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能体现“当西方遇到东方”的城市可真是不少:在香港,城市发展的速度还依稀伴着英国人遗留的痕迹;在澳门,幽巷里漫步依然能体会到一种葡式情调……;而在乌兰乌德,则能在布里亚特蒙古人的日常生活中品尝到一种俄罗斯的味道。
乌兰乌德,这个位于北纬51度50分、东经107度36分的亚洲城市,也许不能算是一个典型的亚洲城市;作为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第3大城市,它或许也不能算作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城市,不过在17世纪俄罗斯人统治了整个布里亚特地区以后,这座城市就成了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典范。
乌兰乌德市中心的议会广场上,土生土长的、黄种人轮廓的布里亚特人围坐在世界上最大的列宁头像旁高谈阔论,在他们的身边,地地道道的俄罗斯族居民懒散地晒着太阳。无论是金发碧眼的女士挽着一位单眼皮男士,或是一群各族各色少年朋党在广场上快乐地玩着滑板,都没有人投以额外的关注。如此黄白混居的生活百态,不仅是首都乌兰乌德的普遍现象,而且是整个布里亚特共和国的社会模式。
在议会广场上我遇到了波林娜。要不是一口流利的俄语和典型的俄罗斯名字提醒了我们,几乎所有记者都以为面前的这位身穿白色连衣裙,黄皮肤、黑头发、长着丹凤眼的布里亚特姑娘是我们在他乡遇到的“故知”。
30岁的波林娜是乌兰乌德市一所大学的俄文老师。尽管一句中文也不会,但她那张“非常亚洲”的脸庞还是让我们这些长途跋涉来到异国他乡的中国记者们感到亲切。此刻,波林娜正带着她的几个布里亚特学生在列宁头像旁照相。
俄罗斯化的蒙古族后裔
虽说在整个布里亚特共和国布里亚特人是主要民族,但是在乌兰乌德市的105万人中,布里亚特人约莫只占1/4,其69%为俄罗斯人。其实,除了长相之外,这些自13世纪就生活在贝加尔湖流域一带的蒙古族后裔在长期同俄罗斯族混居的过程中已在相当程度上被同化了。
“我们喝着伏特加,吃着大列巴,看着芭蕾舞。许多父母不给孩子沿用古老的蒙古族姓,只给他们取俄文名字。这种情况在城市里尤其普遍。”波林娜说。
布里亚特人曾经祖祖辈辈使用传统的蒙古文字,但从20世纪中期开始改用俄文。对于波林娜而言,俄语就是她思考和应对的唯一语言,布里亚特的传统语言只不过是残存于灵魂深处的儿时土语。
“布里亚特土语小时候学过一点,但是没学好。现在跟爷爷奶奶交谈得通过妈妈翻译。”波林娜吐吐舌头、不好意思地对我说。然后,她又指指站在自己身边的学生说:“这些年轻人更是对自己祖先的文化不了解了。”
仍把成吉思汗视为“真正的英雄”
但是,波林娜也表示,布里亚特人对自己的宗教是绝对虔诚的。据她介绍,自16世纪末藏传佛教广泛传入并影响蒙古地区之后,布里亚特人就成为了虔诚的喇嘛教徒。
“一度,仅乌兰乌德地区就有200多座喇嘛庙,现在这里喇嘛庙就只剩下伊沃尔金斯克佛寺了。”波林娜无奈地耸耸肩说。随后,她又紧接着补充道:“你们一定要到那儿去看看,它也是全俄罗斯唯一的一座喇嘛庙了。”
在乌兰乌德的商店和宾馆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用俄文书写的、以藏传佛教为内容的挂历和唐卡,摆放在充满俄罗斯风情的橱窗里。
在这位年轻的大学老师看来,另外一件让布里亚特人铭记在心并颇感自豪的事情是,布里亚特人一直把自己当做成吉思汗的后人,当地甚至有一种说法认为成吉思汗其实正是出生在乌兰乌德附近布里亚特人的小木屋里,当然这种说法的可靠性有待确定。
一说到成吉思汗,站在波林娜身边、原本一直保持沉默的布里亚特少年瓦洛佳便立刻兴奋得手舞足蹈:“他是一名真正的英雄。”
领略原汁原味的布里亚特文化
波林娜告诉我们,其实布里亚特共和国的一些地区至今仍有一些完全保留着蒙古式生活的村寨部落,有的已被辟为“民俗文化村”供人参观。
在她的带领下,我们第二天上午拜访了距乌兰乌德100多公里的布里亚特民俗村,那里的布里亚特居民在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均与现在的蒙古族相近,建筑也表现出不同于俄罗斯传统风格的特点。
远远地望去,民俗村里立着一个个布里亚特民族的蒙古包,俄罗斯古布里亚特民族的木制小屋、草棚、粮仓、澡堂、鸡舍等,它们在此已保留了一个世纪。不论是窗棂上、大门上、护窗板上的彩绘或木雕,还是屋内门前的各种用具都表现出强烈的民族风格,加上居民别具风情的民族服装、服饰、佩挂精美鞍具的骏马,这一切在大森林的衬托下,俨然一幅美丽的天然风景画。
走进布里亚特民俗村,我们看到,村里有10余户人家,村民朴实大方、热情好客。他们用新鲜的奶茶和油饼招待客人。虽然没有条件放牧了,但是居民的生活仍然能够自给自足。每个家庭都有一个小院,种植蔬菜、水果,养着猪、鸡等畜禽。
亚克汗是我们碰到的第一个村民。他告诉记者,在这个村子里,许多人平日的主食有一半是以本民族的手擀面、各类肉排等为主,另一半是俄餐。逢年过节时,布里亚特人还要穿上本民族色泽艳丽的、与蒙古袍相似的布里亚特袍子。
他说,现在布里亚特聚居的土著村已有了自己的学校,传授本民族的语言和风俗知识。“这件事情已经很紧迫了,我们很多年轻人已经不会用本民族语言交流了。”
布里亚特人祈求神灵的方式也很独特。在土著村,记者看到许多挂着五颜六色的布条的树。一位村民正站在树边,一边喝酒,一边往树上洒酒、挂布条、扔钱币。
亚克汗告诉记者,每逢重大节日以及家庭中有结婚、生子等重要事情时,他们会以这种独特的祭祀方式,来祈求神灵保佑自己和家庭成员平安、健康、幸福。“这些是布里亚特民族文化的根,我们将一直继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