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响应“为你的孩子上两天学”的口号,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一切活动,加强跟学校沟通与合作,真正做到家长与老师互动。
海雯刚到美国上一年级时,艾琳梧老师就请我们去班上讲中国的春节,介绍中国的习俗、传统,为什么有农历新年等等。我们父母响应家长协会提出的“为你的孩子上两天学”的口号,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一切活动,加强与学校的沟通与合作,真正做到家长与老师互动。
美国的学校非常注重教师与家长沟通。老师与家长互动,共同为教育好孩子出谋划策。
美国家长是纳税人,按中国人的说法是教育的主人。既然是主人,就要行使主人的权力。而他们大多数又都在工作,如何才能参与到学校的教育工作中去呢?这就需要有一个组织,于是产生了家长协会。英文为PTA(Parents Teacher Association),准确的叫法应是家长教师协会,只是大家习惯叫家长协会或家长会。
全美家长协会成立于1897年,由两位居住在首都华盛顿的妇女爱丽斯·博尼(AliceMclellanBirney)和芬·赫斯特(Phoebe Apperson Hearst)发起。当时,妇女没有选举权,因此在国家制定政策时长期忽视孩子的教育、健康与安全。爱丽斯·博尼等人认为母亲与孩子有天然的联系,母亲必须走向社会,建议、参与和孩子成长相关的政策制定和实际管理。于是,在近2000名母亲、父亲、教师、律师的支持响应下,PTA组织宣布成立。
家长协会成员完全是义务服务于学校,一般由民主推选出主席、秘书、财务和委员若干人,负责日常组织与沟通工作。家长协会虽是民间组织,但权力可不小,在学校与校委会可以平起平坐,在县市可与教育局称兄道弟。家长协会是美国全国性的组织,学校、郡、县、市、州到全国都有各级家长协会,全国有六百多万的家长协会成员。
在一个多世纪的努力下,PTA组织成绩不凡。美国政党、政策越来越受到协会关心孩子成长议题的影响,目前全美国有六百多万的会员,在大选和地方选举中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除此之外,全美PTA的业绩也表现在1925年推动了为儿童提供免疫服务,1946年至今在协助联邦政府实施学校提供午餐服务,创建社区防止暴力配套工作,广泛宣传让孩子远离酒精、毒品,呼吁尊重、包容差异,发展出一套如何与孩子谈性问题的指导方案等方面,都立下了汗马功劳。
以前,教育孩子似乎只是专业教育人士的责任。父母将一切教育责任都交给老师,任其管教。然而,教育家们渐渐地发现,教育学生绝不只是老师单一方面该做的事情而已。父母实际上是很重要的影响者,老师常常更换,而父母永远不变。许许多多研究报告的结果都显示,父母参与教育对孩子学习的成果,不只是在幼年,而且在他们整个学习成长过程中,都有非常显著的影响作用。
美国人认为,教育小孩,家长兼有设计师和总经理的责任,至少也是个大股东。这样,家长通过家长协会参与学校的教育就理所当然。虽然有时校方也抱怨家长干涉太多,影响教师教学计划,但也正因为家长的介入,使得老师会更加认真、一丝不苟。学校一般欢迎家长的介入,家长大多数不是教育工作者,所提意见也不一定正确,往往仅从自身的利益出发,甚至是无理取闹。有了家长协会,有争议的意见先要在家长协会得到共识,再与校方谈判改革办法。
学校很多会议和活动都有家长协会代表参加,然后把学校的情况从家长的角度把信息通过编写刊物、信件或电子邮件发给学生家长,家长有什么疑问也可以通过家长协会反映到学校。
学生家长都会被欢迎加入家长协会,交几块钱的会员费,就成为会员。
学校的很多课外活动,包括集资、艺卖、捐款、社区活动等等,家长协会都担负着重要的角色。家长协会也会召集家长会议,讨论一些学校的事情,如帮助学校教学设备的改善,图书的更新等等,有力出力,有钱出钱,从而加强了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学校的沟通与合作。
美国的学校,教师上课有较大的自主权,家长也会经常被邀请到课堂去与学生闲聊家长擅长的东西。
“家校合作”办教育是美国教育的特色。很多学生家长、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家长经常轮流做老师的助手,活跃教学形式,协助组织活动,包括郊游(field trip)、运动会、文化节,节日庆祝活动也离不开家长协会的支持和参与。在上学与放学时,学校附近交通秩序的管理都是由热心的家长们在义务工作。
还有定期出版学校家长协会通讯,也是由家长们帮助编辑、印刷、分发。家长也常常为学校运动队担任领队和教练等职务,同时家长协会还可以组织讲座,请专家介绍升学指导或青少年心理健康等相关知识。
办教育、开展活动都需要经费,除了每年的会员费,很多家长协会把为学校筹集经费(Fund-Raising)作为重要任务。家长协会欢迎社会团体和个人及家长为学校捐款,但更多的是与商家合作,比如联系一些餐厅、商店,卖他们的礼券给家长,家长在那里消费便可使学校受惠;或卖有本校标志的服装;或请照相馆为学生照相,名正言顺地告诉家长要收取一些费用,而学校也从中获得一些经费。
海雯有时会要求我们到指定的超市去买莱等,把收据交到学校。学校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凭超市的收据得到一些回扣。有时会让我们某一天某个时段到哪一家比萨店去买意大利比萨饼,因为这一时间学校家长协会派人到店里根据销售额提取回扣,而这些回扣都用于帮助学校解决经费问题。对于商家也是一种宣传和提高市场占有率的促销手段。
虽说中国人在美国重视子女教育,但对学校的事情参与较少,很少去学校提意见发表看法,当然也有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因素。老美不一样,一方面热心地参与学校的活动,帮助学校搞好教育,出钱出力;另一方面有时也让校方头疼,遇到家长不讲理,老师也吃不消。
2005年2月21日出版的美国时代杂志《TIME》用封面故事报道了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报道指出,教师最怕遇到野蛮、固执、不讲理的家长。只有教师与家长联手合作,才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根据报道中引用的调查结果,90%的新教师同意学校让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是当务之急;只有25%的教师表示,他们与家长的合作经验“令人满意”,31%的教师表示,他们最大的挑战是面对学生家长,尤其是如何与家长沟通;73%的新教师表示,太多学生家长把学校和教师视为“敌手”(Adversaries)。
报道指出,教师最怕三种类型的家长:
直升机型:老是在孩子上空盘旋,过度保护,不给孩子失败的空间,妨碍他们自立,也妨碍他们成长。
恶魔型:蛮不讲理,处处找老师的麻烦,是教师最可怕的“噩梦”。
干洗型:把他们难以管教的子弟丢给学校,希望教师一天就把他们管好,好像脏衣服送进干洗店一样。
文章同时指出:要使孩子感觉到周围的成年人对他们的看法和态度有一致性,孩子才能良好地成长。
文章还为家长提出几个成功要诀:
一、父母都要出席家长会,以免给人以不重视学校、不重视孩子的印象。
二、教师与家长应建立互信、互敬的关系。
三、教师与家长要交换有关孩子的资讯,增加彼此对孩子的了解。
四、不要过分看重分数,成绩单应作为起点,而不是讨论的中心,不可要求教师更改成绩。
五、留意孩子在学科成绩以外的表现。不论你的小孩学业上是否杰出,培养孩子有爱心,有责任感,有素质,能为社会服务更为重要。
六、虚心接受对教育孩子有益的建议,不要过度当心孩子犯错,以免孩子失去学习教训的机会。
七、对孩子的能力要充满信心。
八、抛开自己过去对学校不愉快的成见,尊敬孩子的教师,相信教师真心希望孩子的学业有长进和人生幸福。
家长协会(PTA)的确是一个很好的沟通场所,家长和教师应把握好沟通时每一分钟的宝贵时间,共同思考孩子的长处、实力和所要面对的问题和挑战,并取得一致的意见,然后共同研究最好的回应方式。
马里兰州蒙郡(Montgomery County)是全州教育水准最高的郡县市之一。目前蒙郡家长教师协会(PTA)主席是由华裔余青蕙女士当任,这也是亚裔首次当选该郡的家长协会主席一职,连美国的华盛顿邮报都对她的当选作了报道。
蒙郡不但学生成绩好,同时也积极推动家长参与,他们经常举办免费家长培训班,他们的口号是:“为你的孩子上两天学!”
也就是由蒙郡教育系统的专家、教师来向家长介绍蒙郡的教育体系以及父母如何为子女教育提供有效支持等家长感兴趣的问题。
课程叫PALS (Parents as Liaisons for Schools),意思是“家长为学校的联络人”,或称“让家长成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桥梁”。它的宗旨在于让家长们能更多地满足子女们的教育需求,更好地了解蒙郡教育系统及所提供的各种服务。接受过培训的家长都像宣传队、播种机,能够帮助其他家长,从而为社区提供更多的教育咨询。
美国全国家长协会(National PTA)建议指出:作为家长,你对子女的成功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并举出帮助子女成功的十种途径:
1.与子女沟通。
如果我们尽早地与子女沟通,提供给他们信息与行为准则,获得子女的信任,在他们到别处寻求信息前会首先与您商量。
2.建立崇高而实际的期望。
花一点时间去注意小孩的特长、天赋和兴趣以及哪些方面需要帮助,帮助他们制定可行的自我目标,从而使他们能够感受到、同时也能达到成功。
3.建立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将孩子作为独立的人来看待,他们自己的选择可能失败,但只要认识到,这就是他们的成长和成熟。
4.确保小孩健康成长。
小孩在学校德智体全面发展非常重要。小孩只有在营养、休息和心情良好的条件下才能更好地学习。
5.父母从启蒙老师到把家当作学习的园地。
天天变化的经济环境,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也在更新,告诉你的子女学习的重要性,同时需要终身学习。
6.与学校保持联系。
保持与老师和学校的联系对小孩的学业至关重要,出席家长会、学校活动和学校家长协会(PTA)的活动,保持与校方电话、信件、电子邮件的联系,与学校建立友好关系等,这些都是对小孩学习的支持。
7.鼓励探索与发现。
鼓励小孩往有兴趣的方向发展,寻找机会探索新事物,应帮助他们了解周围的世界。
8.选择朋友,帮助小孩开发良好的友谊关系。
所有的小孩都需要被关注、被接纳,感觉有自己的位置。帮助小孩开发良好的友谊关系对将来的发展有正面的意义。
9.保证安全。
提高对潜在风险的警惕,提醒小孩防犯于这种风险,让他们知道在遇到威胁时如何去回避危险。对小孩的安全教育有助于小孩知道什么是犯法和培养良好的品质。
10.积极参与社区服务。
课堂所培养的智力和才能,只有应用到实践中才能得到证明,小孩在社区服务中会学到很多有价值的学问。
2.我一直试图发现海雯的闪光点,但我总觉得她各方面都不突出,也许她是全面发展吧。
我一直试图发现海雯的闪光点,但我总觉得她各方面都不突出,也许是相处时间太长就习以为常吧,也许她是全面发展吧。但我的许多朋友每当接触海雯后,总会夸赞海雯这也是天才,那也不得了,我想仅仅是瞎子摸象罢了。
我总是相信,所有的小孩与生俱来都具备有聪明的天赋,或许有些因人而异。再有每个人的家庭和社会背景不同,都会有天赋被挖掘的时间差。我们许多孩子被迫与别的孩子做比较,用一个简单的分数标准来区分聪明和不聪明。这种做法无疑对许多小孩的天赋造成忽视和伤害,甚至是毁灭。
当我们的学校只用一种分数的标准来衡量学生聪明与否时,父母去发掘、引导、培养小孩的天赋就显得特别重要,而不是盲目地要求孩子一定要怎样怎样,或是整天拿自己的小孩和别人的小孩比较。既然没有身高的优势,为什么一定要和姚明一样当球星呢?
有时父母望子成龙心切,结果却大失所望,这种例子也不少听到。有一对中国夫妇,来美国没几年,原来住在租来的公寓楼,学区一般,小孩上学和周围的同学朋友相处得也很开心。尤其是刚来美国时,邻居还有好几个中国小孩,语言和生活上都有朋友互相帮助,在学校学习还不错,小孩也觉得在美国上学比在国内轻松,过得也愉快。
但父母一直希望儿子能上名牌大学,眼看小孩进入高中,夫妻俩为了让小孩有更美好的前景,决定勒紧裤带,省吃俭用,在大家公认的好学区买房子,儿子也就转学到一所很好的高中。
到了新的学校,小孩感到不适应,学习成绩也由原来学校的A和B变为了B和C,有时还出现D。离开了往日的好友,又不能融入新的同学群体,孩子感到很孤独,也失去了以往的欢乐。父母的一片苦心,换来的是儿子的怨恨和学业的退步。
有些明星高中,偏重于培育所谓天才学生,如果学生达不到学校标准,还是别往这种学校挤。程度差就被“放牛吃草”,让其自生自灭。如此一来,天才不成,反成垃圾。
我一直认为,不论是小孩还是家长,有一点梦想或幻想都不是什么错。尤其是小孩,想像是创造的源泉。但也要有理性,尤其是成年人应有更多一些理性,但也要有敢于挑战的精神。以下是我听说的关于中国科大少年班的一个故事,不知你听过没有?
父母都渴望生个聪明娃娃,以自己小孩的聪明为骄傲。大约在1978年,大陆有一个少年叫宁柏,只有11岁时,就会写诗,开中医药方,把中学的数理化课本都自学了。这位神童的故事在《人民日报》上报道后,轰动一时。中国科技大学派了两位老师专程去宁柏家,对他进行面试,把他破格录取为科大学生,为此还办了一个少年班,专门在全国搜罗这些“神童”。
科大少年班在八十年代后名满天下,可媒体却再也不提当年中国第一神童的事了。因为当年的第一神童长成了一个凡人。宁柏当初由于盛名之累,没有敢考研究生,虽然那时科大学生考研的成功率是很高的。
这是一个被聪明所误的故事,如果没有盛名之累,宁柏心理压力没那么重,也不至于落到不敢考研究生的程度。许多人天资聪颖,他们虽从来没有过像宁柏一样的名声,可也被聪明耽误了。
我认为宁柏自己有权力选择考不考研究生,只是不论是父母还是周围的人,也应理性地看待所谓天才,毕竟都是只有一个脑袋、而非三头六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