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孩子的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要善于听孩子的弦外之音,这样才能明白孩子的真实意图。如果能清楚地知道孩子内心的真实意图,那么走进孩子的心灵,贴近孩子的内心也就不是困难的事情了。这个时候,才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了解孩子。至此,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用最适合孩子的方式教育他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教育孩子,要探明虚实
很多父母也能够做到认真听取孩子的话,也能有所回应,但是似乎总是把握不到孩子的真实意图:孩子其实想告诉父母自己不喜欢被冷落,而父母却买回来很多好吃的、好玩的陪伴他;孩子想告诉父母自己渴望被重视,而父母却认为孩子无理取闹,不可理喻。诸如此类的例子还很多,所以,不仅要听取孩子的话语,还要听懂孩子的话语。这样,才能给孩子他最需要的东西,而不是弄巧成拙、答非所问,甚至事与愿违、适得其反。
7岁的苏芮长得可爱漂亮,特别是一双大眼睛,眨巴眨巴很是招人喜欢。可是,这几天,苏芮的妈妈却满腹心事地来到儿童心理咨询机构,诉说最近越来越让她感到头疼的一件事:只要跟小朋友一起分享食品,苏芮就一定要占上风。比如,蛋糕上唯一的樱桃要归她所有;分糖果一定要她主持,为自己留下最大的那份。一旦没有如她所愿,她就哭闹不止,誓不罢休。苏芮的这种行为经常让妈妈感到尴尬为难,也往往让幼儿园的老师不知所措。
儿童节后的一个周末,苏芮妈妈邀请了咨询机构里的专家和几名小朋友来家里参加苏芮的生日派对。为了避免尴尬的境况,妈妈特地定做了一个漂亮的大蛋糕,上面一共有七朵玫瑰形奶油花。刚刚摆上桌子,苏芮就迫不及待地大叫:“我要一朵完整的奶油花!”可是来做客的恰巧有七位小朋友。妈妈本着礼貌待客的传统,先给客人切蛋糕,还一边给苏芮解释:“我们要懂礼貌,要按照顺序分蛋糕,分到你那里可能有完整的奶油花,也可能就没有了。”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纠正孩子的“霸道”行为。
随着一朵朵奶油花的消失,苏芮越来越紧张。眼看着最后一朵奶油花将要落到其他小朋友手中时,她突然变得怒不可遏,愤然离开客厅,冲到卧室里大哭失声。妈妈闻声而至,看到她的样子,蹲下来解释道:“刚才只有七朵花,妈妈不能先给你,要先分给其他小朋友,到了你这里正好没有完整的了。不过,我们给你留了半朵,你快去吃吧。”
苏芮哪里肯依,她愤怒地大喊:“我明明跟你说好了要一朵完整的,你为什么不给我!我不要半朵的,我就要整朵的!你从来都是这样,只知道顾自己,从来不顾我的感受!”妈妈越解释,苏芮哭得越伤心。这时候专家开始介入,建议苏芮妈妈先不要说话,而是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话。
接着专家又建议她将孩子搂在怀里,轻柔地安抚她,让她哭个痛快。看得出来,苏芮依然对没有得到完整的奶油花而耿耿于怀,妈妈一个劲儿地说:“待会儿给你再买一只带花的蛋糕吧。”苏芮却不答应,哭着要原来那只蛋糕上的花。专家建议苏芮妈妈跟孩子道歉,妈妈照做了。让妈妈吃惊的是,道歉完,苏芮反而提高了哭声,大喊:“道歉也没用!我再也不原谅你了!你以前老生气!还打我!从来都是说话不算话,我今天算是明白了,你根本不爱我对不对?”
苏芮妈妈尴尬地对专家笑笑,低声说:“这下给我揭老底了。”专家建议她继续道歉:“妈妈错了,妈妈不应该对你发脾气,更不应该打你,妈妈以后再也不打你了!妈妈以后一定说话算话,说得出就做得到。”听到妈妈的道歉,苏芮哭了一会儿,随后慢慢平息下来。依在妈妈怀里,她轻声地说:“我想用鲜花代替奶油花插在蛋糕上。”妈妈问她用什么鲜花,她指了指客厅花瓶里插的百合花。至此,专家才彻底明白,苏芮并不是真的只想要一朵完整的奶油花,而是心里压抑着对妈妈的不满,故意耍性子。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读懂孩子的弦外之音才能懂得孩子的意图,才能弄明白孩子那些莫名其妙的行为的原因。倾听孩子的弦外之音的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建立亲密关系,了解孩子真正的需要,以便可以有的放矢,有目的性地开展教育。
同时,弄懂孩子的弦外之音,也可以帮助孩子了解和认可父母的良苦用心。可以说,整个亲子关系都是一个问题的发现和解决的历程。亲子关系品质的加强要依赖倾听,要透过现象挖掘出本质,触碰到孩子内心的叩问,避免孩子因为父母的不入正题而误解父母的用心,偏离父母的教育轨道。
听懂孩子的言外之意
教育本来就是一种艺术性的行为,家庭教育的艺术性更是值得深究。如果父母希望用正确的、适合自己孩子的方式去教育孩子,首先就要学会理解孩子。从这个角度来说,真正完美的教育必然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而心与心的对话又是从真诚的倾听开始的,不会做一个真诚的倾听者,就很难成为一个合格的父母。
要知道,孩子虽然年幼,但并不无知,他们懂得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思想。只是,有时候因为种种原因,他们不愿意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而是用其他的言语引导自己的父母去读懂自己的意愿,这时候,父母不但要听懂孩子的话,还要读懂孩子的弦外之音。
“我是你的孩子,所以你要理解我所说的话。请不要笑,这不是让你笑的,而是让你听懂的,否则我不原谅你。”这是一个法国小姑娘对她的父母说的话,说这话时,她还在上幼儿园。可见,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有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有了渴望父母理解自己的想法。如果不学会倾听孩子的弦外之音,恐怕就要进入很多教育的误区了。
耐心倾听孩子的诉说,了解孩子的真实意愿,让孩子体会到关爱和温馨,从而对父母更加亲近与尊敬,这有利于孩子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有利于父母对他们的不听话行为进行明确的教育和指导。许多父母虽与孩子朝夕相处,却对他们并不了解。不了解孩子的想法,就很难有效地应对孩子的不听话行为。父母要想在纠正孩子的不听话行为上取得有效的成果,首先得取得孩子的信任,走进孩子的心灵。
作为一个称职的父母应学会倾听、乐于倾听,善于倾听孩子的弦外之音,才能真正学会从孩子的倾诉中真切地感受和把握孩子的喜怒哀乐,真正了解孩子在想些什么,要求什么,希望什么。才能真正领会孩子的思想意图,分享孩子的快乐,真诚地为孩子的进步而高兴,为孩子的成功而喝彩;才能有效地用父母的体贴去化解孩子的烦恼,营造出充满爱意的温馨家庭环境;也才能赢得与孩子的真诚友谊。
因此,父母千万不能忽视倾听孩子的弦外之音的作用。唯有如此,父母们做孩子的思想工作才能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才能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也唯有如此,才能在和孩子的心灵沟通、行为互动中成功地帮助孩子解决困惑,消除误会,并最终塑造出有利于他成长的性情。
当家长的一定要知道孩子的话语中包含的意思,不能只是单纯地理解它们的字面意思。有可能孩子对你说他想让你给他讲故事,而事实上,他只是想让你能多陪陪他,并不是想听那个讲了无数遍的故事;有可能孩子对你说他今晚想和你一起睡觉,并不是他不愿意自己睡,只是他觉得你已经好久没有抱过他,亲过他了……因此,学会读懂孩子的真实内心,无论对做父母的,还是对孩子,都是一种很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