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学习,是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的必由之路。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学习就成为整个人类及其每一个个体的一项基本活动,成为贯穿于人类社会始终的活动。人的一生都是受教育的过程,我们置身其中的世界就是一个大学校。无论一个人、一个团体,还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获得新知,才能不断成功。
“书”不仅指“书本”,还指“社会书”。书从广义来讲,有成文的书和不成文的书。对于成文的书,是用文字写出来的书;至于不成文的书,整个大自然,整个人生都是我们所谓不成文的书。能够直接读这种不成文的书,所得的学问,将更为真实,更为创新,更为灵活:需以读成文的书所得,作读不成文的书的参考。以读不成文的书所得,供给读成文的书的指针。这样,我们就不会读死书,这样,我们就可得真的、活的学问。中国旧日的书生,大概就只知道有成文的书,而不知道有更广博、更难读、更丰富而有趣味的不成文的书。更不知道读成文的书与读不成文的书,须兼程并进,相辅相助;所以只有书本知识,而难于得到驾驭自然、指导人生、改革社会的真实学问。但无论读哪一种书,关键在于须自己思想。
人的一生都是受教育的过程,我们置身其中的世界就是一个大学校。无论一个人、一个团体,还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获得新知,才能不断成功。日本学者佐藤一斋讲:“少而学,则壮年有为。壮而学,则老而不衰。老而学,则死而不朽。”古人讲“人不可以不学,犹鱼不可无水”。人世间什么东西最珍贵?最有价值?不是权力,不是金钱。权力随地位的变动而消失,金钱随时间的流逝而成粪土。最珍贵的东西是知识,最有价值的东西也是知识。华罗庚曾言:学习必须先从踏踏实实地读书开始。北宋的欧阳修认为立学以读书为本。读书,它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是最好的最省事最有效率的学习方法。
1.读书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一个人成功的因素不只是读书,但是,读书却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杜鲁门曾有这样的信条:“不是所有的读书人都是一名领袖,然而每一位领袖必须是读书人。”
哈利·杜鲁门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总统。他没有读过大学,曾经营农场,后来经营一间布店,经历过多次失败,当他最终担任政府职务时,已年过五旬。但他有一个好习惯,就是不断地阅读。多年的阅读,使杜鲁门的知识非常渊博。杜鲁门的广泛阅读和由此得到的丰富知识,使他能带领美国顺利度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时期,并使这个国家很快进入战后繁荣。他懂得读书是成为一流领导人的基础。
美国前任总统克林顿说:“在19世纪获得一小块土地,就是起家的本钱,而21世纪,人们最指望得到的赠品,再也不是土地,而是联邦政府的奖学金。因为他们知道,掌握知识就是掌握了一把开启未来成功大门的钥匙。”
墨西哥的一项调查表明,95%的罪犯没有读过任何的名著。当我们研究成功人士的事业时,常常发现:他们的成功一直可以追溯到他们拿起书籍的那一天。书籍是一种工具,它能在黑暗的日子鼓励你,使你大胆地走入一个别开生面的境界,使你适应这种境界的需要。当今,如果有谁想不读有字之书,凭借着自己的一点小聪明“白手起家”,直接去读“无字”大书,那么他不是狂妄,便是愚昧。天下才子必读有字之书,在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与技能成为你生存与成功之根本,不养成一个补充知识的习惯是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很多名人的命运是通过读书而改变的,因此读书也就成为他们一生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例如孙中山说过,“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美国著名的科学家富兰克林就是通过读书而成才的。这就是书的力量,这就是精神的力量。
2.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是知识最重要的载体,是不可替代的。莎士比亚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而知识的重要载体是书籍,所以人们又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虽然现在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环境和背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创造力成为人们更加青睐的追求,但是知识的重要性仍然没有改变,因为知识是创造的基础和永不枯竭的源泉,没有知识的人就不可能具有创造性。书籍是各种各样知识的永恒载体,虽然现在出现了各种新的知识载体,如软盘、光盘和各种不同介质的存储器,但是,书仍然是人们更为喜爱的一种知识载体。读书可以说从古到今都是被公认的成功法宝。
人与禽兽的区别,虽有种种不同的说法,但根据科学的研究却只有两点:一是人能制造并利用复杂工具,而禽兽不能,二是人有文字,而禽兽没有文字。其实文字亦是一种工具:传达思想、情感、意志,是人与人内在的、精神上的交流工具。说粗浅一点,人是能读书著书的动物。故读书是划分人与禽兽的界限,也是划分文明人与野蛮人的界限。读现代的书是与同时代的人作精神上的沟通。读古人的书是承受古圣先贤的精神遗产。读书可以享受或吸取思想家多年的心血结晶。读书是人类特有的神圣权利。要想不放弃此种神圣权利,堂堂正正地做一个人,唯有努力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