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把这次股市的持续下跌归咎于国有股减持和查处违规资金,说中国经济一直是艳阳高照,前三季度GDP增长高达7.6%,而且好消息不断,比如北京申奥成功、我国入世在即,本周又有深圳高交会、上海APEC会议等,都应支持股市上涨。这种直线思维的想法是把宏观面与指数直接划上了等号,希望市场好时宏观面可以锦上添花,市场不好时宏观面则成为支撑信心的救命稻草,显然这是非理性的。且不说国外成熟市场缺乏这类比照的例证,中国股市本来就还存在着许多不能反映宏观面的体制性因素,如股市功能定位、资金流动流向等,这些因素会导致投资者、上市公司、中介机构、监管者等各方的行为发生变化,以至于市场走向、波动并不完全需要甚至完全不需要依据宏观面的变化做出反应,而一些毫无联系的东西则成为炒作题材。周三生产抗生素类的华北制药、鲁抗医药等表现较好,据说与美国近日反复出现炭疽病感染者,预计未来需大量的抗生素类药有关,这里且不说预计是否准确,中国自主开发研究的抗生素药品十分有限,目前也还没有出口到美国的,这样的炒作不过是弱市中的一阵呻吟,而呻吟只能证明有病,却并不能治病。除了上述原因外,更进一步讲,宏观面的因素本身也是复杂的,且不说申奥成功、入世在即等的直接意义与影响,即便是能立竿见影也要考虑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前三季度经济保持了高增长,但同时也显露出增速有所放慢、经济效益增势减缓的苗头,而联合国10月10日发布的报告预测,因“9 ·11”事件的影响,世界经济增长将进一步被调低到1.4%,增长速度下降到近10年来的最低水平,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是严重依赖对外贸易的东南亚经济,由4.1%调低至1.7%。我国每年对美国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20%,如果加上从香港、东南亚等地转口到美国的部分,大约占到30%。而前三季度出口总额仅增长7%,第四季度预计将大幅下滑,全年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甚微。此外,对阿富汗军事打击的后果存在着不确定性,对市场信心的影响不会是短期的。
宏观面的道理如此,市场目前的表现就没有什么好生气的,况且2001年以来市场不时在透露出它要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信息。比如B股外资股东的变化:以上交所为例,B股指数从6月1日的241.46点跌至9月24日的146.38点,在公布中报的公司中,九成以上的外资大股东有减持举动,平均减持比例超过四成,究其原因无非两个,一是获利了就跑,二是不看好要跑,先知先觉,真是以此为镜,可以明得失;投资者信心方面:周一《中国财经报道》就那两天市场走势采访股民,大部分股民情绪低落不愿接受采访,一位中年女股民说:你不要采访我,我心情不好,等心情好了再说,昨天周小川讲了创业板,也闹不清楚是利空利好,不知道什么意思。其实管理层的意图已很清楚:前期市场过热,监管者只管监管,不管股价,上市公司要用比较的、向前看和改革的观点来看待,也就是说市场下跌并非不正常,监管者的职能定位要调整,这样的结果实际上是证券市场面临功能定位的调整,投资者不能再沿用传统的思维认为政府为了减持国有股就会怎么样。为了救国有企业就会怎么样。或许经此一役,市场就只是市场,而不再是“摇钱树”了,不论后悔前几年没有早减持国有股也好,后悔市场启蒙不该过早也好,都已经来不及了。生米快要做成熟饭,至少现在看其取向是如此。
未来的市场会怎样,郎咸平认为再过几个月股市会有起色,那将是一个比较健康的股市,他还认为,在目前情况下政府出来救市是不明智的,政府要做的是加强监管,做好股市的看门人和监督员。真若如此,看门人看住了不该进来的闲杂人等,监督员赶跑了调皮捣蛋分子,股市变得健康了,能更准确反映宏观面了。但健康并不等于行情和暴涨,股市的暴利时代已经过去,今后的股市,不妨视为平常事物,以平常心态观之,不要做扛大包的脚夫。
(发表于2001年10月20日)
(发表时标题为《换个姿势,接着扛》)
本周(10月22~26日)股市翻云覆雨,却实在没有什么好点评的,这种感觉就如同坐在钱塘江边观潮,虽然是排山倒海、呼啸而过,但除了目瞪口呆、叹为观止,实在不知道还应该说些什么。面对10月23日证监会突然宣布的首发增发股票停止出售国有股的消息,众多的猜测归纳起来无非两种可能:一是政策救市、监管回归。因募集资金受阻,中介机构、上市公司面临全面的信任危机,证券公司、私募基金面临挤兑倒闭风潮,基金公司超常规发展陷入僵局,各方面承受力到了极限,政策被迫转向,出现拐点。从来不问对错的投资者伤疤未好、痛还未忘,就又赤膊杀了进来,而依稀看到的仿佛是又一个“5 ·19”。二是仅对原国有股减持办法进行超强纠错、纠偏,2001年以来的监管思路继续延续,新股恢复发行,则指数在反弹到一定高度后重新回落,或在低位震荡反复,或稍作停留后续创新低,一切又归于无形。但是,选择在沪指下跌700多点、探至1500点附近时对国有股减持“叫停”,应该说是别有一番苦衷和思量,不论出发点如何,客观上给已濒临破产、违规违法的机构一次夺路逃命的机会,减小再次下跌的波及面和连锁反应,则是显而易见的。这样做是否妥当,并不能完全孤立而论,关键要看最终的目标取向。在大市持续低迷、市场信心不再的时候,突然遭遇这样的金鼓齐鸣,不知是该一鼓作气、直捣黄龙,还是该杀出血路、鸣金收兵,真是进退两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