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志
前不久,听到这样一首打油诗:“多请求勤汇报,装不懂少参考;官说东就是东,管保你步步高。”这种处世哲学,时下颇为盛行。“懂装不懂”的怪现象,缘何而起?
有句古训:“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在这种陈腐的观念和陋俗的训导下,一些人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为座右铭。开口闭口难得糊涂,明明自己懂的问题,自己能办的事儿,却装不懂,毕恭毕敬讨教领导。究其原因,陈规陋俗根深蒂固,怕出名后招惹麻烦。因为国人生来嫉妒心强,一旦嫉妒心与权势这根魔棒合而为一,那你必是大难临头了。
有一些居心叵测、见风使舵的人,他们找到一座靠山、靠上一棵大树,为了往上爬,不惜代价研究某些大权在握的“庸官”,鞍前马后吹吹拍拍,无论领导说得对错、做得如何,皆以“妙论”、“高见”冠之,其目的是博得上司所爱,赏其一官半职。在这些人之中,也不乏有点才气的。在他们看来,兵不能高于将,“员”不能强于“长”,有权势的人都希望有点才能的人依附自己,以赢得“爱才”、“惜才”的美誉,而自己又希望仰仗别人以谋取私欲。为使自己步步高升,苟且屈于权势,懂装不懂。
纵观古今,国人都把“老实”、“忠厚”、“谦虚”作为人的一种美德而大加褒奖;对那些敢露头角,有见解有主张有胆识的人冠以“狂妄”、“高傲”之词而横加指责。使许许多多才华横溢的人不得不“夹着尾巴”做人,原本有棱有角的良才成了左右逢源、处世有方的市侩。时至今日,一些部门考核干部时,仍一成不变地以所谓“老实”、“忠厚”、“谦逊”作为品德考核的主要内容,并堂而皇之地以“政绩”记录在案。
改革需要人才,开放需要胆识。“狂妄”、“高傲”并不一定都是什么坏事,敢于正视自己,富有开拓意识,本身就是一种财富和资本。而那些甘当“缩头乌龟”、“懂装不懂”的人才是可悲可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