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山大学位于喀山市中心的克里姆林大街,距鞑靼斯坦共和国总统府只有几百米的距离。喀山大学的主教学楼被认为是19世纪俄罗斯最经典的建筑之一。大楼的前廊由12根石柱撑起,顶端赫然写着“喀山国立大学”的字样,整个建筑呈银白色,体现了俄罗斯建筑的古朴典雅与大气磅礴。
喀山大学在建校之初并没有教学楼,大学生们需要在瓦斯科列谢大街的一所中学里上课。几经周折,校方才在这所中学旁边的空地上建起了一座属于自己的教学楼。现在的喀山大学城里分布着8座综合教学楼、3座宿舍楼、一个运动中心和体育场。喀山大学没有围墙,各个教学楼散落在大学城之中,与周围的其他建筑紧密相连。很多中国人对喀山大学并不陌生,因为它是列宁的母校。1887年,列宁进入喀山大学法律系学习,根据学校的记录,“197”是他学生证上的编号。
走进喀山大学的主楼,沿着走廊一直走到尽头,可以看到一间永远没有人上课的教室。教室里19世纪样式的课桌以及书橱里已经泛黄的书籍,仿佛都告诉我这间教室并不属于这个年代。喀山大学国际交流部的副主任克雷罗夫先生告诉记者,在入学后不久秋季的一天,年轻的列宁在这间教室里,对在场的青年学生们发表了一次有关社会主义的演说。列宁随后被学校开除。主楼对面的花园里矗立着一座列宁年轻时期的雕像。他昂首挺胸,意气风发,两眼迸发出坚毅而镇定的目光。就是从这里,列宁开始了他的革命征程,领导亿万俄国民众推翻了沙皇的统治,建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我们还参观了喀山大学博物馆。馆里陈列着列宁学习时用过的物品、一些手稿,以及他的入学申请。博物馆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国游客来喀山大学参观时,列宁博物馆是必去之处。
除了革命领袖列宁,在喀山大学还诞生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巨匠,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正是在喀山,年轻的托尔斯泰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1847年3月17日,托尔斯泰在喀山写下了他人生中的第一篇日记,从此笔耕不辍。
托尔斯泰1840年进入喀山大学,就读于东方语言系。记者在喀山大学博物馆里,看到了这位文学巨匠留下的遗物,其中包括他的入学申请、离校申请和一些上学时的照片。前不久,喀山举办了托尔斯泰个人资料展,展出了一系列的画像、图片和文献资料。与此同时,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街心公园里,各界人士向托尔斯泰雕像敬献了鲜花,以缅怀这位伟大的文学巨匠。喀山大学出来的人大都具有俯仰求索的精神。列宁和托尔斯泰,这两位在喀山大学肄业的著名学生,在寻求社会理想上,表现得坚定执著、果敢真诚。但他们对社会出路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托尔斯泰希望人们靠自身向善的努力,达到和谐、和睦、共享幸福的理想社会。列宁从政治经济学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得出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的结论。托尔斯泰的宗教哲学和社会理想始终没被重视,而列宁的理论带来了俄罗斯翻天覆地的变化。
历史没有按照上述任何一种学说的路线发展,但喀山大学的莘莘学子仍在继续对社会未来的探索。大学的教学楼前,一群群风华正茂的男女青年是前辈们的继承者。对比上述先贤校友的刻苦求索,他们显得无忧无虑,轻松愉快。这已经是新一代喀山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