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桑榆
不同的客人,不同对待,有时会被人讥为“论人兑汤”。幽默诙谐的苏东坡先生,在莫干山的一座庙里受到方丈前倨后恭的接待之后,临别时题写了一副对联:“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以示报复。此故事一直流传至今,这副对联也成为讽刺论人兑汤者的妙作。
依我之见,那位方丈为了接待苏先生,浪费了时间与香茶不算,而且赔了许多笑脸,表示对文豪的敬意,结果竟遭此讽刺,赢得个千古不朽的势利眼称号,实在倒霉——世人谁不论人兑汤?桑榆生之亦晚,古代寺庙中的情形,不曾得见,但如今那些梵宫古刹中香客如云,游人如织的场面,倒有幸见过。若是寺庙中的领导同志对每一个来客都待若上宾,又请上坐、又敬香茶,恐怕客厅要改广厦,水壶需换大缸。若是再充当导游,陪人四处转悠,恐他即使武功超绝,体健如钢,一天下来,也要瘫软如煮熟的挂面也!
佛门如此,公门论人兑汤起来,更是赤裸裸无遮掩。大凡在机关蹲过的人,恐都见识过这样的场面:大家正办得好好的公,忽然就像影视片中有人高喝“某某司令到”一样,来一个全体肃立——此乃是有首长驾到也。此后的节目,自然脱不了老套:该机关的头儿必以最能表示恭敬的形体动作和最能表示恭敬的声音语言,来接待这位因公事莅临或顺便遛遛的首长。请上坐、敬香茶、向首长一一介绍在座的部下、详细汇报工作近况……首长若是不苟言笑,办公室里的气氛也庄严肃穆;首长若是和气可亲,大家就像吃了欢喜丸,首长一句并不幽默的话,也能产生哄堂大笑,声震屋瓦的效果。然而若是平民百姓前来办事,那情形就不同了。若来者是该机关某人的亲友,倒还好说,若来者是陌生人,别说那“茶”字,有谁能对他说个“坐”字,已经是莫大的恩赐。办公室里那一张张面孔,冷冰冰者有之,阴沉沉者有之,懒洋洋者有之,来者若求见领导,恐多半要被挡驾,好叫他对“门难进,脸难看”一语,有深刻而又全面的体会。
但是,谁若是因遭到如此的冷遇而责怪人家论人兑汤,那就错了。若要求人家一有人来就全体肃立,未免残忍,试想,来人少还能吃得消,若来人很多,闹得人家频频起立,不仅办不成公,恐怕体壮者要两腿抽筋,体弱者则要晕倒在桌子底下!就是要人家笑脸相迎,也属苛求。虽说是“笑一笑,十年少”,然而笑得太多,脸上易添皱纹,加快容颜的衰老,心太少而面太老,岂不是一种痛苦!
其实,无论官民,在接待客人时,都是要分规格、等级的。仅从让座、敬茶的小事,已大致可以体现出世人对待不同等级者所作出的不同反应。若是需以酒菜待客,这种反应便更加明显。尽管是公款吃喝,无须自己掏腰包,也要根据来客的级别和与单位的关系远近而酌情待之,私人待客,更是要论人兑汤。每一个人对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都有一本账,对于来客,该飨以美酒佳肴的飨以美酒佳肴,该待以随茶便饭的待以随茶便饭。若是凡有客来,无论亲疏,一律待若上宾,大摆宴席,收入有限的工薪族,一个月待上几次客就会揭不开锅,即使是百万富翁,也有被吃到倾家荡产的时候。因此,当我们遇到别人待客论人兑汤时,想想自己平素待客是否也是如此,便会心平气和,一笑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