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克市市政大楼前的广场上,欢迎中国记者的当地官员和记者早已摆开阵势,等候多时。在他们旁边,10多个华人拉着3米多长的红色横幅一字排开站在那里,横幅上写着的“热烈欢迎中国同胞”8个硕大的汉字显得格外亲切和耀眼。
这些中国人全部是当地华人协会的成员,他们在当地从事着商贸、木材运输、蔬菜种植等行业。从他们的口中我们得知,原来,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些蔬菜大棚正是勤劳的中国农民为当地居民所作的贡献。
48岁的金昌宪是当地一位颇为成功的农场主,今天他特意从距离克市10 0多公里的名叫捷尔捷日的镇子赶来,作为当地中国菜农的代表,欢迎到访的故乡人。自1991年他从哈尔滨来俄罗斯种菜至今,已有15个年头。谈起自己这些年的感受,这位皮肤黝黑、身材矮小的中国农民满心欢喜:“在俄罗斯种菜真的很赚钱。”
在刚来俄罗斯的时候,金昌宪当过木匠、开过拖拉机、搞过电焊,还烧过锅炉……这些干三月休两月的工作让手脚勤快、闲不住的金昌宪感到很不满足。“我不习惯无所事事地呆在家里。”随后,经人介绍金昌宪进入了当时一家集体农庄干起了种菜这一老本行。
1993年,金昌宪工作的集体农庄解体,他租下了农庄的10公顷地,在10个大棚里全部种上俄罗斯人最喜爱的蔬菜——黄瓜和西红柿。
金昌宪说,在俄罗斯种植西红柿和黄瓜“最能赚钱”。俄罗斯的纬度高,日照时间短,不太适合黄瓜和西红柿的生长。“以前在俄罗斯市场上,这两样蔬菜的价格贵得吓人。”
他告诉记者,中国人还没来俄罗斯种菜之前,俄市场上每公斤黄瓜要卖到180卢布(约60元人民币)。中国人来后,带来了先进的大棚种植技术和优良的蔬菜品种,黄瓜产量大增,黄瓜的价格随即降到了每公斤5个卢布(约1.6元人民币)。
即便是这样,金昌宪认为在俄罗斯种菜仍要比在国内“赚得多得多”。他说:“以西红柿为例,今年中国市场上每公斤西红柿的批发价格为几分钱到几毛钱不等,而俄罗斯市场上的价格则是每公斤折合人民币七到八块钱。”
看着这位朴实的农民幸福的微笑,我忍不住问道:“那你一年能挣多少钱啊?”还没等他回答我便一咬牙说道:“10万元人民币有没有?”
没想到,金昌宪憨憨地笑了两声后,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10万块,在俄罗斯你想饿死我啊!”我感到非常吃惊,要知道年收入10万元对于每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普通中国农民而言无异于天方夜谭。
在我冒昧的反复追问下,金昌宪终于说出了自己的秘密:“我现在的年收入起码都是在二三十万元以上呢。”他伸出因长期劳作而显得有些骨节粗大的手指比画着。
除了丰厚收入让金昌宪感到十分满意外,在俄罗斯种菜没有太大的压力和竞争也让他感到很高兴。他说,中国农民从来都不怕辛苦,可是国内蔬菜种植业残酷的竞争有时会让一年来起早贪黑的农民到头来赚不了什么钱。“以前在哈尔滨时,假如头一年种白菜赚钱,那么第二年全村肯定全种白菜,菜价自然跌得厉害。”
金昌宪接着说,这种情况在俄罗斯就不会发生。俄罗斯人虽然非常佩服中国人的吃苦耐劳,也很爱吃中国人种的蔬菜,但是他们无论如何也不会去模仿中国人。
俄罗斯政府为了对这些勤劳智慧的中国农民表示感谢,取消了中国菜农的个人所得税(个人收入的18%)。
高额的利润、良好的创业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到俄罗斯淘金。克市目前有中国菜农1 000人左右,并且这个数字正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在整个俄罗斯地区中国菜农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许多原本在俄从事服装贸易的中国人也开始转向蔬菜种植业。
现在中国人种植的黄瓜和西红柿几乎覆盖了整个俄市场。据金昌宪介绍,自从去年俄罗斯最后一家集体农庄解体后,俄市场上此类蔬菜的95%~10 0%都是中国人供应的。
现在的金昌宪对俄罗斯的生活感到很习惯。目前他与妻子和儿子都已拿到俄罗斯的绿卡。22岁的独生子金尚春还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国立大学的法律系上学。
对于自己的宝贝儿子,金昌宪并不担心他娶一个俄罗斯妻子从而断了自家的中国血脉,而是儿子作为俄罗斯第二代中国移民的教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