德伏尔加河畔的欢迎人群时,路边一位双手合十、低头念念有词的俄罗斯老太太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这位大妈穿着一件绿底蓝花的裙子,头戴一顶绿色的帽子,一个棕色的皮包斜挎在身后。远远地看见我们的车队过来了,她并不和热闹的欢迎人群混在一起,而是独自站在街边的一个角落,面对着车队的方向,潜心默念,仿佛在祈祷着什么。
车队停稳后,大部分队员立刻被热情的人群、美丽的俄罗斯姑娘和她们手中的“面包加盐”所包围。而我和彬彬以及其他几个记者则忙着同扛着长枪短炮的当地记者展开采访与被采访的“拉锯战”。
“卣刂赜劐仃剀匮(俄语:姑娘)”,突然,我听见有人在身后叫了一声。
转过头一看,这不是刚才那位站在路边的俄罗斯大妈吗!她看上去大约60多岁,虽然额角爬满了皱纹,但是一双蓝绿色的眼睛却清澈得如湖水。
“您有什么事吗?”我用俄语问道。
看见我会说俄语,大妈兴
奋不已:“姑娘,我知道你们是从中国不远万里开车来的,不知道您能否在这张照片上签字或是写上一句祝福的话。”大妈边说边从自己的背包里掏出了一个相框递给了我。
相框里的照片上是四个笑容灿烂的中国人,三男一女,都在30岁左右,最前面的女孩穿着一件白色的T恤,T恤上写着两个大大的汉字“中国”。很显然,大妈对这张照片非常珍爱,存放照片的相框也格外的精美。
看见我一脸困惑,大妈小心翼翼地将照片从相框里取出,讲起了自己和她四位中国朋友的故事。
4年前,生活贫困、孤身一人、靠出租房屋过活的老太太遇到了4位来自中国的年轻房客。他们在一起生活融洽。后来,老太太得了很严重的病,差点死去,多亏这4位中国人就像她的孩子一样不分昼夜地照顾,老大妈才得以康复。如今,这四位中国人已经回国了,由于种种原因大妈已经和他们失去了联系,但是她却永远也无法忘记这几个中国人对自己的恩情。
“我的中国朋友临走时答应过我,一定会回来看我的。我不知道该如何报答他们,但是,我想等他们再次来到下诺夫哥罗德时,看到这张照片上面有那么多勇敢的中国记者的留言一定会非常高兴的,这将是我送给他们最好的礼物。”说到这里,大妈的爬满皱纹的脸上绽开了花朵般的笑容,纯净的眼睛里充满了孩童般的喜悦。
大妈的故事让我动容。我将照片翻过来,在上面用中文写上:“‘中俄友谊之旅’万岁,中俄友谊万岁”,并署上了我的名字。随后,彬彬和中国驻俄使馆的小宁也在上面写上自己祝福的话语,并告诉了大妈我们所写的内容。
老太太激动得几乎要流出泪来,拉着我们不住地道谢,口中不停地祝福我们一定会像她的中国朋友一样一生平安,永远幸福!
欢迎仪式结束后,当我们的车队重新出发前往宾馆时,老太太又再次面向车队前进的方向,双手合十,潜心祈祷。
望着大妈越来越小的身影,原本一直沉默的小宁突然说:“其实我们应该谢谢她,是她让我们看到了中俄两国老百姓之间存在的最朴实最真挚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