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不是万能的,所以求人帮忙是常有之事。可如果求人时不懂得尊重,那必然让人反感,也不会得到想要的帮助。
一位X光机器制造商,就曾经运用人渴望被尊重这一心理,把他的设备卖给了一家大医院。
当时,这家大医院正在扩建,准备成立全国最好的X光科。豪斯大夫是X光科的负责人,整天被X光设备推销员包围,听他们歌颂、赞美自己的设备。豪斯大夫烦透了。
但是,有位高明的X光机器制造商没有那样做。他提笔给豪斯大夫写了一封信:
“亲爱的豪斯大夫,我们厂最近研发成了一套新型X光设备,它们并非十全十美,所以我们想请您来指导一下。因为我们想不出在这方面还有谁比您更有发言权。我们知道您十分忙碌,所以我们乐于在您指定的任何时间,派车子去接您。”
看到那封信后,豪斯大夫既惊讶,又觉得有趣,他感到自己受到了莫大的尊敬。所以,尽管他非常忙,但还是推掉了一个约会,去那家X光制造公司。结果不用多说,他买下了医院的那套设备。
因为受到了尊重,所以豪斯大夫在去看设备时,就抱着一种开放、宽容的态度,并最终买下了那套设备。是尊重而不是一味的吹捧,让这位X光机器制造商成功地完成了一次销售。
越是有才华的人,越应该尊重他。因为有才之人一般比较傲气,如果稍有侮慢,就可能让他们觉得自尊心受伤。请这样的人帮忙,需要拿出你的诚心和真心,并表现出十足的尊敬才行。有时候,无形的尊重比重金贵礼更有效。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满腹经论,但却不愿出仕。因为他在等待能真正重用他的明主。
刘备是一位尊重人才的领导者。当他二顾茅庐仍未请出诸葛亮后,又要进行第三次拜访。关羽、张飞很不高兴,认为“其礼太过”,张飞甚至主张干脆用麻绳把诸葛亮捆来得了。但刘备却斥责他们说:“你们不知道周文王拜见姜太公的事吗?只有敬重良才,才能得到良才的真心辅佐。”然后,三个人就一起去拜访诸葛亮。在他们离茅庐还有半里远时,刘备便下马步行;来到诸葛亮家,见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就恭恭敬敬在台阶前站了两三个小时,一直等到诸葛亮醒来。最后,诸葛亮被打动,终于答应出山相助。
刘备得到诸葛亮相助以后,就把他奉为老师。临死前,还把儿子托付给他,并叫儿子“以父事之”,诸葛亮深受感动,一直对刘蜀政权忠心耿耿、鞠躬尽瘁。试想,如果刘备不是真心尊重他、爱护他,诸葛亮能出山吗?即使出来了,能死而后已地为刘备服务吗?
尊重别人看起来是小事,但对别人来说却是关系到自身荣誉和价值的大事。社交中,对别人多一点尊重,对你来说很简单,但却给别人带来舒适和满足,能让他们更信任你,喜欢你,为你的社交开辟更广阔的天地。
有一个乞丐,每天都坐在银行大门旁边乞讨。银行家偶尔经过这里时,出于同情往乞丐的乞讨罐里扔了一块钱,可他走了几步忽然回转身来,捡起乞丐脚下的一只铅笔,说:“你是个商人,我给钱是买你的一支铅笔。”乞丐的脸上露出了奇怪的神色,有惊讶,也有感激。
第二天,乞丐就不见了,银行家也逐渐淡忘了他。
十几年过去了,由于各种原因,银行家的信用出现了危机,面对许多存款人的取款要求,银行家一筹莫展。
忽然,一位富翁携一笔巨款来到银行,称要在此开户。银行家惊讶地看着眼前这位西装笔挺的先生,不敢相信还有人来帮他。那个人激动地说:“还记得我吗?我就是十几年前在你的银行前乞讨的乞丐。当时,你告诉我是个商人,不比别人低贱,现在,我果然是个成功的商人。谢谢你,是你的尊重让我学会了自尊。”
所以,社交中要学会尊重每一个人,不论这个人是比你强,还是暂时不如你,只有付出了尊重,你才能收获尊重和祝福,遇到困难时,也才会获得别人的帮助。
[本章小结]
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是相辅相成的,当你给别人适当的尊重和信任时,对方同样也会投桃报李,社交关系才会良性循环起来。尊重他人不但是社交的前提,也是做人的必然准则。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尊重别人的人,才有权受人尊敬。”孔子也教导我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说的都是尊重的礼仪,告诉我们要尊重别人。
智者懂得尊重每一个人,因为他知道人各有所长,也明白成事不易。甚至那些看起来卑微的人也应该获得尊重,因为“大海的母亲是小溪”,对错强弱本可以相互转化。
因此,在社交中,我们不但要做到对上尊重,也要做到对下谦逊。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人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