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06100000032

第32章 青天一缕霞

从小我就喜欢凝望碧空的云朵,像清代大诗人袁枚说的:“爱替青天管闲事,今朝几朵白云生?”尤其是七八月间的巧云,如诗如画如梦如幻,对我有极大的吸引力,我能连续几个小时眺望云空而不觉厌倦。虽然眺者自眺,飞者自飞,霄壤悬隔互不搭界,但在久久的深情谛视中,通过艺术的、精神的感应,往往彼此间能够取得某种默契。

我习惯于把望中的流云霞彩同接触到的各种事物作类比式联想。比如,当我读了女作家萧红的传记和作品,了解其行藏与身世后,便自然地把这个地上的人与天上的云联系起来——

看到片云当空不动,我会想到一个解事颇早的小女孩,没有母爱,没有伙伴,每天孤寂地坐在祖父的后花园里,双手支颐,凝望着碧空。

而当一抹流云掉头不顾地疾驰着逸向远方,我想,这宛如一个青年女子冲出封建家庭的樊笼,逃婚出走,开始其痛苦、顽强的奋斗生涯。

有时,两片浮

游的云朵亲昵地叠合在一起,而后,又各不相干地飘走,我会想到两个叛逆的灵魂的契合,——他们在荆天棘地中偶然遇合,结伴跋涉,相濡以沫,后来却分道扬镳,天各一方了。

当发现一缕云霞渐渐地融化在青空中,悄然泯没与消逝时,我便抑制不住悲怀,深情悼惜这位多思的才女。她,流离颠沛,忧病相煎,一缕香魂飘散在遥远的浅水湾,……这时,会立即忆起她的挚友聂绀弩的诗句:“何人绘得萧红影,望断青天一缕霞!”

正是这种深深的忆念,和出于对作品的热爱而希望了解其生活原型,即所谓“因蜜寻花”的心理,催动着我在观赏巧云的最佳时节——八月中旬,来到这神驰已久的呼兰,追寻女作家六十年前的岁月。

呵,呼兰河,这条流淌过血泪的河,充溢着欢乐的河,依然夹带着两岸泥土的芬芳,奔腾不息,跳搏着诱人的生命之波。

穿过大桥,满目青翠中,一条宽阔的马路把我引入了县城。东二道街,十字路口,茶庄,药店,一切都似曾相识,一切又都大大地变了样。

但是,可能因为期望值过高,当我踏进萧红故居,却未免有些失望。寥寥几幅灰暗模糊的照片,一些作家用过的旧物,疏疏落落地摆在五间正房里。原有的两千平方米的后花园,这印满了萧红的履痕、泪痕和梦痕的旧游地,如今已盖上了一列民宅。更为遗憾的是,留下百万字作品的著名女作家,陈列室中竟没有收藏一页手稿、一行手迹。

联想到坐落在圣彼得堡的普希金就读过的皇村学校,虽然经过一百七八十年的沧桑变化,包括战乱与兵燹,但是,普希金当年的作业簿和创作诗稿,依然完好无损地保存在那里。相形之下,深感我们在搜集、保存作家的手稿、遗物方面没有完全尽到责任。

当然,也可以顺着另一条思路考虑:这位叛逆的女性的前尘梦影原本不在家里。在她自己看来,这块土地沦于敌手之前,“家”就已经化为乌有了。她像白云一样飘逝着,她的世界在天之涯地之角。“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如此而已。云,是萧红作品中的风景线。手稿没有,何不去读窗外的云?

“白云犹是汉时秋”。仰望云天,同女作家当年描述的没有什么两样,天空依旧蓝悠悠的,又高又远。大团大团的白云,像雪山,像羊群,像棉堆,像洒了花的白银似的。我想,如果赶上傍晚,也一定能看到那变化俄顷,令人目不暇接的“火烧云”。

记得沈从文先生说过,云有地方性,各地的云颜色、形状各异,性格、风度不同。在浪迹天涯的十年间,萧红走遍大半个中国,而且,曾远涉东瀛。她不会看不到沈先生盛赞不已的青岛上空的彩云,肯定领略过那种云的“青春的欷歔”和轻快感、温柔感、音乐感;她也该注意到关中一带抓一把下来似乎可以团成窝窝头的朵朵黄云。透明、绮丽的南国浮云,素朴、单纯,仿佛用高山雪水洗涤过的热带晴云,樱花雨一般的东京湾上空的绮云,——这些恐怕都能引发女作家的奇思玄想。然而,她全没有记在笔下。

当豪爽的江湖行、亢奋的浪游热宣告结束,“发着颤响、飘着光带”的胸境和“用钢戟向晴空一挥似的笔触”,渐次消磨,而难堪的寂寞、孤独与失落感袭来的时候,她便像《战争与和平》中曾是战斗主力的安德烈公爵,受伤倒在地下,深情地望着高远的苍穹,随着飘飞的白云,回到梦里家园去寻求慰藉,慢慢地咀嚼着童年的记忆——这人生旅途中受用不尽的财富。

对萧红来说,尽管童年生涯是极端枯燥、寂寞的,家园并无温馨可言,甚至经常感到格格不入;但是,“人情恋故乡”,就像一首诗中描述的:“满纸深情悲仆妇,十年断梦绕呼兰。”一颗远悬的乡心,痴情缱绻,离开得越远,回音便越响。于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便在“永久的憧憬与追求”中孕育诞生了。

时代造就了萧红。难能可贵的是,她不仅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冲破了封建枷锁,离家出走,成为中国北方的一个勇敢的娜拉;而且,由于亲炙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精神和得到一批革命作家及其作品的滋养,同时也接触了世界近代以来人文主义思潮和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的文化觉醒意识,她在文学创作伊始,就显示了崭新的精神世界,以稚嫩的歌喉唱出了时代的强音和民众的愿望。

对于乡园,她没有沉浸在一般层次上的眷恋、遐想与梦幻之中,而是超越了“五四”新文学的美学思索,在现实主义与个性主义、人道主义交叠的文化视点上,力透纸背地写出了“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深入地开掘其关于“国民性”的哲理反思和病态社会的无情清算。

她“以女性作者特有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以充分的感性化、个性化的认知方式,通过散化情节、淡化戏剧性、浓化情致韵味的艺术手法,揭露帝国主义、封建势力造成的弥天灾难,展示病态人生、病态社会心理的形成,以引起人们疗救的注意。

作为一个植根于现实土壤的现代文化追求者和思想先驱,她始终以其深邃的思考和“另一个世界”的眼光,审视着这块古老而沉寂的大地,呼唤着“别样人生”,期待着黎明的曙色。而且,为这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同那些跨越时代的文坛巨匠相比,萧红也许算不上长河巨泊。她的生命短暂,而且身世坎坷,迭遭不幸。她失去的不少,而所得可能更多;她像冷月、闲花一样悄然陨落,却长期活在后世读者的心里;她似乎一无所有,却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一串坚实、清晰的脚印,树起了一座高耸的丰碑。她是不幸的,但也可以说,她是很幸运的。

像萧红一样,呼兰河既没有长江的波澜浩荡,也不像黄河那样奔腾汹涌;呼兰县城更是普通至极的一个北方城镇。但是,地以人传,河以文传,由于这里诞生了一位著名女作家,它们已被镌刻在文学碑林上,因此,闻名遐迩。这里的小桥流水、窄巷长街,都一一注入了生命的汁液,鲜活起来,充溢着灵性,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

而前来探访的客子、学人,也必然要对照萧红的作品去“按图索骥”,溯本寻源。这样,人文与自然相辅相成,历史和现实交辉互映,就益发强化了景观的魅力。

流光似水。如今,那被女作家诅咒过的岁月,远逝了;那没有人的尊严和独立人格的牛马般的生活,一去不复返了;女作家及其作品中的主人公血泪交迸的“生死场”,已经照彻了灿烂的阳光。

十字街头拐弯处,当年萧红读书的小学校还在。微风摇曳中,几棵饱经风霜的老榆树似在发出岁月的絮语。下课铃声响起,一群闪着澄澈、亲切的目光的活泼可爱的女孩子,野马般地拥向了操场,有的竟至和来访的客人撞了个满怀,随之而喧腾起一阵响亮的笑声。

我蓦然想起,《呼兰河传》中老胡家的团圆媳妇,不也是这般年纪、这样天真吗?可是,只因为她太大方了,走起路来飞快,头天到婆家吃饭就吃三碗,一点也不知害羞,硬是被活活地“管教”死了。

从“两眼下视黄泉,看天就是傲慢,满脸装出死相,说话就是放肆”的死寂无声的黑暗年代,到能够在阳光照彻的新天地里自由地纵情谈笑,这条路竟足足走了几千年!

如果萧红有幸活到今天,故地重游,看看呼兰河畔翻天覆地的变化,听劫后余生的王大姐讲讲她的苦尽甘来,再赏鉴一番故乡的“火烧云”,也许会用她那珠玑般的文字,写出一部《呼兰河新传》哩!

同类推荐
  • 星星诗库:山中随笔

    星星诗库:山中随笔

    山中随笔 一 整个苏坝小镇似乎就我一个人醒着,或者,就我一个人活着。我听不到一个 人的声音,当然,我也看不到空绰的街面上行人的踪影。 人们都跑到何处去了呢?如果说人类懒惰到极致的方式之一就是午眠的话, 那午眠就是人类莅临死亡已不远的征兆了。如此亮丽的夏天,瞧瞧阳光的力度、 空气的透明度和风的温柔度都不能使人产生好奇、亲近和愉悦,人们反而乐陷于 一张床榻,一件廉价的电器鼓吹的热风和两三个小时
  • 大唐文青

    大唐文青

    本书用诙谐的文笔,以诗人们的作品为切入点,叙述了初唐、盛唐时期一些诗人的风骨与事迹。每一首诗歌背后,都有一段故事,一段人生,首次将这些一千多年前的“文青们”有血有肉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这些诗人们有的狂妄,比如说陈子昂;有的是杀人犯,比如说王勃;有的情感关系复杂复杂,比如王维;有的命途多舛,比如杜甫;有的是假土豪,比如李白……他们形形色色的人生,构成了中国文艺史上的一段又一段的绚丽,为我们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篇章。
  • 银水换神泉

    银水换神泉

    民间文学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根,是一座绚丽的文学宝库,珍藏着浩如烟海的内容健康、纯朴乐观、形式丰富多彩的文学瑰宝。它植根于民间,融幽黙、风趣、机智、巧合等元素于一体,以其通俗易懂上口易记而得以广泛流传。它源远流长,在某种程度上,它给正史以弥补,给名著的孕育奉献了营养,如《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基本上都是先有零散传说而后成书。民间文学作品的内容大多以扬善惩恶为主,催人奋进,积极向上,并以古朴纯真的艺术手段,反映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理想和追求。如果没有了它,人类将失去多少童真的回忆;爱祖国爱家乡将会缺少实际可感的具体内容;人类的欢乐、悲伤也将变得平淡……
  • 生命在纸上行走

    生命在纸上行走

    瘫痪病榻,才感悟到散步阳光下的幸福;饥困荒漠,才渴望得到一滴水的幸福;身陷囹圄,才领会到获取自由的幸福。缺陷像一把钥匙,打开幸福之门,幸福在缺陷中找到答案。
  • 三峡交响曲

    三峡交响曲

    这是一首表现三峡工程建设的长诗。诗人将长诗置于广阔而深远的历史背景上,经过精心选择,择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事件、人物、场景和画面,歌吟了三峡工程的宏伟与壮丽,描绘了三峡工程建设者的英雄群像, 现出他们朴实的品质和献身精神,使长诗涵蕴工程可歌可泣的场景、人物和故事,从而使长诗具有了深远的历史感和浑厚的文化意蕴。
热门推荐
  • 血脉神威

    血脉神威

    在这个世界分为炼体武者,真武者,灵武者,术武者,仁武者,王武者,圣武者,帝武者,神武者。还有一个至高无上的境界真神!在人界,有一个人,他遇到了一块晶石,不久后,他所在的家族,惨遭灭亡。他身怀重伤,逃了出来。怀着那个晶石。死出逃窜,最后加入宗门,与佳人共渡生死磨难,但他因为一个人死了,佳人为了救他也身受重伤,不过他的灵魂在另一个世界不断的成长,而后涅槃重生,杀掉灭族敌人后,随佳人统一天下!
  • 穿越之神武大陆

    穿越之神武大陆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颜如玉。可他成武阳却在一个旧七彩玉瓶中就找到老婆,并且修仙赚钱,潇洒快活
  • 婚非得已:总裁的替身娇妻

    婚非得已:总裁的替身娇妻

    小时候的一场承诺,长大后的他却不识得自己的妻子就是小时候定下誓约的女孩。多年之前的雉儿约定,让她在人群中一眼就看到了那个曾经对自己呵护犹如珍宝的男孩。当身世之谜浮出水面,当多年之前的隐私再掀波澜,且看两个人如何抉择一段爱恋,多年之前的约定如今是否还能再续前缘,当爱情中存在了欺骗,他还会不会愿意接受这段情缘。
  • 查理九世之寻找五国公主

    查理九世之寻找五国公主

    多多们收到了墨爷爷的一封信,要去寻找五沉睡的五国公主,复兴五国
  • 奇异式爱情

    奇异式爱情

    而每当他近距离靠近夏瑾凉,他漆黑的眸子像能摄人魂魄,美的让人心惊胆战,像深渊一样不见底,沉迷其中无法自拔。其实对于特殊的人,谁都会注意的。唯独夏瑾凉不屑他的狂傲,可最后那个男孩真的走到了夏瑾凉的心里,这个情商低的女孩会明白自己的心吗?她会勇敢的走出自己的世界吗?
  • 主宰道经

    主宰道经

    奔流的时间覆盖了太多的人和文明,或渺小,或浩瀚,曾经的修真文明多么伟大,长生主宰者让人多么向往,修真文明中的伟人从覆灭中走来,走向遥远的未来,他们将火种《道经》传授给一个幸运儿,他将带着一个文明的希望在都市中修真,与时间对抗,重现修真世界……
  • 王子偏骑白马来:穿上水晶鞋

    王子偏骑白马来:穿上水晶鞋

    如何让你遇到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每个女孩子心中,都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梦,梦里有位王子,待她如珠如宝如生命。总有一天,他会身骑白马,踏云而来,像是拯救公主的龙骑士一样,救她于水火,带她离开黑暗的泥潭,摆脱尘世的纷扰,像童话里写的那样,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有一天,王子真的来了……
  • 倾国莫倾城

    倾国莫倾城

    一向默默无闻、足不出户的她,想不到却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在大懿王朝首度选秀中惊艳全国。一曲《九天重云》余音绕梁,舞姿令人过目难忘;一颦一笑总在淑柔中带着清傲,让人忍不住要走近她一探究竟。可她却是个冷美人,寻常人家看都不看一眼;一些位高权重的富贵子弟更让她瞧不上眼,三言两语就叫你这辈子都不敢再见到她。这无不让京城上下唏嘘不已。咱大懿王朝的皇帝陛下更是对这位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丞相府千金饶有兴趣。那么,当她,遇上他,又会产生什么传世奇闻呢……
  • 剑道萧遥

    剑道萧遥

    回国大唐,武道、仙道、剑道、一部以剑铸就的神话
  • 蓝瞳之恋

    蓝瞳之恋

    乔言冰,看是弱不禁风,其实内心坚强,可是自从遇见那个拥有一双似海洋一洋深邃迷人蓝眸的酷酷男生后,她的心便沦陷了,可是这一段涩涩的初恋注定是没有结局的,因为他好像很讨厌自己,总是板这一张脸......段健,外表冷漠,可是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偏偏就是放心不下隔壁那个傻丫头,原以为自己只是感激她对他们家两人一狗的照顾,才会特别关照,没想到自己竟因为她跟自己的死敌,走得太近而醋意大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