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96200000023

第23章 由“淑世”进而为“救世”——《无名书》审美主义的功能与缺失

然而《无名书》的东方式的美学救世主义(儒学“天地境界”实一审美境界,所谓“孔颜乐处”、“礼乐世界”即指此义)内部仍潜伏着巨大的矛盾,人的解放过程,按照审美救世主义者的理解就是美感不断突破压抑性的防线求得实现的过程;就是手段不断变为目的的过程;它不是革命,但可以比革命更好地实现人类理想,因而是不流血的最好的革命方式。但是它在实践上却是软弱无力的,正像无名氏自己所说“内圣”难以开出“外王”来(虽然他反对的就是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外王学”)。而且这种审美救世主义把社会政治问题归因为个体文化心理问题,以为凭着每个个体的顿悟,觉解就可以救世、救人,这就成为一种天真、虚幻的乌托邦的幻想。任何个人心理问题也都与社会问题有关,甚至直接就是社会造成的、决定的,无视社会的改造而去片面期待个体灵魂的拯救,显然无法实现它所承诺的社会理想,它只能作为一种无法实现的乌托邦的理想而存在。但是“乌邦托并不是可以被取消的事物,而是与人类一样长期存在下去的事物。”实践一种乌托邦理想将使人付出惨重代价,抛弃乌托邦理想同样将使他付出另一种代价,它是一种对“人是具有可能性的存在物”的忽视。解决之道在于将“知识”和“信念”分开,将“政治”和“审美”分开,“将恺撒的还给恺撒,将上帝的还给上帝”,不以现实取代理想,也不以理想取代现实。作为一种精神活动的乌托邦,本身是无可归罪的,它至少指代着一种人类社会的超越的理想,一种人性的可能性。它可以作为对现实的一种批判而存在,超越具体的政治行为而指向人性的圆全这一更为持久,永恒的目的。然而马丁·路德说过:“世界是不能靠念珠来统治的”,“宗教”“哲学”“审美”改良世界的能力毕竟有限,因而对世界的“武器”的批判,仍是必不可少的。改造社会的“解放”和人生的“觉解”、生存境界的提升,是无法互相取代的。审美主义由“淑世”进而为“救世”,就会导致片面夸大“意识”的作用、“觉解”的重要,造成一种审美一元论的心态,并助长明显的意识形态偏见。“改造”与“悟道”在《无名书》中的二元对立,暴露出作家本人的思想、立场局限。它基本上延续的还是五四以来从思想文化途径入手来解决一切问题的文化决定主义思路,这也是儒家文化的传统。20世纪的中国由对“文化决定”论的信仰、再到对“无限革命”论的依恋,直至终于意识到“发展才是硬道理”,是一个付出了巨大代价的异常艰难曲折的过程。

从世界20世纪文学的发展趋势来说,《无名书》也是逆时代潮流而行的不合时宜之作。二战之后西方出现的大都是“反乌托邦”之作,时代已非浪漫主义、理想主义的时代,人的生存的“荒谬”性,似已成为不验自明、无须讨论的真实。“上帝已死”、“康德”也已经过时了,19世纪的理性主义的世界观和理想主义的道德观在他们心中已不复存在,他们开始尝试:“当人不再可能有真正的认识,当小说与全面的真实不再可能相吻合,当真理不再是可能的”时候的写作方式,“力图制造出一个更实体更直观的世界,以代替现有的这种充满心理的、社会的和功能意义的世界,让物件和姿态首先以它们的存在去发生作用,让它们的存在驾临于企图把它们归入任何体系的理论阐释之上,不管是感伤的社会学,弗洛伊德主义还是形而上学的体系。”西方已经进入了后现代主义的文学阶段,在解构的路上越走越远,但人类生存价值重建的问题却显得越来越迫切,《无名书》在这方面也许会提供给人们一些有益的启示。虽然一种“普世”的信仰的出现,于情于理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现代人类在某些影响人类生存的根本问题上,达成某种程度的共识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在后现代主义的“解构”大行其道之时,一些具有建构倾向的文化理论也引起人们普遍的注意。《无名书》的努力的意义也正在于此,他提醒人们在“解构”之外,进行道德、文化重建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第五章 《无名书》“超现实主义”的艺术观与“宗教审美主义”

他们(超现实主义者)根本不承认自然是与人为敌的,而是猜想人本来掌握着使其与自然保持密切相通的钥匙,自从这些钥匙丢失以后,人就变得越来越焦躁不安,固执的试验其它并不合适的钥匙。

——安德烈·布勒东《谈话录》

我所准备写的一本大书,其整个姿态,就是舞蹈与建筑的化身。它具舞蹈的流动性及凝定性;在某种程度,又有建筑的坚硬性、浮雕性、沉着性。在舞蹈的开展中,生命乃显示河流,平静的与骚动的波浪:光影、明暗、错综、凸凹。

——无名氏《淡水鱼冥思》

同类推荐
  • “小鬼儿”谈天

    “小鬼儿”谈天

    本书从少年那些事儿说起,共分九个部分,包括引子、结尾各一部分,正文七部分,全文近20万字。全书以中国中部农村社会生活为背景,通过记述农村青少年成长的生活片段,摹写了20世纪中后期向21世纪变迁的农村景象。作品用写实的语言把人生的价值取向融入逸闻趣事,用畅想的笔法把未来的美好希冀诉诸于字里行间,其中不乏灵魂的漫步、理想的萌芽、批判的责任以及矛盾的冲突和心灵的自白。作者以一个反躬自问的思考者形象出现,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还将向哪里去”等力求做出注脚,也显示了自己写作的初衷,探究了生活的真谛。整个作品不仅展示了中国农村的生活画卷,也充满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 心灵底片

    心灵底片

    本书是作者的一部散文随笔集,分为“乡土乡情”“仁山智水”“生活随感”“情人咏史”四部分。文字干净纯朴,语言清新自然。
  • 走进五溪大湘西

    走进五溪大湘西

    沈从文笔下的小湘西,众所周知:五溪这个地名,显得十分陌生。其实,五溪就是贯穿大湘西的五条河:酉水、锦水、舞水、巫水和渠水,小湘西只是酉水流域。《走进五溪大湘西》这部长篇人文历史散文,是作者多年挖掘思索创作的结晶,以独特的视角与批判的眼光,找出大湘西五溪古镇古寨古巷古码头兴衰美奇的根源,提示其本质,用轻松飘逸的散文笔调,深刻触及五溪文化的自身价值、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是大湘西五溪文化第一书,是一部十分完整的真文化与元文化,一个个的文化形态与艺术品种得到充分体现,并且图文结合,使你领略到五溪文化的原始风貌,相信会引来世人惊叹。
  • 成长印迹

    成长印迹

    中学时代是美好的、七彩的、欢乐的,但也存在苦闷、寂寞与忧伤。在这段令人难忘的时光中,有多少记忆曾经被珍藏,成为终身的最宝贵的梦境。而舒亦欣同学用写作的方式,释放着她的快乐、寂寞与忧伤,孕育着她的期盼、渴望与梦想,将这段难忘的时光予以记忆、珍藏。
  • 2013散文排行榜

    2013散文排行榜

    散文是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热门推荐
  • 浮生救赎

    浮生救赎

    浮生乱世,列国纷争,群雄争霸,风云四起,终,谁得救赎能量与武斗的激撞,正义与邪恶的颠覆,他,他们,在挣扎中苟活----怪物,与怪物的战斗,纵是逆天,依旧不能改命,他们终将,何去何从
  • 夙愿随风

    夙愿随风

    只为了完成一个夙愿还将付出何几鲜血。有些情入苦难回绵窗间月夕夕成玦!有些仇心藏却无言腹化风雪为刀剑!随风而下!手中还有,一缕牵挂。云重雾浓秋风劲,晴天白云新。蓝天绿地曾许愿,几度秋风叶落归自然。往昔岁月过眼前,黄叶成碎片。随风飘摇何处游。
  • 极致宠婚

    极致宠婚

    刚见面就扯证?这闪婚也太快了!婚姻生活刚刚步入正轨,不成想,继母大闹求彩礼,同学挤兑闹绯闻。总裁出马,钱砸继母,状告媒体……哼!有后台就是任性!可是……诈死男友突然现身,不但要挖墙脚,还要算计总裁?!
  • 绝世小人物在都市

    绝世小人物在都市

    他是一个小人物,更是一个王牌特种兵。他本嚣张,但甘为普通人。奈何龙终归是龙,就算隐去锋芒,也非池中之物。看小人物如何风流于都市之中。新设书友群QQ:105405002欢迎大家踊跃加入,你们的支持是我的动力!!!
  • 我叫陈罡

    我叫陈罡

    这里只有异能,除非你是个平凡的人类规则只有弱肉强食,想要不平凡的人生,只有不平凡的梦想你,准备好了吗?
  • 荆棘之夹缝生存

    荆棘之夹缝生存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活的太顺了,后半生就会布满荆棘
  • 东篱宫:初卷

    东篱宫:初卷

    北宸雨贵为北系护法,长老眼中的废柴,天天抱着木木过着胡吃海喝,呼呼大睡的生活,她唯一想查清的就是她为什么从小会走失,而八岁后又被寻回,某日教主赏赐后了一个美的近妖的天奴后,日子过得越来越精彩,真相也越来越扑朔迷离.....
  • 道是无情却多情

    道是无情却多情

    世人皆有所欲,本尊只要安逸。倾国倾城之貌,爱恨情仇穿插。赢尽了天下,谁,赢得了她?
  • 我许你一生一世

    我许你一生一世

    民国初年,那是大上海的一段往事。我和萧然是青梅竹马。我是墨迹的上世冤家。面对两个刻骨铭心的爱情,我该何去和从?‘当你觉得,你在悬崖边上要掉下来的时候。我会抱住你。此生此世’萧然说‘即使我的恨比我的爱多,但我还是对你一往情深。生生世世。’墨迹叹
  • 把时间都放下

    把时间都放下

    你的伤害,真的伤到了我。为此我拒绝了所有,连你我也忽略了。对不起,亲爱的,若有时间,我一定好好爱你。