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非先生是我敬重的学者、散文家。作为学者,他著作颇丰,已经出版了《鲁迅前期思想发展史略》《鲁迅小说论稿》《中国现代散文史稿》《文学研究入门》等多部学术论著;作为散文家,他创作了《访美归来》《绝对不是描写爱情的随笔及其他》《林非散文选》《林非游记选》《中外文化名人印象记》等多部作品。2002年高考语文试题还选用了他创作的散文《话说知音》,让人们记住了他的名字。林非先生迄今为止已出版了30余部著作,成就斐然,这与他酷爱读书是密不可分的。
林非先生从幼年起就开始读书,一直读到耄耋之年。这期间他经历了人生许多的艰辛和忧患。但是,无论命运发生怎样的曲折和变故,他从来都没有间断过读书。比如说,他在地震中读书,他在“史无前例”的岁月里囚屋夜读和牛棚背诗,这种苦读的毅力和精神令人钦佩和感动。
林非先生读书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的书,无所不读。他读中国的书籍,像《三国演义》《论语》《诗经》《二十四史》《儒林外史》《明夷待访录》《鲁迅全集》,等等;也读外国的书籍,像《社会契约论》《贝多芬传》《思想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精神分析引论》《论法的精神》,等等。可以说,古今中外的书他读了不少,也正是因为读书,才使他成为了学者和作家。他太热爱读书了,就像是一个饥肠辘辘的人一心扑在面包上。他表示,还要继续这样地读下去,一直读到生命的最后一天。读书已经成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
纵观世人读书,虽所持心态各异,但不外乎以下种种,有的是为了“颜如玉”、“黄金屋”、“千钟粟”;有的是为了训诂释词、堆砌炫耀、消遣解闷;有的是为了找份好工作,升官发财、光耀门楣。那么,林非先生矢志不渝地读了一辈子的书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或者说,他是抱着怎样的心态读书的呢?
当我再一次翻看林非先生赠予我的《读书心态录》时,我在他写的“后记”中找到了答案。他这样写道:“读书应该是为了从大量的文字材料中寻求必然的规律,对历史和时代得出更为深刻的认识,获得许多具有独创性的发现,从而极大发展前人认识世界的成果,推动科学、文化与整个社会的向前迈进。”由此可见,林非先生读书的出发点与别人不同,他读书并不是单纯地为了求知,而是想去印证和观察面前的社会,想去寻觅与探求理想的人生,他长期思考着的就是如何在自己民族的土地上,建立一种合理和健康的现代文明秩序。因此,他正是怀着此种心态去读书的,并且准备在有生之年,尽量再扩大自己阅读和思考的范围,直至读到生命的最后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