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96400000007

第7章 思想与哲学类(6)

专家评点

阅读《法华经》,应选择一个可靠的译本,鸠摩罗什译本影响大、流传广,也最接近原貌。《法华经》鼓励人们苦修行善,洁净自己的心灵、言行,出污泥而不染。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作者:相传为释迦牟尼

成书时间:唐真元年间(国文译本)

华严经一语中的大乘佛教重要经典,其哲学思想、文艺价值均受人重视。

书海溯源

《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是印度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之一,产生于南印度,后流传到西北印度与中印度。我国翻译的《华严经》主要有三种:一为东晋佛陀跋陀罗所译的《晋译华严》,或称《六十华严》,分六十卷三十四品;一为实叉难陀所译《唐译华严》,或称《八十华严》,分八十卷三十九品;一为唐僧般若所译《四十华严》,即现在流传的本子。般若,又称般刺若,北印度迦毕试国人,姓乔达摩。七岁出家,二十岁受具足戒,于唐德宗建中二年经由广州到达长安,受赐“般若三藏”之名及紫衣。译出《四十华严》,共分十万偈四十八品,为通行的善本。

文理梗概

《华严经》是大乘佛教经典之一,主要讲述因果缘起理实法界,该经用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等四种法界来说明这一道理。它认为宇宙万物互为因果:一物为因,万物为果;一物为果,万物为因。事物的相互关系是相互扶持、相入相即,无穷延展,圆融无碍的。它用“海印三味”描绘了圆融无碍的最高境界——佛境形象,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像海水一样被显示出来,历历在目,清晰可见。每一滴海水都互相圆融,每一滴海水又都具备百川之味,代表和体现了海水的特征。它由此说明,一切事物就其相互关系来讲,都是无尽圆融,构成一种范围无限广大而又相互包容、相互贯通而无个体区别的大法界。由有为、无为诸般佛法都在对立统一中存在,从而说明佛与众生、净土与秽土,以及佛国世界与世俗世界的交融统一。

绝章赏析

【原文】

(节选自《入法界品》)善男子,我以成就如是智能,常能利益一切众生。善男子,我以好船运诸商众,行安隐道,复为说法,令其欢喜,引至宝洲,与诸珍宝,咸使充足,然后将领还阎浮提。善男子,我将大船如是往来,未始令其一有损坏,若有众生得见我者,闻我法者,令其永不步怖死海,必得入于一切智海,必能消竭诸爱欲海,能以智光照三世海,能净一切众生苦海,能净一切众生心海,速能严净一切众海,普能往诣十方大海,普知一切众生根海,普了一切众生行海,普顺一切众生心海。善男子,我唯得此大悲幢行,若有见我,及以闻我,与我同往,忆念我者,皆悉不空。

【赏析】

本段选自《华严经·入法界品》。《入法界品》叙述善财童子在思想上、道德上、技艺上得到了众多法门,而树立起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舍己为人的坚定思想,后随同观世音菩萨,做造福人间、利乐有情的事,甘于当观世音“闻声救苦”的助手,其塑像紧靠在观世音身侧。他曾爬高山、飘大海、闯王宫、进民窟、上刀山、下火海,历尽千辛万苦,参拜了五十三位善知识,请教修行学佛的道理,终于取得正果。善财童子的高尚品德、美好情操,以及他坚韧不拔的意志,都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

妙言辑录

1.善知识者,难见难遇。

2.从初发心,为一切智,勤修福聚,不惜身命。

3.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

4.能于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令其出离,皆得住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5.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

6.诸佛若欲示涅盘,我悉至诚而劝请,唯愿久住众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

7.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8.我常随顺诸众生,尽于未来一切劫,恒修普贤广大行,圆满无上大菩提。

9.未来一切无人师,一切意乐皆圆满,我愿普随三世学,速得成就大菩提。

10.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善愿沈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绢)

专家评点

《华严经》表述的哲学思想十分深刻,其因果缘起理论启示我们要多做善事,多学本领,不断提高自身修养,这样机遇一定会青睐我们。否则,即使机遇降临,自己也无力把握。凡事皆如此,只有多付出一份辛劳,才会多一份收获。

作者:六祖慧能讲法,法海辑录成书

成书时间:中唐时期

六祖坛经一语中的禅宗之“宗经”,在思想史、文化史上有重大价值和深远影响。

书海溯源

慧能(公元六三八年~七一三年),俗姓卢,生于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长于南海新兴(旧址在今广东新兴境内)。父亲宦途失意,忧愤而疾至死,由母亲抚养成人。由于家境贫困,长大后以卖柴为生,赡养老母。一天,慧能在集市上卖柴,忽听见有人诵读《金刚经》,便下定决心,千里迢迢赶往蕲州黄梅(今湖北黄梅县),向弘忍禅师学习佛法。弘忍禅师很欣赏慧能,为使慧能免遭佛教内部其它派别人士的陷害,暗中传法给慧能,并命他连夜赶回岭南。后来慧能到曹溪“开山”传教,变“戒坛”为“法坛”,慧能的弟子们视慧能为佛,慧能法语,犹如佛经,于是把慧能在法坛上所说的“法语”记录下来,由法海加以整理,称《坛经》。

文理梗概

法海本《坛经》共分五十七节,约一万二千字,为慧能法坛讲法及与弟子对话的记录,反映慧能对佛法的基本思想。慧能佛法,大致分两个方面,即世界观上的“真如缘起”论和解脱论上的“佛性”论。所谓“真如缘起”论,认为精神是本原,是第一性的,而客观存在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基于本源的精神,不是指人的主体意识,而是超自然超时空的最高存在,是不可思议的精神实体,它的名称就叫做“真如”。慧能认为佛性广大,无南北之分,解脱意味着成佛;只有成佛,才是真正的解脱。并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染尘埃!”慧能很重视人的价值,强调人的能动作用,认为“世人性本自净,万法(尽)在自性。”“一念修行,自身等佛!”当然,慧能对于人的肯定,最后还是导向于佛教的彼岸世界,不是要人们面对现实,改造世界,而是要他们向往彼岸世界,追求出世解脱。

绝章赏析

【原文】

有一童子于碓坊边过,唱诵此偈(按:指神秀偈语),惠能一闻,知未见性;虽未蒙教授,早识大意。遂问童子曰:“适来诵是何言偈?”童子答能曰:“尔不知大师言,生死事大,欲传于法,令门人等各作一偈来呈看,悟大意,即付衣法,禀为六代祖。有一上座名神秀,忽于南廊下书《无相偈》一首,五祖令诸门人尽诵。悟此偈者,即见自性;依此修行,即得出离。”惠能答曰:“我在此踏碓八个余月,未至堂前,望上人引惠能至南廊下,见此偈礼拜,亦愿诵取,结来生缘,愿生佛地。”童子引能,至南廊下,能即礼拜此偈,因不识字,请一人读。惠能闻已,即识大意。惠能亦作一偈,又请得一解书人,于西间壁上题着,呈自本心。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识心见性,即悟大意。惠能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赏析】

弘忍欲传法给弟子,要求弟子作一首偈颂,以考察谁的悟性最高,然后传法给他。上座神秀作的偈颂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为众弟子传诵,独弘忍知道其“悟境”不高。及慧能偈出,深得弘忍欣赏,心下“印可”,当夜即传法给慧能,并命他连夜回家,是为六祖。从这里可以看出,慧能的悟性极高,可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妙言辑录

1.人有南北,佛性即无南北。

2.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

3.遇悟即成智。

4.不思量,性即空寂;思量,即是自化。

5.心量广大,犹如虚空,若空心坐,即落无记空。

6.性含万法是大,万法尽是自性。

7.用智能观道,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见性成佛道。

8.故知不悟,即佛是为生;一念若悟,即为生是佛。

9.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

10.一切万法,尽在自心中,何不从于自心顿现真如本性?

专家评点

研读《坛经》,先要鉴别《坛经》版本,共有四种:敦煌本、惠昕改编本、曹溪原本、元僧宗宝改编本,其中敦煌本为法海辑录,最接近慧能思想原貌。阅读此书,当澄怀心灵,积极进取,切忌“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

同类推荐
  • 成语接龙

    成语接龙

    本书精选了近五百个人们常用、常见的成语,并且以接龙的方式进行串联,在成语接龙之后配用精炼的文字、精准的诠释、精彩的论点,之后再对重点成语进行详细论述,配备历史典故等。
  • 学校财务与财产的规范化管理

    学校财务与财产的规范化管理

    学校的规范化管理,是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把学校管理活动中最基本的、相对稳定的管理内容,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和规范,采取强制执行、严格训练和有效的思想教育,使之成为学校师生员工自觉遵守的习惯,内化为师生员工的素质,进而形成学校的传统,以达到管理非管理,似有似无的境界,并形成一定的常规。
  • 孩子究竟需要什么

    孩子究竟需要什么

    孩子究竟需要什么?本书告诉我们:生命最需要的是最精神的能量,亦即心灵温度;教育之道在于心灵,温暖心灵是教育的核心,因为如果一个人的心灵是温暖的,他的大脑潜能就会自然激发与拓展。说有温度的话,做有温度的教育,上有温度的课……
  • 水孩子(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水孩子(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神灯传奇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神灯传奇

    语文新课标指定了中小学生的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广大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热门推荐
  • 辱后辉煌

    辱后辉煌

    义结金兰,共享贫富。当屈辱过后,是选择辉煌,还是择其平凡,仅在一念之间。残败而逃,兄妹离散。当绝望过后,是选择重聚,还是择其各活,亦在一念之间。没有永远得辉煌,也没有永远得屈辱,只有永远的欲望。享世间极乐,感人生之痛。忆往事屈辱,追天下至强。无毒不丈夫,有志众天行。
  •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空战篇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空战篇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使人类文明惨遭浩劫,但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给战后世界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书着重介绍二战当中更为残酷也更为持久的空战,通过描绘一个个惊险刺激的空战向读者展示一幅幅硝烟弥漫、炮火连天的战争画卷,令读者宛如身临激烈战争的同时,进一步发人深省。
  • 巫神鬼之恋:雪色东陵

    巫神鬼之恋:雪色东陵

    神族少女初入东陵,心底单纯如同一张白纸。在这片陌生的大陆上,她遇到三个男子。一个是黑色。暗邪如夜,带给她无尽毁灭。一个是白色。轻灵如风,带给她欢乐温暖。一个是灰色,优雅如水,带给她成长守护。邪恶的黑,正义的白,亦正亦邪的灰。哪一抹色彩将会成为白纸之上最终绚烂的图画?糊涂少女如何将雪色融入东陵山河,成为一统正邪的最后王者!当巫神鬼相遇在东陵大陆,两百年前恩怨情仇终将拨云见日。爱之深、恨之切。千雪啊千雪,当雪色铺满东陵之时,便是一切终结之日。谁与你携手夕阳相伴咫尺?愿白雪洗清罪孽,愿晚风抚平哀伤,愿东陵大陆永昼无夜。责之痛、伤之孽。
  • 故宫活字典:朱家溍传

    故宫活字典:朱家溍传

    他是一部“历史书”,擅长文物鉴定,被誉为国宝专家; 他主编的《国宝》,成为中国政府官员赠送外国元首的正式礼物;《朱家溍传》讲述他出生相国世家,却蜗居陋室,与家人多次捐赠收藏,一次捐赠即过亿元。
  • 则

    那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世界的两面化,这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一切的一切终将烙下那不可磨灭的印记。我们开心过,我们愤怒过,我们伤心过,我们快乐过。可是最后尽然如此的简单。不一样的玄幻,魔灵师的世界。让你来体验一个“新世界”的诞生。“哈哈哈,终有一天,我会让世人知道我是谁。终有一天,我将俯看世间所有的一切,终有一天,我会让他们明白,他们应该膜拜的对象是谁,终有一天,我会把天踩在我的脚下,而那时的我,已立于天上!”——沈琪
  • 庸医鬼妃:王爷宠妻无限度

    庸医鬼妃:王爷宠妻无限度

    风光无限好,来玩穿越好不好。穿越不要紧,一穿穿到粪坑里。可是谁能告诉她穿越到粪坑里是几个意思,还有她被世人称为鬼女,她貌美如花,怎么就成了鬼女,镜子一照,呃——好吧!她承认现在的容貌确实长得惊悚。不过长得如此惊悚的人,怎么还有人要,还是太后赐婚,她不嫁好不好!太后赐婚,她拒婚,被打入大牢。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告白,却遭到别人拒绝。大婚当日,新郎未来,与鸭拜堂。第二天便传出,新郎却在花楼度过一夜,她却成为天下人的笑柄。她穿越而来,可不是来受委屈的,一手医术,世人惊叹,王爷后悔,对不起,我已嫁人!
  • 出马仙:我当大仙的那几年

    出马仙:我当大仙的那几年

    南茅北马,自古以来以山海关为界,南方属茅山道术,北方则是出马仙马家,出马仙继承了上古萨满教的传承,信奉,胡,黄,长,蟒,这类野仙,胡三太爷,黄三太奶,常小跑,黄小花,蟒天龙,这些东北仙堂的名字,或许只是存在于传说当中。具有东北灵根的王莫枫,一个困扰几代人的诅咒,不想成为出马弟子可却偏偏与马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的命运会如何,成为出马弟子后又会有着怎么的命运。一本《天荒道典》,一段曲折的身世,白驰所谓的南茅弟子,又会有着怎样的故事。
  • 兽人黎明

    兽人黎明

    种族摩擦出的爱恨情仇欲望膨胀出的贪得无厌所爱所恨,所念所思当国破家亡,当孤独一人当现实幻灭,当记忆模糊支撑着人生的不是过去是新的开始,如再临人世
  • 重生之杀戮空间

    重生之杀戮空间

    雲亦梵,一个从现实世界中死亡后。幸运的得到一次重生的机会,进入杀戮空间的幸存者。是运气使然,还是命运的安排?一次次在死亡线上激发自身的潜力。击败众多强大的对手。亦梵如何解开自己的身世之谜。最终打败杀戮空间的创造者,解放空间中无数世界里的生命。请随主角一起走进这片杀戮的世界......
  • 千金归来之灼灼其华

    千金归来之灼灼其华

    身负神秘的他女扮男装独自归来,谜团后隐藏着的真相又是什么,归来的他又有什么目的?谁是棋子,谁又是下棋之人,兜兜转转孰是孰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