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只有30万人口的赤塔市,仅从地方志博物馆和十二月党人教堂就可以看出,俄罗斯人是如何在爱护他们的历史。而且这种爱护似乎没有随着社会和制度的改变而有所消减。
博物馆共有四层,其中图文并茂、非常详细地介绍了俄罗斯远东地区近千年的军事史以及赤塔地区的军人在“二战”期间的光辉战绩。十二月党人教堂则是一座全部用粗大的圆木建造、有近三百年历史的教堂,里面既有大量的文物,还有大量技艺高超的小幅油画,非常详细地介绍了十二月党人从酝酿、起事到失败、流放的过程。其中有一架钢琴,是十二月党人之中一位干将的妻子在丈夫被流放后被特许探亲时从莫斯科带来的,这位妇女正是普希金的表妹。钢琴到现在仍能弹奏。
和中国同类场所不同的是,这类地方的工作人员以老太太居多,她们大都六十出头,脸上有一种因为长时间专注于某种职业才会有的执著、恭敬的神情。后来我们才知道,整个俄罗斯这样的场所,包括著名的东宫、夏宫都是由这样的老太太充当工作人员的,她们的神情、态度几乎一模一样。
负责照看二楼里侧大厅的是一位70岁左右、已经驼背、头发花白的老太太。她穿得很朴素,显得很瘦弱,甚至有一些营养不良。她与我们保持着恰当的距离,眼中充满慈爱与关切,一言不发,只有当你做出在不准照相的地方举着相机等违规动作时,她才会用温柔的声音提醒你。
要是以我们的眼光来看,赤塔这座城市是比较落后的,无论街道,还是建筑、车辆,差不多都只相当于中国20世纪80年代初的面貌。很少看到大块的绿地、公共娱乐设施,街边的商店和饭馆跟中国比起来,要少得多。不过你并不会感到这座城市有多大的欠缺。也许因为地域宽阔,他们用不着建高楼,因为人口有限,他们用不着那么多的商店和饭馆。街上总是很空,几乎没有堵车。但这并不能证明俄罗斯车少,据导游说,赤塔的居民,70%的家庭有车。如果这个数字确切的话,那么赤塔的汽车普及程度就比中国最发达的城市还要高。
不过老百姓生活的拮据却是毋容置疑的。在赤塔,普通公务员每个月的收入大约是1 000多卢布(合300多元人民币),宾馆里的服务员(多为中老年妇女)每月800卢布,我们的俄方导游每月5 000卢布,是当地人眼中货真价实的高收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