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员工有十分的能量,却只释放出五分、八分,尽管他已经按照要求完成了工作,也不能算作一个把责任看得高于一切的优秀员工。把责任看得高于一切,意味着要寻求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做得更好,意味着越是在困难条件下,越要勇于挑战自我,最大限度地为企业释放出自己的能量。
1、不要满足于尚可的工作表现
一些员工对于自己的工作表现所提出的要求往往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它只能使我们永远都是能力平平的员工,而无法做到优秀。
对于我们来说,一旦满足于自己尚可的工作表现,平庸将相伴我们一生。为什么可以选择更好时我们总是选择平庸呢?为什么我们只能做别人正在做的事情?为什么我们不可以超越平庸做个优秀者呢?
拿一个运动员来说吧,如果太容易满足的话,那么他别说赢得奥林匹克竞赛,可能连赛场都进不了。把金牌带回家的运动员必须超越已有的记录。就像阿尔伯特·哈伯德所说的那样:“不要总说别人对你的期望值比你对自己的期望值高。如果哪个人在你所做的工作中找到失误,那么你就不是完美的,你也不需要去找借口。千万不要挺身而出去捍卫自己。当我们可以选择完美时,为何偏偏选择平庸呢?我讨厌人们说那是因为天性使然。他们可能会说:“我的个性不同于你,我并没有你那么强的上进心,那不是我的天性。”
超越平庸,选择完美。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人一生追求的目标。有无数人因为养成了轻视工作、马马虎虎的习惯,以及对手头工作敷衍了事的态度,致使一生处于社会底层,不能出人头地。
在某大型机构的一座雄伟的建筑物上,有一句很让人感动的格言——“在此,一切追求都永远不会停息。”这句话值得作为我们一生的格言,如果每个人都能始终记住这句格言,并付诸实践,无论做任何事情都竭尽全力,以求得尽可能完美的结果,那么人类的福利不知要增进多少。
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区别在于:成功者无论做什么,都力求达到最佳境地,不断进取;失败者无论做什么,浅尝辄止,安于现状。
在工作中你应该挖掘潜力,严格要求自己,能做到最好,就不能允许自己只做到不错;能完成百分之百,就不能只完成百分之九十九。并且始终保持这种工作作风,无论客观条件是怎样的,也惟有如此,你才能超越平庸,迈向更高的层次。
2、埋头苦干更易赢得机会
对于机遇,我们每个人都希望与它不期而遇,但实际上机遇不是靠等,也不是靠求才能得到的。
我们总以为机会会主动找到那些愿意迎接机会的人。事实刚好相反,机会是一种想法和观念,它只存在于那些认清机会、并愿意为获得机会付出积极努力的人心中。因此,如果你在公司中境遇不佳,请别去问老板为什么你没有获得晋升,而应该去问那个最清楚这一原因的人——你自己。
有许多年轻人,他们虽然出身卑微,却能干出伟大的事业来。富尔顿靠自己的勤奋和苦干发明了一个小小的推进机;法拉第仅仅埋头于药房里的几瓶药品,就成了英国有名的化学家;惠德尼利用小店里的几件工具,竟然发明了纺织机;而贝尔用最简单的器械发明了对人类文明的进程最有价值的电话。
历史上有许多让人感慨、让人感动的成功故事,主人公确定了伟大的人生目标,尽管在前进的路上遭遇了种种艰难险阻,但他们以坚韧的意志力克服了一切困难,没有机遇自己创造机遇,最终获得了成功。
生活中,我们发现失败者的借口通常是:“我不是上帝的宠儿!”他们将失败的理由归结为没有人垂青他们,好职位总是让他人捷足先登。而那些拥有强烈进取心的人则决不会找这样的借口,他们不等待机会,也不向亲友们哀求,而是靠自己的苦干努力去创造。他们深知自己是自己的上帝。
在取得了一次战役胜利后,有人问亚历山大是否等待下一次机会到来时,再去进攻另一座城市,亚历山大听后竟大发雷霆:“等待机会?机会是靠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不断地为自己创造机会,正是亚历山大之所以成为伟大帝王的原因之一,也惟有不断进取的人,才能建立不朽的功绩。
做任何事情总是等待机会是极其危险的。一切努力和期望都可能因等待机会而付诸东流,而机会最终也不可得。
现实生活中,到处充斥着大批失业的人群,给人的印象是社会经济对劳动力的需求不足。但同时却有许多空缺的职位,在报纸上、人才市场上到处是“诚聘员工”的广告。不过,人们需要的是那些受过良好的职业训练和勤奋进取的员工。
你看过林肯的传记吗?你了解他幼年时代的境遇吗?他住在一所极其简陋的茅舍里,没有窗户,也没有地板,用今天的居住标准看,他简直就是生活在荒郊野外。他的住所距离学校非常远,一些生活必需品都很缺乏,更谈不上有报纸、书籍可以阅读了。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每天坚持不懈地走二三十里路去上学。为了能借几本参考书,他不惜步行一二百里路。到了晚上,他靠着木柴燃烧发出的微弱的火光来阅读……林肯只受过一年的正规学校教育,成长于艰苦的环境中,但通过努力奋斗,一跃而成为了美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总统,成了世界上堪称完美的模范人物。
请记住,成功永远属于那些善于创造机会的人,而不是那些一味等待机会的人。应该牢记,良好的机会完全要靠自己的创造。如果认为个人发展机会是别人给予的,那么你一定会失败。
如果在困境中,林肯说“我没有机会!”这位生长在穷乡僻壤茅舍里的孩子,如何能入主白宫,成为美国总统?同时代有许多出生于良好家庭环境的孩子,他们在漂亮的学校里上学,到藏书丰富的图书馆里看书,为什么成就反而不如一个在茅舍里成长起来的苦孩子呢?不是有许多出生于贫民窟的孩子成为议员,成为大银行家、大商人吗?那些大商店和大工厂,有许多不就是由那些“没有机会”的孩子们靠着自己的努力而创立的吗?困境也许有时候正是上帝给予你的一粒能产生机会的种子,就看你面对它是怎么做的,你应该明白,埋头苦干正是促使这粒种子结果的根本。
3、坚持进取,一切皆有可能
对拥有强烈进取心的人来说,没有什么事是做不到的,只要功夫用到,成功是迟早的事。
年轻的拿破仑·希尔有着一个想当作家的梦。要实现这个梦,他知道自己必须精于遣词造句,但由于小时候他家里很穷,所接受的教育并不完整,文字上的精深造诣对他来说根本谈不上,因此,好多所谓的“善意的朋友”就告诉他,说他的梦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年轻的希尔没有服输,他用节省下来的钱买了一本最好的、最全面的字典,他所需要的字都在这本字典里面,而他的目标是完全了解和掌握这些字。之后希尔做了一件奇特的事,他找到“不可能(impossible)”这个词,用小剪刀把它剪下来,然后丢掉,于是他有了一本没有“不可能”的字典。以后希尔把他整个的人生建立在这个基础上,那就是对一个拥有强烈进取心的人来说,没有任何事情是不可能的。
当然,这里并非是让你从表面上学拿破仑·希尔那样从你的字典里把“不可能”这个词剪掉,而是建议你要从你的心中把“不可能”这三个字铲除掉。谈话中不提它,思想中赶走它,态度中丢掉它,不再为它提供理由,不再为它寻找借口,把这个字和这个观念永远的抛弃,而用熠熠生辉的“可能”来替代它。
汤姆·邓普西就是通过积极进取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的一个好例子。
汤姆·邓普西生下来的时候,只有半只脚和一只畸形的右手。父母一直鼓励着他,并且从来不让他因为自己的残疾而感到自卑。结果是任何男孩能做的事他也能做,如果童子军团行军10里,汤姆也同样能坚持走完10里。
后来他要踢橄榄球,他发现,他能把球踢得比任何在一起玩的男孩子都远。他要别人为他专门设计了一只鞋子,参加了踢球测验,并且得到了冲锋队的一份合约。
但是教练却尽量婉转地告诉他,他并不具有做职业橄榄球员的条件,劝诫他去试试其他的事业。最后他申请加入新奥尔良圣徒球队,并且请求给他一次机会。教练虽然对他也心存怀疑,但是看到这个男孩这么自信,对他有了好感,因此就留下了他。
两个星期之后,教练对他更有好感了,因为在一次友谊赛中他踢出了55码远。这使他获得了为圣徒队踢球的工作,而且在那一季中他一人独得了99分。
在一次比赛中,球场上坐满了六万六千名球迷。球当时在45码线上,比赛只剩下几秒钟,但是根本就可以说没有时间了。“邓普西,进场踢球!”教练大声说。
球传接得很好,邓普西一脚全力踢在球身上,球笔直地前进。结果怎样?六万六千名球迷全屏住了呼吸,接着终端得分线上的裁判举起了双手,表示得了3分,球在球门横杆之上几英寸的地方越过,汤姆一队以19比17获胜。球迷狂呼乱叫,为踢得最远的一球而欢呼,这是只有半只脚和一只畸形的手的球员踢出来的!
“真是令人难以置信!”有人大声叫,但是邓普西只是微笑。他想起他的父母,他们一直告诉他的是他能做什么,而不是他不能做什么。
永远也不要消极地认定什么事情对你来说是不可能的。首先你要认为你能,再坚持进取,积极尝试,最后你就会发现你确实能。
松下幸之助曾说过:“不管经营事业也好,做其他事情也好,只要是抱着‘这根本不可能办到’的念头,任何事情都不会成功。反之碰到事情总是认为‘应该可以办到,问题只是要如何去做而已’,很多工作乍看似乎不大可能办到,结果居然也做成功了。”这就是说,再难的事情,再复杂的工作,只要你下定决心,努力不懈地去做,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就一定能把它做到最好。
4、心态决定一切
很难想像,一个整天牢骚满腹,被抱怨、嫉妒、猜疑等消极心态左右的员工能够做到让所有的人都满意,继而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相反,所有卓越的成就需要靠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来争取。
对一个员工来说,必须要以积极的心态对工作负起完全的责任,同时铲除消极的心态。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法宝,它像硬币一样拥有正反两面:正面写着积极心态,反面写着消极心态。这个法宝的力量令人吃惊:积极心态让人积极进取,获得成功;消极心态却让人在命运面前陷入绝望,永远没有机会改变平凡的命运。
但令人欣慰的是,这两种心态的力量都不会主动爆发,而是受到人的主观意志的控制。因此,克服消极心态是可能的。而克服消极心态的办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使你的法宝的正面永远朝上,让积极的心态帮助你去争取成功。
无论怎样,你都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积极向上的心态是优秀员工最基本的要素之一。
当你认识到你的积极心态并开始积极运用这种力量的那一天,就是你开始走向优秀的开始!
皮鲁克斯说他成功的奥秘就是一种叫做“积极心态”的东西。积极心态的英文是positive mental attitude,简称PMA。
斯通生于1902年,童年时曾做过报童。当他走进一家餐馆卖报时,几次被餐馆的服务生踢出门外,但他还是一再地溜进去。客人们见他勇气非凡,便纷纷劝阻餐馆的服务生不要再踢他出去。结果,他的屁股被踢得很疼,口袋里却装满了钱。这事让他陷入沉思:“哪一点我做对了呢?哪一点我又做错了呢?下次遇到同样的情形我应该如何处理呢?”他一生中都在这样的问自己。他一直都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每天不懈地努力,最后成为美国著名的行为学家。
积极的心态是正确的心态。正确的心态总是和一些正面的词汇联系在一起,例如,忠诚、仁爱、正直、希望、乐观、勇敢、创造、慷慨、容忍、机智、亲切、通情达理……拥有积极心态的人,总能怀着较高的目标不断奋斗,并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塞尔玛的丈夫奉命到沙漠腹地参加军事学习。年轻的塞尔玛一个人孤零零地留守在一间集装箱一样的铁皮小屋里,这里是沙漠边缘,炎热难耐,周围只有墨西哥人与印第安人,他们不懂英语,无法与之进行交流。塞尔玛寂寞无助,烦躁不安,于是写信给她的父母,想离开这鬼地方。父亲的回信只写了一行字:“两个人同时从牢房的铁窗口望出去,一个人看到泥土,一个人看到了繁星。”她开始没有读懂其中的涵义,反复读了几遍后,才感到无比的惭愧,决定留下来在沙漠中寻找自己的“繁星”。她一改往日的消沉,积极地面对人生。她与当地人广交朋友,学习他们的语言。她付出了热情,人们也回报了她热情。她非常喜爱当地的陶器与纺织品,于是人们便将舍不得卖给游客的陶器、纺织品送给她作礼物,她很受感动。她的求知欲望与日俱增。她十分投入地研究了许多沙漠植物的生长情况,还掌握了有关土拨鼠的生活习性,观赏沙漠的日出日落,并饶有兴致地寻找海螺壳……沙漠没有变,当地的居民没有变,只是她的人生视角变了。拒绝借口、自动自发使她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原先的痛苦与沉寂没有了,代之以积极的冒险与进取。她为自己的新发现而激动不已,于是她拿起了笔,一本名为《快乐的城堡》的书两年后出版了。她最终经过自己的努力看到了“繁星”。
不要由于暂时没有取得成功就责备这个世界不完美和不公平,这种心态是可笑而又可悲的。要想取得成功,你就要像所有成功者那样怀着火热的谋求不平凡的愿望,把你的全部身心放在你想要的东西上,并时刻注意不要偏离自己的目标。这样,终有一天,你会像其他所有成功者一样不同凡响。
与此同时,决不要低估消极心态的力量。如果不重视,消极的心态会阻止人生的幸运,设置重重障碍,让你不断碰壁。
如果在工作中遇到令人失望的事情,你该怎么办?当然是继续工作!这时,你应该重新端正自己对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态度,并且把今天的挫折转化为继续前进的动力。这时,积极的心态可以把你从困惑中解救出来,并将那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转化为现实。
正是因为保持着积极的心态,爱迪生在经历了一万次失败之后才发明了白炽电灯。而这个发明标志着伟大的电气时代的到来,并给全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正是因为保持着积极的心态,宏伟的“金门”悬桥的建造者,才能在众人都怀疑这个工程违反了工程学原理的时候,力排众议,坚持己见,最终建成了这座世界上最长的单跨度桥。
你的心就是一个两间房的屋子,一间住着“积极的心态”,另一间住着“消极的心态”。积极的心态具有吸引真善美的力量,而消极的心态则将使你远离这种力量。最重要的是别忘了你有权利也有能力决定自己将要选择哪一种心态。是拥有健康、财富、成功和幸福,还是被疾病、贫穷、失败缠绕,可以说都在你的一念之间。
5、克服缺陷,提升自我
世界上几乎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有些不足之处甚至缺陷,但缺陷不应该成为一个人自暴自弃的理由,人人都应力求完善自我、挑战自我,化缺陷为动力,活出真我的风采。
首先,对自己你要有一个充分的自我认识,即自我心象——就是“我属于哪种人”的自我观念,它建立在我们对自身的认识与评价的基础之上。一般而言,个体上的自我观念是根据自己过去的成功或失败,他人对自己的反应,特别是多年经验而不自觉形成的,这即是第一阶段。
美国总统罗斯福是一个有缺陷的人。小时候他是一个脆弱胆小的学生,在学校课堂里总显露出一种惊惧的表情。他呼吸就好像大喘气一样,如果被老师叫起来背诵,他立即会双腿发抖,嘴唇也颤动不已,回答起来,含含糊糊,吞吞吐吐,然后颓然地坐下。由于牙齿的暴露,难堪的境地使别人更没有一个好的面孔对他。像这样的小孩,自我的感受一定很敏锐,不喜欢交朋友,大多会成为一个只知自怜的人!然而,罗斯福并不如此,他虽然有许多的缺陷,但这并不妨碍他有着克服缺陷提升自我的奋斗精神——一种无论何时都不认输的奋斗精神。事实上,缺陷促使他更加努力奋斗。他没有因为同伴对他的嘲笑而减低勇气,他喘气的习惯变成一种坚定的嘶声。他用坚强的意志,咬紧自己的牙床使嘴唇不颤动而克服惧怕。不因缺陷而气馁,甚至对其加以利用,变为资本,变为扶梯而登上名誉的巅峰。他的成功是神奇、伟大的,然而先天加在他身上的缺陷又是何等的严重,他却能毫不灰心地将自己的路走下去,直到成功的日子到来。
一个先天有缺陷的人,如果停止奋斗而自甘堕落,也是相当自然而平常的事。罗斯福没有因此而自卑,自暴自弃。他从来不落入自怜的罗网里,这种罗网害过许多比他的缺陷要轻得多的人。没有人能像这位伟大的总统一样,有如此悲哀的童年却有如此伟大的信心。没有一个人能比罗斯福更了解自己,他清楚自己身体上的种种缺陷,他从来不欺骗自己,认为自己是勇敢、强壮或好看的。他用行动来证明自己可以克服先天的障碍而得到成功。通过演讲,他学会了如何利用一种假声,掩饰他那无人不知的暴牙以及他那打桩工人的姿态……虽然他的演讲中并不具有任何惊人之处,但他却不因自己的声音和姿态而遭失败……他没有洪亮的声音或威严的姿态,他也不像有些人那样具有惊人的辞令,然而在当时,他却是最有力量的演说家之一。
认清你的缺点,然后用行动来弥补,确实是建立自信心的一种好方法。但是假如你不肯正视自己的缺点,那只会使你变得更可笑而已。获得自我认识,不仅是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也要正视自己的缺点,然后用行动去弥补它,化为成功的动力,为锐意创新迈出坚定的第一步。如果你决定要战胜一个困难,一个缺陷,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然后你要能心甘情愿地、不断地努力下去,以达到完善自我的目的。
无论自身的条件多么残酷,凡是伟大的人物从来都不会承认生活是不可改造的。他可能会对自己当时所处的环境不满意,不过他的不满意不仅不会使他埋怨和不快乐,反而会使他勇敢地挑战自我,克服缺陷,把缺点变成优点,努力把自己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获得最丰厚的收获。
6、不要成为借口的“奴隶”
遇到工作中出现问题或没有完成任务的情况,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寻找一个理由推卸责任,另一种是主动承担责任并寻求改进措施。一名员工在对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时,如果总是想着如何找借口逃避,最后就会成为借口的奴隶,而把错误进行到底。
“如果”是一种假设,也是最容易被人们挂在嘴边的借口。有的人在遭受失败之后,时常把这两个字挂在嘴上,逢人便说“如果当初我不那样做就好了”、“如果当初我那样做就好了”、“如果我有一个好上司就好了”,等等。其实,这并不是对失败原因的正确总结,而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态度。这样下去不但于事无补,还会使人意志消沉。
美国一个成功的推销员在回答如何训练推销员时说:“我总是教他们做一个只想‘如何’而不是只想‘如果’的人。”
他指出了只想“如何”和只想“如果”之间的差异。
“只想‘如果’的人,只是对着一个困难或一次挫折追悔莫及,既难过又悔恨地对自己说:‘如果我没有做这或做那……如果当时的环境不一样的话……如果别人不这样不公平地对待我的话……’就这样从一个不妥当的解释或推理转到另一个,一圈又一圈地不停打转,结果当然是于事无补。不幸的是,世上有不少这种在遭到失败时只想‘如果’的人。
“只想‘如何’的人,在麻烦甚至于灾难降临的时候,不会浪费精力于追悔过去,而总是立刻找寻最佳的解决办法,因为他相信总会有办法的。他一般这样问自己:‘我该如何利用这次挫折?我如何能从这种状况中得出些好结果来?我如何能从头干起,重振旗鼓?’他从不想‘如果’,而只考虑‘如何’。
“考虑‘如何’的人能够很有效率地解决问题,总是能在困难之中找到价值。他从不把时间浪费在没有价值的‘如果’上,而立刻去思考更有意义的‘如何’。他总是能够排除有破坏力的想法。而且他永不放弃,无论如何,他也不放弃。”他最后说,“如果今天世界上有更多的只考虑‘如何’的人,你想想看我们会做出多少事来?”
所以,当遇到困难或遭受失败的时候,只把注意力放在“如果”上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此时,关键的是要想到“如何”二字,即,如何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如何摆脱困境,如何从失败中奋起。当然,每个人所遇到的情况是不同的,针对“如何”的答案也会不同。
日本矿山大王市兵卫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总是以“忍耐”二字来回答“如何”。
市兵卫在青年时期曾受雇于高利贷业者。那时,他还只是一个小小的收款员。一天晚上,他到一个客户家里催讨欠款,但对方不但不予理睬,甚至干脆熄灯就寝,就好像他根本不存在一样。对此,古河毫无办法,只能忍饥受饿地一直等到天亮。早晨,市兵卫并没有表现出一点愤怒,脸上仍然堆满笑容。对方被他的耐性感动了,态度大变,恭恭敬敬地把钱付给了他。
市兵卫这种富有耐性的工作精神,随和诚恳的待人态度,让老板大为欣赏。没过多久,老板就介绍他去一个大财主古河家做了养子,之后,他才有机会进入豪商小野组(组等于现在的公司),并因为出色的工作表现,几年后他就被提升为经理。
这样的事例有很多,我们应该从中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在遇到失败和挫折的时候,总以“如果”作借口是没有用的,只有找到“如何”的答案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只有多想想“如何”去做,而不是纠缠于“如果”式的借口中,我们才能克服困难,走出失败,走向成功。
7、“钻研”才能成为行业的专家
与其他有能力做这件事的人相比,如果你能做得更好,那么,你就永远不会失业。
许多人都曾为一个问题而困惑不解:明明自己比他人更有能力,但是成就却远远落后于他人?不要疑惑,不要抱怨,而应该先问问自己一些问题:
——自己是否像画家仔细研究画布一样,仔细钻研过职业领域的各个细节问题?
——为了增加自己的知识面,或者为了给老板创造更多的价值,你认真阅读过专业方面的书籍吗?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你有没有细致分析过你的工作流程?
如果你对这些问题无法作出肯定的回答,那么这就是你无法取胜的原因。
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精通它。勤于钻研,下决心掌握自己职业领域的所有问题,就可以使自己变得比他人更精通。如果你是工作方面的行家里手,精通自己的全部业务,就能赢得良好的声誉,也就拥有了一种脱颖而出的秘密武器。
现在,你最需要做的就是“精通”二字。当你精通你的业务,成为了你那个领域的专家时,你便具备了自己的优势。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心态十分不稳定,有的忙于玩乐,有的忙于谈情说爱,真正把精力放在钻研工作上的不是很多,很多人只是靠工作来维持生计,一心想成为“专家”的则更少了。别人在玩乐、休闲,这不正是你的好时机吗?苦熬几年下来,你累积了自己的实力,超乎众人,他们再也追不上来,而这也就是一个人事业成就高低的关键。
那么怎样才能“尽快”在本领域中成为“专家”呢?
首先,选定你的行业。你可以根据所学来选,如你没有机会“学以致用”也没有关系,很多有成就的人所取得的成就与其在学校学的专业并没有太大关系。可以根据学业来选,也可以根据兴趣来定。不管根据什么来选,一旦选定了这个行业,最好不要轻易转行,因为这样会让你中断学习,减低效果。每一行都有其苦乐,因此你不必想得太多,关键是要把精力放在你的工作上。
其次,勤于钻研。行业选定之后,接下来要像海绵一样,广泛摄取、拼命吸收这一行业中的各种知识。你可以向同事、主管、前辈请教,加班没有加班费也没关系,这也是一种学习的机会。还可以吸收各种报章、杂志的信息。此外,专业进修班、讲座、研讨会也都要参加。也就是说,要在你所干的这一行业中全方位地深度发展。
最后,制定目标。你可以把自己的学习分成几个阶段,并限定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这是一种压迫式学习法,可迫使自己向前进步,也可改变自己的习惯,训练自己的意志。然后,你可以开始展示自己学习的成果。你不必急于“功成名就”,但一段时间之后,假若你学有所成,并在自己的工作中表现出来,你必然会受到老板的注意。当你成为专家后,你的身价必会水涨船高,也用不着你去自抬身价,而这正是你“赚大钱”的基本条件。只要有“专家”的条件,人人都会看重你,何愁没有高工资?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成了“专家”之后,你必须注意时代发展的潮流,你还要不断更新提高自我,否则,你又会像其他人一样原地踏步,你的“专家”水平即打折扣了。
8、学习能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学习没有时间的分隔、人员的界定和场所的限制,这已变成了终身的事情,人们必须随时随地的学习。但是我们也应该明白,学习能力的提高远比学习知识本身更重要,知识毕竟是在不断更新,人们所需要的是要有学习知识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学习知识。
员工的学习能力是企业发展的最终动力,员工有责任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是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没有哪一种能力是万能的,可以适用于各种职业。每一位员工必须清楚自己所必需具备的能力,以及促使自己表现非凡的能力,这就需要你不断学习。一个刚刚毕业的新职员往往比那些懒于学习的老职员更受老板欢迎,同样如果他在工作中不勤于学习,那么他也会被拥有最新知识的人所取代。所以,要想在职场中站稳脚跟,必须认真地对待工作,在工作中总结经验,学习最新的知识,并把它应用于工作中,这样你才能不断地获得成长,为自己规划出理想的职业生涯。
在一个公平的社会里,有人之所以获得重要角色,是因为他们已经具备必要的能力,假如你的职业生涯计划包括工作升迁,就要有胜任新工作的能力和能够迅速获取新能力的方法。为获取新的能力,你必须丰富一些个人的成长经验。
聪明的员工会掌握每个机会学习、发展技能以及寻求挑战的任务。与其依赖公司或是全凭运气,不如想办法照顾自己。
一位在职进修机械学位的飞机技师克里斯总结上述的观点说:“虽然我的工作不能说十分稳定,但是我希望这份训练能帮助我在这里待得久一点;如果不能,它也能帮助我找到另一份工作。”
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并加速出现,每一位员工必须不断在学习中成长,才能生存下去。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员工,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树立终生的学习观是必要的。商业时代好多拥有某种专门技术的人常常显得知识狭窄,这种仅在技术方面片面发展的趋势,是非常不合适的。在很多职业中介机构的名录里,登记着无数受过高等教育的失业者的名字,其中的大部分人都是因为自己没有进一步发展的能力而被人超越,最后丢失了原有的工作。每个人既有的知识和技能很容易过时,因此要“不断自我更新”才能避免工作上的危机。
一个人的前途之所以无限光明,是因为他事先就已经学会了扫除将来有可能遇到的各种障碍的必备知识。事实证明,在知识方面的“自我投资”是成功者的一个重要特征。
然而,大多数人从学校毕业后进了社会就失去进修的想法,这种人以后都不会再有什么进步。反之,学生时代即使不显眼,但进入社会后仍然勤勉踏实地学习应学的事,往往都会有长足的进步,能继续保持这种态度的人是只有进步不会停顿的。
工作中每天都有新情况、新挑战,每天都要面对新事物,学习与工作相伴,工作就是学习。能够适应工作,实现自我完善而不被淘汰,靠的是实力,而实力来于自身。虽说现代社会的机会很多,但要是不学习的话,必然会逐渐落后于社会。只要天天学习,就会天天有进步,天天有机会,工作才会富有生机。
当外界环境不断变迁时,企业内的人员也要跟着改变。企业需要它的员工掌握新技巧,以便在新的工作环境中有突出的表现。即使最令人满意的企业,也不能凭着过去的成功驶向未来。企业内每名员工都必须检视自己对变迁需求的反应,没有人能够退居一角,只作个旁观者。
一个重视对员工培训的公司,既对人才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也表明了自己追求发展的长远眼光。有位公司老板深有感触地说:“目前和未来社会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日益复杂化,不仅使知识在企业中日趋重要,而且使培训成为一种日常活动。”好的培训机会对于职员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站在职员的立场来看,若能通过在工作中学习到各种谋生的本领是一件十分幸运的美事。
企业员工要想成为老板欣赏的人,就必须重视企业的各种培训,这也是体现员工学习能力的一个很有效的途径。企业培训的目的就是要使员工成为知识丰富、业务熟练、敬业爱岗的人,成为企业的中流砥柱,并借此增进员工之间的团结精神及相互间的依赖关系,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而对于员工自身来说,这必是有百益而无一害。
9、与时俱进,向强手“取经”
不要误以为工作就是千篇一律重复性的机械劳动,其实,再普通的工作都大有学问。如果能够在工作实践中善于总结,那么,有心的员工就会比其他人更快地长本事。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野猫和松鼠都喜欢爬树,他俩的本领差不多。松鼠找爬树本领高的猴子比赛,他不怕输,因此学到了猴子爬树的技巧。野猫总和爬得慢的黑熊比,每次都能取胜,野猫很得意。森林里举行爬树比赛,松鼠不但比野猫快,还赢了猴子,得了冠军。
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就是,在工作实践中,只有不断地向比自己强的人学习,才能够尽快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最终成为工作能力很强的人。这里涉及到在实践中终身学习的问题。而对于终身学习和继续学习的问题,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曾强调不仅要向各方面都比自己强的人学习,还要善于向某一方面比自己强的人学习,做到“不耻下问”。
在工作中,肯定会存在能力高于你的同事,正所谓“山外青山楼外楼”,这是很正常的现象。面对他们时,你应该保持一种谦虚求教、不耻下问的姿态。这是因为,只有认识到自己不足的人,才有可能弥补不足,否则,只会抱残守缺,而不足就演化成自己身上的一块硬伤。
除了要向其他人学习外,你还应该在工作实践中总结经验,吃一堑长一智,在工作中迅速成熟起来。
另外在实际工作中还要注意一点,那就是与时俱进。应该紧紧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否则,就会被历史淘汰。我们应该有这种必要的焦虑和紧迫感,以时代的高度为标准时刻注意提高自己、向强手学习,总结、改正自己的不足,这样,我们才永远不会落伍,永远不会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